中东铁路心得体会及收获 中国铁路心得体会(八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新中东铁路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一、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有
1、新知识都是从地图中获得的`,使地图在本节课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运用,突出了地理学科的特点。培养了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2、本节课的知识点都是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来主动获取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获取新知的能力。
二、这节课的不足之处
1.没有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不热烈,今后要加强师生之间感情的培养与交流,要多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为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2.课堂时间分配不合理,导致了重点知识不突出,这与我调控课堂的能力有一定关系。今后,我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科学的分配45分钟,使得知识主次分明,以提高课堂效率。
针对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今后在教学中,我会把成功的地方继续发扬,不足之处改正过来,让今后的课堂更加完美无憾。
最新中东铁路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区域地理中东知识点
1、中东名字的由来:
中东是一个政治地理概念,它是以欧洲为中心划分的地理区域,16-17世纪欧洲国家向东方扩张是按距离的远近,将部分东方国家分为近东、中东和远东。
2、地理位置:
中东位于亚洲西南部和非洲东北部的“两洋三洲五海”之地。是东西方交通要道。北回归线穿过本区的中南部。
两洋:大西洋和印度洋;
三洲:亚洲、欧洲、非洲;
五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里海。其中里海是世界最大的湖泊。
土耳其海峡:连接地中海与黑海,是黑海出地中海的唯一通道。是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
苏伊士运河:连接地中海与红海,沟通大西洋与印度洋。它缩短了从亚洲各港口到欧洲的航程。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
3、中东与西亚在范围上的差别:
中东=西亚-阿富汗 土耳其的欧洲部分 埃及。
土耳其是地跨亚欧两洲的国家,埃及是地跨亚非两洲的国家。
4、地形:
地形以高原为主。主要地形区有:阿拉伯高原、伊朗高原。
5、气候:
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还有地中海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的特点是:全年高温少雨。
6、河流:
河流稀少。主要河流有尼罗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7、资源:
中东地区是世界上石油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8、中东地区石油资源丰富:
⑴、中东石油在世界上的地位:中东地区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
⑵、中东石油分布: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⑶、中东石油输往国家和地区:用油轮运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⑷、石油输出路线:
向西:
①波斯湾—阿拉伯海—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西欧、美国
②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欧、美国
向东:
③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日本
9、中东地区水资源严重匮乏。
10、中东的宗教冲突严重。
⑴、中东的人种主要是白色人种。主要民族有:阿拉伯人、犹太人和波斯人。
⑵、中东大多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____和犹太教都把耶路撒冷看作圣城。主要是以以色列为代表的犹太教和其他阿拉伯国家的伊斯兰教之间的矛盾冲突。
11、中东的农业:以灌溉农业为主,以色列的滴灌农业发达;中东畜牧业也很发达。
12、中东成为长期热点地区的主要原因:特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石油资源、匮乏的水资源和文化差异(宗教冲突)。
中东与中国的关系
经过多年艰苦创业,中东地区业务快速发展,形成了集团公司在中东地区业务发展完整的产业链,是中国石油甲乙方单位在全球最多的地区,也是近年来海外业务发展最快的地区。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2]
9月24日,中石油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汪东进关于下一阶段中东业务发展重点,提出具体部署。一是不断扩大油气投资业务,围绕把中东建成海外最大合作区做好战略布局,抓好项目的组织和运作,积极稳妥推进新项目和新市场开发。二是大力开拓中东服务支持业务市场,在降本增效上下功夫,增强开拓外部市场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升国际化水平,探索推进合作新模式。三是做大做强中东原油贸易,做好原油贸易整体规划工作,并加强计划性研究分析,尽快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为中东地区油气业务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四是进一步发挥中东协调组组织协调作用,理顺管理体系,充分发挥综合一体化优势,树立中国石油良好形象。
最新中东铁路心得体会及收获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说出一则关于中东的新闻或一个与中东相关的词语。
(2)能看图比较中东与西亚范围的不同之处。
(3)能在“中东”地图上找出“两洋、三洲、五海”。
(4)能看图说出中东石油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分布。
2.能力目标
通过读图,分析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中东石油的分布以及对世界的影响,培养对地理信息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关注时事的意识、热爱和平的态度,正确看待和使用资源,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中东的战略性地理位置、丰富的石油资源。
(2)难点:分析中东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中东石油对地区经济和国际政治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法、问题讨论法、启发式谈话法、读图分析法、讲授法。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走过了我们临近的国家。今天我们又踏入东半球其它国家。第一站,我们来到中东……(展示课题)
师:[问题]这个地区在哪里?为什么把这个地区叫做中东呢?
[课件展示]中东在世界中的位置、名称来历文字简介。
师:中东和我们学过的西亚一样吗?请大家把中东和西亚比较一下,有什么区别?
[课件展示]中东地区图与西亚图作比较。
[结论]中东比西亚多了个非洲埃及,少了一个阿富汗。中东包括除阿富汗的西亚国家,北非的埃及和土耳其的欧洲部分。
师:请注意看图上哪些国家是跨洲的?分别跨了哪两个大洲?(土耳其跨亚洲和欧洲,埃及跨亚洲和非洲)
师:请同学看这样一组关于中东地区的新闻报道(请男、女播音员播报)
[课件展示]新闻报道内容
师:再看摄影师在中东大地上拍下的几幅照片。
[课件展示]战争画面图
师:这些报道和图片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这里战争频繁,所以成为世界的焦点,并且受到美国等大国的关注。)
[说话练习]如果你是中东的一名中学生,你有何感想?如果给你向所在国的领导人或世界人民说几句话的机会,此时你最想说什么?
师:报道中都提到哪些战争?(两伊战争、中东战争、海湾战争、巴以冲突)
[课件展示]中东——世界热点地区
师:我们来看看其中的中东战争是怎么回事?
[课件]关于两次中东战争的介绍
师提问:为什么中东的战争会有英国和法国插手?他们在争夺什么?(苏伊士运河)
师追问:为什么要争夺苏伊士运河?(因为这里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
[课件展示]焦点一:位于世界重要的战略位置
[课件展示]中东地区图(一湾、两洋、三洲、五海)指导学生读图。
师提问:你怎样来描述中东地区的海陆位置?
位于亚洲西部,欧洲的东南,非洲的东北(地跨三大洲)。
师提问:这一地区有哪些主要水域?(五海,一湾)
师追问:这些水域当中,哪些是相通的?通过哪些水道相通?(里海和地中海通过土耳其海峡相连,地中海和红海通过苏伊士运河相连,阿拉伯海和波斯湾通过霍尔木兹海峡相连)
师追问:除了内部相通外,哪些水域还和外面的大洋相连?(地中海与大西洋,阿拉伯海和印度洋相连)
[活动]完成第52页第1题第(1)小题。
[课件展示]表格图答案
师:刚才我们还提到了海湾战争,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场战争是怎么回事?
[课件展示]海湾战争资料。
师:美国插手中东问题的关键性原因是什么?(石油问题)[课件展示]焦点二:为石油而战---丰富的石油资源。
讲小笑话[课件展示]
[课件展示]世界最大的石油宝库。
[讨论]中东石油在世界的地位(储量:最大;产量:最多;出口量:最多)
[课件展示]中东石油的分布。
[讨论]中东石油的分布状况;(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课件展示]世界主要产油国石油储量(中东五大产油国占中东63%)
[课件展示]波斯湾图文介绍。
[角色扮演]如果你是日本、美国、英国石油公司的总裁,要从中东进口石油,最短航线需要经过哪些海峡、海洋、运河?
[课件展示]航线a、b、c图。
[课件展示]abc三线到达的国家。
师小结:由此可见,这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需要中东的石油资源,以美国为首的这些国家在中东有着很大的利益可图,因此,他们要干涉中东事务。
[讨论]发达国家为什么要疯狂的争夺石油?(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据估计,按目前的开采速度,其它地区的石油储量只够开采xx年,中东的石油储量可开采80年,中东地区必将面对石油枯竭的问题。)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中东石油用完,其经济将如何发展,人民的生活将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呢?(可以发展旅游业、信息产业、交通运输业等)
本节课我们分析了中东成为长期的热点地区的两个原因:重要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石油资源。这两点都是这个地区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但这些优势条件在给它带来利益的同时,也给它带来了麻烦,少数发达国家由于这些优势而不断在这个地区挑起一些争端,引发了许多战争。下节课我们继续来讨论引发战争的另外两个原因:匮乏的水资源、文化差异。
作业:1.完成课本中活动题空格填充。
2.完成填充图册相关内容。
七、板书设计
最新中东铁路心得体会及收获四
在为期两天的实习中,我们观看了有关铁路建设的视频教程,指导教师又给我们进行了讲解,令我们掌握了一些有关铁路工程的基础知识。
1、铁路的发展
世界第一条铁路出现在1825年,以机动车牵引车列在轨道上行驶于城市之间以输送货物或旅客的运输方式在英国出现。1825年以前,也曾有过马拉车在轨道上行驶或把蒸汽机装在车辆上以驱动车辆在道路上行驶,但是这些都并非铁路运输方式。百余年来,铁路技术已有很大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开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和新发展时期。
1825-1850年为铁路发展的开创时期。这个时期正值产业革命后期,钢铁工业、机器制造业等已达到一定水平,同时工业发展又有原材料和产品的输送问题需要解决。这样,促使铁路迅速地兴起。1825年英国建成第一条铁路后,美国、德国等相继开始修建铁路。到1850年止,世界上有19个国家建成铁路并开始营业。
1850-1900年为铁路的发展时期。这个时期内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成铁路并开始营业。在这个时期工业先进的国家的铁路已渐具规模,俄国修建的西伯利亚铁路和美国开发西部修建的铁路,都长达数千公里。此外,这个时期在铁路建筑技术和铁路机车制造技术方面也获得了新的发展,如铁路隧道开凿技术方面,1872-1881年建成的圣哥达隧道,长15公里,首次采用上导坑先拱后墙法施工;在铁路机车制造方面,蒸汽机车的性能日趋完善,同时电力机车和内燃机车先后于1879年和1892年研制成功。
1900-1950年是铁路发展的成熟时期。这个时期内,又有28个国家和地区建成铁路并开始营业。这些新建铁路大部分建在非洲和中东地区,而且大多建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在这个时期内,一些国家因公路和航空等运输方式与铁路开展剧烈竞争,促使铁路提高了行车速度和改进了铁路客、货运输的服务设施,开始采用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来代替落后的蒸汽机车。但由于铁路运输难以同公路运输的方便和航空运输的快速相竞争,逐渐出现萧条景象,如美国在1920-1950年拆除9万多公里铁路。
1950年至今为铁路的新发展时期。这个时期原来是殖民地的国家纷纷独立,取得了修建铁路的自主权。铁路的技术改造也获得重大进展,60年代初期,日本建成东京大阪间的东海道新干线,专门行驶旅客列车,行车速度达到每小时210公里。此后,法、英、美等国和联邦德国都开始修建行驶高速列车的高速铁路。在高速铁路出现的同时,世界上一些有大宗煤炭或其他矿产货物输送任务的国家开始行驶重载列车,行驶这种列车的铁路称为重载铁路。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铁路曾行驶由轴重达到30吨的货车组成的总重超过万吨的列车。60年代后,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亚等国陆续修建适于行驶重载列车的重载铁路;美国也扩大了重载列车的运营。到80年代初,最重的列车总重已达到2万吨以上。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铁路仍然是客运和货运兼顾的常规铁路,高速铁路、重载铁路和常规铁路虽然基本形式相同,但在技术方面,包括机车和车辆、线路和轨道以及列车的编组和运行都各不相同。因此,各国铁路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技术修建或改造本国的铁路。铁路运输的这些发展,成为铁路新发展时期的突出特点。
2、铁路选线的基本知识
铁路选线根据自然条件、人文地理条件和运输任务,结合铁路动力设备,按照列车运行的规律与经济原理设计新线和改进既有铁路线的工作。选线的内容有勘测(包括调查),选择路线概略走向,确定轨距、线数(单线或双线)、线路坡度、曲线等的技术标准和与动
中东铁路心得体会及收获 中国铁路心得体会(八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