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天窗心得体会及收获 天窗的课文的感想体会(八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课文天窗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1.学会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近、做巢、树梢、静寂、应接不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理解文中含义较深的句子:
1.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2.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3.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第一课时
1.检查预习情况,质疑问难。
2.学会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近、做巢、树梢、静寂、应接不暇。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4.理清课文脉络。
一、导入
1.巴金是我们比较熟悉的著名作家,以前曾经读过他的《海上日出》。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他的作品。板书课题。
2.播放《鸟的天堂》情景朗读,边看边思考: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什么景色?你喜欢哪一次的?为什么?
二、预习课文
1.读通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天堂”指什么?在文中怎样理解?文中“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3.认真读读课文,想一想,鸟的天堂指什么,作者去了几次,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4.再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描写景物、表达感情的。
5.朗读课文,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美的词句来读一读、细体会。
6.质疑。
三、交流预习情况
1.指读课文,正音。
2.解题。
3.交流学习生字新词的收获。
4.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每次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黄昏鸟都栖息了。因此作者着重描写了“天堂”本身——大榕树的奇特景象;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正是鸟儿最活跃的时刻,所以着重写了“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热闹活动的情景。)
5.美读。
6.质疑,同学间通过交流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留待深入学习时解决。
四、理清课文脉络
我们把作者两次游览“鸟的天堂”各为一段,那全文可分成几段?各段的大意是什么?
第一段(1-4):傍晚,“我”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
第二段(5-9):“我”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
第三段(10-13):第二天早晨,“我”和朋友们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
第四段(14):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留恋。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1.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初步了解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一、学习第一段
1.读一读,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
2.练习朗读,体会作者游玩时愉悦的心情。
二、学习第二段
1.投影出示课文插图,读读描写大榕树的句子:
(1)用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概括说说这是一棵怎样的大树。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榕树的?主要写了榕树的什么特点?
2.理解重点语句,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1)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2)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3.指导朗读。
4.小结:
这一段作者由“远”及“近”地对榕树的大小,它的根、叶、干、枝的形状、颜色、大小等进行了描写,这是静态描写。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大家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再读讨论:
作者是怎样描写众鸟纷飞的活动情景的?标出有关语句,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3.感情朗读,体会这一段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4.小结:
这一段作者主要写了鸟的活动——不同大小,不同羽色,不同动态的鸟,构成了一幅“百鸟图”。是对事物变化活动的描述,这是动态描写。
四、学习第四段
1.自由读第四段,说说你从哪些语句中读懂了什么。
2.理解重点句: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3.感情朗读。
五、围绕重点,学习表达方法
我们知道这篇课文按游览路线写了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所见到的不同景象。两天的记游,重点不同,方法也不同。那么作者是怎样来写所见所闻的,我们一起来研究。
1.默读课文相关部分,思考:
(1)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天堂”和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有什么不同?
(2)这棵大榕树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
(3)文中哪些地方是静态描写?哪些地方是动态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2.讨论交流
六、总结
1.总结全文,归纳中心。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七、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2.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句子?请你把它抄下来。
3.“鸟的天堂”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搜集一些有关材料,为导游写一篇解说词。
附:板书设计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难点是:理解文中含义较深的句子。
教学时采用下列方法解决教学重难点:
1.学生边读书,边思考,指导学生把阅读书思考结合起来。
2.分主次,抓重点,学生读书时分清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师引导学生抓住主要内容认真阅读,加深对中心思想的理解。
3.细品析,悟真情,学生读书时通过咀嚼语言文字,正确理解主要内容,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同时对学生进行了以下能力训练:
1.训练学生按作者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大意;
2.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引导学生体会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静态,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动态,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习作能力。在学习训练的过程中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探究活动
她们姓什么
一位记者到体育馆去采访6名女运动员。当他问及这些姑娘的姓氏时,她们个个笑而不答,却调皮地做出各种动作,要记者以此猜出她们的姓氏。
篮球运动员指着两根并排的树说:“我姓它。”
跳高运动员顺手把一根木尺往土堆旁边一插,说:“我姓这个。”
射箭运动员把手上的弓使劲儿一拉,说道:“这便是我的姓。”
围棋运动员捡起一些棋子放在一只瓷盆上,开口说:“我的姓在此。”
田径运动员取来一本《作文选》,放在足球场的球门下,笑着说:“这儿隐藏着我的姓哩!”
最后,武术运动员走过来拿起《作文选》,将手中的一把单刀和书并排放着,笑呵呵地嚷道:“我呀,就姓这个。”
记者想了想,说出了她们各自的姓氏。
请问,你知道这6运动员分别姓什么吗?
答案:
篮球运动员姓林;跳高运动员姓杜;射箭运动员姓张;围棋运动员姓孟;田径运动员姓闵;武术运动员姓刘。
关于课文天窗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一、作家简介(见书上)
二、解题
1、文章所记的都是小事;
2、这类小事很多,文章所记只是其中一二;
3、标题不仅提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且表明了作者的选材意图——以小见大。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
三、课文导入
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华盖:不好的运气)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爱憎分明)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秋。
四、初读课文
1、字词音积累。
2、划分文章结构。
第一层(1—17)记叙了4件鲁迅先生爱护青年的小事,体现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
第二层(18—28)记叙了3件鲁迅先生对敌人蔑视和批判的小事,体现了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战斗精神。
五、再读课文
1、文章开头点明文章主旨: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精神。
2、文章哪些部分在写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的精神,哪些部分在写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
答:1——17;18——28。
3、1——17
作者写了哪些事情来表现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这些事情分别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何种品格?
答:
①、我与鲁迅先生不期而遇的第一次谈话:鲁迅先生替我挨骂却并没有责怪我,看出我的紧张结巴连忙掉转话题,语调亲切且面带笑容。(平易近人)
②、用有趣的比喻引导不懂政治腐败光夸耀中国地大物博的青年。(对青年循循善诱)
③、用有趣的比喻鼓励在夸夸其谈的学者面前自惭浅薄的青年。(爱护信任青年)
④、经常为青年们改稿、作序、介绍出书、资助金钱,生活琐事也乐于代劳,帮助不太熟且无礼貌的青年补靴子。
(对青年关怀备至)
4、18——28
作者写了哪些事情来表现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的精神,这些事情分别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何种品格?
答:
①、用要饭的攀附阔佬的故事讽刺***请美国我们主持公道的奴颜媚骨。(不畏强权)
②、以戏说“戴防毒面具“讽刺***地方官僚禁止男女同泳的虚伪荒谬。(不畏强权)
③、我的第一本书因涉及皇帝被官批而退回,鲁迅先生建议我出版官批集并讽刺***政府屈服强权的懦弱与愚昧。(敏锐深刻、不畏强权)
5、文章表达了作者对于鲁迅先生的何种感情?作者是如何来表达这种情感的?
答:①、文章表达了作者对鲁迅伟大人格的怀念、敬仰之情。
②、一是将这种感情自然而然地融入叙述之中。(如叙述与鲁迅第一次见面的表情和心理:先是“不敢”、继而“紧张”、后又“一怔”,最后两人都笑了,表现出对鲁迅从疑虑到信赖,从敬畏到亲密的过程,体现了作者对鲁迅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二是通过议论直接把这种感情抒发出来。(如文章最后一自然段,说听了鲁迅的话就会头脑清醒,就会增加勇气,又说鲁迅说话态度镇静,亲切从容,使人“如坐春风”等。)
6、文章主旨:本文作者通过回忆与鲁迅先生之间的7件小事,表现了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人格,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7、作者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总领全文,后面为什么却先写“俯首甘为孺子牛”,后写“横眉冷对千夫指”,这样写有何好处?(练习册
答:①、打破原诗顺序,使全文给人一种逆向变化之美。
②、这样安排符合作者认识、了解鲁迅的逻辑过程,也更能真实地展现鲁迅的伟大人格。先是听说鲁迅不易接近,接触后方知鲁迅平易近人,于是很自然地展开了对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一面的描写。后来,与鲁迅熟了,无话不谈了,再去表现鲁迅人格的另一面:横眉冷对千夫指。这样就显得合情合理。反之,如果先写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的一面,就会让人觉得鲁迅真的不易接近,与鲁迅平易近人的客观事实相悖,这样就会造成文章前后矛盾。
8、文章记叙了我与鲁迅几次谈话,这些谈话内容加之鲁迅教育青年、批判**的那些话体现了鲁迅先生什么样的谈话方式和语言风格?
答:三次谈话;用有趣的比喻和生动的故事的谈话方式;体现了鲁迅深入浅出、讽刺幽默、富有启示性的语言风格。
9、品读最鲁迅的语言(想与练第四题)
①、倘是狮子,夸说怎样肥大是不妨事的,如果是一口猪或一匹羊,肥大倒不是好兆头。10自然段
答:“狮子”比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繁荣的`强盛的中国;对“猪羊”比喻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鲁迅用此比喻教育青年要认清现实,不要一味夸耀中国的地大物博,而要想方设法使中国强大起来,不再被外国列强所侵略。表现了鲁迅对青年的循循善诱。
②、一条小溪,明澈见底,即使浅吧,但是却浅得澄清,倘是烂泥塘,谁知道它到底是深是浅呢?也许还是浅点好。10自然段
答:“烂泥塘”比喻夸夸其谈的学者,“小溪”比喻青年,鲁迅用此比喻鼓励青年不要自残浅薄,表现了作
课文天窗心得体会及收获 天窗的课文的感想体会(八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