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与教学心得体会及感悟 数学教学的感悟(八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推荐数学课程与教学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大家好!
我是来自1的李晓明,这次我要竞争的岗位是1班的数学课代表。
作为一名普通的学生,虽然我知道自己的能力还不是特别突出,但是我依然有一颗想要作为班干部,为班级出力的心。我自认为自己的能力可能还不足以去管理好我们的班级,如果让我来当班长,那可能会“天下大乱”。至于学习委员,我也自愧不如,自己的学习,也是略有偏科,没办法执掌带领同学们学习的大任……这样多的职位都不能担任,那么我究竟能做什么呢?
当我听到数学课代表的竞选开始的时候,我就知道,机会来了!作为一名数学稍有自信的学生,我认为这绝对是最适合现在的我的责任!我知道,作为课代表,我们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这门课上有足够的成绩!正好,其他的成绩我难以说自己是最好,但是数学,正是我最为自豪的成绩,在上次的考试中,我的成绩是--分,在过往,我的平均成绩也是--分,虽然没能做到最好,但是我依然在不断的努力!
当然,作为一名课代表,不可能只是一个高分数的吉祥物,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也有作为数学课代表的经验,对宣布老师的要求,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我都是非常认真的完成。
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会在第一之间写在我们黑板的角落,并且要是有同学看不清或者忘记了,可以随时来询问我,如果你对今天作业的题目有些疑惑,那当然也是可以来找我聊聊,我对自己教导同学怎么去完成作业还是非常拿手的,但是我这里并不提供抄袭的课本哦。
在收作业的任务中,我平时会尽快的将作业交到老师的手里,不会快,也不会迟,但是如果有谁实在是没能及时的完成作业,可以提前来和我打声招呼,我会及时的去帮助你解答作业中的难点,并尽力帮助你能及时将作业完成。当然,最好的情况还是大家都不要拖欠作业,让大家都能开心的休息,不要带着牵挂的休息。
最后,作为课代表,我的成绩我一定会保持好,并不断的进步。但是最为班干部,我也会积极的提升自己的其他成绩,让自己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同学们,我自认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如果你们愿意选择我,我会尽全力的去帮助你们,如果我没有当选,我也是大家的好朋友,大家在数学上有什么疑惑我依然会尽力解答,让我们一起进步吧!
推荐数学课程与教学心得体会及感悟二
第一次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我觉得课改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它恰似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
首先,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学过程突出多样性和选择性,让每位充满个性的学生都得到充分的选择自由,从而得到充分的发展。即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使课堂充满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它更注重的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
其次,课程改革是全民族的一件大事,关系着下一代人才的健康成长。课改应是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参与的大事。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和"合作"的过程。我们常常说沟通从心开始,课改的对话就是一场社会性的、多重网状式的对话。
第一,课改需要加强老师与学生的心灵对话。教学只有建立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才能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创设民主和谐的对话氛围,正是这种双边活动的有力体现,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意识和创新精神,它能使学生置身于快乐之中。当然, 教师在对话中要以一个参与者、研究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探索、出国留学研究、讨论之中。与学生一起发表自己的观点,交换自己的看法。教师用商量的、研讨的口吻与学生对话,鼓励学生相互补充,展开讨论。比如"我想这样做,大家看行不行?""这位同学是这么想的,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如果学生向教师提问题。教师要热情对待,积极回答。在对话中,要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把话说完。
第二,课改需要加强教材、理念与家长的对话。课改涉及千家万户,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是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课改不仅对老师提出要求,也对家长提出了新的要求。因为许多课都需要家长配合辅导,或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让家长了解新课程,取得家长对课改的支持,是这次课改实验区普遍的做法,也是课改的应有之意。我校采取了多种办法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新课程是怎么一回事,如召开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问卷调查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新课程理念。
第三,课改需要加强各市、县、校之间的对话。"路漫漫其修远兮",课改途中困惑多,疑难多,教具少,信息少。面对共同的处境,各校纷纷群策群力,进行一场场多形式的课改对话,例如:开学初的新课研讨及现场的听课、评课和送教下乡等活动,这些使得课改理念真正体现在课堂教学,扎根于课堂教学中,作用于每一个学生。群众的智慧是无止境的。对话中大家思维的火花得到碰撞,思路被打开了,思路又指引着出路,出路又决定课改教育的前途。正因为这样对话,我们的课改出现了"百花齐放"教学新局面。有了这样的对话,一线老师深感同行路上不孤单。
最后,课改是塑造"科研型"教师人才的一个平台。"科研兴校"已逐渐成为广大中小学领导和教师的共识。教师的未来和未来的教师,都将与教育科研联系起来。我们的课改也迫切呼唤科研能力的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对象,运用科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探寻教育规律及有效途径。
正所谓"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个好士兵"。参与课改实验的一线教师应该给自己一个重新的定位,树立科研意识。启动课改以来我们力求通过加强课程改革的研究,达到以科研促进实验的目的,依据本校特色,将课改工作与"探究--发展"课题相挂钩,以科研为先导,开展群众性课题研究。
因而,课改是塑造"科研型"教师人才的一个平台。广大教师应增强科研意识,积极投身于教学研究之中,做到人人都有研究专题,进而创造出一种浓厚的教科研氛围,形成一种教科研网络。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抓科研,课改必将出现欣欣向荣的新层面。
我在实践中总结出"以动制静"的方法,有以下三点做法:
1、课堂教学的形式要灵活多变:可以倡导由学生主持、主讲的主体式形式。例如,每个单元的许多阅读课,在前面精读例文的学习后,结合单元教学目标让学生主讲,组织讨论解决;可以倡导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的活动式教学形式,例如在写作教学中,可组织学生模拟采访活动、辩论大赛活动,这些多向互动的教学形式能够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能充分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和协作精神,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人本价值。
2、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是学生学习的起点,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载体。一方面教师在教学引导中要精心设计好问题,要根据教学的不同阶段设计事实性、经验性、创造性和评价性问题,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大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自行解决问题。教师要倡导无错原则,即疑问无禁区、疑问无错误,告示学生珍惜并行使问题咨询权。
3、数学课堂教学要力求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埋下伏笔。数学教学的最高境界应该在课堂教学结束后,仍然让学生保持继续学习的兴奋点。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研讨并联系实际进行教育,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又活跃了思维,更提高了“环境”意识。
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新课改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同样,我们老师更要发挥我们的创造力,在新课改的实践中找到更多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
总而言之,彷如一把钥匙打开一把坚锁。课改恰如一阵春风,正应了那句古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我们沐浴着课改的春风,定会迈向成功教育的彼岸。
推荐数学课程与教学心得体会及感悟三
今天我和孩子们学习的是《分数加减法》,在前几天区域共同体活动中,有节三年级周长练习课,上课老师在交流时说,他没有办法才选择上练习课的,因为上课学校三年级的孩子只剩下分数加减法没有学习了,而分数加减法实在没有什么花样,就平铺直叙的加减。——听他这么一说,我脑子里对今天学习的内容没有什么好印象,就是简单的加减法嘛!
可是课堂上。包括课后,孩子们的丰富精彩还是让我忍不住感叹了一番,拥有智慧,真好!
课堂上我出示了学习菜单,学生按照学习菜单自主学习。
1、独立计算;
2、联系图形说说你这样算的理由;
3、把你的想法解释给小组同学听。
学生小组活动结束后,我组织他们进行了集体交流。
师:第一个问题八分之三加八分之二的结果是多少?
生:八分之三加八分之二等于八分之五。
师:说说你们的想法!
益华:我是这样想的,3个八分之一加上2个八分之一等于5个八分之一。
徐锋:老师,我能按照她的想法说减法是怎么想的!
师:呵呵!你能按照益华的想法进行类推着思考,真不错!谁懂徐锋的意思,和他心有灵犀的替他说说?
很多孩子都举高手,要表达,如意没有举手。
师:如意,你能说说吗?
如意:我不会。
师:那你可要听好啦!
(这些天如意有点退步,课上常常不思考,今天和他交流了下,看看明天是否有改变。)
海林:我会的!3个八分之一减去2个八分之一就是八分之一。
天伟:我要补充一下,应该说3个八分之一减去2个八分之一就是1个八分之一。
师:恩,你边听边思考,能表达得更完整!在计算中你们都是这样算的吗?
天宝:我和他们不同!我是计算分子的:3 2=5,分母如果用8 8就不对了,分母还是8,所以得到八分之五。
师:为什么天宝的方法中分母不能用8 8=16?
小洁:因为分母必须不变!
师:为什么分母必须不变呢?
招财:因为分母如果可以相加的话,那下面一题减法,分母就是8—8=0,这是不可能的。
师:招财是类推着想了。(下课后,招财意犹未尽的跑过来跟我说,老师,分母是0的话就表示图都没有了,还怎么涂色呢?我说,在数学上,分母是0的分数是没有意义的!)
小宝:分母就是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了8份,因为平均分成的8份没有变,所以分母还是8。
师:我们联系图来体会小宝的意思!分母是平均分成的份数,因为平均分成的份数不变,所以计算时,只要将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看似平淡的一个问题,在孩子们眼里折射的却是如此绚烂的过程,想起一句话,数学就是过程。让知识不再囫囵吞枣,让知识如画卷般徐徐展开在孩子们的眼前,他们可以尽情挥洒画笔,描绘独特智慧,呵呵,我又感性认识了,缺乏理性反思。)
教材最后一题思考题,图如下:
这里的四分之一、八分之二、十二分之三都是相等的。大部分孩子判断正确,小部分孩子判断出错!
在我们交流为什么相等时,铃声响了,我简单小结后布置了后续作业:你能接着往下画,创造和它们相等的分数吗?
大课间的音乐在跳跃,一群孩子欢快的围在我身边,不肯出去玩。
雪妍:老师,你猜我是怎么知道四分之一、八分之二、十二分之三都是相等的吗?
师:说给我听听吧!
雪妍:我是想象着把涂色部分剪下来,这三个图形能重叠在一起,就是相等的。
师:哈,你在脑海里放数学动画片啦!
爱博:老师,我发现在图上,分母—分子就是等于没有涂色部分有几份!
师:恩!是的!
扬扬:老师,这里几个分数有规律的,分子依次加1,分母依次加4。
天一:老师,许多小朋友看一个分数的小大是只看数字大小,不知道正确比较的!
师:哦?那怎么才能知道分数的大小呢?
天一:联系图形看!
洋洋:老师,我能再创造许多分数和四分之一相等,就是用分母乘一个数,然后分子就
数学课程与教学心得体会及感悟 数学教学的感悟(八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