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孟浩然简介汇总 孟浩然简介绍(7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51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如何写孟浩然简介汇总一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正是这样一首传唱千古的名篇,诗人李白寓情于景,倾诉着离别。原本送别之中必然会有互诉衷肠,互致珍重的话语,但诗人却惜墨如金,只寄情于江水,以水传情,更显示出开阔深远、超凡脱俗的送别意境,表达出含蓄深沉的送友之情。如何让学生自己去领略其中的意境,达到与诗人“同情共感”的艺术境界呢?我想:只有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大胆想象,把送别场面拉到孩子们眼前,让他们模仿课文,自编古诗,来开拓和深化意境的创造,这样才有可能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与语言表达能力。

情境教学的基础必定是建立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的,没有良好的底蕴又如何可以体会美好的情感?诗是有韵味的文学,没有熟读成诵,又怎么能体会其中的精髓呢?于是,在介绍完诗人之后,我设计了一个读的环节。读,却不是摇头晃脑,漫无目的、有形无实的吟诵,让孩子带着问题去读,去思考,才是这个环节设计的目的。在初读的过程中,让他们谈谈了解、在诗面上做做文章。我要求孩子们动起笔来画一画,把自己的了解批注下来,把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还是那句话“不懂笔墨不读书啊!”。就是在这样的初读中,让他们从生涩的朗读里学会思考,而后又在思考中感受诗中的“景”。

完成初读后,再次细细品味诗词,古人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果然不错啊!在反复诵读的学习活动中,原本生涩的诗句已然渐渐清晰明瞭,如同拨开浓雾一般,一一展现在学生们的眼前。此时,我适时地让学生展开质疑,“你们真行,初读古诗就可以了解这么多。那请你们再放声的朗读一遍,这次把不理解的用你常用的符号画出来。”紧接着进行集体讨论,结合课文注释解决发现的问题。(我在一旁适时地点拨了一些,发现他们的思维特别活跃,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在这里得到了体现。)最后,利用小组汇报的机会,让孩子来说说诗句的意思。虽然孩子们的语言并不准确,也还不能感悟到诗中的美,但听了他们颇具文学性的译文,我知道他们在细细品味的过程中,已经揭开了诗中之“意”。

情感,往往是厚积薄发的,特别是在这一篇诗作里,诗人李白并没有把情感直接地表达出来,他把这份情感巧妙地融进了黄鹤楼周围的美境里。 一江春水,一叶孤帆,无不处处蕴含着这位大诗人对孟浩然无比向往之情。遗憾的是,学生稚嫩的心灵有怎么能理解呢?这时教师的“导”便应该不失时宜的出现。在教学设计里,我将李白与孟浩然的友情大致叙述了一番,让学生稍微了解了这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如此的铺垫如同一块小小的碎石,必然会泛起层层涟漪。我适时地抛砖引玉,一层层剥开诗作中蕴含的真情: 从“这样的朋友远行,李白的心情将如何?”——“若是朋友要去的地方美丽无比,李白会伤心吗?”“如此说来,李白会把孟浩然留住吗?”连续的几个问题,并不是盲目的,它们引领着孩子们的思维,一步步走向诗人情感的最高峰——“向往”。是的,正是这向往之情,当李白意欲同行而又不能时,才会面对滚滚江水,写下这感人的诗篇。让孩子们从对古人的崇拜中,走进意境,走进诗句,感悟到诗人对朋友那种真挚之“情”。

诗的教学本该结束了,但文本的结束并不能满足孩子们的欲望,他们仍然激动着,渴望着。他们需要一种方式来宣泄心中的情感,朗读就是其中之一。于是我更近一步的创设情景,用舒缓的语气引导孩子入情入境展开想象:“李白此时想对孟浩然说些什么?”“祝你一路顺风!”“我多想和你一起去扬州啊!”……孩子们用他们自己的语言描述着这份不舍,不仅在情感上得到升华,更在语言上得到了训练。接着便是我的引导:李白是一个浪漫的诗人,是一个喜欢山水的人,他多希望也能到扬州去玩玩。更主要的是,他多希望和自己敬佩的朋友——孟浩然一起去游山玩水。可是现在他只能看着孤单的小船远去,烟花三月,长江上本该是千帆过尽的,可是他的眼里却只有孟浩然的那艘小船,心里还在为朋友的远行依依不舍。于是他轻轻地吟诵下这首诗。是啊,那小船最后也渐渐离开了李白的视线,只能看到奔腾不尽的长江滚滚东流而去。他无不感慨地再次吟诵了这首诗。

有人说这只是一首写景的诗,你看:黄鹤楼,烟花三月,孤帆远影,长江东流,这明明是写景啊,可是,它真的只是单纯写景的诗吗?(不是)那它写了什么?(写情)写了什么情? (依依惜别之情,写下了诗人对自己敬佩之人一种向往之情。)那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再来朗诵一次这首诗。

学生的情感在朗读里得到了抒发,或舒缓,或若有所思的长吟,无不体现着孩子对诗文的理解。 在这时,我适时地要求孩子们进行背诵,这样的情感,这样的诗句,如果不通过背诵来积累,将会在下课铃拉响之后烟消云散,背诵能使这样的情感逐渐融入、内化。当然对学生们来说,背诵是多么枯燥而又无味的事情啊,只有展开翅膀飞将开去,才是他们所期盼的,那就让他们也作作诗吧!我把自己写的诗展示了一下,学生的思维开阔了起来,每个孩子都参与进来,带着浓厚的兴趣,纷纷动笔写下了自己的“大作”,而其中更不乏突出的作品。(见附)孩子们的心情在飞扬,思绪在膨胀。我很高兴可以看到这样其乐融融的场面。我相信此时此刻,孩子们的心终于走进了古诗深邃的意境中。依然身临其“境”了。

《古诗》——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在我和孩子们的互动中活化了教学过程,通过读诗文——解诗意——感诗情——入诗境这样的教学过程,重新焕发了古诗词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较好地体现了古诗教学的特点,把孩子从生涩难懂的诗文中解脱出来。可提倡的是:形成了一次有趣的语文活动,加深了孩子对古诗的印象,提高了孩子们学习古诗的兴趣,让孩子从毫无实际意义的诵读中走出来,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只有这样,中华文化的宝库才有可能被他们挖掘,被他们稚嫩的思维所接受。

如何写孟浩然简介汇总二

1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孟浩然 〔唐代〕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到洛阳是为了和才子袁拾遗相聚,没想到他已成为江岭的流放者。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听说那里的梅花开得早,可是怎么能比得上洛阳的春天更美好呢?

2凉州词

孟浩然 〔唐代〕

浑成紫檀金屑文,作得琵琶声入云。

浑然天成的紫檀金屑文,做成的琵琶声音清亮直入云端。

胡地迢迢三万里,那堪马上送明君。

与胡地相隔万里,即使是送与王明君马上作乐的琵琶声又哪能穿越。

异方之乐令人悲,羌笛胡笳不用吹。

身处异地那乐声总让人心中悲凉,这羌笛胡笳也不要再吹。

坐看今夜关山月,思杀边城游侠儿。

坐着仰望这边塞的月亮,心里想的是杀光边关的敌人。

3渡浙江问舟中人

孟浩然 〔唐代〕

潮落江平未有风,扁舟共济与君同。

潮落后江面平静还没有起风,乘一只小船渡江与您相从。

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

不时探头向天边眺望,您可知哪座青山是我要去的越中?

如何写孟浩然简介汇总三

1、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山园小梅》宋林逋

2、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渔歌子》唐张志和

3、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赠卫八处士》唐杜甫

4、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桃夭》

5、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题都城南庄》唐崔护

6、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

7、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宋志南和尚

8、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游园不值》宋叶绍翁

9、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玉楼春·春景》宋宋祁

10、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海棠》宋苏轼

11、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再游玄都观》唐刘禹锡

12、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13、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14、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唐李商隐

15、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

16、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唐杜甫

17、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宋晏殊

18、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剪梅·舟过吴江》南宋蒋捷

19、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家人相见一千年。《浣溪沙·端午》宋苏轼

20、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约客》宋赵师秀

21、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所见》清袁枚

22、小荷才楼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宋杨万里

23、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采莲曲》唐王昌龄

24、涉江采芙蓉,蓝泽多芳草。《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汉

25、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26、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27、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秋夕》唐杜牧

28、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鹊桥仙》宋秦观

29、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枫桥夜泊》唐张继

30、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山行》唐杜牧

31、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词》唐刘禹锡

3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唐王勃

33、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唐杜甫

3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宋苏轼

35、绿树村边合,青

孟浩然简介汇总 孟浩然简介绍(7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