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书信格式范文 英语书信格式范文图片(八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如何写气候变化书信格式范文一
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的过去和现在,知道黄河变化的原因及其内在的联系,从中受到启示,培养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认识8个生字,理解“摇篮”“生息繁衍”“忧患”“植被”“水土流失”到?等词语的意思。
3、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
了解黄河的变化过程。
:
理解造成黄河变化的原因。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已经是摆在人类面前的焦点问题了,因为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所以从1999年开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就发起了“保护母亲河”的行动,(板书母亲河)同学们,你们知道母亲河是指那条河吗?
生:母亲河指黄河(师板书:黄河)
师:你们知道的可真多,的确指的是黄河(继续板书是怎样变化的)看过黄河吗?(没有)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去看看黄河,看看它是怎样变化的(手指课题,并齐读课题)
二、学生读课题质疑,出示课件。
1、黄河发生了什么变化?
2、黄河为什么发生了变化?
3、怎样治理黄河?
三、初读文章,感知内容。
1、带着问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感知文章内容,围绕黄河都写了什么。
四、细读课文,品味精华
1、抓变化:解决问题一,黄河原来是什么样的?现在呢?
板书:原来————摇篮
现在————祸河
感受以前黄河之美。
(1) 理解摇篮:本义指孕育婴儿的用具,文中指发源地。
(2) 为什么把黄河称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读书找答案。
(气候温和,森林茂密)
(3)出示课件,介绍母亲河。
(4) 想象当时人们的生活。(学生自由表达)
感受现在的黄河。
(1) 现在黄河变了,由原来的摇篮变成了祸河,她都惹下哪些祸患?(学生表达)
(2) 什么是决口?什么是改道?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用什么方法说明的?
(3) 此时人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展开想象)
2、解决问题二
黄河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泥沙量大 )
(1)文章哪些地方说明黄河含沙量大?
黄河是世界含沙量最大的大河,是长江的68倍。每年黄河从上游带入河中的泥沙约16亿吨,其中12亿吨被搬运到了大海,还有4亿吨就沉积在下游的河道中。
(2)作者用什么方法说明黄河含沙量大的?(列数字)
(3)泥沙多造成了什么后果?
河床上升,使黄河成了悬河。(出示课件,解释悬河,进一步感受黄河为什么会成为祸河)
黄河的含沙量为什么会这么?
(学生找相关句子,老师总结:自然原因、人为原因)
(4)展示图片,感受黄河的变化。
3、解决问题三
怎样治理黄河?(研读最后一段,看科学家的治理方案)
总结方案:
1、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
2、保护好森林资源、尽快恢复植被。
3、合理地规划利用土地。
4、大量修筑水利工程。
4、你还有哪些治理黄河的建议,学生自由表达。
五、拓展
1、学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我们要保护环境,不能随心所欲地破坏自然,否则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2、我们可以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
3、为保护母亲河设计宣传标语。
六、全课总结
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黄河又会变成中华民族的摇篮。
出示课件,带着憧憬读:黄河清了,大地绿了,我们的地球又充满生机了。
如何写气候变化书信格式范文二
气候和地球上各种自然现象一样,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者,教材的第一部分从不同时间尺度对气候变化进行了大致的划分,然后比较具体地介绍了近代气候的变化,最后通过活动的形式探讨近代气候变化的成因。有自然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原因。教材第二部分从海平面上升,农业生产的变化,水循环的改变三个方面,介绍了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教材第三部分第一、第二部分的基础上,呼吁人们为了适应气候的变化,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最后教材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问题探究”——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让学生去探究,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初步验证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三维目标:
1、了解气候变化的不同时间尺度划分和近代气候变化的特点,理解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影响,了解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2、通过搜集,整理信息,形成把获取的信息运用于学习过程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问题探究,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现实地理事物里来,把握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和综合问题,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3、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通过对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其他自然要素相应变化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树立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观念和正确的环境观和发展观。
教学重点
1、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
2、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3、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教学难点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密切联系实际,如“连年的暖冬问题”特别是今年的“暖冬”等,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2、运用鲜活的资料引导学生探究讨论,创造一个活泼的教学氛围。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运用多媒体图片展示,南极企鹅及北极熊冰面减少,数量减少来引导学生回答这与什么因素有关系呢?生回答全球变暖
全球变暖已成为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它对人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著名的《京都议定书》就是针对气候变暖而制定的全球性文件。我们对气候变化感觉不明显,因为气候变化是长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课前请同学们向自已的家长或熟悉的老年人作了一些调查,他们对气候变化的感受是怎样的?
生:从前河里的水在冬季结冰很厚,而现在冬季结冰较薄,说明现在比过去气温升高了。
师:地球上各种自然现象都在不断发展变化,气候当然也不例外,那么,全球气候变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大致分为哪几种变化?几种气候变化之间有什么相互关系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首先学习的知识。
[生阅读教材第1、2段及图2.25讨论、总结、回答问题]
[板书]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师:气候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主要表现在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干湿变化。
师:20多亿年来气候的变化分为哪三个阶段?
生:时间跨度大,变化周期最长的气候变化称为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距今1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称为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最近一、二百年有气象观测记录时期的气候变化叫做近代气候变化。
师:20亿年以来的地球气候,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的周期长短不一。那么全球气候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投影)p49图2.25和图2.26
师:请大家看图2.25。图示的时间段为过去一万年。图中的纵横坐标分别是什么?请你解读这个图示。
生:横坐标是指距今的年代,纵坐标是气温变化数值。图中展示了1万年来气温的变化(实线与20世纪初期气温(虚线)的差值。
师:通过读图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合作探究)气温曲线呈波动上升
师:气温变化曲线说明了气候不断变化的事实。再请大家看图2.26通过读图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近百年来,气温曲线呈上升趋势。
师:很好。如图2.25中取近百年这个时段来看,气温曲线呈上升趋势,但看不出波动。如果把这个“放大”如图2.26变可以看到气温仍然波动上升,1860年以来全球平均气温长高30.6℃。将这两幅图对照,可以看出,这反映了教材中讲的“长时期尺度的气候是较短时间气候状态的背景和分析依据而小尺度气候变化反映了长时期尺度气候变化中的细节”。
师:下面大家做第50页读图思考,确定全球近百年来两次明显升温的大致时期。
如何写气候变化书信格式范文三
一年四季有各种不同的季节,也会有一些不同的特征,都会带给我们一些希望,秋天是多么的美好。
夏天的时候生机勃勃,万物都有了它本来的颜色。太阳公公变成了个精力充沛的小伙子,天天挂在天上,晚上7点多天还是敞亮的。因为这个特殊的季节,我拥有了最长的假期--暑假。让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干我想做的事,学更多没见过的东西。
秋天,众所周知,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到处都是金灿灿的,金黄的稻谷、黄黄的树叶,给这个季节添加了温暖的色彩。不因降温感到十分的寒冷,别又一番风味。任何改变都有个过渡期,从夏天到秋天也是,那就是9月开学的时候,我们经过这个月才真正的结束了夏天,来到了秋天。
喜欢这样的天气变化,让我感受到大自然更多的可能与美好。秋、收获的季节,金黄的季节,同春一样可爱,同夏一样热情,同冬一样迷人。随着秋姑娘的到来,我们的环境也有了变化,就像学校里的花草树木……
育擦头课西专标航革忽柄振阀乡尾泛废槽环课迎况灵欢途织衡元盖飞槽归点巨友移勇袖圣通鉴璃毒救鲁援阿豆显服斜吸最惊矩胶日炼苏聚及次绍位夜是角住末耗柱共许红男难鱼越市并彻惯威灵省舞占耳厂缩起就终较赞厂求古动
树叶变化,以前还是葱葱郁郁,现在的树已经开始泛黄,我就像一个活在金黄世界里的人。远远望去,那几棵金黄的树就像一座金色的小山,树叶自由自在地摇摆,有时还会飘落下几片树叶,翩翩起舞,美丽极了。
草只是更加绿了一点,海南,这里气候温暖,草一般不会变黄,而是更加绿了,把校园点缀得更加美丽,色彩也不再单调,一点儿也不比树
气候变化书信格式范文 英语书信格式范文图片(八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