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的情怀
韦应物是著名的唐代诗人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我非常喜欢韦应物这首《寄李儋元锡》。这首诗并非他的代表作,但其中“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抒发了他对民生疾苦的关怀。自宋代以来,此诗甚受赞扬。范仲淹叹为“仁者之言”,朱熹盛称“贤矣”,黄彻更是激动地说:“余谓有官君子当切切作此语。彼有一意供租,专事土木,而视民如仇者,得无愧此诗乎!”毛泽东从中读出“古代清官的胸怀”,认为“写出了古代知识分子的高尚情操”。
韦应物(737—792),唐朝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韦氏家族主支自西汉时已迁入关中,定居京兆,自汉至唐,几乎代有人物,衣冠鼎盛,为关中望姓之首。他的高祖父韦挺、曾祖父韦待价都是初唐位至三公的大臣,祖父韦令仪曾为司马郎中。韦应物虽然出身于名满长安的世族,但到他父亲韦銮时,已经是“家贫无旧业,薄宦各飘飏”。韦应物终究为三公之后,可以享受门资恩荫的特权,加之自小练习武艺,善于骑射,十五岁起以三卫郎为唐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横行霸道,无心读书,简直就是一个纨绔子弟。
好景不长。唐玄宗因“安史之乱”奔蜀,韦应物也流落失职,终于浪子回头,立志读书。乾元二年(759年),韦应物进了太学。屋漏更遭连夜雨。宝应元年(762年),唐玄宗驾崩,韦应物失去依恃,遭人排挤,最后只好离开太学。由于他青春年少时浪费了一段宝贵的时光,此时他感到“读书事已晚”,做学问已经来不及了,于是把眼光转向当时流行的诗赋,“把笔学题诗”,后终学有所成,业有所就,成为中唐艺术成就较高的诗人。
广德二年(764年),韦应物通过考试,授职洛阳丞。洛阳本是唐朝东都,应有壮丽的宫殿和繁华的街道,但是刚刚经过安史叛军的破坏,加之回纥军队的劫掠,呈现的是“萧条孤烟绝,日入空城寒”的破败荒凉景象。在《广德中洛阳作》一诗中,韦应物忧心忡忡地说:“蹇劣乏高步,缉遗守微官,西怀咸阳道,踯躅心不安。”他作为一个小小的县丞而管理劫余的人民,感到自己责任重大,西望,但到他父亲韦銮时,已经是“家贫无旧业,薄宦各飘飏”。韦应物终究为三公之后,可以享受门资恩荫的特权,加之自小练习武艺,善于骑射,十五岁起以三卫郎为唐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横行霸道,无心读书,简直就是一个纨绔子弟。
好景不长。唐玄宗因“安史之乱”奔蜀,韦应物也流落失职
韦应物的情怀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