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教育学党史心得体会和方法(7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关教育学党史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一、坚持创造性和继承性有机统一。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内容丰富多彩,从理论到政策法规,从时事新闻到各种实用技术、市场信息,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是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思路创新、手段创新的好平台,是巩固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的好载体,该载体使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坐得住、学得好、用得上、效果好。新时期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在认真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勇于改革创新,不断探索农村党员干部教育的新思路、新手段和新方法的同时,又要继承发挥好过去优良传统。比如,过去通过讲师团或专家讲党课、专题学习培训、先进事迹报告会、党支部学习、党校培训、骨干培训班等教育形式,有效地提高了农村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和基层组织执政能力,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两者有机的统一可克服教育内容不够丰富、教学手段单一、师资力量缺乏、教学水平不高、教育的时效性不强及教育水平不平衡等。
二、坚持提升能力和提高素质有机统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武威农村党员占党员大多数。他们是农村加快发展的骨干和中坚。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如何,直接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但是,当前,一方面农村党员干部队伍中有一部分存在着文化素质、科技素质和致富能力偏低的问题,具体地说,就是“四化”问题严重,即党员意识和党性观念退化、组织观念和法纪意识弱化、奉献精神和宗旨意识淡化、知识结构和增收技能老化;另一方面一些党的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强。这些问题归结起来为两点,一个是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等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适应”,另一个是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员先进性的要求“不符合”。而新时期,党员干部和组织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求品质、能力、行为的三位一体,努力做到品质优秀,能力高强,行为模范。现代远程教育正是顺应信息化时代的新要求,运用现代化教育的手段,真正成为构建农村党员干部终身学习体系,培养具有带领农民致富本领的党员干部队伍的新举措。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这一有效载体加强和改进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工作,就是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扩大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规模,提高教育培训的质量,实现素质和能力的“双提高”。
三、坚持实效性和针对性有机统一。
在“四个多样化”日趋明显的环境中,一些基层党组织在抓经济和党建中,导致“党不管党”、“治党不严”问题比较多。有的不注意研究环境和形势的变化,不注意研究党员干部的工作和思想实际,仍然照搬失去生命力的经验和做法,党员教育管理的内容、方法与党员队伍的实际特点和客观需要不相适应,激发不了党员的参与热情,效果就差。新时期远程教育工程应紧紧围绕学出高素质,用出高效益,因类有别,分层施教,不管是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政策水平,还是加强党性修养;不管是帮助党员群众学习适用技术、法律等知识,寻找市场信息,还是提高他们的致富本领,都要充分体现实效性和针对性的有机统一。
根据农村生产生活特点和党员干部的内在需求,应将组织集中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结合起来,采取“政策理论集中学、公共知识全员学、致富技能分组学、个别需求随时学”,保证学习教育的效果。具体抓好“四个突破”,即一是在培训内容上应力求突破,即在继续把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xx大精神等理论教育和党的宗旨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以及党风党纪教育作为学习重点的基础上,还应把农村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与改变基层软弱涣散的组织建设结合起来,把市场经济理论与农村干部实用技术知识的教育结合起来,把“双带”活动与全面建设和谐农村结合起来,对党员干部进行全方位、综合性的教育培训,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二是在培训对象上应力求突破。在抓住乡镇村全体党员干部、普通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对象作为重点的同时,还应突出抓好流动党员、非公企业党员的教育,另外还应拓宽教育面,使那些感兴趣又愿意接受教育的一般普通群众也受到教育;三是在培训形式上应力求突破。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用技术讲座、种养加经验传授等基础上,应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谋发展、快发展、带领群众致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继续以开展农村“双学双创”活动和先进性教育等活动为载体,激励党员干部做改革的带头人、致富的领路人。
有关教育学党史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在一个多月的国家举办的远程教育培训学习。我能每天按时上网听讲座,参加研讨,发表评论,完成作业,反思总结。虽说忙了点,却感觉到非常愉快和充实。
在一个多月网上学习中,认真及时的收看和聆听了三位专家关于《学生学习》、《教师成长》、《课堂教学》三个内容的精彩演讲,使我懂得更多更新的教育理论和教育观念,使我进一步深刻的认识到了,
1、教育的核心是“育人”(即教育学生)。
正如专家所说,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任你挥撒,任你涂改。学生首先是一人鲜活的人,他们中大多聪明乖巧,但也不乏调皮,玩劣之人,但无论怎样,他们都同样渴望受到大人们特别是教师和同学的尊重,渴望得到大人特别是老师的关心和爱护。我们教育工作者只有站在“育人”的高度,用真诚的心,广博的爱,去关注、关心每一个学生,“赏识”和“宽容”每一个学生,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才能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去学习,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欲望。
2、课改的关键是“教师”。
新课程标准主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少讲多练,精讲多练,先自学后讲解,先练习后讲解;主张学生参与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让学生自己去感知知识,体会知识,在感知中体会,在体会运用中升华和创新知识,还课堂于学生。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不断学习,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改变教学模式,从过去单一的、不厌烦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解放出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其次要努力提升驾驭教材和开发教材的能力;提升驾驭课堂教学,特别是驾驭开放式课堂教学的能力。其三是要学会反思,学会研究,敢于“发表”
有关教育学党史心得体会和方法(7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