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发展社会实践心得体会精选 乡村社会实践心得感悟(八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有关乡村发展社会实践心得体会精选一
一、四十年农 业 发展情况: 1979年,该镇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农业生产经营制度。1983年,完成以“土地集体所有、农户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的劳动力,加大了对自己承包地的种植和管理投入,
1983年开始,白涧乡开始发展苗木花卉种植。开始,知识个别农户在自家庭院里种些榆树、柳树、柿子树及白毛杨等一些常见树种,从而调动了个别农户的积极性,投入了较多精力,不断引进试种一些其它的品种,从而使花卉苗木从庭院发展到责任田,从责任田发展到承包土地,从一户发展到几户,从一个村发展到几个村,甚至十几个村,使白涧的花卉苗木种植业不断发展扩大。20xx年,白涧镇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一产围着绿色调,二产围着资源调,三产围着旅游调”的发展战略,加大了农业结构调整力度,花卉苗木总面积达到了5000亩,成为白涧镇农民增收的新兴产业,形成西三百户、辛东、吴四庄、杜吉素南北两大基地,并辐射十几个村,品种达50多个,主要品种有白玉兰、红玉兰、月季、金橘、银杏、雪松、白皮松、法桐、云彬、桧柏、小檗、黄杨、女桢等各档次品种。苗木大户如白涧村刘凤山、三百户刘文奎、古兆山、古兆起等种植面积都在百亩左右。同时,全乡拥有苗木运输专业户40多户,并有支30多人的销售队伍,在北京、天津、内蒙、东北、唐山等地区占有很大市场,创产值20xx余万元。
在此基础上,镇党委政府加大了服务力度,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资100万元,修筑高标准花卉苗木工作路4.2公里,打配机井6眼,铺设输水管道1万米,安装50kva变压器两台,假设高低压线路1万米,使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同时,制定了一系列扶持鼓励政策及措施。
20xx年,白涧镇实有耕地面积13514亩,种植夏粮700亩,种植秋粮7024亩,花卉苗木11173亩。进一步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钻打机井4眼,铺设灌溉管道6000米,治理坑塘16个。一是稳步推进“一减三增”,调减粮田20xx亩,完成全年计划任务。二是抓好“一村一策”工作,充分发挥三个市级帮扶村的示范带动作用。三是为企业和苗木花卉种植户组织政策宣讲活动5次,走访企业和种植户85家,为4家种植户落实贷款179.5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8310元,同比增长13.3%。白涧镇共有山场面积3190亩。截至20xx年末,全年累计造林120xx亩,林木覆盖率90%以上。
二、四十年工业发展情况
20xx年以来,白涧镇党委政府把原来“西瓜芝麻全捡”极力扩大工业产业数量、规模,转变为“环保立乡,招商强镇”的工作思路,一到六月份,全镇工业企业实现招商引资一亿三千四百五十二万元,占年计划的百分之七十九点六,同比增长百分之九十三点三。在实现企业数量、规模扩张的同时,白涧镇严把环保关,污染严重、耗费资源严重的企业排除在招商引资范围之外,同时,对新引进的企业和老企业,积极进行引导、监督,投资四百多万元,安装环保设备,不断加大“环保立乡”工作思路的落实。真正实现了企业、环保、社会多方效益的丰收。20xx年工业生产总值115529万元,拥有工业企业20家,实现工业增加值31665万元,销售收入107046万元 ,利润总额8628万元的好成绩。
20xx年,我镇工业企业21家,从业人员760余人,其中页岩砖制造业5家,建筑材料制造3家,水泥制品1家,食品业1家,机械配件企业3家,造纸业及纸箱制造业2家,其他制造企业6家。
我镇工业集中区位于镇政府东侧的工业园区,占地400亩,主要行业有新型建材制造业、食品加工业等,20xx年实现工业产值1.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家,一是天津市福华建筑材料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水泥制造公司,占地45亩,注册资金100万元,总资产1600万元,年产值20xx万元,创利税150万元。二是天津裕津页岩制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xx年4月,位于官善村北,占地192亩,主要厂房有生产车间及办公区,建筑面积共计20xx0 平米。 20xx年公司申请了产品商标,拥有注册商标“金”,并通过了iso9000认证。20xx 年工业总产值3000万元,销售收入3000万元,纳税23万元,利润100万元。安排从业人员60人。三是天津市逸爽食品工贸有限公司占地55亩,注册资金120万元,是一家生产蜜饯类食品的公司。20xx 年总产值3200万元、营业收入3200万元、纳税22.5万元、利润125万元。天津市钰圣吉祥制造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万元,主要产品是用于各水泥厂,搅拌站的矿渣微粉的制造。
三、社会发展情况
白涧镇现有初级中学1所,中心小学4所,公办幼儿园4所,成校1所。共有教学班51个(中学15个,小学36个),在职教职工150人(中学69人,小学81人),在校学生名1665(中学610名,小学1045名),公办幼儿园共有幼儿380人。
我镇中学入学率100%,升学率95%以上。并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20xx年益海嘉里集团投资400余万元为二百户中心校学新建教学楼1栋,并于20xx年投入使用。20xx年7月天津市诚隆物流有限公司捐赠25万元,为五百户中心小学平方安装了彩钢封顶、更换了门窗。20xx年全镇中小学教育经费投入达到1623058元。
多年来,在区教育局和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白涧镇中心学校先后被评为区级艺术节优秀组织单位、蓟州区第31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单位、区级艺术节优秀组织单位等荣誉称号。
白涧镇初级中学先后荣获天津市交通安全教育达标学校,天津市体育先进单位,天津市体育传统学校, 天津市校园经济先进单位,教育质量红旗单位,综合办学督导评估一级校,教育系统县级先进集体,县级安全责任制先进单位,县级诚信学校,平安和谐校园建设县级先进单位,县级“四好班子”,县级礼仪成果展示优秀组织单位等多个荣誉称号。在20xx年和 20xx年,学校分别高标准地通过了现代化达标和现代化提升工程的验收。自20xx年以来,学校连续3次被评为蓟州区教学质量先进单位,校园艺术节先进单位,美丽校园建设先进单位,两人次荣获县级五一劳动奖章。
白涧镇天平庄中心小学先后获得县级安全学校、县级行为规范示范校、县级家长学校、县级交通安全达标校、县级教学质量先进校等荣誉称号。
白涧镇二百户中心小学先后被评为市级交通安全教育达标校、县级贯彻日常行为规范示范校、红旗学校、综合质量一级校、县级教学质量先进校、县级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县级少先队工作先进集体、20xx年被推荐为天津大学社会实践基地、20xx、20xx连续两年被评为县级美丽校园建设示范校、20xx年被评为市级“五爱”教育阵地。
刘吉素中心小学先后被评为市级“小学素质示范校”,县级“小学生日常行为示范校”、“安全学校”、“安全工作先进单位”、“综合办学水平一类校”、“红旗学校”、“教学工作显著进步单位”、“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先进集体”、“家长学校”等荣誉称号。
白涧镇五百户中心小学先后被评为市级交通安全教育达标校、市级级贯彻日常行为规范示范校;县级教学质量红旗学校、县级绿色学校、县级教学质量先进校、县级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县级安全学校、县级美丽校园建设示范校;镇级教学质量先进学校、安全管理先进单位、德育管理先进单位。
20xx年6月7日白涧镇成校为全市12区县成教系统领导介绍了农民培训档案管理工作经验。20xx年白涧镇成校的《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的探索与实践》实验项目获县级奖励。 20xx年在环渤海地区教育协作组织第七届研讨会上该校的论文《创新社区教育体制 培养社区实用人才队伍》被收录发表。并获得县级论文评选一等奖。20xx年白涧镇成校实验项目《关于活跃社区教育活动的实践》获县级二等奖。20xx至20xx年社区教育活动连续9次在《新蓟州》报上刊登。20xx至20xx年成校18篇社区活动刊登在蓟县教育网上。20xx年至20xx年白涧镇成校组织开展了镇科技周活动9次,蓟县电视台、蓟州报给予了报道。
卫生事业发展情况:天津市蓟州区白涧镇卫生院,卫生院占地面积达到31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其中业务用房1000平方米,其它用房300平方米。
首任院长张景全,时任院长王晓军。
20xx年8月,政府出资建设中医国医堂,由院内出资引进药透仪、微波治疗仪等中医理疗设备。
20xx年10月,市财政出资,改扩建房屋460平方米,使白涧卫生院形成今天的格局。
社会服务业发展情况: 20xx年4月,白涧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成立,工作人员3名。主要办理社保卡、老年优待证、敬老卡的发放,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寿险、生育险、助老健康御险、学生意外险、医疗保险等项目的参保和报销,农村富余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等业务。全镇群众医疗保险率为98%。
白涧镇现有在乡复员军人8人,三属5人,带病退伍57人,参战16人,在乡伤残15人,失业1人,烈士子女19人,六十岁老兵85人。农村低保296户608人,城市低保7户13人。农村低收入14户38人,农村特困(五保)88人,民政部门年发放各类救济扶助资金达到20万元以上。
截至到20xx年底,白涧镇申请居家托养服务人员21人,每个季度每人发放补助款252元;轮椅发放11辆;取暖补贴领取人数62人,共发放资金24800元。
四、白涧镇传统文化及特色情况: 白涧镇文化站约成立于1983年, 20xx年,镇政府投资155万元对镇文化站进行了改扩建,建筑面积512平方米,内设办公室、多功能室、图书室、培训教室、电子阅览室、健身室等。
传统特产主要是官善熏肠,张纪熏肠至今经张瑞斌、张贵、张守元、张淑芹、张学举五代人传承,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官善张记熏肠三代祖传秘方秘制肉类加工的熟食类,传统工艺制作蒜香肠,熏肠腊肠为主,现在远销全国各地;二是官善村还有符合皇帝胃口的大厨。据村里老人们讲,马长恩家族具有祖传的厨艺,其祖父马永山、父亲马双都是官府衙门的大厨,马长恩则是民间厨师,他们家的招牌菜独具特色,如小炒肉和扣肉,鲜嫩如豆腐、滑流爽口,肥而不腻,在当地很有名气;三是除了村里这些有名的饮食和名厨之外,村东老沙河的水产,村周围山地的野菜、飞禽都是皇家喜欢的食材;四是便利的交通也是清朝皇帝在官善村设置御膳房的原因之一。官善村东的老沙河边,至今有一条土路,是皇帝从邦均或白涧行宫去盘山的必经之路。跨这条沙河的古石桥,其规格非一般民间所能修建,这条路和桥,过去曾称御路、御桥。村北是一片丘陵,山脉似一条长龙把村庄包围,村庄周围绿树成荫,百鸟争鸣,环境优雅,是皇帝用膳休息的极佳场所。
因此,官善村多年来流传着“张记佳肴走进御膳房,马氏大厨赢得皇上胃,官膳美景迎得皇帝来”的赞誉。很自然,这个地方就被人们称为御善房了。后来的“官膳”村名即从御膳房演变而来,官善村与皇室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蓟州的949个村子中,官善村是唯一一个与饮食有关的村落。
少林五虎棍: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了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蓟州区白涧镇杜吉素村的“少林五虎棍”就在其中。
五虎棍表现的是一个民间故事:宋太祖赵匡胤未称帝前,路过董家桥,与拦桥强收“买路钱”的恶霸董家“五虎”一言不合,便打了起来。正巧卖伞的柴荣、卖油的郑子明经过,甚为不平,上场相助赵匡胤打败了五虎。由于他们和董家“五虎”双方使用的武器皆为棍,所以称为“五虎棍”。
表演时,演员都勾着花脸,扮成上述双方角色。有时双打,有时群打,均各有名目,并且有故事情节。名为“五虎棍”,整场演出完成需要一个多小时。
20xx年新年伊始,经天津蓟县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将“杜吉素少林五虎棍”列入蓟县第三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项目之一。据介绍,“少林五虎棍”是天津蓟县白涧镇杜吉素村的传统花会。这档花会以少林武术为基础,时而单打独斗,时而对打群斗,表演火爆震撼、紧张激烈。
花会曾一度停演,1978年,在村民孟志、张付等10名异姓兄弟的努力下恢复表演,至今已经成为蓟州区独具特色的文化活动,经常参加传统花会展演,深受群众喜爱。现在,表演者年龄最大的80岁,最小的66岁。
少林五虎棍的10名表演者,平均年龄为73.6岁的老人们,精神矍铄,神采奕奕。他们中的六位兄弟被我镇二百户中心小学聘请为校内的武术教练。
五、村镇建设:
自开展小康村建设和文明生态村建设以来,按照“六化”标准,20xx年,白涧镇12 个村已建成文明生态村,全部完成了主街道和里巷路的硬化,同时进行了绿化和美化;12个村共安装了路灯1284盏,村容村貌治理效果显著,群众生活环境全面改善。全镇硬化街道总长度达到106000米,整治河道长度4000米,治理坑塘16个,共120亩。村村实现无污水排放、垃圾及时清运、人畜饮用水安全卫生。
六、其他方面
1、古代遗迹 白涧镇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资源十分丰富。
白涧行宫——镇内白涧村有清朝皇帝行宫的遗址。清朝皇家选择遵化县建立自家陵园,称为清东陵,北京距离清东陵路途遥远。皇帝行宫既为皇家发丧时,在路途中休息的一个驿站。据说白涧在皇家眼里视为一块凤地,凤头朝北,现京哈公路白涧段为凤的两只翅膀。现京哈公路北侧的两眼井,相距300米,为凤眼。井北是行宫,为凤头。凤头北部曾有一弯流水,清澈见底,潺潺不息,东西贯穿整个村庄,故当时本村取名清水泼涧,后来改称白涧。行宫的宫门与王府大门一样,门外两侧是配殿。行宫的建筑为清朝宫殿式,宫内有一大殿为寝宫,寝宫的北、东、西周围是宫房,宫房有走廊。每当皇家发丧走至此地时,把陵放在行宫西南的三角坑里(那是放陵的地方)。侍卫住在配殿,佣人、随从住在宫房,皇室家族住在寝宫。
香姑庵——在行宫的东侧与行宫平行而立便是一座香姑庵,就是人们称的尼姑庵有一个山门,门上挂匾,写“香姑庵”三个大字。山门往里走是二殿,二殿后面有一块正石碑。再往里走是大殿,大殿门前左右各有一块小石碑,碑前各有一棵直径1米多的参天白皮松。大殿左右两侧是配殿,大殿后面是正阁,两侧为配阁,配阁和配殿之间是耳房。山门的东侧是门房,即门道,平时进出香姑庵的道路。从门房往里走有一个石门,可进入基地。基地内有三座石塔、三座砖塔,西北、东南方向一字排列,并逐渐变小、变矮。塔前长有粗大参天的白皮松树,松树前埋有土基,给人一种阴森森的感觉。据说因清朝一个皇帝遇难,要出家当和尚才能免灾。国家不可一日无君,于是就张贴告示,募集女子充当替身出家当和尚,为皇上免灾。并在白涧这块风水宝地修此大庙。这些女和尚享受国家奉禄、拥有土地,过着待遇优厚、自由自在的生活,为其它地方的尼姑所羡慕,故有“当和尚到盘山,当尼姑到白涧”之称。至今尼姑云常、云仓、云库的名字和形象还留在人们的头脑之中。
龙泉寺——共有二座,一位于暗峪,又名暗峪寺。元至正年间,僧人顺结茅,明成化六年(1470),僧人悟兴开建。正德五年(1510)重修。殿前原有古树,为千年物,已无存。现存石砌残基,面积560平方米。另有残碑一块、石碾一盘和两眼古井,碑仅剩“修龙泉禅寺”字样。旧址东200米有残塔3座,为八角柱形。另一位于香水寺南1公里,已无存。金纯《龙泉寺修造碑记》:龙泉寺,至京师百八十里。寺故庵式,中有暗峪,乃蓟州盘山佳处。山甚秀,东首绵亘,以西隆起,有脊甚扬,而尾与首顾,暗谷实脉其间。寺内山谷为居,人以山龙状,命谷为“龙泉 ”,缘以名寺。寺之初创,故老无述,后生亦无闻,其徒世守,不知其详。以迹袭授受,知为元至正遗址,兵燹后入国朝,逾百年。山谷仅秀,香火仅延,屋宇仅支,
乡村发展社会实践心得体会精选 乡村社会实践心得感悟(八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