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包谷地散文 玉米地散文(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一片包谷地散文(推荐)一
解说:这是一片山水秀丽的热土:依托雄奇迷人的宋山,环绕恬静羞涩的清江;万里长江顺势东流,青翠橘园竞吐)白话文○(芬芳;青林寺谜语吸引名人雅士,八卦山基地名扬祖国四方;宜洋公路车流不息,经济社会蒸蒸日上……这块素有“两江明珠”美誉的土地——宜都市高坝洲镇,近年来在不断收获富足和强盛的同时,也孕育出和谐共建的花蕾与硕果。
推出片名:两江和谐映明珠
——宜都市高坝洲镇“和谐共建中心户”创建纪实
解说:地处两江之滨、紧挨市区陆城的高坝洲镇,94平方公里的版图上生活着两万七千多人民。这里依山傍水,土地肥沃,鸟语花香,天人合一,可谓大自然的“和谐杰作”。
解说:白鸭垴地处清江北岸,是高坝洲镇西南角的一个普通村落,其面积约占全镇四分之一。这个村由过去的石场坡、莴家冲、白鸭垴、蔡家河四个小村组合而成,596户人家,被当地农民戏称为“十(石)窝(莴)白菜(蔡)”。像这样山大人稀的村庄,如今在很多地方已不足为奇,客观上成为村级管理链条的“烫手山芋”。
机遇与挑战并成。近年来,高坝洲镇党委针对农村社会化管理出现“事多人少、人心难齐、矛盾堆积、鞭长莫及”的被动局面展开苦苦探索,他们进村入户察民情、反馈意见动脑筋,把最清晰的脚印留在最泥泞的路上。2008年春天,一个被正式命名为“和谐共建中心户”的新载体,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诞生——
解说:他是青林寺村鼎鼎有名的养殖能手,名叫廖新远,人称“廖机灵”。08年秋天,老廖被当地群众推举为“和谐共建中心户”。随后,他发挥特长,将周边几十个养殖户串联起来。
凝聚产生力量,团结催生希望。廖新远利用专业合作社平台,展开以“团购原料、整合资金、开拓市场”为主要内容的“生产互助”。短短一年多,他以每吨低于市场300元左右的价格,为群众团购鱼饲料700百多吨,仅此一项节约成本20多万元。他与客商签订单100多万斤,为30多个养殖户解决了产品销售的后顾之忧;老廖还自筹150多万元,帮助片区群众解决流动资金短缺困难。
解说:廖新远只是全镇现有400多个“和谐共建中心户”中的一员。近两年来,高坝洲镇以生产互助、困难互帮、文化互学、矛盾互调、治安互防“五互”为主要内容,以一个屋场、一个弯子、一个产业、一个冲片为单位,推选出一批“办事讲公道、说话有威望、致富有本领、讲法是内行、服务靠自愿”的“和谐共建中心户”,从此揭开“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四镇’目标”的和谐共建大幕。
有人说,亲情是滴水化海的浓郁,友爱是举手投足的情缘。对此,白鸭垴村6组农民郭家祥深有体会。小郭早年丧父,家中还落有一个精神病哥哥,日子过得异常艰难;去年春天,一场无情的病魔又夺走他母亲的生命,这个本已贫寒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当地中心户何明军立即出面,广泛动员乡亲们伸手援助。短短一天,大家你五十、我一百捐款达1600元之多,帮他顺利安排好母亲的葬事。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生产互助、困难互帮,已成为高坝洲农民热宠的时尚。为真诚呵护这种时尚,进一步调动中心户的积极性,全镇出台了《“五好”中心户评选办法》。今年3月,镇党委对11个村428个中心户按照“三个一”标准派送“一封慰问信、一把雨伞、一只手电”进行慰问鼓励,组织各村按《评选办法》民主产生一、二、三等奖187名,拨专款近6万元实施表彰奖励,极大地鼓舞了广大中心户的信心。
光荣在于平淡,人生在于奉献。“大战坡爱心基金会”的发起和成立,再次显示出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大战坡村中心户党员吴全华、赵云,是村内小有名气的企业“老板”。他们致富不忘乡亲,今春发起并吸引家乡企业和知名人士60余人成立爱心基金会,首期募集善款善物达7万多元。随后,他们积极开展“爱心撒校园”、“温暖送老人”等系列活动,用真诚的行动默默诠释着无疆“大爱”。
物质上的充裕仅仅是一种浅显的满足,而真正内心的幸福和对党的忠诚,则来自于信仰。为了让全镇涌现出更多吴全华、赵云这样的优秀党员,镇党委出台《党员作用发挥制度》、《民主参政议政制度》等,进一步激励和鞭策众多党员亮明身份、发挥作用、接受监督,让党员和群众心贴得更近,让农民真正感受到党员的风采和力量。一年多来,全镇中心户群众先后涌现23人向党组织递交申请书的喜人情景。
解说:美丽的高坝洲既是一个农业大镇,也是一个富有丰厚文化底蕴的魅力乡镇。中国唯一的谜语村青林寺就在这里。远近闻名的“谜语篓子”——丁开清就是这里的“中心户”。他很多时候在片区忙碌着,召集乡亲们一起猜谜、射迷,收集谜语谜歌,整理各类资料,先后结集出版了《谜人的世界》等6本民间文化专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学习产生智慧,智慧带来生机。如今的高坝洲,农民走进“书屋”,农民上网冲浪,农民讲故事、说笑话,农民崇尚科技……已成为随处可见的亮丽风景。
中心户的文化水平直接影响作用发挥。在实践中,镇党委摸索出一套科学务实的培训体系,他们按照“全镇每年一次集中培训、各村每季度一次专题培训、片区每月分散自学”的方式,为中心户频繁“充电”。仅一年来,他们先后举办各类培训34场次,内容涉及产业种养技术、农村养老保险、治安形势与防范等,为中心户在农村广泛播洒希望的种子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解说:要想谋发展,先让“农民安”;要想抓根本,确保“农村稳”。镇党委秉承“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在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培育壮大经济实力的同时,坚定地依托400多个中心户积极展开“矛盾互调”、“治安互防”活动。
去年腊月,大战坡六组急着硬化一段村级道路,因路基宽度不够,需要移走一些成林的桔树。部分村民顾小家阻挠施工。时逢春节前夕,工期又特别紧,拖下去一件好事眼看就要办砸。老党员汪正秀急了,她主动挨家挨户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并带头移栽自家的橘树。言传身教总会生效。在汪婆婆感召下,大伙想通了,纷纷行动起来,不计分文报酬将果树全部移走,一度受阻的道路施工终于提速。
常言道:舌头牙齿一家亲,相互别扭也咬人。农家相邻,谁都有个“红脸”的时候,难免出现些磕磕碰碰。中心户就是其中的“和事佬”,一旦发现矛盾迅速化解、出现纠纷立即协调、重大隐患及时报告,有效弥补了乡村治安防控“死角”,让村民的心境始终保持那份恬淡和安宁。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花齐放春满园。如何才能使创建活动深入持久地延续下去?高坝洲镇党委立足实际拓宽路子,他们以“和谐共建”为主题多次举办“乡村论坛”:激励中心户打擂台展开“思想碰撞”,让先进典型现身说法展示风采;邀请市级领导、党建专家、一线群众就“中心户”创建进行理性思考和理论升华,为活动走向成熟共同“支招”。同时,加大和谐共建“争先创优”宣传,利用《高坝洲通讯》、政府门户网站,广泛推介中心户先进事迹,真正呈现“众人划桨”态势推动“和谐之舟”破浪前行。
辛勤耕耘必将换来累累硕果。和谐共建中心户启动以来,高坝洲镇开始凸现“两增两减”的可喜局面:财政收入快速增长,2009年全年完成783.18万元,同比增长达七成;各类荣誉日益增多,先后荣获全市科学发展示范单位、效能建设一等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同时,全年信访总量比上一年大幅下降,各类纠纷不断减少。以“中心户”打造和谐乡村的新举措,得到国内多家媒体广泛关注——《新华网》《中国文明网》《三峡瞭望》等数十家媒体,对此进行过全方位宣传报道,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宜昌市委常委、宜都市委书记宋文豹对此作出专门批示,要求全市各地学习借鉴“高坝洲社会化管理新模式”。
解说:江南六月,柳绿花红;两江明珠,丽水秀山。如今的高坝洲已是一幅美丽繁荣的画卷:一片片碧绿青翠的生态橘园,一批批火热在建的招商项目,一条条整洁宽敞的乡间公路,一幢幢新颖别致的农家庭院……环境美丽优雅,村民怡然自乐,处处洋溢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这里崇尚“负重拼搏,争创一流”的奋斗精神,正全力引导“和谐共建中心户”走向更为广阔的运行空间。这正是:
和谐共建春潮涌,
两江明珠“五互”联;
党群携手图宏业,
科学发展谱新篇!
一片包谷地散文(推荐)二
这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神奇土地,在89个春夏秋冬和无数次日升日落的洗礼中,她变得日新月异。
这是一座美丽年轻的新兴城区,历经30余年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春风的拂化,她变得蒸蒸日上。
这是一曲催人奋进的建设乐章,隆隆的涛声和不息的号角奏响了强区富民、快速崛起的旋律。
这是一群充满激情的共产党人,挥洒的汗水铸就了他们求真务实、敢为人先的脊梁。
穿越历史烟云,历经改革洗礼,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迎来了她89岁的生日。顺应人民期待,回应时代要求,意气风发的长安共产党人紧紧围绕发展经济第一要务,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推进基层组织建设的科学化水平,筑牢和谐之基,提供力量之源,谱写着热潮迭涌促发展的动人篇章。
[推出片名]
长安区有党委、党工委42个,党支部1406个,有党员35693人。如何在新形势下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如何在社会建设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这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必须认真探讨和回答的课题,也对本届区委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长安区委作出了建设“经济、生态、文化、科教”四强区的科学部署,仅仅几年时间,一艘以科学发展为动力、承载着高新产业聚集区、城乡统筹样板区、生态宜居新城区和科教文化示范区等改革发展使命的新战舰正式扬帆起航。长安的基层组织建设也展现了旭日东升的发展态势,充满着生机与希望……
(区委书记采访音像):新时期党的建设要紧跟时代要求,在推进改革创新上下功夫,在突破重点难点上下功夫,在强化基础基层上下功夫,在提高工作层次上下功夫,要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切实促进长安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明责任、严考核
“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区委将党建工作实绩与干部任用相结合,构筑了区、乡街、村三级党组织抓基层党建的责任网络。明确了“第一责任人”,“直接责任人”,“具体责任人”的职责任务及考核办法。
区委与基层党委、基层党委与党支部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任务要求和工作重点。区级党员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基层一线作指导、提要求,密切联系党员、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各单位一把手亲自参与党建工作的部署、指挥、协调和检查,做到了党建工作有人抓,抓的实,抓出成效。
夯基础、固根基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区委积极探索、科学决策,不断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统筹发展。采取了单独建、联合建、依托建等多种形式,灵活设置党组织。全区24个社区全部建立了党组织,共建非公经济组织党支部82个;创新成立了包括5个村党支部在内的长安区祥峪旅游开发区党总支;在待安置复转军人党员中建立临时党支部,使每个党员都有了自己的“家”,实现了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
结合农村两委会换届选举,不断加强农村党支部建设,选好配强“带头人”,班子的年龄、文化、性别、知识结构得到了明显改善。2010年2月以来,对全区66个后进村进行集中整建,64个村已基本完成整建任务,调整充实党支部9个。通过集中整建,解决了突出问题,形成了良好的运行机制,村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显著增强。
进一步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作。近年来,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对130多个村的活动场所进行了新建或改建。七一前夕,区委、区政府又审时度势,有效整合组织部、发改委、民政局、新农办、文体广电局等多方筹资渠道,掀起了第二轮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争取用两年时间达到671个行政村全覆盖。进一步推进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首批建设的565个终端站点任务已基本完成,初步建成了管理科学、运行规范的党员现代远程教育机制。积极开展农村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和社区党组织“双评晋级、科学发展”活动,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创新路、出实招。09年,晋级一类村46个、二类村113个,三类村减少74个,四类村减少43个,“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已经成为日常的真实写照。
对全区农村、社区的120名大学生“村官”进行传帮带,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充分发挥其在村、社区中宣传员、辅导员、信息员、组织员、科技员
一片包谷地散文 玉米地散文(5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