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与心得体会精选 我的时事心得(7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对于时事与心得体会精选一
从大一提交入党申请书开始,经过层层筛选,我终于成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感到非常荣幸,因为我离党又近了一步。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必须时时警戒自己,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是否符合党员标准,从而不断提高自己。认真学习党的章程,了解党的思想,以身作则,做好模范带头作用,做到思想上入党。
在成为入党积极分子的这段时间,我们每两周会有一次政治学习,让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党的历史了解当今时事。经过一系列的学习,使我的内心感慨很大,我的思想觉悟有所提高,但是同时让我发现我有很多不足。
首先,理论知识不强。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除了每两周的政治学习以外,用在提高党性修养的时间少之又少。没有主动关注时政,对当前党的动态以及一些大小事件不甚了解。不会专门用一段时间研究党的历史,研究党的思想,以至于虽然觉悟有所提高却并不明显。
其次,没有明确自己的立场。自己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在很多方面都要起到带头作用。学习上要奋发努力,给同学们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生活上要干净整洁,积极主动,待人接物要热情大方,不卑不亢。在这些方面我做的还不够好,没能够引导同学们积极向上。
再次,为人比较腼腆。在很多事情上都不够主动大方,没有自信,不相信自己也可以做好。班里和学校组织的很多活动都没有积极参加,为同学们服务的意识薄弱,觉得不好意思,我想我在这些方面还差很大一截,急切需要改善。
通过一段时间的反省,使我深深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时政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了解他,这能在很大程度上了解党,了解人民需要什么,出现了什么问题,应该怎么解决,而且这对提高个人能力有很大作用。
我们还应该深入贯彻党的纲领,学习党的思想,执行党的宗旨,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学校就要做到把同学们的困难当作自己的,积极帮助解决。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影响到周围的人,因此我要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举止,因为那代表的不仅仅是我自己而是整个党的形象。
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提高自己发展自己,使自己更快的融入党,更好地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此致敬礼!
汇报人:___20_年_月_日
对于时事与心得体会精选二
摘要:随着经济日益全球化以及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拓展,国际形势的走向越来越关乎中国自身的发展,中国受众对外部世界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这种关注从《参考消息》这类以国际时事报道为主的报纸的发行量稳中有升便可看出。
然而,中国的一些国际时事报道至今仍处于严重依赖西方消息源这样一种尴尬境地。一方面,正在崛起的中国急欲了解世界形势的风云变幻,并适时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声音;另一方面,国际舆论舞台上“西强我弱”的格局并没有大的改观,国内传播的一些国际时事新闻基本上出自西方主流媒体之手,中国媒体“原创”的第一手报道较少,甚至就连最权威的央视“新闻联播”,不少国际新闻的画面也基本来自西方媒体。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主要以外媒报道为信息源的《参考消息》如何展开国际时事报道就大有讲究了。以本人在参考消息报社长期从事国际时事报道的经验和体会,我认为在新形势下搞好国际时事报道必须把握好如下几个要素:
地球上每天发生的新闻事件可以说是数不胜数,报纸没有足够版面能够将所有信息悉数收纳,受众也没有时间、精力甚至兴趣一一关注所有新闻事件。在这种情况下,媒体为受众服务的首要功能就是有针对性地提供那些具有典型意义并为多数受众所关注的新闻。报道选题选得恰当,对报道来说可谓事半功倍,同时也能体现这家媒体的报道品位和报道眼光。
一般而言,国际新闻报道的选题会根据各家媒体的定位有所不同,但作为大众媒体,影响力和贴近性应该是确定报道选题的首要标准。所谓影响力,是指新闻事件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大小。就新闻事件本身而言,牵扯面越广、影响度越深的事件越有报道价值;就传播角度而言,影响小的事件一般可以忽视,影响大的则必然要关注。那么如何判断新闻事件的影响力,这里有几个标准:
1.新闻发生的背景:举例来说,同样一起恐怖袭击事件,何人策划、针对谁、意欲何为等这些非常重要。有影响力的国家、势力、集团策划的背景复杂的行动,与影响力小的国家、势力以至个体策划的行动不可同日而语。
2.新闻发生的地点:同样一起恐怖袭击,发生在美国和发生在影响力较小的国家、发生在美国的纽约和发生在美国的田纳西的影响是有很大差别的。
3.新闻发生的规模:同样一起恐怖袭击,如果在美国损失微乎其微,则其影响程度在某种情况下也会发生惯常顺序的颠倒。所以,除了特殊情况,一般与热点地区、焦点问题有关的事件,特别是发生在世界影响力大的国家的新闻事件,比较适合作为报道的重要选题。因为世界大国的有关动向往往会牵扯到国际局势的变化,受众更加关注便是必然。
而选题的贴近性,多与具体的受众有关。从常理上讲,人们一般对与己有关的新闻关注度会更高一些。所以,对中国受众而言,与中国有关的重大国际新闻无疑应成为报道选题的首选。特别是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当今世界,所谓“国际新闻”和“国内新闻”的分界已很模糊,很多时候,世界上许多重大事件的发生都会在中国搅起涟漪,而中国内部的许多重大事态同样会在世界掀起波浪。这种情况下,针对中国受众的报道必须尽可能地寻找国际新闻与中国相联系的契合点。与中国明显有关的国际新闻毋庸赘言,如美国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日本在diaoyu岛问题上动作频频等;即使那些看似不那么与中国有关的新闻,也经常能从中发现与中国相关的因素,如美联储的“量宽政策”虽是针对美国经济下的一剂猛药,但实际上却牵扯到中美贸易和汇率政策的冲突,因而必然会引起国内受众的关注。
当然,除了重大国际新闻,报纸上每天所刊登的还有很多一般性的外国政坛、社会、外交、文化等方面的新闻,这类新闻报道的贴近性则主要体现在抓住受众兴趣和关注点上,即在多数受众的“求知欲望”、“好奇心理”、“逐星习惯”、“对比意识”等方面下功夫。在这方面,报纸编辑的选题一定不能以个人的好恶,或以某个受众小群体的关注取向为出发点,而是要去寻求最具共性的受众关注点,只有这样,你的报道选题才会吸引更多读者。
新闻界里流传这样一句名言:“世界上不存在不可报道的新闻,只存在如何去报道的问题。”这句话实际就是在说新闻报道的角度问题。大千世界,不同的国家体制、不同的意识形态、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喜好嫌恶导致各色媒体发出各路声音,不同的报道角度能体现媒体不同的价值取向和政治倾向。一条新闻,对于某个国家、势力、集团来说是噩耗,但对他们的对手来说很可能是喜讯。比如俄罗斯多莫杰多沃机场爆炸案,俄罗斯人举国哀悼之时,策划惨案的kb分子肯定正在庆祝。所以,媒体从什么角度、以什么口吻报道新闻事件,往往体现出这家媒体的报道立场。
本文开篇处,我们谈到中国受众对国际时事报道的高度关注与国际时事报道的信息源主要来自西方媒体这样一种尴尬的现状,而且这一状况在短时间内恐怕改变不大。在这种情况下,在有关大是大非和国家利益的重大国际新闻报道上,中国媒体必须在来自西方媒体的信息源中找准自己的报道角度,必须通过报道表达自己的立场、发出自己的声音,避免在报道上成为西方媒体的“转播器”和“传声筒”。尤其在国际政治斗争日趋复杂、各种利益交错纠缠的形势下,就更需要保持清醒头脑,厘清事态脉络,认清事件本质,做出正确的判断。比如美国发动的阿富汗战争,从表面上看这是针对恐怖主义势力的一场军事行动,而中国对于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是持支持立场的;但这场战争背后实际上还掩藏着美国试图控制中亚这一战略要地的深层图谋,矛头不光对准中亚各国和俄罗斯,也对准了中国。如果我们只是从第一个层面判断这场战争的性质,照搬照用西方媒体的报道角度和报道口吻,无疑会失去正确的报道方向;而如果洞悉美国发动的这场战争的本质,我们就能通过报道揭示美国称霸世界的深层图谋,从而起到正确引导受众的作用。
只要媒体善于寻找角度,即使在报道中使用了西方媒体的某些信息源也无碍大局,《参考消息》在国际时事报道中“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报道方式就是很好的例证。当然,阿富汗战争是个定性比较明显的例子,在日常报道中更多碰到的是所谓“中性新闻”,即那些很难清晰定性的新闻事件,比如最近俄日岛屿争端和柬泰边境冲突。在这类“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争端中,报道同样需谨慎把握基调和角度,采取客观平衡的报道手法,任何不恰当的倾向性表述都有可能使我们的报道甚至国家的外交工作陷入被动。
需要指出的是,所谓报道角度问题既表现在涉及大是大非的宏观层面,也表现在如何吸引受众的微观层面。同样一个新闻事件,事态脉络千头万绪,从哪个角度展开报道,其对受众的吸引力大不一样。在这方面,影响力和贴近性仍然是选择报道角度的主要依据。就拿对美国总统国情咨文的报道来说,国情咨文涉及方方面面,而对于中国多数受众来讲,他们所关注的无非就是两个方面:一是美国在重大对内对外政策问题上的立场变化,二是美国对华政策的重要表态;前者涉及影响力,后者关乎贴近性。媒体的有关报道即可就此展开,而不必“流水账”般地面面俱到。
此外,在一般国际时事报道中,特别要善于发现和抓住新闻事件中的新动向、新变化、新提法、新内容,因为“新鲜”最容易吸引受众眼球。
正如国际政治斗争错综复杂的现实要求中国必须妥善应对各种挑战一样,媒体在国际时事报道中同样需要妥善处理各种敏感问题。这里涉及的就是如何把握报道分寸的问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度”。如果说报道角度是新闻报道的横向轴,那报道分寸就是纵向轴。对世界上很多事务的把握,少半分即亏,多一分则过,编辑把握好报道分寸就如同厨师把握好烧菜的火候一样关键,这在许多敏感的国际新闻报道上更是如此:该放开报道时就大张旗鼓,该控制报道时就点到为止。当然,把握报道
时事与心得体会精选 我的时事心得(7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