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母爱与父爱 母爱与父爱的名言(八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52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母爱与父爱(推荐)一

暑假里,我去了广东奶奶的家。正是这一次,我明白了母爱的力量是多么的无穷。

到了奶奶家,奶奶一看是我,连忙招呼我坐下,拉着我的手和我说起话来。此时奶奶家中充满了笑声,我们两人都沉浸在欢乐之中。一束金黄而柔和的阳光照在奶奶慈祥的脸上,照到了她那满头的白发上。奶奶的白发好象变成了一片金灿灿的麦子。此时的奶奶显得多么的美啊!我不禁这样想了起来。

时间如飞,转眼间到了中午,该吃午饭了。大伯将香喷喷的饭菜端上了桌,招呼大家快去吃饭。只见大家都站了起来朝餐桌走去。我那因患病而行走不变的三姑却朝墙角走去,她想去拿拐杖,因为她怕摔倒,就养成了依靠思想,没有拐杖就不敢走路。其实,她是能够走的,可就是因为依靠了这颗毒瘤,使三姑不敢去大胆尝试。三姑拿起拐杖,一步一步细心翼翼地向前走,就好似在走钢丝。此时,奶奶的脸色不再那么好看了,变得铁青,她用一种警告的眼神望着三姑,三姑却没有领会,依然拿着拐杖向前走。

我望了望窗外的天色,太阳没有露出它的笑脸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乌云,我预感到一场奶奶与三姑之间的斗争即将发生。

果不其然,奶奶站了起来,以惊人的速度走到三姑面前,一下子抢走了三姑手中的拐杖,并顺势给了三姑两拳。没有了拐杖的三姑,好似一只没有了翅膀鸟儿,三姑急忙扶着了墙,眼里闪着愤怒和委屈的眼光。众人都一窝蜂的涌了上去,把三姑扶了起来,都说奶奶不对,不该打人。可奶奶好似旁若无人,眼神一向盯着三姑。三姑的眼泪一滴滴往下流,好似在诉说心中的委屈。此时,家里死一般的沉寂。

忽然,三姑的眼神与奶奶的眼神对在了一齐,好似两块磁铁,紧紧地吸住对方。许久,许久,奶奶的眼神里,似乎凝结了一种强有力的东西,那就是母爱!奶奶的母爱缓缓地淌进了三姑的心,溶化了三姑心里的冰块,打开了三姑内心那把委屈的心锁。这母爱,如一道阳光,照进了三姑的内心,化解了三姑对奶奶的怨恨。

三姑又哭了,可是,这不是委屈的泪,而是感动的泪。

奶奶虽然不应当打人,但她是想表达一种母亲对儿女的爱!她期望三姑能坚强地站起来,勇敢地和病魔抗争,早日战胜它。她期望三姑能除掉心中的依靠思想,扔掉手中的拐杖,早日康复。

在这个午时,天气又渐渐地好了起来。阳光照在了奶奶的身上,也照在了三姑身上,依然那样明亮,那样美丽。也许是这母爱感动了老天爷,老天爷给出来吧。我被这深情的一幕感动了,让我懂得了什么是母爱。我真心地盼望能象我和奶奶想的那样,三姑早日站起来。

母爱,如一把钥匙,能打开你心里的琐。

母爱与父爱(推荐)二

“西子,过来给妈纫线,妈纫了几回都没纫进去。”一大早,母亲就叫着我的小名帮她穿针引线。

母亲端坐在阳台上的木凳上,双膝上平铺着一条裤子。我接过针线,轻而易举就将线头从细小的针眼穿过。母亲接过纫好的针线,推了推鼻梁上的老花镜,略显沮丧地说:“老了,戴上老花镜也纫不好线了!”

看到母亲有些低落的情绪,我赶紧安慰母亲:“妈,看不清就别做针线活儿了,好衣服都穿不过来,你都缝缝补补一辈子了,也该好好歇歇了。”

母亲长舒一口气,接着说:“妈是个闲不住的人,你又不是不知道,再说了,这旧衣服扔了多可惜,缝缝补补不费事,还能接着穿。”说着,母亲低头熟练地缝了起来。这幕场景,已经在我眼前重复了三十多年。看到母亲头上的银发日渐增多,脸庞上布满了岁月的印记,曾经锐利的眼神已经变成老花眼,我的内心已不能平静,不得不感叹:岁月无情,母亲真的老了!

在我幼年的记忆当中,母亲一直爱做针线活儿,并乐此不疲。我的童年和许多顽皮好动的男孩一样,经常在外疯跑疯玩,喜欢爬树上墙,追逐打闹。衣服裤子总是被我穿得又脏又破,往往不是丢个扣子就是磨个破洞,要么就是裤裆开线。一向较为严厉的父亲每次见到我衣衫不整就会大声训斥,吓得我畏畏缩缩不敢进家。母亲虽是文盲,但却很开明,常在父亲面前为我开脱:“男孩就要调皮一点,你小时候不也一样吗?”母亲的一席反问总会令父亲哑口无言,怒气顿消。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我的“野性”。多少个深夜,待我上床睡觉后,母亲才会拿出针线,在灯下为我缝补衣裤。不论头天衣服有多破,第二天,我总能穿上缝补的严丝合缝的衣服。

在那个贫穷落后的年代,家里的一切开销全靠父亲微薄的工资和母亲四处打零工。我和哥哥也只有逢年过节才能搭上“班车”添置些新衣服。为了节省开销,父母很少舍得给自己买新衣服,父母身上的衣服都会经历“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光荣史。母亲以自己娴熟的针线活儿手艺,把家里的衣服缝补拾掇的完好无缺。不仅如此,一家四口,夏天穿的单布鞋,冬天穿的厚棉鞋全部出自母亲的巧手。特别是厚棉鞋,手工制作费时又费力,光是纳鞋底、剪鞋帮就有许多工序步骤,极其繁琐。为了做出结实耐穿,暖和合脚的棉布鞋,母亲把父亲从井下带上来的报废的旧皮带,根据脚型肥瘦和大小裁剪出合适的鞋底,将四五层白布重叠,与鞋底对应剪下,用浆糊分层粘牢,然后用针线细细密密的缝合,纳出松软舒适的底衬。鞋帮的制作则要严格根据脚背的高低和脚踝的两侧曲线进行放样下料,其制作过程同样繁琐。在填充棉花过程中,更加考验母亲对填充量和棉花分布的掌握尺度。一双棉鞋,一般要经过五六个夜晚才能成型。母亲做出的单布鞋轻便,棉布鞋厚实,就这样,哥哥穿过的布鞋,我再接着穿,直到我的脚穿不进去为止,布鞋依然十分结实。至今,家里依然保存着几双较为崭新的布鞋,可以当做拖鞋在屋里穿,时常会勾起我们对那个艰苦年月的回忆,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母亲于缝缝补补中,在我和哥哥的幼年时期就培养了我们哥俩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良好生活习惯,让我们受益终生,并且将这种良好的习惯传递给自己的孩子,代代相传。

后来物质生活逐渐丰富了,日子红火了,母亲除了照例白天四处打零工补贴家用,夜晚又多了一个差事——打毛衣、织毛裤。不仅给自己家人打,还帮着给亲戚邻居打,而且对外人分文不取。母亲似乎天生对针线活儿有着独到的天分,对毛衣的各种织法、走线、挑线,母亲都总结出了一套要领。邻居中,老的、少的。,经常登门向母亲讨教毛衣毛裤的织法技巧。讨教者不管是左邻右舍、还是生人熟人,母亲都会毫无保留的将自己的技法传授给别人。正因如此,母亲在左邻右舍中的口碑极好,一致评价母亲热情诚恳、慷慨大度。母亲厚道待人,乐于助人,无形当中教育我和哥哥深谙乐施于人,自然就会收获快乐的道理。

母亲的一双巧手一辈子也闲不下来,她时常叹息,自己的针线活老手艺快要失传了。我知道,母亲的叹息不无道理。现在,社会发展进步如此之快,各式新款服装物美价廉,各种运动鞋、休闲鞋、皮鞋应有尽有,衣服还没等穿破,追赶潮流的人们就早早将旧服装丢弃,鞋就更不用劳神费力自己动手做了,机器编织毛衣也早已取代了人工打毛衣的时代,年轻人似乎不需要掌握针线活儿手艺了。可母亲依然对针线活情有独钟,这不,我和哥哥两家的孩子从出生以后一直到六岁入学,身上穿的棉袄都是母亲亲手缝制的。母亲总是骄傲的说,自己给两家孙女缝的棉袄用的全部是河南老家自己种的上等棉花。母亲用一件件亲手缝制的棉袄将“隔辈亲”这份爱体现的情真意切,入骨入髓。

深受母亲的影响,我自然学会了一些简单的针线活。井下工作穿的工作服每每掉个扣子、开条线、磨个洞,我都习惯自己亲手缝补,在缝缝补补中,我能感受到来自母亲的谆谆教诲——勤动手、勤持家。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每当听到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中的诗句,我都不禁想起慈祥辛劳,勤俭持家的母亲。母亲的一针一线,缝的是对儿女风雨冷暖的温情、对儿女劳累奔波的关爱、对儿女他乡漂泊的牵挂。细细密密的一针一线中,足以窥见世间最伟大的母爱。

母爱与父爱(推荐)三

我和妈妈之间发生过许多的事,每一件都令我记忆深刻。

记得有一次,为了

母爱与父爱 母爱与父爱的名言(八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