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复试打卡心得体会如何写 考研心得怎么写(九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2考研复试打卡心得体会如何写一
作为一名应届生,备考前期总还是会有些摸不着头脑。为了了解考研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考研贴吧和论坛我都逛了一圈,受到过不少考研大神写的血泪史的惊吓;也咨询过已经考上的学长学姐们,不过得到的基本都是“放轻松、不难”这样的安慰。所以最后我也困惑了,考研到底是布满艰难险阻的修罗路,还是一片光明的坦途呢?不过,困惑归困惑,该学的还是要学下去。为了方便大家参考,下面还是按照学科进行分类,讲讲我的经历,希望这些点滴能给学弟学妹们带来一些启示。
一. 数学
按重要性和难度综合排序,数学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位。政治和英语都只是敲门砖,最终左右复试排名和老师喜好的,是数学和专业课。而这其中,专业课可以通过背诵学好,数学,才是实打实拉开差距的学科。即使高中是理科生,当面对微积分,线代和概率论的挑战时,我也不得不承认,过去的经历只属于过去,一切还要从头做起。毕竟,按照高中数学老师的话来说,要想学好数学,必须每天都做题,时刻不放下。而当我第一次打开李正元的复习全书时,距离上一次疯狂地学数学,也已经过去2年的时间了。
基于稳妥的考虑,我报名了考研辅导班的一对一数学辅导,教我的老师是华中科技大学的数学系硕士毕业生。从课程的一开始,老师就跟我一遍遍地强调做题的重要性。他也曾经是考研大军中的一员,当时他给自己制定的计划是考前做至少三遍全书,把每一道题都吃透,并做到举一反三;真题也需要三遍,并且在做第一遍时就要知道每道题对应的考点。题量上的话,光是全书上的例题,加上每年的真题就够了,每章后的练习题都不必做完,因为做题在精不在多,能够把一道题吃透,比多做几十道题都有效。起初我还觉得,自己完全能够在做完这些之后,再把练习题写完。但是事实证明,由于时间有限,以及题的难度出乎我的想象,能够在每节课前做完并做会例题对于我来说就已经很好了。每周末我都会骑车去地铁一站地的辅导公司上课,从戴着毛绒手套的冬天,到汗流浃背的夏天,半年的时间,我学完了除概率论外的所有内容。至于概率论,按老师的话来说,自己自学就完全可以了。一轮复习的这个时期,我盲目相信笔记的作用,没有做到抓重点记录,导致复习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时间是浪费在抄写复习全书的知识点上了。当时我只是想将重要的点都记下来,但是由于自己还什么都不懂,所以每一个点看上去都很重要,每一个点都值得被写下来。直到学完了微积分和线代的前几章,我才突然醒悟,这样的抄写意义太小,重点的内容全书上都已经标记了,如果后面几轮复习需要看,也只用看全书就好了,自己花那么多精力去做大范围的笔记到最后不过是发挥了复印机的作用罢了。现在想想,当时自己确实是糊涂了。
9月份后,课程结束,我便开始了自主的第二轮刷题。因为心中有畏难情绪,所以在第二轮刷题中,我倾向于一不会,就看答案,看懂了以后也不再自己做一遍。从一开始老师就强调的道理我没有重视、不愿对自己狠一点以及盲目的自信,最终导致了第三轮刷书及第二轮刷真题时,我惊慌地发现,自己仍旧不能独立地做完真题。而当时,距离考试只剩一个多月了。没办法,我赶快调整战略,逼自己开动脑筋去解决问题。虽然最后上考场前我也终于对这些知识有了深入的思考,但是为时已晚,答卷一发下来,我就发现,怎么题认得我我不认得它呢!咬着牙一路做下去,最后交卷的时候真的是恨不得时间倒流。如果上天肯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踏踏实实地做题,绝不怵头!不过世上没有后悔药吃,所以也只能以我惨痛的经历告诫后来人:踏实做题!踏实做题!踏实做题!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二. 专业课
专业课是影响到最终排名的第二大科目。国际商务专业初试要求的书目是希尔的《国际商务》。这本书对国际商务领域的各个概念进行了概括,内容较为浅显,读懂,记熟,就没什么问题。考试时我从第一分钟就开始奋笔疾书,一直奋战到最后一刻才写完。名词解释5分一个,但是有几个概念不是书中提到的,最终我也没能答上来。最后扣掉的分数,大致都是因为这几个名词。其他的题,都是需要极大的篇幅才能得到10几分。因此,建议大家平时真的要多搜一些常用的名词和概念,并一定记住。名词解释真的是性价比很高的得分项啊!其他的大题,就需要在看书时记忆一些架构性的问题,有一个宏观的思路。
三. 政治
看了很多经验帖,发现学长学姐都会推荐大家去上政治的串讲班,并且都会加上一句:虽然用处不大,但是听一遍,思路会清晰很多。于是暑假,我又报名了政治的串讲班,连续一周听老师从马原串到近代史。最后的感想是,学长学姐诚不欺我。不听课其实也不会影响政治的复习,但是听了以后,对于政治复习的态度就由慌乱变成了淡定,这种心态上的转变还是很重要的。自主复习时我入手了肖秀荣系列的全套书,最后的冲刺四套卷真的很有用,务必全部背过!临考前的几天在其他同学的推荐下又买了其他一些政治老师出的冲刺题,但是对比着背诵后发现,其实内容都大同小异,所以不建议再多买题。只要专注于肖秀荣或者任汝芬等系列,跟着一个老师的复习思路走就完全够了。
四. 英语
我自己是英语系出身,所以一开始并没有很看重英语。最后临上考场前,我也仅做了7年左右的真题而已。不过平时我会拿零碎的时间背背考研单词,临考前几天,也集中地背了一下英语作文的套路和好句。英语二确实不是很难,但是完型还是要练练语感,积累词汇。感觉上,考研英语比专四要简单一些,所以不用太担心。
初试的经验大致就是以上的这些了。至于复试,由于国际商务专业没有笔试环节,仅仅是面试,因此,备考需要的就是练英语口语和了解中外国际商务方面的新闻。不卑不亢的态度很重要,抗压能力也很重要。面试的老师们人都很好,不会难为人,所以自信地表达自己就是胜利。听力测试自我感觉比高考还简单,所以也不用紧张,只等考完后彻底长出一口气等待最后的结果就好了。
其实想想,考研真的没有那么可怕。每天泡图书馆听上去很虐身虐心,但是真正一天天这样度过时,也会发现,不过如此。当身边的舍友纷纷保研、出国、找实习时,自己背着沉重的书包走在去图书馆的路上,听起来也有些萧瑟,但其实,哪种选择不是忙呢?不过是忙的内容不一样罢了。相比起来,在图书馆安静地看书反而更为惬意呢。考研考研,考的更多的是心态。从中得到的,绝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心理上的成长。平静地接受自己的选择,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不因身旁纷至沓来的喜讯而失衡,也不因自己的结果来的更迟而慌张。当一切尘埃落定,不管成与败,我们的心境都将更加成熟,也更加开阔。一心求索,并坦然地接受拼搏后的结果,这样的我们,又有谁能轻视呢?
考研是一朵迟开的花,我们只需悉心地浇灌,然后,静待它在下一个春天盛放。
2022考研复试打卡心得体会如何写二
——主要针对工业设计,其他专业可参考。
本人是二战2012年手绘129,理论124;2013年手绘134,理论126。
我并未考上我心仪的学校,主要是差在公共课上了。本不想写这篇东西,因为并没有完全成功,只读了调剂的学校,但是总觉的失败也有心得可以提取,同时避免大家走入我的困境。马云说:世界上成功的原因千千万万,但失败的原因无非只有那么几个。希望各位考研人能借其精华,去其糟粕。
言归正传,我报考的是武汉理工大学,这所大学的设计学还是很棒的,但是近几年考的人特别多,每年分都在增加。这两年我的专业课考的还算不错,就讲讲专业课的学习经验吧。
手绘——这基本上是每一个设计学考生都焦虑的(当然如果你是大牛除外),我在第二年备考时有很多学弟学妹来跟我抱怨手绘的问题。我自己的手绘绝对不是我们班数一数二的,最多只能算是中上等,但是在准备考研的时候,我是有针对性的。毕竟是考试,拿到分才最关键,但基本功也是要有的。在保证基本功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提高自己的分数。我没有报手绘班,手绘是长期的训练,短时间大的突破是不太可能的,但是如果你时间充裕,想多了解些知识,又有经济实力,那报个手绘班也是不错的选择。
3月初——7月底
其实手绘是可以提前准备80%的,许多人都很惊讶我连题目都不知道怎么准备。我们考研大概的准备时间是从3月份到来年的考研一般是1月份,大约有10个月。不过我没准备那么长时间,我基本是从暑假开始的,我怕自己战线太长最后没信心了,但是如果有耐心早点总没错。手绘在早期的几个月就是带着练练,每天1——2张a3纸,好吧,我基本都是一张。既可以进一步夯实基本功,也保证了手不会生疏。
8月初——10月中旬
大概到了8月份就可以对自己的手绘学习有一个详细的规划了,我把手绘的时间都安排在晚上,2小时左右。8月开始就要对每天手绘的内容有特定的安排了,不再是以前随便画画。首先要对产品进行分类,这个分类有许多种分法,比如按功能分(交通工具、电气设备、医疗设备、公共设施……),按主题分(环保、和谐、绿色、科技……)等等。这个主要看个人喜好,我是按照功能分的。分好类别之后要收集资料,这阶段尽可能多收集资料,见多识广嘛。可以是照片、视频、手绘图等等,各尽所能的收集吧。
收集资料也许会花掉一点时间,5——10天都有可能,但是别担心,“磨刀不误砍柴工”。资料收集好了之后要进行筛选,选出各个小分支中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图(数量不要超过5个),所谓的代表性就是能一型多用。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长方的造型,只需要简单的细节改变,我就可以把它设计成音响,也可以设计成垃圾桶,还可以设计成加湿器……挑出代表性的产品后就要开始真正的实践了,要坚持每天练习这些产品。根据我的经验手绘一个产品一两次是没有用的,记不住准确的型更加记不住细节,而且开始画一个造型的时候还容易走形。所以这些型是要画很多遍的,直到你可以默写出来。这就是为什么每个分支只选几个造型的原因,根本记不住所有的造型,那就着重记几个万能的吧。可以根据挑选出来的数量决定多少天会默写,这个默写包括造型、细节、上色、背景处理、展示方式……10月中旬的时候应该要能够把挑选出来的万能型都会默写了。这个阶段也是要不断的改变,以便更好的适应自己,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时间安排适当调整万能型的数量。
10月中旬——11月初
这一阶段是要着重收集细节资料,米斯说:细节是魔鬼。在大型基本确定的情况下细节的刻画可以区别产品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分的高低。比如:长方形加了喇叭就是音响,加了排气孔就是加湿器……所以收集细节是有必要的。我举一些常规的:按钮(出现几率,可以准备几套),显示屏(表现好了十分出彩),电线和插头(这也是细节,表现出来是产品更完整),排风口(不仅可以排风还可以排气,简化一下甚至是单纯的装饰),凹槽(有些时候如果产品没什么细节可以适当的加些凹陷,但是一定要合理,会是产品看起来更丰富,手绘时切忌画非常简单的产品容易使产品看起来单薄)……总之尽力通过细节的刻画使得产品丰富。
11月初——12月初
这时候进入了最紧张的复习阶段,你会发现时间越来越不够用。这里插一点关于政治的,政治这一时期会有许多新的资料出现,建议那种自己看不是很明白的同学去上一下辅导班,我是觉得挺有用的,那些老师会帮你把知识梳理通顺帮助理解。关于辅导班的押题我倒是觉得可信但不要尽信,不能只依靠老师押题,那会死的很惨。
继续回到手绘话题,这个阶段你大型的积累有了,细节的积累也有了,还有一些好的表现方式也在之前默写过了,你要开始创造关于你自己的东西了。比如你自己从历年真题中抽一个题目,开始表现。这时候你需要考虑排版,大体上包括:题目摆在哪里合适,题目的文字用什么样的方式表现,是否需要一些分析,小方案之间的摆放怎么合理,最终效果图如何表现,三视图放在什么位置,设计说明怎么安排等。这些东西构成了你一个完整的版面,而不是只有最终方案表达。特别是像一些好的学校,他们更加注重你的想法,最终方案的演变过程,就是你的整个思路。这一个月期间,一定要确定自己最终的版面是什么样子,可以固定的东西,在考场上尽量不要改变,一是我们不知道变的好不好看,第二要花费我们宝贵的时间去重新思考。如果这些都准备好了其实你的版面也就准备的七七八八了,只等最后的产品出现了。
在准备的时候,应该是对一个完整的题目进行准备的,要严格按照考试要求,使用考试时规定大小的纸张,完整的表现,此时还不用把时间看的特别重要,因为还在摸索阶段,你可以超过考试时间2——3小时,不要超太多,但是每一次结束都应该有一个完整的作品。这一短时间的任务就是把能确定的定下来。
放一个我自己准备的草稿,我们要求是半开的纸,比较大。
2022考研复试打卡心得体会如何写三
二战的考生常常面临这样一个问题:要换学校吗?这个问题看似很沉重,但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二战考生也要仔细考量自身的情况,毕竟多耗费了一年时光,就要追求更大的胜算。
从动机来看,有不少的二战考生是有名校情结的,这部分人可能实力并不俗,但是由于报考的院校要求实在太高,招生人数又太少,诸如清北复交人一类的学校,自然也很难避免被淘汰的命运。那么这一类考生,必须审视自己的实力和读研目的,到底只是为了找一个"镀金"的机会呢,还是未来深造潜心学术,如果怀有前者比较功利性的目的,可能会给自己造成更大的精神负担,考虑到时间成本和物质预算,不妨考虑换一所排名稍后的院校,实行"降级"报考。
当然如果个人非常优秀
考研复试打卡心得体会如何写 考研心得怎么写(九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