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对党史心得体会简短(七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主题对党史心得体会简短一
大家好!
xx年党的奋斗史,xx年新中国的发展史,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初心和使命的秉持。1921年,在浙江嘉兴的南湖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这个最初只有50多人的政党从此踏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奋斗历程。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xxx表示,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秉持初心和使命,遵循救国、兴国、强国的历史逻辑,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史,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奋斗的历史。”xxx说。
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xxx看来,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开展土地革命、站在抗日战争最前线、领导解放战争、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一直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是贯穿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历程的一条主线,并且贯穿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
“我们有充分的理由为有这样一个伟大的党而自豪。”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主任xxx表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应当了解党的历史并且珍惜党的历史。通过学习党史,我们能够认识到当年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是多么艰辛。通过学习新中国史,我们可以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由来与发展,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事实上,重视对党史的学习,从自身发展的历史不断总结经验,明确方向,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是我们党一直以来的优良传统。罗平汉告诉记者,早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就号召全党“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是我们学习的另一任务”。1940年,中共中央书记处发出的《关于干部学习的指示》中规定,干部的初级课程为“中国近代革命史、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游击战争、社会科学常识”。的延安整风就是以学习党史、总结党的路线是非为开端。在深入学习和认真研究党史的基础上,1945年4月,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统一了全党的思想认识,为党的七大的胜利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改革开放后,围绕《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全党开展了一场普遍而深入的党史、新中国史的学习教育,既保证了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也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欧阳雪梅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党史、新中国史经验和规律的全面总结和概括,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学习领悟党史、新中国史,能够更好地理解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来龙去脉、深厚底蕴、创新发展。
薛庆超认为,学习党史和新中国史,广大党员、干部可以更好地了解我们从哪里来,可以更好地明确我们到哪里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历程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只有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
“学习领悟党史、新中国史是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化初心为恒心,书写新华章的重要途径。”xxx认为,在深入学习和不断领悟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弄清楚“我是谁、为了谁”“从哪里来、往哪里走”“为什么出发、为什么奋斗”等基本问题,做到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领导水平。我们需要以史为鉴、以史为师、以史为镜,从党史、新中国史中汲取丰富营养与不竭动力,接续奋斗,用实干托起中国梦。
西北大学延安精神与党的建设研究院院长xxx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勇于面对党面临的重大风险考验和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
罗平汉提出,与老一辈共产党人往往是党的历史的亲历者不同,今天广大党员、干部对于党的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有一个学习与了解的过程。虽然党内不少干部已经比较系统地学习掌握了党史、新中国史,但也有党员、干部对党史、新中国史缺少深入学习,还存在某些似是而非的认知。我们不仅要在这次主题教育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的学习,今后还应将党史、新中国史的学习教育常态化,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作为党员、干部日常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持续抓下去,切实抓出成效。
谢谢大家!
主题对党史心得体会简短二
同志们:
对于共产党人精神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形象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共产党人的根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立根固本,就是要坚定这份信仰、坚定这份信念、坚定这份忠诚,只有在立根固本上下足了功夫,才会有强大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每一个共产党员,都曾举起右手在党旗下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从第一次宣誓那一刻起,信仰就融入了我们沸腾的热血中。对待信仰,我们必须要有一种神圣感和崇髙感。在表达信仰这个主题的时候,我们要让信仰能走进心灵,通过感知和感受实现灵魂的升华。
信仰是人类特有的精神心理现象,是指人们对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观念体系的信奉和遵循,是一种激发内心充实、灵魂净化的虔诚信念。信仰可以给人带来积极向上的力量,也可以给一个国家和民族带来星火燎原的希望。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信仰的一生,信仰改变命运,信仰塑造品格。信仰作为人对社会存在的掌握方式,其形式多种多样。信仰与忠诚有着天然的联系,忠诚源自信仰,信仰坚定的人一定具有忠诚的品质。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一名干部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政治信仰是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态度等方面的综合反映。政治是统帅,是灵魂。对于党员干部来讲,政治信仰始终是第一位的,决定着其他能力和素质的性质和方向,必须“风雨不动安如山”。
政治信仰是一种思想崇尚,是一种政治追求,是一种精神支撑,是行动的基础和前提,其坚定与否对于实践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19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曾明确指出:“一个社会要是没有这样的信仰,就不会欣欣向荣;甚至可以说,一个没有共同信仰的社会,就根本无法存在。”因此,共同的政治信仰是支撑一个政党、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毫无疑问,共产党员必须坚定不移地信仰共产主义。毛泽东同志说过:“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整个思想体系,同时又是一种新的社会制度。这种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是区别于任何别的思想体系和任何别的社会制度的,是自有人类历史以来,最完全最进步最革命最合理的。……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正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磅礴于全世界,而葆其美妙之青春。”
共产主义到底是什么?用一句话来概括,共产主义就是由无产阶级领导解放全人类的主义,其核心价值是全人类的自由、平等、富足、高尚和幸福。如果说人类具有“普世价值”的话,那么,只有共产主义才是真正的“人类普世价值”。一般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是:政治上人人平等,经济上按需分配;物质上极大丰富,精神上极大升华;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更没有战争,人类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因此,可以预见,经过一
主题对党史心得体会简短(七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