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心得体会总结 企业文化心得体会总结(4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关比例心得体会总结一
六年级学生已能自主地对知识进行整理、构成系统。所以在整理与回顾时我尽量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将本单元资料进行回顾整理,再深入各学习小组巡回指导,适当点拨。然后针对调查中学生存在的问题设计练习,巩固应用。在这个过程中,我为学生供给自主梳理知识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方法之间的密切联系,并注重发展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本事,在回顾、整理、巩固、应用的过程中帮忙学生再次经历重要概念和方法的构成过程,使学生不断积累活动经验,体会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
下头以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为例,谈谈如何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当比例尺必须时,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正比例;能够结合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变化方向相同,那么在同一幅地图上,图上距离越长,表示的实际距离也就越大。当图上距离必须时,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成反比例,那么实际距离和比例尺的变化规律正好相反,能够出这样一道题帮忙理解,图上距离3厘米在下头哪一幅地图上表示的实际距离最大
①1:400
②1:600000
③1:600000
因为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成反比例,它们的变化方向相反,要使实际距离大,那么比例尺就要小,所以选第三个。当实际距离必须时,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成正比例,能够出这样一道题帮忙理解,一个半径100米的花坛,画在下头哪一幅地图上,图上距离最大
①1:40000
②1:60000
③1:100000
因为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成正比例,它们的变化规律一致,比例尺越大,图上距离就越大,所以应当选第一个比例尺。
有关比例心得体会总结二
人教版23页至24页例1以及相应的“做一做”。
1、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相关应用题。
2、透过解答应用题使学生熟练地决定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从而加深对正比例好处的理解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
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应用题
能正确决定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正确列出比例式。
一、激趣导入
1、在上新课之前,先考考大家对保亭县的认识。你明白保亭县最高的建筑物是什么?它位于何处?
2、对于保亭县最高的建筑物,你还想了解些什么?怎样测量它大概的高度呢?
刚才同学们想出了很多的方法去测量电视塔的大概高度。这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方法——正比例应用题,学完后,我们试着用这种方法去计算电视塔的大概高度。看谁学得最棒。
二、自学互动
先来研究这样一个问题。
1、出示例1
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2、分析解答应用题
(1)请一位同学读一读题目
(2)这道题要求什么?已知什么条件?
(3)能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边汇报边板书
140÷2×5
=70×5
=350(千米)
答:________________。
3、适时点拨
这两种方法都合理,还能够有什么方法解答呢?
学生互议,师引导,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例的知识,能不能用比例解答呢?
三、探讨新知
1、提出问题
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上的例题,讨论以下问题。
(1)题目中相关联的两种量是________和________。
(2)________必定,_________和_________成_______比例联系。
(3)______行驶的_____和_____的________相等。
2、学生自学例题后小组讨论。
3、组间交流:小组代表把讨论结果在班内交流
4、学生尝试解答后评价(指名学生板演)
5、怎样检验?把检验过程写出来。
6、概括总结
(1)用比例解答应用题与用算术方法解答应用题的解法不同,但计算结果相同,如果题目中没有要求的,我们采取任何一种方法都能够,但如果题目要求用比例解的,就必定要用比例的方法解。
(2)明确解题步骤。(板)
用比例方法解答应用题,具体步骤是怎样的呢?请根据我们所做的例题归纳解题步骤。
1.分析决定
2.找出列比例式所需的相等联系
3.设未知数列等式
4.求解
5.检验写答语
四、测评训练
1、基本练习
(1)例题改编
①如果把这道题的第三个和问题改成:“已知公路长400千米,需要行驶多少小时?”该怎样解答?
②让学生解答改编
比例心得体会总结 企业文化心得体会总结(4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