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化发展心得体会通用(8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教师专业化发展心得体会通用一
大多数人认为当一名小学教师很简单,因为小孩子还不好教吗?我也一直这样认为,但自从我踏上三尺讲台后才逐渐发现,教小学并不容易。虽然小学没什么升学压力,所教的知识也不难,但当各个方面合到一起的时候,我才发现无从下手。作为一个新教师,刚踏入教育这个行业,我有的是激情,有的是闯劲,但缺少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技巧。记得刚来的时候,对于怎样去备课,怎样去上课这样的问题,我都茫然无措。我知道,学习才是我进步的有效途径。新参加工作,很多地方都是在一边学习,一边适应、提高的,我力求抓住所能抓住的机会,认真学习,并且结合自己的实际灵活运用。首先,虚心向在座的各位同事学习。尤其是向在一个教研组的同事学习,你们是离我最近的学习资源,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而且大家都非常乐意的帮助我,当我向你们请教教育教学上的难题时,非常感谢你们都给了我非常可行而周详的处理办法。
其次,认真参加培训学习。学校的各位领导对我们新教师非常的关心和爱护,经常组织教师培训让我们参加,教师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进一步学习,是我们起好步、开好头、少走弯路的学习平台。每一次的学习,我都认真做好笔记,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学以致用,受益匪浅。
同时,把握住听课机会。作为一个新教师,最大弱项就是课堂教学把握不好。听课是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一个好方法,新老师只有多听课才能够逐渐积累经验。所以对每一次听课的机会我都十分珍惜。一年多来,我听过许多老师的课。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独到的风格,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鲁迅说过:“一千个读者中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我要说,一千个教师,就会有一千种教学风格,每一种教学风格,都有着它独特而富有魅力的闪光的一面。所以,我每次听课都详细地做好笔记,学习借鉴每位老师的好的方法、举措,希望自己能够博采众长,努力上出让学生满意课!
还有就是订阅教育类报刊杂志。通过多读书,读好书,不断学习充电,才能提高我们新教师的理论修养及教育教学水平。订阅《小学教学设计》期刊,让我从中学到很多优秀的教学设计案例,提高了我的教学设计水平;《小学时代教师版》里面的教研札记和教学论文,让我学到许多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和课堂驾驭方法。在学校的关怀指导和老教师的热心帮助下,我不断学习并力求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现在的我已经可以顺利地按时完成各项教学常规任务。
课前认真研读教材,灵活运用教参。要教好学生,上好数学课,必须认真研读并吃透教材、教参。我严格要求自己,上课之前,自己一定要认真研读教材,做到熟悉教材内容。然后阅读教参以及相关辅导资料,明确教学目标、重难点,设计教学过程,做好备课。整个过程都非常重视自己的理解,力求把教学设计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而不是照搬教参。
课上把握数学特点,上好每一堂课。数学来源于生活,我在教学当中,注意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进行研究性学习。我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力求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争取上好每一堂课。
合理布臵作业,认真批改作业。学生的作业,我都结合学校要求,合理地布臵。每一次作业,我都按时认真批改,及时发现学生作业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及时查缺补漏。
做一名合格的教师,仅仅只关注教学工作方面是不够的。第一年的工作,我不仅担任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还是一个班级的班主任。在那个过程中,我努力地向周围的老师们、班主任们学习,让自己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到班主任这个角色当中。第一次开家长会时,我以班主任的角色站在家长面前时,我是手足无措的,非常紧张、不安,甚至说话的声音都有些发颤,我不知道家长以什么样的眼光看待我。在经过一次次的电话联系以及放学后面对面与家长交流和沟通后,发现我和家长的距离拉近了。从第一次与家长接触时不知道怎样与家长交流沟通到现在的应付自如,我发现自己与他们的沟通、交流能力也增长不少,一方面是在实践中不断收获得到的可以称之为“经验”的宝贵财富,另一方面是其他班主任老师无所保留向我传授经验的结果。
存在不足的是班级常规方面。我现在的学生常规教育能力还是不够。一个性格方面,一个是能力方面的原因。经过工作来第一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后,从中也吸取了一定的教训,在我的第二个工作年时我及时调整状态,向与我搭班的两个班主任老师学习,重新着手更好的方法,配合她们以更强有力的方法去抓课堂常规,使我的每一堂课上都能有良好的纪律卫生和学习氛围。也许到了下一年,在实践中还会产生其他方面的困难,但是我还有下下学期,再下学期。只要自己能从每一次的失败中吸取教训,相信自己会有一个满意的结果。记得上次培训时,曾听赵校长说过关于教师的境界分为“巫师”“庸师”“教书匠”“能师”“名师”和“大师”。虽然我可能做不到名师和大师,但是我决心积极地融入教育事业,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将来也能够成为一本深厚的书,而决不做教书匠!
在坚定了这样的信念后,一种责任感、紧迫感油然而生。因为在实践中我们有太多的未知:到底怎样按新课标标准备好一堂课,怎样提高一节课效率,怎样辅导学生更有效,怎样提高后进生成绩,怎样管理班级,怎样处理班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怎样批评教育才是恰到好处,怎样让学生既尊敬又喜欢我们呢,等等,这些都必须靠我们勤奋虚心地向老教师学习。希望各位老师将能以各种方式帮助我们,指导我们,让我们少走点弯路,加速我们的成长。我一定会诚心、精心、耐心地向老教师学习,勤学多问,增强教育教学能力,提高班级管理能力。
今天我说的最多的是向老教师学习,但我知道这个“老”并不是指年龄,而是指教学经验之丰富,能力之高超,人格之高尚。我们渴望通过老教师的言传身教,以老教师深厚的涵养,丰富的学识,精湛的教艺,给我们更加厚实的滋养。我们能够在老教师的指导下,尽快找到符合自身特色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并形成自己的人格魅力!
我们作为学校的新鲜血液,希望在和老教师的合作中,能够产生新的火花,在武训实验小学这块沃土上创造出更精彩的辉煌!最后,请允许我向在工作中对我们进行悉心指导,耐心帮助的领导和老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谢谢!
教师专业化发展心得体会通用二
有幸于今年暑假参加了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集中培训。为期五天的培训,使我受益匪浅,回味无穷。由于这次培训的针对性很强,面向团体都是小学语文一线教师,培训主题是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分析与课堂实践,培训目的是帮助学员深入理解核心理念及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和学生观,正确把握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提升学员的认识能力和纠偏能力,提高学员的专业素养,促进学员的专业发展。如此富有针对性的培训,真正达到了训而能用、训而有用的目的。
在培训中,我见到了许多在小语教育岗位上一线的优秀教师,如王雷英老师,陈芳老师;也见到了教育界的研究家,如金晓润老师;还见到了运用别出心裁教育方式的老师,如张化万老师,可谓精彩纷呈,名家荟萃,让我直呼过瘾。每个老师都在各个方面有自己独特的教育见解,有自己特别的教育方法,对于我们这些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就是一碗内容丰富的心灵鸡汤,给我们无尽的思考和猜想。
五天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王雷英老师名为《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讲座。记得今年上半年参加在杭州举行的千课万人活动时就听到过王雷英老师的课,当时最大的感受是王老师的课,犹如山间的涓涓细流一般,娓娓道来,丝毫感受不到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迹,在不知不觉中,孩子们跟随着王老师的思路,一步一步进入课文,深入课文,最后融会贯通。
记得王老师在讲座开始之时给我们看了两句话,其中有一句话,仿佛小锤子锤在我的心上,特别的不是滋味,那就是“‘本用来遮风挡雨的空间,却与居住无关。’——本用来伢伢学语的课堂,却与孩子无关。”是啊,现在的很多课堂,强调了教师的引导,强调了多媒体的使用,但最基本的,上课的主体——孩子,却被忽略了,孩子的认知程度,孩子的阅读能力,孩子的接受程度,却被教师忽略了,这难道不是一种普遍的问题吗?王老师告诉我们:我们期待的理想教学就是“相遇”的境界,即教师、学生、知识三者的激情相遇。这种相遇是理智的探险,是学生产生精彩观念、教师生成教学智慧的过程,更是追求视界融合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只有把孩子的期盼作为教学的起点利用简约、有趣、实用的教学策略才能让孩子们学得容易一些,学的深刻一些,学的有趣一些。
王老师更是创造性的提出:小学语文教育,有九个关键词:文本的主题与重心、语文的内容与形式、学生的基点与提升度、课眼、课脉、课感、情趣、规范、实效。只有教师全面注重这九个关键词,才能让课堂得到最大程度的收获,而不是绞尽脑汁,极尽繁琐之后的空洞无物。记得在一本刊物上读到过,年轻教师的课堂容易遇到这样的毛病:花了太多的时间在课件制作和课文的阅读上,却忽略了学生本身的认知程度和兴趣所在,以至于一堂课看上去精彩纷呈,气氛活跃,但是学生其实并没有学到什么,玩过闹过,也就算了。我想,这样的课堂不是我们想要的目标,而王老师的讲座,让我在这一方面有了比较大的触动。
在讲座中,最让我醍醐灌顶的是王老师的“语文教学揉读论”!王老师告诉我们,在课文教学中要扣词阅读,而这阅读,就是要“揉读”,所谓“揉读”,顾名思义自然是“揉着读”,“读着揉”,“读揉着”。“揉”
教师专业化发展心得体会通用(8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