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范文汇总 减法的运算定律教案(九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有关减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范文汇总一
1.让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与之相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成功的喜悦。
对小数加、减法算理的理解。
一、复习导入
听说我们班的同学计算能力特别强,这儿准备了两题你会算吗?
出示:用竖式计算。
475 34= 473-34=
指名两人板书,其他同学在随堂本上独立完成,完成后核对。
结合刚才的计算过程想一想,用竖式计算整数加、减法要注意些什么呢?
预设学生回答结果:
①相同的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算起。
追问最终达到:整数中的个位就是它的什么位?(最低位)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相同的数位对齐 从最低位算起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情境图
提问:从图中你获得哪些信息?(指名说)根据图中三位同学所说的话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或减法计算的问题(学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在必要时应适时引导,并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例1和试一试中的问题。)
同学们真厉害!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从这些问题中选出这四个问题进行研究。
先看这两题(例1的两个问题),怎样列式?(指名说)
观察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小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出示课题)
a、教学例1第(1)问。
根据这道算式你能估算出小明和小丽一共用了多少元吗?(指名估算,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接着问:用竖式你会算吗?
(预设:
①出现例题中的两种不同的答案。
②只出现正确的答案。结合实际引导学生讨论“你赞同哪种答案?说说赞同的理由。)
我们再一起回顾用竖式计算的过程。(师边讲边板书竖式,完成解答。)
小结: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把两个加数的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b、教学例1第(2)问。
同学们!你们刚才用竖式计算了小数的加法,那么小数的减法你会用竖式计算吗?试试看!(学生独自完成,指名扮演。)
学生完成后,指名说说是怎样算的,并适时强调在计算小数减法时被减数和减数中的小数点也要对齐。
(二)比较算式“12.55 5.65=?”
出示两位学生的作业。(得数一个是18.20,一个是18.2)
比较这两个答案,哪个更好一些?(强调要化简。)
(三)总结、归纳。
(出示复习题的两道算式和例1中的两道算式的计算过程)
提问:比较这两组题,想一想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列式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些什么呢?先请同学们独立想一想,再和小组的同学交流。
组织交流。
引导学生归纳:
①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方法一样都要把相同的数位对齐,从最低位算起。
②在小数加、减法中,只有把小数点对齐相同的数位自然就对齐了。小数部分末尾有“0“要去掉0把结果化简。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学生独立完成,让学生说说需要注意的地方。
2、完成“练一练“第二题
先让学生思考,独立找出错误的地方,再分别改正。
3、完成练习八第3题。
先组织完成(1)~(3)题,并分别讲评,最后引导学生自由提出问题。
4、课堂作业:练习八1~2题。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小数加减法:
(1)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的数位对齐)
(2)从低位算起
(3)满十进一
(4)末尾有零要去掉
有关减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范文汇总二
1.结合情境,引导学生操作,充分感受“一图两式”。
我们把课本中小朋友摆小棒的图,变成学生喜欢的卡通小动物(小鸡和小青蛙)。由小动物在草地上荡秋千的画面,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画面生动活泼,既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又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把1只小鸡和5只小青蛙放到每个组的草地秋千上,求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通过两位同学不同角度的观察,列出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并让学生说明是怎样看图列式的。这一环节初步感受“一图两式”,感知根据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
2.独立操作,形成概念,理解“一图两式”。
我们设计的第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一图两式”。而接下来的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在情境中独立地进行操作,进一步巩固和理解“一图两式”的意思。在秋千数量不变的情况下,让学生思考,还可以摆几只小鸡和小青蛙,并看着自己的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这样便出现了两组6的加法算式,加上同位同学进行讲解怎样看图列式的,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合作能力。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使学生从感知中树立“一图两式”的概念。这样处理,既给学生提供了自由的操作空间和充足的思考余地,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用数字意识。可能是让学生合作得多了,加上孩子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有些孩子开始开小差,乱说,今后,还要加强这些学习习惯的培养。
3.建立表象,由具体操作到看图列式。
第三个环节,便是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直观图,自己独立列算式。使学生能够由具体的实物抽象到看直观图列式,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遵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4.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合理安排教材内容。
在教学设计中,我把6和7的加减法分开处理,先教学加法进行巩固。再教学减法进行巩固,这样,学生能够在很扎实的理解加法的“一图两式”的前提下,进一步学习减法。在最后的练习中,再出现加法和减法的综合练习,使学生能够整体、全面地理解巩固新知识。如:在综合练习中,出现了四道看图列式。由于难易程度不同,可以让学生任意选择其中一幅图,进行列式计算。这样安排提供了充分的学习选择机会,而且练习题的设计有针对性,能够照顾到全体学生的学习水平。
5.活动形式多样化,语言贴近学生生活。
课堂上,我们设计了这样几个活动:a.你还想让几只小青蛙和几只小鸡来玩秋千,自己摆一摆;b.你们草地上的小动物也累了,你想让哪种小动物先回去呢?c.综合练习让学生在这四幅图中任意选一幅图,喜欢哪一幅就做哪一题。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学习灵活地选择,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孩子们的学习兴致较高,只是由于放得太开了,有的孩子说不到点上。
有关减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范文汇总三
1、在操作中加深对数字的了解,提高运算及自编应用题的能力。
2、通过操作“加法、减法板”,了解加减法的意义。
3、积极参加游戏,开动脑筋思考,体会数学活动的趣味性。
加法、减法板。盒子一个。
加法、减法板。写有5以内加法、减法的算式题信封若干个。写有算式题的动物头饰若干个。
碰球游戏:(复习5以内数的分解)老师出示一个宝盒,请幼儿猜猜里面有什么?(里面有数字卡片2—5。)老师伸手进去摸一张,然后问幼儿是多少?幼儿回答以后,老师说:"我们来玩总数是5的碰球游戏。"小朋友,我问你,我的2球碰几球?"婷婷老师,告诉你,你的2球碰3球"。连续抽2次卡片,玩3次。
挑战游戏:完成信封的算式题。请幼儿帮老师把信封上的算式题算出得数,两个小朋友一起合作,一个小朋友操作加法、减法板,两外一个幼儿负责记录得数,哪组小朋友最快完成,就能拿到老师的奖励笑脸
减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范文汇总 减法的运算定律教案(九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