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警示教育心得体会免费及收获 家风教育警示片心得体会(2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有关家风警示教育心得体会免费及收获一
刚下车,便看见坐在屋檐下、摇着竹扇的爷爷。此时,阳光足以强烈地射在屋檐下的每一个角落,爷爷的瞳孔很浑浊,但却依旧和温暖,闪着光,是泪水还是享受?我微微眯着眼睛:“爷爷,太阳这么刺眼,你还出来等啊?”爷爷抚了抚下颌,沟壑纵横的脸上浮出一丝浅浅的笑容。
“开心,你们来了!”奶奶在烟雾缭绕的厨房中吆喝道。桌上有我喜欢的九层糕、牛肉羹、手打面、糖醋排骨……我在吃饭,而奶奶总是在厨房里炒菜,她有时候会转过来看看我,微眯的眼中总是闪着几束光,是泪水还是幸福?
午间,阳光正好。或同爷爷在院中摘拔番薯,心灵浸入泥土芬芳;或在门边的“古董”书架上看几本连环画,细数旧时光与泛黄纸页上的年轮;或在楼梯口与奶奶闲聊一些琐事,看看奶奶已发白的发根;或站在我的小房间,往外眺望,门前便是自家栽的桂花树……
上车,倚着车窗,按下扶手边的按钮,便将厚厚的玻璃往下拉。爸爸则转动方向盘,我不经意转身,眼角的余光便瞥见虚掩着的门里,有两个匆忙下楼的身影,尽管屋内的光线很暗,但在余辉的映照之下,爷爷奶奶的身影逐渐清晰,他们胡乱地将脚塞进门口的鞋,一脸着急向我们招手。
记忆中,奶奶的脚有患病。只见奶奶提着两三袋肉燕、牛肉羹,左右摇晃着跑来,跑得很吃力,和可笑,可眼神中依旧藏着几分淡淡的笑意。
“喏,开心最爱吃的,我到老街买嘀!”奶奶喘着气,颤颤巍巍地把手中的袋子递给我。她发白的头发稀稀落落地在夕阳中镶上金框,轻闭的眼很浑浊,依旧有这么几束光,是泪水还是思念?我闭眼想了想,老街离这高垟路还远着,奶奶是怎么走过去、返回来的……微微抬头,奶奶仍然一脸慈祥,我摆摆手:“拜拜,奶奶你进去吧!”
爸爸已经把车开向公路,我趴在车窗,瞳孔前的桂花已碎了一地,忽然想起《成都》中的一段歌词:“分别总是在九月,回忆是思念的愁。”而在桂花树后,是爷爷奶奶朝我挥手的模样,三百度的近视却依旧让我看见爷爷奶奶脚上一红一绿、一黑一白的“鸳鸯鞋”,还有亦忘不去那深深的眼神渗透出的浓浓的美好,那眼中的微光,是泪水还是不舍?我一直回头,直到在拐角,他们的身影渐渐模糊。
还有愈传愈远苍白的声音:“记得吃肉燕和牛肉羹,下次没时间……就上来了……”后面,似带有些哽咽。
终有一日,是父母用苍老声音,在路口目送我。
终有一日,是我伴两鬓苍颜白发,在街头目送我。
回头,那悠悠黄昏中,街角的目送会留在心底,这是家风吧……
有关家风警示教育心得体会免费及收获二
“家教”是全世界所有民族都拥有的一种对子孙的教育;中国人安身立命之处不是天国,而是家国;记得小时候,家里姐弟四人;赏;印象最深的是我小时候不爱吃青菜,专挑肉,又不肯听;岁月匆匆而过,一晃我已近四十岁了;父辈渐渐老去,孩子慢慢长大;质;我的孩子从六岁开始弹琴,一开始勤俭勤奋坚持。
——我的家教故事
“家教”是全世界所有民族都拥有的一种对子孙的教育方式,但以中国为最有特色,因为,在中国,“家教”尤为重要和必要。中华民族历几千年而血脉不断文明不坠,我们自有我们全社会共同尊崇的价值基础。这个价值基础是以儒家道德信仰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我们民族的信仰系统不是仰仗宗教,而是仰仗对自身传统道德的尊崇和修习,修习的.最普遍方式,非仪式而是“教化”。
中国人安身立命之处不是天国,而是家国。家风乃吾国之民风。
记得小时候,家里姐弟四人。每到一学期结束,发成绩单的日子,家里都要举一个庄重的仪式。父母会把我们姐弟四人带到田间地头,看自己家里庄稼的长势。回来之后,每个孩子都要汇报自己一学期所取得的成绩,还有就是要认真检讨自己这一学期的不足。姐弟们都说完了,父亲会做一个总结,或表扬,或勉励,或批评。总的来说,大概就是努力学习,做好自己分内之事。父母努力耕作,为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孩子们要勤奋学习,老大尤其要努力,为弟弟妹妹带个好头。姐弟之间要团结,大的要让着小的。还要注意节约,不该买的东西不要乱买。父亲总是以身作则,亲自督促,严格执行。他很少同我们嬉戏逗乐,也没有见过他对我们的淘气行为表示过欣
赏。我们在父亲面前,总是小心翼翼,不敢有所任性。只有当父亲出门的时候,才敢大声笑闹,恣情玩乐。他规定我们怎么说话,怎样行动,做什么,吃什么,不能有所逾越。比如每天晚上吃饭,要等长辈先开始端碗,坐得是否端正,手肘是否妨碍了旁边的人,是否发出很没有礼貌的咀嚼声。
印象最深的是我小时候不爱吃青菜,专挑肉,又不肯听父亲的警告。父亲罚我不许吃菜,只吃白饭。刚好外婆来了,一再缓和气氛,可是谁也不敢往我的碗里夹菜。每每父亲教育子女的时候,母亲总是毫无疑问的站在父亲一边。
岁月匆匆而过,一晃我已近四十岁了。父亲早已到了古稀之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习惯了听从我们的意见。可是我们姐弟还是像小时候一样,很害怕他。我们姐弟常常在一起讨论,可至今我们也不明白为什么会怕他。每当在人生面临较大变动的时候,我们仍然会不由自主地想听听他的意见。
父辈渐渐老去,孩子慢慢长大。我们成了承上启下的一代。人自爱其子,这是一种自然规律。培育好自己的孩子,也是对社会应尽的一项神圣的义务与责任。时时给孩子以指导、鼓励与鞭策,使她有勇气与力量,去战胜各式各样的阻力,踏上正当成长的道路。像父亲那样的严格教育,我总觉得有些“残酷”。我常常想,我要给我的孩子什么样的教育?生命总是有局限的,我有什么是需要通过亲生的儿女,继承和延续的呢?当然,勤俭节约是必不可少的。父亲常常说过:兴家如针挑土,败家如水浪沙。还有勤奋努力更是必须具备的优秀品质。中华民族,泱泱大国,只有每个人都奋发向上,民族才能实现伟大复兴,只有国家强大,才能谈得上个人的幸福生活。
我的孩子从六岁开始弹琴,一开始兴趣盎然。可是单靠兴趣始终是坚持不了多久,不到三个月,新鲜劲儿过去,练琴成了一种煎熬。之后的几年时间,我总是告诉自己要坚持,不要放弃。哪怕是三伏天酷暑难耐,三九天冰天雪地,我始终坚持接送,陪伴。现在,孩子经常会在学习之余,高兴的时候,郁闷的时候,通过弹琴抒发自己的心情。她说:“妈妈,我现在发现,会弹琴真好!幸亏我当初坚持下来了。”我说:“会不会弹琴这不重要,关键是你现在非常感谢当初的坚持,那么,好好努力!多年以后,你会感谢你现在的坚持!”
勤俭,勤奋,坚持。这是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传承的品质,也算是我们家的家教吧!
家风警示教育心得体会免费及收获 家风教育警示片心得体会(2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