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劳动家长心得体会和方法 家校共育家长心得体会六年级(3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推荐家校共育劳动家长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以国家教育方针和省家庭教育实验工作指导组规划为指导,以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为目的,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以贯彻家长教育规范为重点,全面提高家庭教育质量,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新体制,全面推进我社区家长素质教育工作,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1、指导帮助家长为国教子的观念和教育法制观念,增强教育子女的义务感,认真执行家长教育行为规范,其中10%的家长要成为优秀家长,60%的家长成为合格家长。
2、使家长初步懂得一些较为系统的科学育人知识,并能指导家庭教育。
3、搞好家校结合,增强家长参与学校工作的意识,积极主动配合学校搞好对子女的教育,对学校工作提出批评与建议。
石坝社区将联合马家中学精心挑选在教育教学方面有相当教学经验,并热心于教育科学的干部和教师担任家长学校的老师,保证师资质量,而且上课内容提前确定。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有系统、有针对性的要求授课教师提前认真写好教案备好课。授课教师必须严格履行授课职责,讲稿经审批后才能讲课。内容要正确、通俗、条理清晰,教学方法先进,讲课有吸引力,每次授课时间不得少于2小时。严格学习、考勤记载,及时收集学习反馈情况,搞好结业评比和优秀考核。
授课地点统一安排在石坝社区三楼会议室,每次上课时间不少于2小时。并有计划、有层次的开展活动。每次课后,均安排任课老师与家长交流教育子女的信息,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同步协调。
每次上课前三天以内,由石坝社区发出书面通知,并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家长可提前请假或调休,保证出勤率,并加强点名制度。
根据家长学校家庭教育工作计划,运用多种方法,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真正让家长在形式多样化之中,学有所得,终有所获。彻底落实工作目标和要求,全面提高家长素质。
推荐家校共育劳动家长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小学低年级家校合作有效沟通研究
目前世界各国已普遍认识到,少年儿童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需要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家庭的通力合作。近年来,美国为着重研究解决公立学校的危机问题,把家校同步教育作为教育研究和学校改革的主题;英国、德国、法国、芬兰和挪威等欧洲国家,也将家校同步作为教改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家校同步教育是当今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世界性的研究课题。
基于目前班里孩子多,每天需接触的家长也多,家长或是机关干部,或是买卖商人,他们的家庭背景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当然理解问题的角度和处理方法也就不同,作为教师就必须作到家校沟通,以利于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于是我们确定了小学低年级家校合作有效沟通研究。
资料研究:
我们首先是在网络上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并选择了适当的与我们课题相关的资料打印下来并做了详细的阅读、批注。
其次,我们阅读了许多相关的著作如:〈〈16位教育家的智慧档案〉〉、〈〈给教师的建议〉〉、〈〈今天我们怎么做班主任〉〉、〈〈孩子们你们好〉〉„„(见幻灯片)并且做了相关笔记。
另外,我们学习了相关期刊如〈〈班主任之友〉〉、〈〈滨州教育〉〉、〈〈山东教育〉〉等。
研究计划:
本课题的研究上,我们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以文献研究法与个案分析法为辅。具体计划如下:
准备阶段(2010年3月——2010年4月)
(一)在实际教学教育工作中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并进行初步的分析。
(二)进行前期调查。包括家长调查、学生调查和老师调查。
(三)学习、查找相关资料。
(四)与家长座谈,了解与课题相关的主要情况。实施阶段:(2010年4月——2011年2月)
(一)2010见4月—2011年2月课题组开展研究。
(二)2011年12月,组织一次实验研究阶段性总结交流会。结题阶段:(2011年2月--2011年5月)
(一)2011年2月—3月:整理课题形成的研究成果。
(二)2011年3月—4月:总结课题。
(三)2011年4月—5月:形成主报告及相关成果。
目前,我们已经进行到主要实施阶段,在平时的具体工作中,我们组的成员在研究中进行的主要活动侧重也有所不同,我们组进行了相关分类整理。我们把研究过程分为以下两大类:一是书面的沟通,以及与家长进行的面对面交流的研究。二是通过网络、通讯这样的现代信息技术与家长进行沟通的研究。
研究过程如下:
(一)书面的沟通,以及与家长进行面对面交流的研究。做法与收获。
第一、书面沟通。书面材料沟通包括每周一次的家校沟通、平时的随机交流便条以及家校共读。
在我们学校,每周的家校沟通已经成了学校的一大特色,博得了家长的万分喜爱,这在我们低年级表现得越发明显。
由于低年级的孩子年龄小,表达能力有所欠缺,我们在低年级的家校沟通中设计了比较有效的几个版块,那就是:一周学习内容反馈,一周学生表现反馈,家庭教育指导,家长的反馈及回复。
上个学期刘宁宁老师班里的家长房大森的妈妈这样说:“家校沟通使家长和学校之间架起了一座无形的沟通桥,有了她,我们能够及时地了解到孩子一周所学的内容,也能清楚地了解孩子各方面的表现,家庭教育指导给了我教育孩子的方法。刘老师竟因为我在家校沟通上一句微乎其微的留言而用心良苦,真的感谢刘老师,感谢家校沟通,感谢一小!”
在家校沟通操作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我们的工作中随机的小事情比较多,于是一种新的随机交流方式应运而生,这就是我们从一年级一直坚持到现在的“交流条”,孩子们刚入学时我们几乎是每日交流,后来慢慢地转为有事交流。及时有效的交流条让家长们感动不已,张莎莎老师班里的一位家长这样说:“看到交流条上老师提醒孩子天气凉了,多加衣裳,真的感受到了一种母爱的温暖!有这样不是妈妈更胜妈妈的老师,我们没有理由不放心。”是啊,交流条传递的是不仅仅是信息,更是一种情感一种默契。
为了使家校之间的情感沟通更加密切,使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关系更加亲近,使孩子们学会感恩,我们还设计了家校共读活动。我们每周发给孩子一张实践作业,内容包括感恩故事
家校共育劳动家长心得体会和方法 家校共育家长心得体会六年级(3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