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课教学总结通用 高中语文网课总结(七篇)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让我们一起认真地写一份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总结书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关于语文网课教学总结通用一
1、教材分析:本文是一首诗歌。这首诗写的是给祖国妈妈过生日的情景。从田野到枫林,从蓝天到大海,从首都北京到天涯海角,到阵阵海涛,构成了多么、欢乐、祥和的画面。读着读着,我们似乎看见农民丰收的笑脸,看见天门广场上缓缓上升的国旗,似乎听见中华儿女对和平的呼唤,听见各民族兄弟姐妹祝福祖国的共同心声。
2、设计理念:
(1)坚持“以读为本”的思想,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
(2)抓住儿童的生活经验和积累的识字方法,生生互动,在交流探究中学会生字,力求识用结合。
(3)构建了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用自然贴切、生动、有趣的评价语拨动学生的心弦,激活他们的思维,促使他们以高涨的情绪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来。
(4)能正确处理课内外的关系,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在知识与技能上要求学生认识7个生字、会写2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庆的气氛。情感目标是在润物细无声中激发学生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之情。
本课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力求做到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在读中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升华。
兴趣是儿童最好的老师,我采用情境感染法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读是很好的实践活动。因此我把读书的权利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中认识生字,交流学法,读懂这首诗,达到入境入情。同时我还让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搜集图片,很好地体现了课内外的联系,树立了大语文观,达到了学科间的融洽。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好的开始,是的一半。开课伊始,我先让学生欣赏开国大典和建国55年来,人们用各种方式庆祝祖国的生日的录象。让学生感受祖国人民普天同庆的幸福时刻。这种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情境。
(二)初读感知,认写生字。
在本课要求认的字的处理上我遵循了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的教学原则。
1、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说说什么是欢庆,读出喜悦的心情,再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欢、庆两个字。
2、然后让学生带着要求初读课文,把读不准的生字词多读几遍。
3、学生当小老师领读生词,激发学生的表现欲。适时提醒“乐”是多音字。
4、当剩下生字的时候,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再把自己的好办法介绍给大家。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培养了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多种方法的灵活运用,提高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和效率。
(三)指导朗读,读中感悟。
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因此要让学生自己去进行阅读实践,去感受、思考,加深理解和体验,从中汲取营养。
1、让学生再次读课文,读好了,就读给同桌听。同桌认为他读得好,就竖起顶呱呱表扬他。
2、教师范读后,再让学生有感情朗读,边读边想读懂了什么,汇报交流。
3、学生在小组内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讨论怎样才能读得更好。教师适时指导学生懂得只要眼中有物,心中有情,才能读出真情实感。
(四)展示交流。
教材资源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因此在教学中我还设计了让学生搜集有关欢庆的图片,并配上一句话或一首诗。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再选几幅进行展示。从中较好地为学生创设了探究,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五)升华情感。
1、学生带着自豪、骄傲的语气读最后一句——十三亿孩子,欢庆祖国妈妈的生日。
2、学生配乐读文,并共同祝祖国妈妈生日快乐。
3、最后学生齐唱《歌唱祖国》,再次感受这欢乐的场面,在歌声中走出课堂。(做到了由情贯穿始终,在浓浓的情感熏陶中学习语文知识,升华各自的情感。)
总之,这节课我充分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时时刻刻坚持以读为本,读训结合,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切切实实地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关于语文网课教学总结通用二
所谓网课顾名思义,就是互联网 课堂,这种形式我听说过,但是我从来都没去尝试过,但是因为受到最近新型冠状病毒的影响,导致没办法去学校上课。现在基本上所有的学校都是以网课的模式在给学生们授课,我也就不得不接触到了网课,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上网课,以下就是我的一些感受。
一、形式新颖,趣味十足
我从来都没想过我会以这种形式上课,我放假在家的时候的有时候会看直播,比如一些游戏直播、做菜直播、户外直播等等。这种直播上课的方式在历史上所有的学校里都是未曾出现过的,都是要求大家去学校,大家一起坐在教室里上课的,形式非常的新颖特别,就我个人而言是非常的喜欢这种形式的上课的,不用直面老师,我上课可以很放松,可以吃东西,很是随意,我的同学们也是对网课非常的感兴趣,第一次上网课的时候,没有任何一个人迟到,班上所有的同学全部到齐,一件新鲜事物对我们的吸引力是巨大的。
二、整体效果较好,解决了问题
这次的网课无疑是很好的解决了我们没办法上课的情况,我认为互联网真的帮了很大的忙,要不然我们只能在家自己学习,但是不用想都知道,有老师的指点传授肯定要有效率很多,我们没办法找到重难点的,无疑本次的网课直接拉近了老师跟同学们的距离。虽然是第一次上网课,但是整体的效果还是很好的,班上的同学们基本上都可以跟得上老师的学习节奏,丝毫不比传统的上课模式差,虽然不知道这样的网课还会进行多少次,但是我是非常的喜欢上网课的。
三、与传统上课模式的区别
1、传统上课的优点
可以系统的对学生进行管理,可以很好的督促学生们的学习态度。上课更生动,最关键的是老师可以跟学生们随时进行互动,学习氛围更好。学习的课程更为系统化,可以随时根据孩子的学习能力进行调整。
2、直播上课的优点
可以做到重复听课,再也不用担心自己没听懂了,或者是笔记没记完了,随时打开手机看重播。网络授课的老师基本上都是非常优质的老师讲的课,可以听到其他班级老师讲的课,比如说我本次的语文课,就是由学校实验班的老师来授课的。有专门的手机app,可以在手机上做题,有不懂得时候,随时可以跟在线的老师进行询问,第一时间解决自己的问题。不用花时间在上学的路途上了。
这次的网课也是真正让我认识到了互联网的强大,无论是线下还是线上上课,我觉得我都能很好的适应,我非常的感谢老师辛苦的在家为我们上课。
关于语文网课教学总结通用三
课例研讨范围
区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比赛课
校级“以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有效性”研究课
课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用“屹立”和““郁郁苍苍”造句,会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内讨论交流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语文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黄山奇松的特点,感受它们生命力的顽强,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⑵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课题研究重点
信息技术提升语文有效性的组织与实施研究
教学准备
教师:白板运用设计与制作、收集相关图片资料;
学生:实行关于黄山的综合性学习,完善收集整合文本图片资料
一、复习导入—复习旧知,引出重点
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黄山它被誉为
生:天下第一奇山(齐说)
师:它以四绝闻名于世,即
生: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齐说)
师:特别是四绝中的“奇松”,人们对它更是[白板展示“黄山四绝”图片]
生:情有独钟(齐说)
师:[白板展示黄山松图片]瞧!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走进黄山,我们齐读课题,注意老师用红笔写的字了吗,是什么呢?
生:奇(齐说)
师黄山的松奇在哪儿呢?我们一起去感受一番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图文对照,批注点评
师:同学们,黄山最妙的观松松是被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请大家快速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为什么玉屏楼被称为“黄山绝胜处”?
生:在这里我们可尽睹三大名松的风采
生: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
生:这里的景色最美
师:这就是“黄山绝胜处”是观赏奇松最好的地方
师: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你们最感兴趣的哪一个呢?想不想看一看?
生:我最喜欢“迎客松”
师:瞧!这就是黄山第一大名松迎客松。请同学们结合图片,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细细地品读,并体会一下迎客松奇在哪呢?[白板出示迎客松图象]
生: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从这句话中的“姿态优美”感受到了迎客松的美。[白板设计:在图片右侧出示这段文字,老师根据学生发言在“姿态优美”下画上着重号]
师:还有哪里看出了迎客松的“奇”?
生:“枝干遒劲” 的“遒劲”,体会迎客松的雄健有力,[白板设计:在“遒劲”下画上着重号,批注,雄健有力]
师:让我们一起看看迎客松的枝干是怎样地粗壮有力。[白板设计:通过白板放大图片,聚焦迎客松的枝干,让学生从视觉上直观感受“遒劲”]
生:“郁郁苍苍,充满生机”体会了它的茂盛,生命力顽强。[白板设计:在“郁郁苍苍,充满生机”下画着重号]
生:“饱经风霜”体会它的古老顽强的生命力。[白板设计:在“饱经风霜”下画着重号]
师:你对这个词是怎么理解的?用这个词我们还能形容什么对象呢?
生:“饱经风霜”是指经历的许许多多的风风雨雨。一般都是来形容人或建筑物的。
师:瞧!从老爷爷的脸上,你看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白板设计:出示老爷爷的图片,聚焦脸部特写]
生:老爷爷额头上布满了皱纹,他一定经历了许多坎坷。
师:是啊!老爷爷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从他的皱纹里我们可以体会到他是饱经风霜的,那我告诉你,迎客松已经在高高的悬崖上生长了八百年,岁月的流逝,自然环境的变化会给它留下什么呢?你能想象出迎客松的枝干会是什么样的呢?[白板设计:再次聚焦迎客松的树干]
生:树皮变得开裂,斑驳
生:上面满是伤痕
师:而它的叶是怎样的呢?
生:仍是那么郁郁苍苍,充满生机(齐说)
师:它的生命力是那么的顽强,你能通过朗读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吗?
生练读,师指名读,齐读
师:迎客松还奇在哪里呢?
生: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白板设计:出示这段文字]
师:这句话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呢?
生: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师:从你感受到了什么呢?
生:“热情的欢迎”体现了迎客松非常热情
师:是啊!迎客松斜伸出去的手臂多像热情好客的主人啊!远方的宾客慕名而来了,这位热情的主人会怎样欢迎呢?想一想,它会以什么样的姿态去迎接贵宾呢。(小组讨论交流)现在你就是迎客松,你会怎样来欢迎宾客呢?
生表演
师:多么热情的迎客松呀,我们能把它读好吗?请同学们先练一练,呆会儿我们比比,哪棵迎客松最热情。练读第二句。(指名读齐读)
师:迎客松不愧为一大奇松,它姿态雄伟生命力顽强,你知道人们是怎么评价它的吗?
生: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白板设计:出示这段文字]
师:人们对它的评价怎么样?
生:很高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了?
生:“代表”“象征”体现了人们对它的评价很高[白板设计:老师在“代表”、“象征”下画上着重号]
师:你是如何理解“代表”“象征”的呢?
生:人们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黄山奇松,看到黄山奇松就会想起黄山
师:你真会读书。你是真真读懂了这句话,你能把它表达的意思读出来吗?(指名读)
师:迎客松是那样的奇特,让我们通过朗读把你对迎客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读出来吧
(生看白板,齐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
师:你们还想看什么松?
生:陪客松
师:[白板出示陪客松图片]瞧!这就是陪客松了,请同学们仔细看看图,再读读描写它的句子,说说你觉得陪客松奇在哪儿?
生:“绿色的巨人”体会它的高大挺拔,苍翠茂盛[白板设计:出示“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师圈画出“绿色的巨人”]
师:是啊,陪客松高大挺拔,真像一个正陪同游人观赏黄山风光绿色的巨人。它的神奇之处就在这里,你能把它读好吗?(指名读)
师:最后我们去看看送客松[白板出示送客松图片]看了送客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觉得它的神奇之处在哪呢?[白板设计:出示描写送客松的句子]
生:姿态独特,枝干蟠曲,就像“天然盆景” [白板设计:圈画“天然盆景”]
师: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枝干是弯弯曲曲的,就像什么呢?
生:盆景
师:[白板设计:在送客松图片左边出示园林盆景图,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但盆景是经过园艺工人修剪出来的,而送客松却是
生:天然的(齐说)
师:从这儿我们感受到了它的神奇。
生: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从“依依不舍”体会它的热情。[白板设计:圈画“依依不舍”]
师:送客松是那样的依依不舍,送客松好像在说什么?
生:我好舍不得你们走呀,黄山还有许多美景呢
生:再见了,朋友!希望你们以后能再来黄山。
……
师:多么好客的送客松呀!你能把它的热情读出来吗?(生练读送客松的句子。)(指名读)
师:刚才同学们所见到的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这三大名松虽各有特点,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
生:(齐说) “奇”
师:现在,我们已登上玉屏楼去看着这黄山的三大名松啊!让我们大家一起美美的.朗读第二自然段,再次领略一下三大名松的“奇”,老师给你配上音乐。(女生读“迎客松”,男生读“陪客松”,齐读“送客松”) [白板设计:出示描写三大名松的句子,播放音乐,学生配乐朗读]
三、其他松—想象练说,自主操
语文网课教学总结通用 高中语文网课总结(七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