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乡村见闻心得体会及感悟 农村参观见学心得体会(8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52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新乡村见闻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让我国广大乡村的“美丽资源”变身“美丽经济”成为大家共同面临的问题。

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我国美丽乡村发展建设,国家农业部发布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十大模式,分别为:产业发展型、生态保护型、城郊集约型、社会综治型、文化传承型、渔业开发型、草原牧场型、环境整治型、休闲旅游型、高效农业型。

十大模式对我国不同区域、不同环境背景下的乡村发展提供范本和示范。

1、产业发展型模式

主要在东部沿海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其特点是产业优势和特色明显,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发展基础好,产业化水平高,初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实现了农业生产聚集、农业规模经营,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带动效果明显。

典型案例: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

永联村是江苏省乡村发展最具代表的乡村之一,全国"美丽乡村"首批创建试点村,地处江南,长江之滨,隶属于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

永联曾被称为"华夏第一钢村",曾是张家港市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经济最落后的村。改革开放期间,村领导组织村民挖塘养鱼、开办企业,陆续办起了水泥预制品厂、家具厂、枕套厂等七八个小工厂以及村集体轧钢厂,收益颇丰。在村集体的共同努力下永联村不仅完全脱贫,还跨入全县十大富裕村的行列。永联村是以企带村发展起来的,村集体有了经济实力,就可以为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加油扩能"。

2、生态保护型模式

主要是在生态优美、环境污染少的地区,其特点是自然条件优越,水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具有传统的田园风光和乡村特色,生态环境优势明显,把生态环境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的潜力大,适宜发展生态旅游。

典型案例:浙江省安吉县山川乡高家堂村

高家堂村位于全国首个环境优美乡——山川乡境内,全村区域面积7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9729亩,水田面积386亩,是一个竹林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保护良好的浙北山区村。高家堂是安吉生态建设的一个缩影,以生态建设为载体,进一步提升了环境品位。

高家堂村将自然生态与美丽乡村完美结合,围绕"生态立村——生态经济村"这一核心,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环境优势,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现如今,高家堂村生态经济快速发展,以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为特色的生态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全村已形成竹产业生态、生态型观光型高效竹林基地、竹林鸡养殖规模,富有浓厚乡村气息的农家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成为经济增长支柱。高家堂村把发展重点放在做好改造和提升笋竹产业,形成特色鲜明、功能突出的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布局,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从98年开始,对3000余亩的山林实施封山育林,禁止砍伐。

3、城郊集约型模式

主要是在大中城市郊区,其特点是经济条件较好,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交通便捷,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水平高,土地产出率高,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是大中城市重要的“菜篮子”基地。

典型案例:上海市松江区泖港镇

松江区泖港镇地处上海市松江区南部、黄浦江南岸,是松江浦南地区三镇的中心,东北距上海市中心50公里,北距松江区中心10公里。该镇的发展不倚仗工业,而是依托"气净、水净、土净"的独特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环保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成为上海的"菜篮子"、"后花园",服务于以上海为主的周边大中城市。

4、社会综治型模式

主要在人数较多,规模较大,居住较集中的村镇,其特点是区位条件好,经济基础强,带动作用大,基础设施相对完善。

典型案例:天津大寺镇王村

天津市西青区大寺王村镇北邻西青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邻天津微电子城。该村距天津港10公里,距天津国际机场15公里,距市中心15公里,交通四通八达。全村580户,人口1862人,占有土地4000余亩。

王村是天津东南方新农村发展的一颗耀眼的明星。王村被天津市政府命名为天津市"示范村",2012年,荣获"美丽乡村"称号。王村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实现了农村城市化。村里生活环境和谐有序,基础设施完善,家家户户住进新楼房,电脑、电话、汽车走进农家,村民过着"干有所为,老有所养,少有所教、病有所医"其乐融融的城市化生活。

5、文化传承型模式

是在具有特殊人文景观,包括古村落、古建筑、古民居以及传统文化的地区,其特点是乡村文化资源丰富,具有优秀民俗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文化展示和传承的潜力大。

典型案例: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平乐镇平乐村

平乐村地处汉魏故城遗址,文化积淀深厚,因公元62年东汉明帝为迎接大汉图腾筑"平乐观"而得名。该村以农民牡丹画而闻名全国,农民画家已发展到800多人。"一幅画、一亩粮、小牡丹、大产业",这是流传在河南省孟津县平乐村村民口中的一句新民谣。近年来,平乐村按照"有名气、有特色、有依托、有基础"的"四有"标准,以牡丹画产业发展为龙头,扩大乡村旅游产业规模,探索出了一条新时期依靠文化传承建设"美丽乡村"的发展模式。

6、渔业开发型模式

主要在沿海和水网地区的传统渔区,其特点是产业以渔业为主,通过发展渔业促进就业,增加渔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渔业在农业产业中占主导地位。

典型案例:甘肃天水市武山县

武山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西端的渭河上游。目前,该县渔业产值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10%。2012年末,全县养鱼水面达464亩,其中冷水鱼12亩,水产品总产量达到300吨,其中冷水鱼超过40吨,渔业总产值达770余万元。

7、草原牧场型模式

主要在我国牧区半牧区县(旗、市),占全国国土面积的40%以上。其特点是草原畜牧业是牧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是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典型案例:内蒙古太仆寺旗贡宝拉格苏木道海嘎查

道海嘎查是太旗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一个典型。道海嘎查的主要就是草原,因此,对草原牧区来讲,保护好草原生态环境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任务。道海嘎查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坚持生态优先的基本方针,推行草原禁牧、休牧、轮牧制度,促进草原畜牧业由天然放牧向舍饲、半舍饲转变,发展特色家畜产品加工业,形成了独具草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发展模式。

8、环境整治型模式

主要在农村脏乱差问题突出的地区,其特点是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境污染问题,当地农民群众对环境整治的呼声高、反应强烈。

典型案例: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红岩村

红岩村位于广西桂林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距桂林市108公里,共103户407人,是一个集山水风光游览、田园农耕体验、住宿、餐饮、休闲和会议商务观光等为一体的生态特色旅游新村。红岩新村成功地建起80多栋独立别墅,共拥有客房300多间,餐馆近40家,建成了瑶寨风雨桥、滚水坝、梅花桩、环形村道、灯光篮球场、游泳池、旅游登山小道等公共设施。

9、休闲旅游型模式

休闲旅游型美丽乡村模式主要是在适宜发展乡村旅游的地区,其特点是旅游资源丰富,住宿、餐饮、休闲娱乐设施完善齐备,交通便捷,距离城市较近,适合休闲度假,发展乡村旅游潜力大。

典型案例:江西省婺源县江湾镇

国家特色旅游景观名镇江湾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云集了梦里江湾5a级旅游景区、古埠名祠汪口4a级旅游景区、生态家园晓起和5a级标准的梯云人家篁岭四个品牌景区。依托丰富的文化生态旅游资源、着力建设梨园古镇景区、莲花谷度假区,使之成为婺源"国家乡村旅游度假试验区"的典范。中国美,看乡村,一个天蓝水净地绿的美丽江湾,正成为"美丽中国"在乡村的鲜活样本,并以旅游转型升级为拓展空间加快成为中国旅游第一镇。

10、高效农业型模式

主要在我国的农业主产区,其特点是以发展农业作物生产为主,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农产品商品化率和农业机械化水平高,人均耕地资源丰富,农作物秸秆产量大。

典型案例: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三坪村

三坪村是国家aaaa级风景区——三坪风景区所在地,该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2086人,2012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1125元。三坪村全村共有山地60360亩,毛竹18000亩,种植蜜柚12500亩,耕地2190亩。该村在创建美丽乡村过程中充分发挥森林、竹林等林地资源优势,采用"林药模式"打造金线莲、铁皮石斛、蕨菜种植基地,以玫瑰园建设带动花卉产业发展,壮大兰花种植基地,做大做强现代高效农业。同时整合资源,建立千亩柚园、万亩竹海、玫瑰花海等特色观光旅游,构建观光旅游示范点,提高吸纳、转移、承载三平景区游客的能力。

最新乡村见闻心得体会及感悟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以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为前提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曾经极大地释放了农民的潜能,深刻地改变了我国农村面貌。但是,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老化和减少,农村土地零散化、碎片化,土地产出低效化等问题也逐渐凸显,并逐步滞后于现代农业的要求,已然成为乡村振兴的一道坎。近年来围绕落实农业农村改革部署,正确处理农民和土地关系这一改革主线,通过土地三权分置、承包权入股、适度规模经营、创新经营体制的方式,我们在街道村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

街道村地处街道北面,距离城区2.5公里,下辖7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519户,农业人口1781人,现有耕地面积1947亩,人均耕地约1.09亩。在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初,为了体现公平原则,将耕地分级搭配,整田整土划割为若干小块分到农户,导致每家每户承包经营的耕地零散分布。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在家的“留守农户”接手耕种承包地,使地块分布更加零散。如村5组其中一户农民3.5亩旱地被划分成10余块,最小的一块地只密植了3株柑桔。分散的土地,给农业生产带来了诸多不便。

一是难以进行机械作业,耕作效率低;

二是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

三是产业结构调整相互掣肘;

四是种养结合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难以有效运行;

五是对外土地流转涉及农户多,难以协商一致;

六是地块分割产生了较多不能耕作的边界,浪费了耕地资源。围绕破解这一难题,近年来我们在街道村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通过承包权入股、土地预流转的方式,有效地实现了耕地的“团聚”和适度规模经营,劳动效率和经营效益也相应提升。

在村调研发现,虽然群众意识到了承包地散碎化的各种弊端,也有将土地“集零为整”的愿望,但缺乏系统性解决方案和具体路径,缺乏组织者。如农户间相互可以进行土地调换,但各怀心思,效果有限;外部业主整体流转集约经营因农户意见不一难以达成。鉴于此,我们在广泛调研、听取民意的基础上,提出了土地三权分置、承包权入股、适度规模经营试点的构想:以生产社为单位,以农民自愿为前提,农户的耕地承包经营权全部入股,土地股份化,对农田进行集中整理,引进专合社、龙头企业进行成片经营。在具体探索过程中,我们分别制定了《村耕地成片经营试点管理办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预流转协议》等,组织街道及村干部成立了工作小组,通过宣传动员并与村民们达成一致意见,在不改变土地农业用途的情况下,以书面协议形式,每户农民将所有土地经营权委托给所在村民小组,村民小组和村集体资产公司完善入股相关手续,实现土地标准化整理和规模化经营。

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街道以村为试点村,通过盘活农村资产资源,吸引民间投资,以村集体资产公司为主要载体,建立“公司 合作社 农民”的互利共赢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血橙基地,切实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一)落实三权分置。农村承包土地确权颁证后,推进土地股份制改革,要坚持推进“三权”分置并行,落实好集体所有权,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不动摇,这是开展土地股份制改革的前提。在实践中,稳定农户承包权,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等用益物权权能;放活土地经营权,创新土地经营权流转模式,推行由农民一次性出租让渡土地经营权向入股经营、合作经营等共享土地经营权方式转变,形成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多元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机制。

(二)规范资源管理。街道村xxxx年注册成立市区社区集体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对现有山坪塘、渠道、提灌站、村道、村级公益性房屋等集体资源资产进行清产核资,通过回收分散的集体资产,对村级“三资”开展集约化、规范化管理。对村集体经济共有人进行确认,为下一步村集体收益分配提供依据。按照“村集体公司 专业合作社 农户”的思路,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到村集体公司,集体公司聘请专合社和农村经纪人负责生产

乡村见闻心得体会及感悟 农村参观见学心得体会(8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好的心得体会对...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