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词心得体会精选 读杜甫诗的感悟(六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描写杜甫诗词心得体会精选一
密叶因裁吐,新花逐翦舒。
攀条虽不谬,摘蕊讵知虚。
春至由来发,秋还未肯疏。
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
便与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
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
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
泥牛鞭散六街尘,生菜挑来叶叶春。
从此雪消风自软,梅花合让柳条新。
竹拥溪桥麦盖坡,土牛行处亦笙歌。
曲尘欲暗垂垂柳,醅面初明浅浅波。
日满县前春市合,潮平浦口暮帆多。
春来不饮兼无句,奈此金幡彩胜何。
金钗影摇春燕斜,木杪生春叶。
水塘春始波,火候春初热。
土牛儿载将春到也。
条风势屈石尤伸,孤负江干春气新。
病眼云迷三素去,客杯盘懒五辛陈。
梅留荒径宜寒雪,松种名园合作邻。
欲学东坡老簪胜,平生从未胜于人。
彩胜金幡梦里,茶槽药杵声中。
索莫两年春事,小窗卧听东风。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嫩日催青出冻荄,小风吹白落疏梅。
残冬未放春交割,早有黄蜂紫蝶来。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
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
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熏梅染柳,更没些闲。
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
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
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随意旛花剪缀新,杯盘草草簇芳辛。
还欣好景平生事,赢得旬余分外春。
冰丝玉缕簇青红,已逗花梢一信风。
梦到谢池新雪尽,暖烟含雨绿匆匆。
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
从此阳春应有脚,百花富贵草精神。
独饮对辛盘,愁上眉弯。楼窗今夜且休关。
前度落红流到海,燕子衔还。
书贴更簪欢,旧例都删。到时风雪满千山。
年去年来常不老,春比人顽。
描写杜甫诗词心得体会精选二
女士们、先生们:
现在我们来到了杜甫草堂的诗史堂。以诗的形式像画卷一般勾勒唐王朝由兴及衰的杜甫,在此给我们留下了一段耐人寻味的畅想。
少年杜甫,正值开元盛世,他“七岁思即壮,开口咏凤凰”,继而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及至青年,其诗歌内容也是充满理想、激情和浪漫。那“放荡齐赵间,裘马颇轻狂”的放歌正是他富有时代气息的真实写照。
中年杜甫,怀才济天,大量诗歌,志存高远,他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声明其主张。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其抱负。
然而求官不得,考试落榜的杜甫,初尝生活艰辛,开始趋于现实,贴近生活。安史之乱,折射出唐王朝的腐败,兵刀相残,更现出苍生的苦难。从“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的悲叹到“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的哭诉,杜甫由高山流水的浪漫诗人转而成为一个为民间疾苦呐喊的批判现实主意诗人。“三吏”、“三别”犹如封建王朝统治下的一面镜子,将历史场景真实、生动地再现在我们眼前。郭沫若先生用““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的对联归纳了杜老先生作为一个现实主意诗人的至高境界。
流离成都的杜甫,在一种平静的环境里忧国忧民,更深层次地对国家的命运和生活的意义进行思考。此间他大量诗作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情操。我们从“忽闻关军收蓟北,初闻啼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吟唱中,读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独有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爱国激情。
杜甫的一生,伴随着唐朝的兴衰。他在各阶段诗风迥异,但都不同层次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现象,除却他在诗歌上独尊天下的艺术魅力,更为可敬的是他用诗的形式,记载了一段令人难以忘怀的历史,留给我们一幅幅漫长而发人深思的画卷。今天我们来到杜甫草堂,在诗史堂便能解读他以诗证史、以诗补史的非凡成就。
杜甫留给历史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影响巨大,在下一个景点——工部祠我将为各位作进一步的介绍。请随我从这里穿过柴门……
谢谢。
描写杜甫诗词心得体会精选三
各位朋友:欢迎大家游览杜甫草堂,我是杜甫草堂旅公司来,大家可以叫我“小郝。”
成都杜甫草堂,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居所。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右(今甘肃省南部)入蜀。靠亲友帮助,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称“成都草堂”。
在这里,诗人先后居住将近四年,所作诗歌流传到现在有240多首。由于成都远离战乱中原,而草堂又地处郊野,因此诗人生活比较安定,心绪也较为宁静,这就使他在草堂诗歌创作大都具有田园风味,如《堂成》、《江村》、《春夜喜雨》等篇章都是如此。然而杜甫毕竟是一位有远大政治抱负诗人,对国家前途和人民命运关心与忧虑,使他始终不能忘怀现实。因此忧国忧民诗歌作品,仍然是他创作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写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恨别》、《病桔》-、《枯棕》等著名诗篇都是感人至深现实主义不朽之作。正因为杜甫在成都诗歌创作给我们留下宝贵文学财富,所以,后世把成都杜甫草堂誉为中国文学史上一块圣地。
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正门
我们来到草堂正门,就看见一条波光翻翻河流从门前环流而过,这就是杜甫诗中多次提到浣花溪。
说到“浣花溪”这个充满诗意名字由来,还有一段动人故事呢。相传唐时溪边住着一位姓任姑娘,貌美而心善。一天,她正在溪畔洗衣,走来一位浑身疮疥和尚,行人都躲得远远,唯有这位任姑娘不避让。于是那和尚脱下沾满脓血架裟求她浣洗,任姑娘欣然接受。哪知架裟一入水,霎时满溪泛起莲花朵朵,再看那和尚,却早已不知去向。人们十分惊异,就把这条河命名为浣花溪。
其实,浣花溪得名与任氏无关。比较可信说法是,因为当时沿溪居住者多以造纸为业,他们取溪水来制十色彩笺,“其色如花”,溪因此而得名。浣花溪在唐代江阔水深,能行大舟,溪畔风光秀丽,杜甫一首《绝句》作生动描绘:“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成都西面为岷山山脉,古代空气澄净,能远眺雪山),门泊东吴万里船(浣花溪属长江水系,由此乘船出府河可直下东吴)。正门匾额”草堂“二字,是清代康熙皇帝第十七子、雍正皇帝弟弟果亲王所书。”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这副对联,是杜甫《怀锦水居止》诗中句子,它点明草堂地理方位:”万里桥“就在现在南门大桥,史载三国时蜀相诸葛亮送费韦出使东吴,在此设宴饯别,诸葛亮深感费韦此行路途遥远,联吴抗魏任务艰巨,故说道:”万里之行始于此。“桥因此而得名。草堂正在桥西边;”百花潭“是浣花溪上游现名”龙爪堰“地方,它得名有人说是因为这里水浅滩急,翻涌起一片浪花好似百花开放;又有人说是因当时浣花溪畔花树繁茂,”二十里路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陆游诗)花飞花谢,满潭溢香。所以,草堂正在潭北面。而不是成都现在百花潭公园,现在百花潭是清人黄云鹄寻访古百花潭旧址时,听信当地人随口所言而树碑误定。
步入正门,我们看到整个庭园竹树成荫,绿水萦回,一派自然天成清幽景色,这正体现出杜甫诗意:”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大廨
”廨“是官署,古代官吏办公地方。由于杜甫曾做过左拾遗和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人出于尊崇,
杜甫诗词心得体会精选 读杜甫诗的感悟(六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