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教学心得体会及收获 英语听力课的收获与感想(八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对于听力教学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第二、反复地听。反复!反复!反复!反复的次数究竟要多少遍,这没有定数,在前期阶段,一篇课文通常不少于50遍,多的时候上百遍也不是不可能。为了保证重复的次数,听力文章不能太长,以1~2分钟语音长度为宜,不超过3分钟,这很重要。本人推荐新概念第二册、以及第三册的前两单元。如果你偏好美音,用其美音版就是了。
第三、持续跟读。具体实施:前1-3遍可以边听边看文本,同时跟读,而且要读出声来(如果会影响别人就采用默读吧)。如果有些句子跟读不流畅,可以暂停放音,反复朗诵这个句子若干遍。听的时候,一定要集中精力,训练自己对声音信号的直接反就能力,也就是尽量回避中文转译的方式去理解,刻意留心句子的意群和语调并极力模仿,细心体会语气和感情色彩,这样有助于培养语感。跟读过程中,尽量忘掉文字和句子的篇章段落图案,目的是排除传统的阅读式记忆(图式记忆)方式,而直接训练对声音的反应、理解和记忆。如果是用电脑学习,可以在正常播放速度下跟读顺畅后,将播放器调成快速播放,以进行强化训练(windows media player的快速播放功能,提速1.4倍,不变频,听上去几乎没有什么变声的感觉)。
直到跟读完全流畅无滞、几乎可以接近与原音同步的程度为止,再转入下一课的学习。这时,通常已经可以背诵全文了,而且这种背诵是纯粹基于语音和听觉的,而不是视觉意义上的背诵。这个过程其实是听、说同步训练。经过这种训练后,课文中的生词基本被完全消化,可以形成长期记忆;还能加深对篇章结构的理解,也有助于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所以,这是一种全方位的训练。
第四,定期复习。听觉的理解和记忆,同样存在遗忘问题。所以要定期对前面已学内容安排时间重温(依旧是边听边跟读,复习通常跟读3~5遍即可),以巩固并形成长久记忆。
以上是这种方法的主要内容。这种方法有一个的特点,那就是很容易长时间集中精力,这是因为你要保持跟读,你很难不保持注意力集中于声音信息。
谈一个相关问题,那就是所谓的“假听懂”问题。由于听的内容是你预先已经理解的对象,所以你会发现你只需听三五遍就觉得自己完全听懂了,很多人就不想再重复下去了,于是就转入新的内容,这样很快就完成了一本教材的学习,结果发现自己并没多大进步。谁都明白,这个“懂”其实是读懂的,而不是听懂的,这就是所谓的“假听懂”问题,这也是这种训练方法受到质疑的地方。
既然我们的目标是听力筑基,说白了就是打通耳朵的问题。这个阶段,假听懂是无法回避的,而且也是完全正常的现象。我们的目的并不是要马上听懂多少,而是要经过大量的重复训练,刺激大脑对“有意义的声音信号”(你已经理解其含义的声音信号)作出直接反应,并逐渐适应、接受、并形成条件反射。每重复一次,假的成分就减少一分,真的成分就多一分。
如果你每天能有2小时左右用于这种训练,完成新概念第二册的96篇短文的训练,通常只需2~3月。这时,你不仅会发现自己的听力基础有了质的飞跃,而且在完成了96篇语境短文(对比于那些“___句”的无语境句子堆积)的“听觉化背诵”(对比于“视觉化背诵”),所以,它对口语表达能力、阅读理解和写作等方面的能力也有了非同寻常的提升,因为你对英语的语感已经整体提高了。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筑基”。
由于听的内容已经预先理解了,所以不必局限于慢速语音听力材料,完全可以一开始就从常速入手。即使你所选的教材配套的语音是慢速的(多半是这样的),也可以用变速手段(如wmplayer的快速播放)转成近似常速来训练。
对于听力教学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又是一个学期结束了,新的一学期里我又有了许多的心得感受和反思。
每节课开课以前,我就上节课所说内容,采用师师问答、生生问答、小组问答等多种形式进行复习,这一方法不仅有效的复习了上节课或以前所学的内容,而且为新授内容做了铺垫,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用英语组织教学,可以烘托英语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这一环节非常重要,是学生练习听力的良好机会,也是学生学习与模仿的途径之一。我一直坚持用英语讲课,刚开始从最简单的短语、句子、日常英语开始,然后逐步加深。当学生听得不太懂时,我配以夸张的动作、表情或适当的解释说明,使学生沉浸在浓厚的英语气氛之中,通过英语交流,提高了学生听说能力,也无形中发展了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灵活运用英语的习惯。
实物、图片、简笔画、幻灯片等是英语教学中常用的直观教具,除教师制作直观教具外,我发动学生自己制作教具、学具。如刚开始学字母时,就可让学生作字母卡片,以便进行同桌、分组、找朋友等多种形式的听说训练。单词教学、对话教学等都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图片卡、单词卡、句型卡或头饰、道具。这样安排不仅有利于师生进行听说训练,而且也能促使学生动脑动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教学效果非常好。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应体现它的交际功能;我一贯认为学生会应用英语是关键,所以充分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通过小组合作、师生合作,让他们充分的发挥想象,运用所学的内容自编自演谈话内容。这样学生活学活用了英语,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表演才能。我在领读时声音、语调都带有感情色彩,把各个角色的性格、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同时也让学生在表演时拿出自制头饰之类的简单道具,并模仿原声带中的语音、语调,带有逼真表情和贴切的动作,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加深他们对知识的记忆。另外我经常在课堂上把句型、对话、课文编成短剧,让学生表演,把讲台变成舞台,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或师生共同表演。尽量让学生把所学内容,按设定的情景结构演出来,做到声情结合,使学生得到大量的听说机会。这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兴趣特浓,走在校园里,走在马路上碰到我就主动用英语和我对话。
我根据学生语言水平和年龄特点,建立了课外活动小组,象学唱英语歌曲,讲英语故事,朗读比赛,表演话剧,小游戏,猜谜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此外,我还联合其他英语教师组织开展了三至六年级趣味英语知识竞赛,将一些奥运知识、日常生活知识,脑筋急转弯题,课文中学过的一些改错题、数字认知题目变换成“医生诊断题”“用英语算数学题”等让学生感兴趣的题让他们参与竞答,这些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更使学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收到了预期的效果,达到了一举两得的目的。 小学英语期末教学反思期末教学反思
对于听力教学心得体会及收获三
第一、听的内容必须保证是你“完全理解”的。排除一切需要你去进行猜测的成分,因为“猜”本身就会分神,而且在这个阶段猜的本领是极弱的;更不能查字典,那不仅分神,还极费时间。为此,我们应当有意选择难度不太高的听力材料,而且必须是有文本的听力材料。听之前,先阅读,这叫“听前准备工作”:集中时间查字典消除生词,然后通读材料,做到全文理解。由于材料难度不高,这个准备过程通常不会花很长时间。尽量选择附有词汇表的正规教材课文,这可以免除大量的查字典工作。如果想利用上下班的乘车时间练习,听前准备工作要在头天晚上完成。
第二、反复地听。反复!反复!反复!反复的次数究竟要多少遍,这没有定数,在前期阶段,一篇课文通常不少于50遍,多的时候上百遍也不是不可能。为了保证重复的次数,听力文章不能太长,以1~2分钟语音长度为宜,不超过3分钟,这很重要。本人推荐新概念第二册、以及第三册的前两单元。如果你偏好美音,用其美音版就是了。
第三、持续跟读。具体实施:前1-3遍可以边听边看文本,同时跟读,而且要读出声来(如果会影响别人就采用默读吧)。如果有些句子跟读不流畅,可以暂停放音,反复朗诵这个句子若干遍。听的时候,一定要集中精力,训练自己对声音信号的直接反就能力,也就是尽量回避中文转译的方式去理解,刻意留心句子的意群和语调并极力模仿,细心体会语气和感情色彩,这样有助于培养语感。跟读过程中,尽量忘掉文字和句子的篇章段落图案,目的是排除传统的阅读式记忆(图式记忆)方式,而直接训练对声音的反应、理解和记忆。如果是用电脑学习,可以在正常播放速度下跟读顺畅后,将播放器调成快速播放,以进行强化训练(windows media player的快速播放功能,提速1.4倍,不变频,听上去几乎没有什么变声的感觉)。
直到跟读完
听力教学心得体会及收获 英语听力课的收获与感想(八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