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列为扶贫对象申请书 关于扶贫的申请书(六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161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最新列为扶贫对象申请书(推荐)一

一、扶贫开发工作成效显著

一是扶贫资金投入创新高,今年以来共争取整合各类扶贫资金223.9万元。二是移民群众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通过渠道、道路、畜牧、重点产业、扶贫安居房等项目的整组推进,农户的发展意识得到了增强,初步形成了因地制宜、合理开发、优势互补的特色支柱产业,特色农业发展迅速,形成了能够带动农村经济快速增长的枸杞、设施养殖等种养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三是疏勒河项目区移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通过扶贫项目的实施,村组道路、渠道、村容村貌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加强。

二、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一)疏勒河移民乡村整组推进项目(总投资63.9万元)。20xx年,x村被列为整村推进项目,计划实施项目为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63.9万元,修建抗震安居住房63户;扶持45户贫困户修建集中连片暖棚圈舍45座。目前,已完成项目投资63.9万元,占计划任务数100%。其中:完成投资50.4万元,抗震安居房63户,占计划任务数100%;完成投资13.5万元,修建集中连片暖棚圈舍45座,占计划任务数100%。

(二)、移民乡村生产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160万元)。

移民乡村生产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160万元,计划实施项目为:衬砌渠道7.5公里;种植枸杞700亩;新修村组道路1.7公里。

目前,已完成项目投资160万元,占计划任务数100%。其中:完成投资120万元,衬砌渠道7.5公里,占计划任务数100%;完成投资8.5万元,铺筑村组道路1.7公里,占计划任务数100%;完成投资31.5万元,种植枸杞700亩,占计划任务数100%。

通过以上项目的实施,使项目村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夯实,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得到增强,20xx余人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移民群众的科技水平得到提高,农村经济基础得以培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实现了稳步解决温饱的目标,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信贷扶贫在扶贫开中探索。积极争取小额贴息到户贷款指标10万元。资金惠及全乡x村,1632户。按照因地制宜、“一村一品”的特色,以亮点村为典范,种植业扶持重点为枸杞、甘草、红花、番茄种植;养殖业扶持重点为肉牛、肉羊育肥养殖。通过小额信贷示范项目扶持,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农户收入显著提高,农户对扶贫贴息到户贷款的服务反映比较好,参与的积极性较高,信贷意识不断增强。

(四)科技培训及劳务输出。紧紧围绕“培训是基础,输出是关键,服务是保障,致富是目的”的工作思路,以“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为重点,采取政策激励、引导培训、协会组织、能人带动等办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外输转。全乡累计完成甘草、枸杞、番茄、沼气、农机、养殖等农业专业技术培训6期,820人次。新增劳务输转基地1个,截至目前全乡共输出劳动力3224人次以上,其中团体输出务工人员882人次以上,创劳务收入1602万元。

三、扶贫开发措施及经验

(一)领导重视,责任落实到位。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专门成立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财税、农业、林业、水利、各村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各相关部门按照工作职责跟踪督促项目的实施,定期不定期召集成员单位对项目实施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并争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同时,具体明确相关部门责任,并将任务层层分解,纳入干部年度重点工作目标承诺,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

(二)以项目为主线,加大整合力度,整体推进建设。乡党委、政府以新农村建设为总体目标,从扶贫开发项目上整合资源,根据项目整合要求,协调各部门项目资金参与项目建设,集中投入重点村建设,分别进行整村推进项目资金整合、产业项目资金整合、危旧房改造资金整合、信贷扶贫项目资金整合,有效推动了全乡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培育发展支柱产业、改善农户居住条件、拓宽产业资金投入来源渠道等,使各项扶贫开发项目得到稳步推进。

(三)发挥群众积极性,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参与积极性,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建立以政府为引导,农民是主体的扶贫开发局面,使贫困群众积极参与到扶贫开发项目中来。在工作开展中,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落实群众对扶贫工程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促其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参与到项目建设中来。二是把尊重农民的意愿和科学引导相结合,引导贫困群众把争取上级扶持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相结合。三是处理好“扶贫”与“扶志”的关系,把市、县的支持、社会的帮扶,转化为内在动力,增强和提高“两西”及“疏勒河”项目移民群众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

(四)坚持优先扶持“一村一品”产业。今年我乡充分利用好小额信贷贴息资金,积极做好“1245”设施养殖、枸杞、甘草、红花、番茄产业实施,极大的满足了村民发展产业的资金需求,重点推行整村2—3年扶持发展,尽量做到扶持一个村、富裕一个村,在树立典型示范产业村的同时,带动了临近村组经济的发展,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

(五)加强扶贫项目及资金管理。我乡严格遵守财政扶贫资金财政专户管理和报账制管理,加强项目审计监督和督促检查工作,管理逐步规范,资金到位率和使用效率不断提高,充分发挥了项目资金的扶贫作用。扶贫项目竣工时,需各项目村提交管理制度备案,把管理制度列为验收条件之一。

四、存的困难和问题

我乡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困难不容忽视,扶贫开发工作任重而道远。扶贫开发工作存在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一是贫困面仍然较大。随着国家扶贫标准的不断提高,我乡绝对贫困和低收入贫困人口还会更多,扶贫任务更加艰巨。二是扶贫难度越来越大。我乡贫困人口主要集聚在两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交通、水利、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致贫因素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

20xx年,我乡扶贫开发工作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和开发式扶贫方针,按照我县产业开发、助农增收、发展特色产业的长远规划,积极争取项目配合实施,牢固树立“大扶贫”、“提高扶贫水平”理念,紧紧瞄准贫困群体,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类指导,连片开发,以整村推进、产业开发、小额信贷和社会帮扶为重点,加大对贫困村特别是少数民族贫困村的扶持力度,不断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加快推进全乡经济、社会、生态扶贫开发进程。

最新列为扶贫对象申请书(推荐)二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农业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型产业,探索建立市场主体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和扶持贫困户稳定增收,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依据《旬阳县三年脱贫行动计划(20xx-20xx年)》,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把产业精准扶贫作为帮助贫困群众建立“造血”机能、稳定增收长效机制的关键措施,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龙头带动、政策扶持、资源整合、加快发展”的思路,紧紧围绕特色主导产业,强化政策扶持,培育和壮大市场主体,通过政府主导推动、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组织互动、现代园区牵动、能人大户联动、干部帮扶促动措施,引导市场主体与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广泛参与产业发展各个环节生产经营活动,分享收益,实现稳定增收脱贫。

二、基本原则

(一)产业带动,主体联结。坚持把带动贫困户增收作为产业精准扶贫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发展和壮大优势产业、培育和扶持市场主体,盘活和流动社会资源,引导贫困户土地入股、联户经营、劳务就业和参与发展,建立市场主体与贫困户增收脱贫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最大限度地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探索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产业精准扶贫新路子。

(二)突出特色,融合发展。结合贫困镇村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富硒产业特色,加大扶持力度,做强产业基地,壮大龙头企业,延伸农产品加工、冷链仓储、物流运输、电子商务等富硒产业链条,着力构建“一镇一至二业、一村一品、一户一策”富硒产业体系,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接二连三复合业态发展,创新特色农业产业脱贫新模式。

(三)市场导向,注重筛选。结合农业供给侧改革,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着重筛选一大批基础好、产业强、产业链条长、与贫困户联系紧密、扶贫积极性高的市场主体为合作对象,运用市场化方式聚集资金、人才和技术,培育和壮大区域特色主导产业,通过政府、市场和社会协同推进,实现产业发展壮大、市场主体盈利、贫困户受益、财税增收“四赢”目标。

(四)长短结合,持续发展。坚持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稳定脱贫,持续发展。根据贫困户村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选择优势特色主导产业,确定可靠合作对象,建立互惠共赢合作方式,重点防控自然风险、市场风险、资金风险,搭建产业精准扶贫投融资平台,撬动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向精准扶贫产业,通过农业产业发展,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实现精准脱贫目标。

三、实施范围

现行标准下全县建档立卡的21个镇、169个贫困村、8.73万贫困人口;对贫困户发展有带动作用的扶贫龙头企业、现代农业园区、小微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能人大户及其他新型市场主体。

四、目标任务

(一)增加扶贫项目效益。逐年把涉农惠农项目向贫困镇、村集中、倾斜,优先扶持具有产业基础的贫困村、贫困户,提高扶贫项目资金使用效益,促使贫困村、贫困户快速增收脱贫。

(二)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围绕富硒特色,长短结合,“造血”发展,快速形成支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打响县域富硒品牌。其中20xx-20xx年每年在贫困重点村巩固粮油种植2万亩以上、饲养生猪8万头以上、种植魔芋2万亩以上、新建油用牡丹、拐枣等新型产业基地4.5万亩以上,确保农业特色产业对贫困群众稳定增收脱贫贡献率达到50%以上。

(三)稳定贫困户脱贫增收。按照“一村一品、一户一业、一户一技”的发展思路,科学规划布局长短产业,推广应用新技能,力争使每个贫困户至少有1项致富产业、主要劳动力至少掌握1—2门实用技术,有1人稳定就业。确保到20xx年全县5.2万需要通过产业、就业、生态补偿脱贫的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四)实现产业带动脱贫。通过短平与长效相结合、种养与经销相结合、主体与贫困户相结合,大力实施“111235”工程,即贫困户种好1亩口粮田(解决吃饭问题)、种植1亩魔芋(解决用钱问题)、栽植1亩油用牡丹(解决长期用钱)、饲养2头猪(吃一头卖一头)、种植3亩经济林果园(拐枣、核桃和其他林果解决后续产业)、有条件的贫困户种植5亩烤烟,力争20xx年实现所有有条件的贫困户通过发展农业产业脱贫致富。

(五)探索精准脱贫经验。通过产业精准扶贫的实施,探索可复制、可操作的产业精准扶贫模式,提高精准扶贫成效,努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积累经验。

五、主要内容

(一)培育“富硒 ”产业带动模式。

围绕粮油、烟草、畜牧、魔芋、黄姜、中药材、林下种养等短频快增收产业和拐枣、油用牡丹、核桃与林下经济等新型中长期致富产业,按照“富硒 ”模式,延伸农户、基地、市场主体广泛参与的富硒产业发展链条,构建特色产业发展市场主体与贫困户紧密协作关系,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

1、做大富硒产业基地。按照“龙头企业(园区、合作社) 基地 贫困户”模式,整合贫困村、贫困户土地、林地、水产资源,结合市场主体资金、技术、管理、市场优势,按照年度规划,逐年分批在169个贫困村中建设一批规模化、高质量的短快和中长结合的富硒产业基地,加快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和有机农产品基地认证,提高贫困村资源收益,带动贫困村发展和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2、扶强富硒产业龙头。扶优扶强一批基础好、产业强、产业链条长、与贫困户联系紧密、扶贫积极性高的农业产业龙头企业、现代农业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能人大户,运用现代生产组织方式,围绕循环农业、山林经济、现代渔业加速生产要素聚集,完善生产示范、物流加工、生态旅游、教育培训等功能,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接二连三、良性互动的复合业态,辐射带动贫困村贫困户参与富硒产业各个环节生产经营,实现稳定脱贫致富。

3、着力开发富硒产品。紧紧围绕县域富硒资源优势,搭建起科研对接、企业研发、各级推广的富硒产品开发体系与平台,加大富硒猪肉、富硒魔芋、富硒林果、富硒茶饮、富硒水产、富硒粮油、富硒蔬菜、富硒食用菌、富硒蚕桑等产品开发力度,实施“富硒品牌”战略,切实延长产业链条,提高旬阳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核心竞争力,为富硒产业精准扶贫提供有力支撑。

(二)探索“ 贫困户”双赢同富合作模式。

围绕“ 贫困户”模式,针对不同合作主体,着力探索创新不同方式带动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相关环节生产经营活动,帮助贫困户获得稳定收益,实现脱贫致富。

1、政府主导推动型。按照省市县联动、省级统筹、市县组织、贫困户参与的原则,推行“政府(供销社) 龙头企业 合作社 贫困户”或“政府(供销社) 合作社 贫困户”产业精准扶贫模式。选择经营效益好、信誉度高、覆盖贫困户广、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涉农企业或专业合作社开展经营合作,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与供销社经营资金捆绑,集中投资,共同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把财政扶贫资金折股虚拟量化到具体贫困户,特别是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按照每年不低于5%的委托投资股权收益给贫困户分红,在确保扶贫资金保值增值的同时帮助贫困户获得资产收入。

2、龙头企业带动型。推行“龙头企业 合作社 贫困户”或“龙头企业 贫困户”产业精准扶贫模式。以“产业”为主导,由扶贫龙头企业流转贫困户土地资源发展适度规模产业基地,进行集约经营,贫困户通过流转土地、参与发展和优先务工从龙头企业获得多项收入实现“产业脱贫”;以“订单”为联结,由龙头企业和贫困村、贫困户签订农产品购销协议,贫困村贫困户按照合作企业要求,提供生态优质原产品,合作企业托底收购,合作共赢,实现“订单脱贫”;以“技能”为支撑,由扶贫龙头企业根据业务需要对贫困户进行技能培训后签订用工合同、安排上岗就业,在龙头企业取得劳务收入,实现“技能脱贫”。

3、合作组织互动型。推行“农民专业合作社 公司 贫困户”或“农民专业合作社 贫困户”产业精准扶贫模式,贫困户以土地、山林等资源组成合作社或入股合作社,参与产业发展,在合作社产业发展中取得劳务、股权收益或分工协作经营收入,帮助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

4、景区园区牵动型。推行“景区(园区) 企业(合作社) 贫困户”或“景区(园区) 贫困户”产业精准扶贫模式,鼓励贫困户充分利用景区园区优势,发展休闲观光、特色餐饮、工艺品制作、加工销售、商贸物流等配套服务业增收脱贫;支持没有自主生产能力或向外发展条件的贫困户通过土地、山林资源股份合作、委托经营等方式获得资产收益增收脱贫;引导乡村旅游开发公司、各类农家经营主体、能人大户优先使用贫困户劳动力参与生产经营,优先委托贫困户开展订单生产,帮助贫困户通过务工、服务等方式增收脱贫。

5、能人大户联动型。推行“能人大户 公司(合作社) 贫困户”或“能人大户 贫困户”产业精准扶贫模式,鼓励本地群众创业兴业、外出人员返乡创业、外来人员投资兴业,鼓励能人大户通过合作、入股、劳务等方式流转土地、组建合作社、成立劳务组织,吸收、组织、带领贫困户增收脱贫。

6、干部帮扶促动型。按照“三包三定”要求,推行“干部(党员

列为扶贫对象申请书 关于扶贫的申请书(六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