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公司用地申请书汇总 农机合作社用地申请书范文(7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荐农业公司用地申请书汇总一
一、关于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禁止农作物秸杆露天焚烧,是多年来大家关心的的议题,也是各地开展新农村建设所面对的难题。每当夏秋农忙收获季节,很多地方农户因无法及时处理大量的作物秸杆而一烧了之,既污染环境,也影响人们的交通安全与群众的正常生活。虽然各级政府采取了多种强势措施加以制止,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如何把“禁烧”与利用相结合、因地制宜,正确引导农民科学合理地利用农作物秸杆、变废为宝,对于保护环境、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事实证明,推广农作物秸杆还田技术,无论对农业生态环境建设、还是对农民增收、农业增效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但从目前各地实际情况看,由于认识不够、投入不足、以及推广秸杆利用技术滞后等因素,全市绝大多数农田未能实施这项技术,因此,彻底禁止作物秸杆露天焚烧、以及地头河滩乱堆乱放,实现天更蓝、水更清、环境更美的目标,我们任重道远。
通过调查分析,一些地方不能完全实现“禁烧”的原因,除政府管理部门重视不够、农机资金投入不足、机具不配套等因素之外,实际上还有一些客观原因。这不能简单归结于农民环保意识淡薄和政府查禁力度不够。根本原因仍然是经济上的:午收秋收后产生的大量秸秆必须要迅速清理掉,以便种植下一茬作物,而清理成本最低的方法就是焚烧。
多年年来政府在这一问题的主要措施是“查禁”和“开发利用”两个方面,“查禁”是发动基层各级职能部门,组织成百上千的“禁烧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阻止农民焚烧。“开发利用”就是应用新技术,走市场化的路子,开展综合利用以期“变废为宝”。其方法有二:一是秸秆粉碎还田,二是压块后用作饲料、生物发电等企业作生产原料。理论上这样既可以创造经济效益,又不会造成污染,真正是“变废为宝”。但从实际效果看,并不理想。主要是:一是作业机械适应性不高。一方面是机械作业不到位,夏、秋大忙机收时,大部分联合收割机(主要指半喂入式高性能机)为了抢进度少消耗,不配置秸杆切碎装置,致使秸杆无法切碎还田,而较为完整的秸杆也给田间后续机械作业增加了难度,农民颇多怨言;另一方面,从目前各地的机械作业实际效果分析,普通的旋耕机难以适应对秸杆切碎-耕翻-覆土的作业要求,尤其是对秋季水稻秸杆的切碎-耕翻作业效果更差。这就迫使农民采取另外的办法处之——或花劳动时间把秸杆移出田外、或图省事一烧了之,以适合下道机械作业要求;再者,目前大量已推广使用的秸杆还田机具(主要型号是1bmq-230、1zsd-200型)作业性能不够,灭茬(根茬)可以、秸杆切碎效果不佳----即较适用于机耕后水田的秸杆灭茬作业、而不太适合旱作田、尤其是水稻秸杆的切碎还田作业要求。
二是稻、麦耕作连续、时间紧凑,因秸杆在田间腐烂需要一段时间,若不依靠机械化或生物工程等技术手段,把秸杆全量还田还不现实。如果作物秸杆还田覆土不充分,过量的未腐烂秸杆在田间也会影响作物种植与自然生长,且短期内还会造成田块有“脱肥”现象。
三是目前各地农村对作物秸杆利用途径不多,工业开发从秸杆捡拾收集、运输处理的成本又高、需要较多的资金与技术装备,而农村传统的秸杆堆制沤肥方法,因缺少有效的组织与管理机制,一时也不能全面开展。
如何寻找农作物秸杆的去路,是各地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破解秸杆“禁烧”难题、寻找秸杆的去路,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采用科学合理、让农民愿接受、有成效、易操作的方法,方为上策。
从实际来看,秸秆眼下不仅变不成“宝”,简直是彻头彻尾的“害”,而且是事关公共环境和公共健康的公害。既然是“公害”,我们就不能主要依赖市场化的开发利用和查禁,而应该象治理工业污染那样,由政府从宏观上进行调控、引导和投入,在这个前提下,再谈发展技术开发利用才有意义。
加快秸杆利用技术的推广工作,不但需要广大农民的共同参与,更需要有政府的支持与技术作保障。为此,各级管理部门要以高度的责任感、为民解忧的使命感,以中央加强“三农”工作精神为指针,采取积极措施与有效对策,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把这项工作做好。
一要加强宣传和组织领导。要把秸杆露天焚烧所带来的危害、与有效利用的好处,让千家万户农民有一定的认识。同时,各级政府部门与基层组织在实施秸杆禁烧工作中,要创新发展思路,强化工作措施,加强技术推广力度,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要狠抓工作措施落实,不断提高政策支持、机械装备与科技支撑的能力,提高对工作的组织、引导与处理问题的水平。
二要切实落实好中央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认真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扶持与鼓励农业可利用资源技术的开发,提高农民对秸杆利用技术的积极性。要以激励种粮积极性的方式,增加对秸杆还田技术项目的资金补贴,以减轻农民因机械作业费增加(田间机械秸杆切碎需增加机械作业费)后的支出。让广大农民懂得利弊、看到实效、能有收益,因而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要增加农机具发展的资金投入,以提高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机具的装备水平,解决一些地方农机具配置不足作业水平不高的问题。
三要做好新机具、新技术的示范与推广工作。目前应加快大中型秸杆粉碎耕作机械、秸杆田间捡捆等机械的研发引进推广工作,改进普通型旋耕机与秸杆还田机的作业性能,提高机具生产效率及作业水平,增强农机在生产中的保障作用。要发挥村级农业服务组织的主体作用,认真组织开展农机订单作业、合同作业;确保农机作业高效、服务优质与生产安全,让农民群众满意。
四要加强对秸杆科学利用的开发与投入,如秸杆气化、提炼柴油、工业造纸等,不断提升秸杆科学利用的价值与效益。通过科技的发展,让农民珍惜资源、懂得利用、得到实惠,彻底改变焚烧秸杆的不良行为,真正把我们的农村营造成为一个空气清新、生活环境优美、社会和谐发展的新天地。
推荐农业公司用地申请书汇总二
20__年,在镇党委、政府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我镇农业农村工作在20__年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又有了跨越性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跃上新台阶,高效农业亮点频现、精彩纷呈,设施农业面积位居全区之首,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前所未有,农业后劲明显增强,农民居住、农村环境明显改善,农业基础地位明显加强,“三农”工作迈上了新的发展平台。
一、以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为目标,以农业开发、基础设施投入为途径,大力推进全镇农田水利建设与土地开发整理工作。
今年我们充分抓住机遇,争取上级项目倾斜,以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大规模实施土地整理开发、中低产田改造和农村桥涵路道配套改造步伐,为我镇农业的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水利是农业发展的命脉,继20__年全长13.54千米的仰化干渠防渗渠工程顺利建成后,今年5月份干渠下游及保祥、建新支渠防渗渠又建成投入使用,彻底解决了全镇农业生产、农业增效的用水瓶颈,为我镇农业持续的稳产、增产提供了坚强的物质保证。
国土开发整理工作,投入与推进力度前所未有。20__年7月启动建设的省投土地整理(保祥、涧河)项目,到20__年底工程基本结束。项目不仅彻底解决北半边四个村的用水问题,它还同时解决了二十多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出行问题,目前每个自然村村村通上水泥路,使两村近6000多口人受益,极大地改善和方便了两村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为两村群众的增收致富、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土地整理增减挂钩工作同样成绩突出。由于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奖惩分明,严加督办,镇村两级联合组织人力、机械对土地整理及挂钩项目加大推进力度,全年共完成土地整理入库项目2个,项目新增耕地50亩;增减挂钩项目入库项目48个,拆迁农户217户,新增耕地272亩,全面超额完成了区委、区政府下达我镇的国土管理目标任务。20__年被区委区政府表彰为“土地增减挂钩工作先进乡镇”。
二、以稳产、增产为目标,以农业机械化作业推广为手段,粮食生产工作稳步推进。
镇党委、政府始终把发展粮食生产工作放在农业农村各项工作的突出位置来抓,一方面稳定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另一方面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__年在去年推广机插秧面积超万亩的基础上,机插面积达到1.98万亩,占水稻插秧总面积的85%,与此同时,秋小麦机播面积推广比例超90%,基本上实现了农业生产的由收到种的全程机械化作业。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得到了省、市、区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与赞扬。顺利完成了夏秋两季秸秆禁烧与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粮食高产创建工作获得上级好评,实验单产达700公斤以上。农机工作继去年被省市表彰为“先进工作单位”之后,20__年,依托镇农机站成立的农机合作社又被国家表彰为示范合作社。
三、以打造高效农业第一强镇为目标,以土地流转、招商引资为抓手,大力发展大棚蔬菜、规模肉鸡、生猪生产工作。
发展高效农业,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是建设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镇是农业大镇,近年来,我镇大力推动土地流转工作,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截止目前流转土地约8600余亩,其中:设施蔬菜流转4000亩,高效养殖流转约2500亩,优质稻麦种植约2100亩。以土地流转为前提,一方面紧紧依靠科技优化品种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一方面通过农业招商,发展设施农业和规模化养殖,高效农业发展精彩纷呈,成为富民强镇的一大抓手。
1、设施蔬菜连片开发:20__年根据我镇区位及特色优势,党委、政府倾全镇之力重抓农业招商,高效农业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初步形成了反季节蔬菜、规模肉鸡养殖、无公害生猪生产等特色鲜明的五大产业集群。随着沭阳胡道之老板于今年九月投资2600万元占地1018亩苏跃蔬菜科技园项目的建成投产。我镇日光温室大棚蔬菜面积已达3900余亩,加上其他蔬菜种植方式,全镇累计蔬菜总铺地面积达8000亩以上,真正成为全区名副其实的蔬菜之乡。
2、规模肉禽养殖,总量迅速扩张:20__年,我们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号召,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大力发展肉禽产业。全年共引进和建设规模肉禽类养殖项目10个。其中投产8个,分别是占地84亩、鸡舍1.6万平米的宿迁市志峰肉鸡养殖合作社;占地45亩、禽舍1.2万平米的宿迁市红红养鸡场;占地50亩、禽舍面积8000平米的宿迁市新桥肉鸭养殖有限公司;以及阳光肉鸡、康盛肉鸡、弘河肉鸡、永信肉鸡、轩隆肉鸡;协议项目2个,分别坐落在新桥和同意村内。禽舍总建筑面积达98000平方米,协议投资总额2。18亿元,超额完成区政府下达我镇的肉禽养殖目标任务。
3、推进生猪养殖链条化,产业模式全区独树一帜。以占地56亩、建筑面积1__平方米的宿迁市环山良种猪繁育基地落户仰化并投产为标志,经过本人与农业条线全体人员两年的不懈努力,以宿迁市华忠种猪场提供种猪、环山良种猪繁育基地提供苗猪为产业龙头,以淮阴正大(仰化)生猪养殖有限公司提供技术为产业支撑,一个由种猪-苗猪-肥猪繁育养殖,技术服务-饲料配送-订单收购,浑然一体的产业链模式在仰化正式形成。全镇生猪养殖一路攀升,形成了以镇西猪场、镇东猪场、念成猪场等大型生猪养殖场为产业主力军的独具特色的仰化生猪产业链,带动了全镇360多户专业养猪。预计年出栏生猪可达到12万头,生猪存栏在35000头左右。
4、肉牛养殖异军崛起,品牌效应显山露水。今年5月,通过南上北下,镇村干部的共同努力,成功的引进了投资3000万元的宿迁市刘老涧畜牧养殖有限公司和投资__多万元的肉牛宰割、鲜肉销售一条龙的宿迁市富利来食品有限公司,10月初,该公司已从东三省购进了1000头肉牛进场,正式投产。为实现规模扩张,打造品牌效应,11月宿迁市金牛肉牛养殖有限公司又成功落户我镇,该项目占地地40亩,是一个新的集肉牛养殖、屠宰、肉品销售综合型养殖企业。宿豫肉牛第一养殖大镇和肉牛宰杀销售基地初现雏形。
以上高效农业项目的落户建设与投产,符合国家扶持政策,适应了农业规模化、设施化、技术化发展的要求,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的产出率,壮大了农业发展的实力,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拉动带动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也为我镇高效农业上档次、上品位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20__年继11年被区表彰为“高效农业”“农业招商”“土地流转”工作先进乡镇之后,又被市政府表彰为“市高效农业先进乡镇”“市十大特色农业基地乡镇”荣誉称号。
四、以改善民生、打造生态仰化为目标,认真抓好各项惠民政策与惠民工程的实施,新农村建设工作扎实推进。
1、顺利完成植树造林任务,
农业公司用地申请书汇总 农机合作社用地申请书范文(7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