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医者心得体会实用 英雄的心得体会(六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描写英雄医者心得体会实用一
前段时间有幸读了清朝钱彩的《说岳全传》。读后,发现小时候耳熟能详的岳飞故事几乎都出于此书,如岳飞为大鹏鸟投胎、秦桧为独眼虬龙转世、岳飞由母亲抱着坐花缸逃生、岳母刺字,拜铁臂金刀周侗为师等等情节,至今还能如数家珍。
一提到岳飞,我们总抱有两种心情,一种是崇敬,一种是悲悯。崇敬于他的精忠报国,悲悯于他的含冤屈死。
对于岳飞的死,小说里宣扬的是因果报应,现在有些人认为真正的元凶是宋高宗。比如金庸先生在《射雕英雄传》里也是这种论调,认为天下除皇帝外无人能杀得这样一位兵马大元帅。宋高宗之所以要杀岳飞,是他不希望岳飞打败金国,把被金国掳去的宋徽宗、宋钦宗迎接回来。我认为这只是现代人的一种揣测,其实真正想杀岳飞的是金人,直接实施杀害岳飞的主谋是秦桧,宋高宗只是被利用者,导致岳飞死亡的是岳飞自己。
金人知道“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要把宋朝打趴下首先就要毁掉宋朝的“长城”,虽然宗泽已过世,韩世忠赋闲了,偏偏还有一个更厉害的角色——岳飞。有岳飞在,金兵南进的步伐屡屡受挫,偏安的南宋朝廷万一元气恢复,保不齐有一天大举反攻的可能。面对岳飞的威胁,金人自然不择手段,欲除之而后快的。秦桧便是主要实施者。
秦桧与妻子王氏早先也被捉到金国,后来投降了金国,被金国暗遣回南宋安插在朝廷的内奸。岳飞连打几个胜仗,士气大振,眼看要直捣金国军事重镇黄龙府,金国慌了,而此刻临安宫廷里的宋高宗也开始忐忑不安了。第一,他对岳飞能不能灭金信心不足,怕打不赢,一旦金人反扑,后果不堪设想;第二,万一真把金人打得投降,在北边的两个皇帝自然要请回来,他们一来,自己的帝位将恐不保。事实上宋高宗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后来明朝也的确发生的这样的情况,明英宗在土木堡被瓦剌军队所俘,明朝另立新君景帝,军队在于谦的指挥下,大败瓦剌,便把被尊为太上皇的英宗迎回了北京,没过几年,趁景帝病危,英宗就发动夺门之变,重登帝位,于是朝廷重新洗牌,厥功至伟的于谦也惨遭身首异处。
而秦桧也正是利用了宋高宗这种前怕狼后怕虎的心态,迫使宋高宗对岳飞渐生不满。岳飞的积极抗金,一心要迎二圣回国,高宗很是感冒,但又无法治他的罪。于是秦桧使出了杀手锏,诬陷岳飞谋反。宋高宗原本也不大相信岳飞会谋反,老谋深算的秦桧便说:请圣上下旨叫岳飞班师,看他会不会来。秦桧料定岳飞千辛万苦好容易收复了失地,断不会一道旨就能让他彻底放弃而爽爽快快班师回京的,就一日下了十二道金牌,无奈之下的岳飞才气咻咻赶来,这使宋高宗觉得岳飞这小子果真不大听他的话,确信岳飞有异心。当然这异心倒不一定是有意谋反,而是怀疑岳飞与自己没有保持高度一致,这是高宗所不能容忍的,也是所有帝皇所忌讳的。加上朝廷已经同金国秘密在议和,而金国开出的条件之一就是“杀岳飞”。
于是注定岳飞必死无疑。
“莫须有”的罪名是秦桧构织的,也肯定是高宗授意或默许的,风波亭处死必定经高宗批准的。高宗死后岳飞沉冤得雪,这时候官方就把所有的责任归咎给了秦桧。岳飞的死,很大部分其实也是他自己造成的。岳飞的“错误”在于太天真,太不懂政治,缺乏政治敏感度。当第一面金牌到来之际,如果二话不说立马起身班师回朝,至少个人的命运不会走到绝路,大不了像韩世忠一样居家赋闲,保住一条命是没问题的,没准以后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但英雄总归是英雄,个人的荣辱安危在他们的心中轻若鸿毛,国家的兴亡、黎民的安乐才重于泰山。这就是所谓的“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大丈夫气魄,大英雄气概,真正的英雄豪杰,就是面对生死存亡关头敢于舍生取义,敢于豁出去!当他对前面十一道金牌不当一回事的时候,原本想以自己一人之罪拯救泪尽胡尘里的遗民,或是幻想一个奇迹的发生,寄望皇帝放弃成命,让他继续把战线向北推进。结果又十万火急等来了第十二道金牌,他无法再拖延了,“十年之功,废于一旦”,当他含着眼泪撤离前线之
英雄医者心得体会实用 英雄的心得体会(六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