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书中的家书心得体会实用 读《家书》有感(8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主题家书中的家书心得体会实用一
您们好!这次借着单位开展的《廉洁家书》征文活动,想起这么多年了也没给您们写过信,现在科技都发达了,平日里都是通过电话和微信互动,基本上都没再提笔写信进行交流了,借着这个机会,想起从小您们对我的教育,想起咱们家的优良家风,我们聊聊家常,让我们一起努力建设咱们的廉洁家庭。
记得上幼儿园时,老师就开始教导我们:别人的东西我不要,自己的东西要保管好。启蒙时期,我们就已经开始认识到什么是“廉洁”了。从小的熏陶,让长大后的我们也懂事的知道只有努力,才能够拥有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最爱的爸爸,您是村里几十年的老干部了,现在歇下来了但还是时刻关心着村里的各种大事小事。我最亲爱的妈妈更是劳动小能手,无论是手工活还是家务活都是出了名的一把好手。我和哥哥从小听您们用俗语教育得最多的就是:火要空心,人要忠心。用此话时刻提醒我们要做好自己的本份,脚踏实地的向前走。
我们家一家四口,三名中共党员,那个时候爸爸您是老党员了,在您这个老党员的带领下,在这个家庭的熏陶下,2005年,我在大学期间表现很优秀,18岁那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哥哥也在部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每每想到这里,我是非常骄傲的,咱们可是光荣的党员之家,爸爸您平日里的教导我们也都不曾忘记,我们时刻督促自己认真学习,做好本职。
记得学生时代,爸爸您当村支书的时候,拿着微薄的工资,尽心尽力的为村上的大小事操劳着,家里还得靠妈妈在纺织厂打工来维持开支,一直到我大学毕业,妈妈才停下来歇一歇,我很庆幸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受着良好的教育,享受着平凡的幸福。您们从小对我都是非常严厉的,现在我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时刻会谨记着做好本份,保持廉洁的工作作风,始终记着真诚待人,踏实干事。
“百事孝为先”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记得那会妈妈外出打工,外婆在山里居住条件不好没人照顾,爸爸二话不说就把外婆接到家中照顾,跟亲生儿子一样体贴,是村里的模范女婿,因此也给我们下一辈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我现在作为儿媳妇,我跟婆婆相处融洽,那也是与咱们家的家风紧密相连的,我经常告诉自己,虽然不能常在老人身边尽孝,那就一定要顺着老人的心意,父母总归是为孩子好,而我也不能让您老为我操心,“家和万事兴”,这才是生活的真谛。
随着时间的流逝,爸爸妈妈年纪也大了,您们在喧闹的城市住不习惯,在空气清新的农村也是很好的,我在外上班没法照顾,但我有空就会常回家看看的,只要您们身体健康,就是我最大的快乐。
现在,我长大了,我永远不会忘记您们对我的教育,也不会忘记您们含辛茹苦把我养大的恩情,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一定会尽最大的努力来孝顺您们。
爸爸妈妈,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建我们的廉洁小家,踏踏实实工作,保持一颗纯朴的心,让幸福永远伴随着我们。
主题家书中的家书心得体会实用二
尊敬的领导干部家属:
您好!
为进一步推进廉政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家庭的“六进”活动,拓宽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教育渠道,筑牢拒腐防变家庭防线,今年在全市领导干部家属中开展“发送一封促廉家书、举行一次诺廉签名、发送一条倡廉短信、开展一次助廉谈话、举办一场说廉报告、组织一台宣廉晚会”的“六个一”活动,让廉洁清风吹进千家万户,吹开“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廉洁家庭之花!
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家庭的作用不可低估,家属的作用不容忽视。从近年来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案件来看:一个清正廉洁的领导干部身后必有一个“廉内助”,一个贪官身后大多有一个推波助澜的“贪内助”。为此,我们倡导各级领导干部家属要认真做好“六件事”,积极争当“廉内助”。
守住“一扇门”。树立“守家有责”的观念,守住自己的家门。现实生活中,有些不法分子为拉拢腐蚀领导干部不择手段,进不了单位的“大门”就进领导干部家的“小门”,在领导面前碰了钉子就通过家属子女搞突破,先把家人拉下水,再把领导干部拉下马。因此,领导干部家属要当好“廉洁守门员”,让说情传话者找不到门,行贿送礼者进不了门。
把好“两道关”。一道是“亲友关”。每个人都有亲戚朋友,也有七情六欲。作为领导干部的家属,不要为“情”所困,不要碍于情面为亲友谋取私利当说客,对一切走“小门”和“家属路线”的人要敢于说“不”。另一道是“子女关”。纵观一些腐败分子的家庭,因子女充当“衙内”角色造成“一家腐”的也不乏其人。所以,要把好子女身心健康的成长关,不让打“子女牌”的人有机可乘。
当好“三角色”。作为领导干部的家属,要当好领导干部遵纪守法的“家庭纪委书记”、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保健护士”、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特殊监督员”。要关注爱人八小时外的“生活圈”和“社交圈”,经常做到“三个问一问”:当爱人晚归时,问一问在外面与哪些朋友在一起?当爱人手提“礼品”进门时,问一问“礼”从何而来?当爱人摆款显阔时,问一问钱的来路正不正?
勤吹“四不风”。家风连着党风。家风不正,必然影响领导干部秉公用权;家风不廉,必然影响领导干部廉洁从政。领导干部家属要树立良好的家风,勤吹“四不枕边风”,即经常提醒爱人不该想的不要想,不该吃的不要吃,不该拿的不要拿,不该去的地方不要去,使各级领导干部能够“一身正气上班去,两袖清风回家来”。
常做“五对比”。市区长塘路远兴亭有一副醒世对联:“莫宜嫌少,生前原是赤身来;何必贪多,死后依然空手去。”作为领导干部的家属,不但不能有“贪念”,而且还要有知足常乐的感恩之心。要经常进行“五对比”,即比一比爱人和自己现在与过去的社会地位,比一比爱人和自己现在与过去的生活环境,比一比爱人和自己现在与过去的工作条件,比一比同龄同乡的工人农民,比一比孤残鳏寡的弱势群体。“比一比”就会心满意足,“比一比”才能摒弃贪念。
算好“六笔账”。“妻贤夫祸少,夫廉妻福多”。领导干部家属要与爱人算好“六笔账”:第一,算好政治账,把握大方向。每一个领导干部都是由党组织培养成长的,只有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不偏航不触礁,才能在政治上保平安,不断进步成长。第二,算好经济账,富裕又安康。国家给我们的工资、福利、待遇,已经让我们衣食无忧,只有不图小利、不贪身外之财,家庭才能保安康。第三,算好名誉账,留得清名扬。人生在世,名节为重。各级领导干部如不珍惜今天的名节和荣誉,就会“一失足成千古恨”!第四,算好家庭账,幸福万年长。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来之不易,不能让一生的幸福毁于一时的贪欲,否则,就会“一人腐败,全家遭殃”。第五,算好自由账,天下都可往。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犯罪入狱失去自由。不要在家庭幸福美满时失去自由,不要在子女期盼温暖时坠入监牢。第六,算好健康账,身心俱优良。健康是立身之本,心底无私天地宽,心胸坦荡益寿年。如果违规违纪、贪赃枉法,天天胆战心惊,岂能有个好身体?有人说:“贪官命不长”,此话不无道理。
家属同志,只要认真做好“六件事”,幸福安康乐无际。当您拥有一份弥足珍贵的家庭幸福时,请与您的爱人珍惜它、呵护它!愿我们的廉洁清风进万家“六个一”活动与您共筑拒腐防变的家庭防线!
谨致诚挚的祝福和问候!
主题家书中的家书心得体会实用三
看傅雷家书,觉得收获很多。我总想如果人的一生真的可以为自己所热爱的事业而奉献那是一件多么崇高而伟大的事情,同时也会让自己的人生得到更加丰富和更加充实的经历。我现在似乎已经可以找到生活的目标,虽然以前是盲目的。
其实爱人不在身边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不要让自己的内心空虚。只要我们朝着目标努力就会有所收获,我也深知其中的道理。就像傅雷说的也许金钱物质方面不能给予你足够的回报,但是学术和艺术一定会给付出的努力以一个答案。我想不管努力是否可以带来未来生活的无忧无虑,但是它起码可以带给我们心灵的充实。我深信如果每天都把时间用在自己认为有用的地方上去,一定会得到进步和满足。
傅雷说他要和他的儿子是最亲密的朋友,多好的一种父子关系啊,他还说恋人和爱人之间也是一种亲密的朋友关系。只有在互相的鼓励和互相的支持下,有着最丰富最真实的心灵的沟通才是最让人羡慕的。我觉得读书真的可以丰富人的大脑让人变得平静。而且文学和艺术,还有音乐都会给我们心灵的熏陶。我们在那里面吸收的养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乐趣,我现在深知这一点。
其实我一直觉得我对于文字的理解多于对于那些更加直观的东西的理解,当他越是需要人的体会的东西我就理解得越深些,这可能也跟天性有关。在我看来,一切内心地感受都可以通过文字表达出来,而越是心灵相近的人越是能够深刻理解和体会。
如果心情郁闷了不妨就写出来,等年老了再回过头来读,发现年轻时的心情真的是很难得的阿,而老去的心也不可能再有年少时的感受了。真的觉得人生在世能够得到一个心灵相通的朋友成为心灵的读者是一件非常让人高兴的事情。其实傅雷在信中写的,他的性情激烈,然而他的夫人却能用宽厚和委婉之心体谅,虽然受到了很多的折磨却可以成为思想上的伴侣,这也是傅雷的福气啊!
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好几种作用:一,讨论艺术;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主题家书中的家书心得体会实用四
他说的“做人”是那种意思,是“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那样的人,是在意义上做一个精神上有所升华的人。
《家书》不过是用文字概括了我从小在父亲身边所感受到的一切。
从古至今,家书都是连通家人的情感桥梁,它有过“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也有过“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种种典故。《傅雷家书》始于1954年,傅聪——傅雷的长子出国留学波兰,学习钢琴演奏。父子俩情深意切的交谈,贯穿在一封封家书中。而傅雷的家书中,却不仅是亲人的思念,我读这本书,更是看到了傅雷一家对艺术的追求,对生活的感悟,对祖国的热爱……
每个人心中,都暗藏着一个心灵的归属,可以在此,发自肺腑地与亲人畅谈。而从无声的文字中,我似乎也看到了,不仅仅有傅雷与儿子的深厚温情,还有一种若有若无的熟悉。
这是一位严谨的父亲对儿子耐心的指导。几乎每封信中,都有父子俩对于钢琴艺术的感悟。傅雷不仅关心儿子练琴的生活,还不断强调各种曲调的情感,比较不同演奏者的不同。朴实的语句中更体现的是父亲对于儿子的关怀,对于艺术的追求。
这是一位伟大的父亲对儿子的教育。傅雷将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嘱咐他坚定立场,待人谦虚,礼仪得体,心怀爱国之情。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含情脉脉的文字后,是远隔两岸的深厚情义。文字本无情,却承载了爱的温情,似细水长流,滋润干涸的草地。在一个时代的孕育下,傅雷有力而坚决地告诉儿子,告诉我们每一个人“生活中困难重重,我们必须不断自我改造,向一切传统,资本主义的,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感情与习俗做斗争,我们必须抛弃所有的人生观和旧的社会准则。”
傅雷对儿子的关心更多让我看到了我的生活,我的家庭。没有分离,没有书信,但仍有那种熟悉的感觉,那种爱的关怀。父母对于我的帮助,也是无私的,他们教我感恩,细致,对学习,对生活……家书记录的,是我的生活,它教会了我懂得与珍惜。
我诞生在了一个与傅雷完全不同的时代,一直以来的幸福团聚让我们缺少了书信的交谈,但那份来自父母细致的关怀,那些点滴的爱仍然熟悉在我的脑海里,无论何时,无论爱的表达有什么不同,从傅雷的家书中,我更看清了这份爱,我会在淡淡的清欢中感受爱,感恩爱。
主题家书中的家书心得体会实用五
妈妈在我读四年级时就为我买了这本书,便没有去好好品味。这当中原有如此之多的道理。让人怎样兼顾事务与学业。有了它,我便确定了路该如何去走,事该如何处理,人要怎样去做。
《傅雷家书》文艺评论家以及美术评论家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爱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对儿子的爱却没有成为那种普通的温情脉脉,而是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把舐犊之情放在第二位。正如他对儿子童年严格的管教,虽然不为常人所认同,但确乎出自他对儿子更为深沉的爱。
该书由于是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书,是写在纸上的家常话,感情纯真、质朴,令人动容。
这本小书里,不是普通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种,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在书中我也读懂了自己面对以后的生活不是手忙脚乱地去过。而是控制好每一件小事,让自己的生活秩序有条不紊,不去因为琐事而放宽自己的事业要求。不要因为自己要做一些额外的工作而影响了自己分内的学习任务。做好自己,老师的作业认真完成,同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和父母多沟通。分享自己的想法,让他们理解你,懂你。
通过这些书信,不仅在儿子和亲人之间,建立了牢固的纽带,也通过这一条纽带,也使傅聪与远离的祖国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结合。后来的事实证明不管国内家庭所受到的残酷遭遇,不管他自己所蒙受的恶名,他始终没有背弃他的祖国,不受祖国敌对者多方的威胁利诱,没有说过或做过有损祖国尊严的言行,这就是一个父亲对一个儿子的熏陶,这与父亲在数万里外,给儿子殷切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分不开的。时间,距离都不是问题,有心的父母,你那颗不眠的爱子之心,就是不可替代的教科书,人生的加油站。
主题家书中的家书心得体会实用六
父爱总是无耻,伟大而又无私。
楼市迈曾这样评价《傅雷家书》:这是一部很好的艺术学徒修养的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父爱的苦心造纸,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傅雷家书》中最让我动容的是傅雷以朋友的身份真诚地与儿子交流。我清晰地记得,那是傅雷在指出自己的儿子傅聪说话太直,为人处世不够圆润,说了一句这些矛盾我自己也常犯,但愿你能共勉之。傅雷与儿子进行交流对话,处于平等地位,没有居高临下的口气。从这句话中还可以看出,傅雷结合自身的感受,分析问题,更能使儿子接受建议。由此可见,傅雷在教育方面有独特的见解。
除此之外,我印象深刻的还有傅雷,在孩子苦闷时给予建议,他建议儿子因苦闷泰然若之,保持心理平衡要时刻保持冷静客观分析及取较劲虽然我们在苦闷时,父亲也会给我们给予相同的建议,但是大多数父亲都是站在长辈的角度上与孩子交流的,而不是像傅雷一样的父子如朋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如果能真正做到心平气和,以平等的角度与孩子交流的父亲,能有多少能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看待,思考问题,又能有多少呢?
所以我认为傅雷作为父亲,他与自己的孩子相处,不能只独特教育孩子的方法,能让人虚心接受。
傅雷在自己的孩子与私信中往来中,没有直接了当的说明自己有多爱孩子,但是可以从中看出他对孩子的叮咛,给予孩子建议中可以看出他对孩子的爱从未减少,我认为傅雷是广大附心中的一个折影,他们对孩子的爱并不会直接,而是用严厉的话语严厉的要求来替代,他们将所有的期待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这又何尝不是父爱呢?
父爱,伟大而又无私。
父爱,热烈而又深沉。
父爱,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主题家书中的家书心得体会实用七
《傅雷家书》是一代文学翻译家傅雷与其曾留学海外的儿子傅聪间的往来家信,捧读这些书信,我们仿如走进傅雷父子的生活,不但可以熟稔他们的生活经历,了解其心灵沟通,而且能审视他们做人的原则、学术的追求和艺术的修养。
在教学过程中,不由得让人欣喜地感觉到:义务教育九年级语文上册的《傅雷家书两则》为落实语文新课程标准,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提供了优秀的文本载体。只要教师牢握语文教学的两大任务,落实“双性统一”的基本点;就能为发挥学生应用语文提供了广阔的实践性平台,也为熏陶学生思想情感和夯实文化底蕴营造了浓厚的人文环境。
“语文”即“语言文字”,其“人文性”和“工具性”是辩证统一的。“工具性”是语文课程固有的本质属性。语言文字不但是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而且是传承整个人类社会文化与文明的工具。“人文性”是人类亘古久远的文明精华的积淀。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学生精神奠基的过程,是师生双向的、积极的生命活动过程。其中《傅雷家书两则》就是体现语文“双性”特点的优秀例文之一。
1、《家书》是傅雷父子交流思想的工具。一方面,儿子借“书信”把个人情绪的起伏跌宕、苦闷颓废向父母倾诉,也激动地把自己的成功和幸福急于与家人分享。另一方面,傅雷也通过“书信”向儿子陈述自己对人生和艺术的感悟:第一信在于劝慰儿子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第二信在于激励儿子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虽然两信分别处于儿子消沉苦闷或欣喜成功的不同背景下回复,但它们都发挥了沟通心灵和交流思想的功能,傅雷从中可以较全面地了解到儿子的生活、学习状况和思想、情感趋向;同样傅聪也可以接受到父亲高尚人生观和事业观的深深教化。由此,父亲的“信”就成为傅聪获取学术、人生、社会等知识的源泉之一。
师生反复品读文本,不由深感:书面文字的交流比说话交谈更具工具性和持久性,它记录着笔述者的深广思考和瞬间的感念。这就启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应强化语文的“工具性”,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在生活乃至学术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基础功能。
2、《家书》是体现语文“人文性”的典范之一。书信往来是营造人文氛围的有效方式,傅聪把内心的苦闷或喜悦告知父母,实质是在找寻情感上赖以依托的精神港湾。傅雷的复信文笔优美流畅,深入浅出,饱醮舐犊深情。前信如和风细雨,款款相慰;后信则满怀欣喜,激情洋溢。从而营造了浓厚的人文氛围。如“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情”等语句都艺术性地编织了一道强大有力的“人文”网包围着傅聪,让他在深深的理解和关爱中感悟“平衡心态、控制情绪、泰然处之、理智分析和平静超然”的必要。尤其傅雷对“坚强”含义的理解更是耐人寻味,他不但希望儿子在消沉时保持坚强,在成功时更保持坚强,不为胜利冲昏头脑,而且希望儿子始终怀着一颗纯洁的“赤子之心”去创造一个世界和结交更多的心灵朋友。这样的交流既有长者般的企盼和祝福,也有朋友式的沟通和理解,由此形成了让人羡慕的平等和谐的父子关系。
“语文教学”是师生以文本为载体而开展的一种传承知识、培养技能和教化思想的活动,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往往都在教学活动中交织渗透而得到落实。在教学《傅雷家书两则》时,为体现语文教学的“双性”任务,笔者以课后“练习二”为例与学生进行探讨——“傅雷在给儿子的另一封信中曾经说过:‘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呢?’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父子如朋友’的理解”。
1、“朋友”是青年人最关注又较为朦胧的一个生活概念,问题刚提出,就炸了课堂,同学们有的交头接耳,有的翻阅课文,有的低头沉思。其实,这时大家都在运用语言文字作为工具进行着理性的思考和知识的重组。一方面调动起原有的知识、经验来理解“朋友”的内涵,使相关知识得以整理概括,继而综合内化;另一方面又进行着思维碰撞、知识传送和思想交流,继而集智慧之大成地阐述——“朋友”就是互相支持、相互理解、平等倾诉、无教条无顾忌的交往关系。在这样抽象、理性的认知过程中,语文的工具性得到了充分发挥,使教学课堂转化为“小社会”,为学生的表情达意和思想交流提供了空间和平台。
2、语文的“人文性”重在文化积淀和精神奠基,它包括人们的价值观和心理感念等因素。对学生而言,如果单纯从理性来阐释“朋友”的要义是明显不足的,而更应适时地走近学生生活,从感性切入,调用师生的人生经验和文化感悟,努力激发双向的、积极的生命活力。为此,笔者尝试从“人文”角度来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化对“朋友”的深层理解。笔者要求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材,把握“朋友”的作用;并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筛选恰当准确的词汇进行感性表达。如:什么是朋友,她是崎岖路上的扶手棍;她是悲伤心灵的创可贴。……在教师引导下,如此种种表述也不乏妙语如珠、斑斓纷呈、富有人文味的佳句。为了把课堂教学推致更博大的人文氛围中,笔者及时捕捉了教学的瞬间灵光,着意引导学生把那些优美的、哲理的妙语摘录下来,并给予艺术性的处理和整合。结果让学生乃至自己惊诧不已——原来,师生居然携手成就了一首题为“朋友”的诗:“朋友是什么/她是草丛的萤虫/她是海港的明灯/时刻提醒着你的崎岖/指引着你的航向/朋友是什么/她是忠实的听众/她是博大的谷野/每每接纳着你的哭诉/分担着你的伤痛/朋友是什么/她是梢头的百灵/她是沉甸的稻穗/永远分享着你的喜悦,盛载着你的收获/朋友是什么/她是精神的支柱/是心灵的慰藉/是平等的交往/是人生的伴侣/朋友没有如火如荼的奔放,没有海枯石烂的永恒/就是这曾经的知己/给了对方深深的理解。”就这样,课堂教学的人文味在“自由诗”中活跃,情感在“交流”中升华。
“生活”是语文的外延,教学效果往往都在生活中获得检验,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如果在生活中得不到应用,那就失去了语文教学和导引的意义。笔者教学《傅雷家书两则》后,也不忘把教学延伸到现实生活中——向学生索取一封“校书”,并敦促学生只要是真情实感,不管天南地北的话题都可“任我行”。结果,“我”仿佛都成了学生们的挚友,所有学生都跃跃欲试,执笔倾情,把积聚多时的话语诉诸笔端,向“我”倾诉了许多我未从知晓的故事和心声。在学生热情的感染下,笔者无一不认真地通阅了学生的所有书信,而且每信必复,要么给学生的写作提几句评语,要么就学生的话题交流一点心得,要么为学生的沮丧鼓点气,要么为学生的成功添点花,或提个醒。此间,笔者深深感悟到:语文的“双性”最能在师生的文字交流得到落实。一方面,学生把自己较为关注的信息、了解的趣事、最急需解决的问题都坦诚地告诉老师;有些还把关于青春年华的朦胧、疑惑和憧憬都急于与老师交流;甚至对教师的评价、对学校的愿望、对自身的估量、对人生的理解都可成为学生的话题。由此,“文字”在师生的书信和点评间就架设了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在流动的“文字”中,学生的文字功夫和语言表现力都获得锤炼、修正。语文的“工具性”在师生的交流传承中更获得了彻底的落实。另一方面,其“人文性”也得到很好的体现。学生在撰写书信时既反思自我,自醒自励,又调用生动词汇,运用最佳形式把个人情感不设防地倾诉;而教师在批阅学生书信时既可触摸到学生的心灵,又倾听到学生青春的呼声。这样,师生的思想得到交流,精神得到理解,情感得到升华,境界得到提高,从而共同提升了人文品位,积淀了丰富的人文涵养。
总之,语文教学始终伴随着语文课程的最基本点——“工具性”和“人文性”。只有彻底落实语文的“双性”任务的课堂才算是成功的教学。“双性”的或缺都有可能将语文教学推向一个极端。因此,语文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必须牢牢把握语文的两大任务,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积极熏陶学生的感情体验,从而促成学生的综合素质。
主题家书中的家书心得体会实用八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精神是激励一代代优秀共产党人前赴后继的精神力量。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在给妻子郑家钧的信中写道:“红珠留着相思念,赤云孤苦望成全。坚持革命继吾志,誓将真理传人寰!”体现了革命到底的勇气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心。
夏明翰的家书不是长篇大论,但字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全文由“忠诚”贯穿始终,充分体现了革命先烈对党忠诚、对事业忠诚、对人民忠诚、对家庭忠诚的优良品质。在临刑前他虽然舍不得自己的妻女,但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从容赴死。坚信共产主义是真理,也表达了对革命终将胜利的信心。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夏明翰给我们做出了榜样。
夏明翰原本生活优越、衣食无忧,但为了国家的独立富强和民众的自由平等,他毅然决然的踏上了革命的道路。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随时都有牺牲的可能,可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丝毫不为所动,仍然表露出视死如归的勇气。不怕苦、不怕死,夏明翰勇敢的革命精神为党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不是空话,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应该在具体实践中历久弥新。在新时代,我们更要坚定理想信念,以一往无前的勇气,坚持真理至上、人民至上,将革命精神和革命斗志坚持到底。
夏明翰的家书表达了对革命事业薪火相传的期望,也树立了与革命事业高度契合的家风。夏明翰牺牲后,他的4名亲人也先后为革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真正做到了“誓将真理传人寰”。正是以
夏明翰为代表的这一代代理想信念坚定的共产党人披荆斩棘,不懈努力,共同缔造了我们现在的繁荣富强的生活环境。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人,更要从党史中汲取力量,做好人生规划,树立远大理想,保证党的事业薪火相传。把自己的志向与国家、民族、社会紧密相连,将个人梦想融入中国梦,来追求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家书中的家书心得体会实用 读《家书》有感(8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