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大学教师课堂用书心得体会 大学教师培训心得体会和感悟(九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11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最新大学教师课堂用书心得体会一

(一)教学反思的涵义

何谓“反思”概而言之,反思,即教师以自己的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所谓教学反思,是指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依据,通过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与强化,或给予否定与修正,从而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效能和素质的过程。

美国学者波斯纳(g·j·posner)十分简洁地提出了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 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教师如果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其发展将大受限制。从中可见,教学反思也就是指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的、深入的、冷静的思考和总结,以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二)教学反思的特征

总体来说,教学反思有以下四个特征:

一是实践性。无论教学效果怎样,都可进行反复实验。且这种实验表现了一定的自觉性。不断进行教学反思,不仅是教师个人的思想需要、成长需要,而且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活动,是精神产品的再生产。

二是反思性。“反”就是反反复复、正反结合。教师能立足自我之外,对自己实践情境和经验作多角度、多层面及正反两面的思考。也可打破常规进行反常思考、逆向思考。

三是超越性。教师要进行反思,就必须超越自我,敢于质疑自己,正视自己的弱点和不足,并寻找解决的良方,从而达到不断地发展自己的目的。反思是一种手段。反思可催人奋进。存在问题须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找到经验就升华。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

四是个性化。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身自觉地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反观自照,属于“个人奋斗”。或晨起望蓝天,或灯下静夜思,或课后寻不足,或掩卷研究时,这些教学反思活动都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它有助于教师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教,然后知困”,教学反思会释疑解惑,能不断超越自我。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

教学反思内容具有五大指向,即:

(一)课堂教学指向

关注“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及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与技巧的运用等。课堂教学的活动方式能否激励学生的成长,是否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策略和机智,是教师对教学行为效果如何,都是教学反思中最常见的内容,也是主要内容。

(二)学生发展指向

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健全的心理和人格的发展等。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就是学生发展的指归。课堂教学是否找到且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否激励和促进学生的成长;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与合作、讨论的效果如何,参与的程度如何;教学中是否体现了个性差异,是否因材施教并发挥了学生的不同特长(让“好学生”吃得饱、跑得快,“中等生”吃得好、跑得了,“学困生”吃得了、不掉队)……这些内容都指引着学生发展方向。

(三)教师发展指向

关注教师的人格魅力、自我形象的发展与教学体验等。教师是否实现了既定目标,教学水平是否得到了提高,教学方法是否适应学生,是否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学习共同体”,是否获得了教学新体验等,都可以进行教学反思。

(四)教材建设指向

关注教材的建设及其发展。华东师大有名的基础教育专家钟启泉教授说过:新课程的实施为教师的“教学创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无论“文化课程”“实施课程”“习得课程”都需要教师去认识、去再造、去落实。课程改革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即课程”。

随着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的开发,如今,作为教学资源的教材已不是唯一的资源了,教材的权威性也在减弱,它只是教学参考或提示性的教学内容。教师是教材的使用者和建设者。教材也是在教学中不断检验、发展和完善的。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是否科学,有没有创造性,对教材的使用能否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等,也是教材研究的指向所在。

(五)教育改革指向

关注教改理论、实施的目标,以及学科的发展方向、实施课改的措施、力度等。这是教师发展成长为“专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的至高追求,是反思的理性重要体现。

教学反思是当代教师教育教学方面一种时髦的文体。它可分为四个阶段、五个环节。

(一)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即发现问题阶段,主要是情境回顾(第一个环节)。首先教师要围绕着教学中某一特定的问题,从学校环境、课程、学生、教师本身等方面收集有关的资料。收集资料的方法包括自述与回忆、他人的参与性观察、角色扮演、轶事记录、各种检查表、问卷、访谈等,也可以借助于录音、录像档案资料等等。教研组、平行班老师要创设轻松、信任、合作的气氛,在合作中帮助教师发现问题所在。

(二)行动阶段

行动阶段即分析问题阶段,主要是分析得失并找出原因(第二、第三两个环节)。教师分析所收集到的资料,特别是关于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信息。尤其要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思想、行为,包括自己的信念、价值观、态度、情感和技术方法等,以形成对问题的表征,明确问题的根源所在。这里,教师可以利用自我提问来帮助对问题的理解,也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相互观察和分析)来进行。

(三)反思阶段

反思阶段即确立假设阶段,主要是寻求对策(第四个环节)。明确问题以后,教师开始在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或通过请教专家、同事,或通过阅读专业书籍、网上搜索文献资料等途径)搜寻与当前问题相似或相关的信息,以建立解决问题的假设性方案。这种寻找信息的活动是自我定向式的,它所产生的研究结果有助于教师形成新的、有创造性的解决办法。

(四)再行动阶段

再行动阶段即验证假设阶段,主要是明确方向并付诸行动(第五个环节)。根据学生的需求,合理地调整和改进课堂教学,开展个性化的研究,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让课堂教学真正被学生接受和喜爱。考虑了每种行动的效果后,教师就开始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检验的过程中,教师会遇到新的问题、新的经验。

正当这种行动过程再次被观察和分析时,就开始了新一轮的反思循环。

由此可见,教学反思是呈周期性的:教学反思——教学实践——再教学反思——再教学实践……如此循环,不断飞跃,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也就从中得到了提升,反思水平也会水涨船高的。

(一)教学反思的方法

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的时候,要找出较好的反思方法。一般采用行动研究法和比较法这两种方法。

1、行动研究法

即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同时开辟信息绿色通道,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最后把两个具体的认识对象揉在一块儿整合思考。教学反思贯穿于整个教学生涯,而不是某一个阶段。

2、比较法

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也就是说教师要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尤其是要研究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的教学思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

上面所说的两种方法,运用了两个参照系:前者是从师生的角度对教师“自我”与学生眼中的“他我”进行分析,后者则立足于教师“自我”与其他教师特别是“名师”的比较。当然,无论是运用行动研究法还是比较法,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以理论促反思,以反思促成长。

(二)教学反思的形式

教学反思的形式多种多样,划分的标准不同,形式也必然会不同。

1、从教学反思的时间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课前思:在教学之前进行反思。这属于超前性反思。

课后思:一场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密切结合个人的感触,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这一形式对新教师更为重要。

周后思(或单元思):也就是说,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

月后思:针对一个月的教学活动开始冷静地梳理、重新整合。

期中思:放在期中考试之后。可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家长的意见,属于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教师对期中教学质量诸情况进行分析、整合思考。

此外,还有期后思、年后思、届后思等。也就是说反思教学可以以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班的情况进行宏观性的教学反思。这些反思需做到深刻、彻底、全面,对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影响很大。

2、从教学反思的性质来看,有以下三种形式

自发性反思:对自己和他人的教学行为、教学效果的总结与回顾。如教学后记、教学小结都属于自发性反思。这种反思伴有自发性,随意性较大,或体会、或感想、或总结,因其内容具体,角度也小,所以缺乏深度,也不能够揭示教学行为等背景后的规律。

理性式反思:多种观念、多角度、多侧面的反思、评价、判断,从教师的言行举止到教师的责任使命,从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到探讨教师的基本素质等,目的在于研究问题的性质与根源。相比而言,这种反思较为深刻,反思程度要高,能挖掘出实质性的东西来,带有探索性。它对教师的要求高,帮助、影响教师的发展也就大。

发展性反思:对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进行深刻的反思,从教师、学生与学校的角度来探讨教育教学的改革、实施和评价等,能解决问题的症结,提出有力的措施。这种反思更为宏观,研究性更强,关注教师发展学校,是一种最高级的教学反思。

3、从教学反思的水平来看,又有以下三种形式

教学反思的水平层次是不一样的。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刘加霞博士在综合比较了中外教学反思的不同情况后,依递进性将教学反思划分为以下三种水平:

教学技术水平(前反思水平):关注“怎么解决”、“怎么做”,达到一定的目标、采用的手段、获得的效率。课前思即是。

原因分析水平(准反思水平):透过教学行为层面分析背后的原因,目的在于探讨或澄清个人对行为的理解、原因、意义等(该反思形式更为客观)。

价值判断水平(反思水平):反思时考虑道德伦理标准,并从社会、政治、经济背景下审视这些问题,并揭露潜在问题的意识形态,以指导改革。

最新大学教师课堂用书心得体会二

各位尊敬的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我的教师教学梦。

千年后生于祖国的河岸;千年后再次拥有祖国的稻田和周天子的雪山!这是我师傅的赠言,也是我苦苦追寻的梦想——我的教师梦。开学有一个月了,这本钱理群的《我的教师梦》,终于看完了!

自己不敢奢望自己成为多么好的一个老师,我只要我的学生活出自我,活出自己的风格。

钱老说,人的生命就像自然的四季,小学和中学是人生的春天,大学是人生的四季,是盛夏季节;毕业到中年是秋天,到了老年是人生的冬天,到哪一个阶段就应该过的那样,不能颠倒。

而现在看到大妈大爷们在那里扭秧歌,因为青年没有跳过,所以可以跳,有一股“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气概,可少年呢?却是少年老成,所以钱老总是对北大的学生说,你此时不狂,更待何时。

但不等于自己狂妄。所谓大学,是在这样一个大的生存空间和精神空间里面,活跃着这样一批沉潜的生命、创造的生命、酣畅的生命和自由的生命,以这样的生命状态作底,在将来就可能为自己创造一个大的生命,这样的人多了,就可能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甚至是整个世界,开创一个大的生命境界,这就是“大学之为大”吧!

周遭的人和事有太多太多,可自己呢?一定要沉静下来,即所谓板凳甘坐十年冷,着眼于长远的发展,打好做人的根基、知识的根基,而且要潜入下去,潜到自我生命的最深处,历史的最深处,知识的最深处。

自己做的这个决定,我从来没后悔过。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是背影。

也许,你看过《满城尽戴黄金甲》的结局,满天的黄花,刀光剑影早已消逝,留给的,其实并非寂寞,而是铁骑的奋斗与激战。

我的教师梦,做自己,做最真的学问,最真实的学生,时时向别人学习!

不做第二个谁,只做第一个我!老师,梦;梦,老师!!……

最新大学教师课堂用书心得体会三

这也许是我最后一次以院长的身份给我们的本科生、研究生拨穗,我很珍惜这次机会。

从我回国建成实验室算起,到现在整整8年,时间不短了。这是我的母校,也是在座各位的母校,我们深爱的地方。今天我们又有一茬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毕业,我确实心情很激动,很多话想说,但我没有事先准备讲稿,因为我想把现场最真实的感受告诉大家。

今天的主题是毕业,但回头看,我们从上大学开始,包括我自己都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要上大学?大学是为了什么?我相信不少家长到现在还在想这个问题,我作为院长也还在想这个问题。我这里讲上大学其实不只包括本科,也包括

大学教师课堂用书心得体会 大学教师培训心得体会和感悟(九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我们想要好好...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