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移风易俗活动方案设计 社区移风易俗工作计划(8篇)
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是有很强可操作性的书面计划。方案能够帮助到我们很多,所以方案到底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方案策划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社区移风易俗活动方案设计 社区移风易俗工作计划篇一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县、镇政府的要求,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农民素质为根本,按照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的要求,扎实深入开展创建移风易俗示范村活动,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为我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二、目标任务
1、创建标准。村规民约完善,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赌协会等群众组织健全,家庭和谐、邻里和睦、孝老爱亲、男女平等、诚实守信,计划生育政策落实较好,婚丧事不大操大办,封建迷信、黄赌毒之风基本杜绝,各种创建活动广泛开展,文明新风大力弘扬,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益事业稳步推进,农家书屋及文体活动场所齐全,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2、领导体制。成立移风易俗活动领导组织,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各相关成员具体抓,各司其职。成立道德评议会、禁毒协会等群众组织,并正常开展工作,社区建立科普组织、开展科普活动。
3、工作机制。有办公场所,机构制度上墙,明确专人负责;每月召开一次专题会议,查找问题、分解任务;通过宣传栏、党员干部会等形式,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动员全体村民积极参与创建活动;有移风易俗创建活动实施方案、计划、总结,有会议、宣传、等文字、图片资料。
4、道德建设。普遍开展 “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有公益宣传标语牌和宣传栏,且宣传内容经常更新;群众知晓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内容,无道德失范言行。
5、社会风尚。制定村规民约,下发到户,并在醒目位置张贴或悬挂;村家中卫生干净整洁,物品摆放有序;无婚丧大操大办和盲目攀比现象;无封建迷信、非法传教和邪教活动;无聚众赌博、打架斗殴和宗族派别势力;倡导婚育新风,无性别歧视和计划外生育现象。
6、公益事业。文化、卫生、体育、教育等公益事业稳步发展,有农家书屋或图书阅览室,有计划生育服务室,群众性文化体育和娱乐活动开展经常,丰富多彩,有计划、有方案、有记录。
三、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移风易俗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我社区要充分认识开展移风易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引导群众,大力倡导婚事、丧事简办 ,反对铺张浪费,破除封建迷信,革除陈规陋习,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建立平等、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营造文明、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
2、大力宣传,营造氛围
利用横幅、标语、宣传栏等形式,广泛宣传移风易俗活动的重大意义,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认真做好移风易俗的宣传工作,引导干部群众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移风易俗、倡导新风,广泛宣传先进典型、先进经验,使文明新风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3、加强领导,务求实效
移风易俗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程,要高度重视,把移风易俗工作纳入到目标管理范围,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制定完善移风易俗工作的规章制度,使移风易俗工作有章可循,切实抓好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赌协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建设,严厉打击算命,看风水等各种封建迷信活动,打击邪教活动以及“黄赌毒”等丑恶现象,积极引导群众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
社区移风易俗活动方案设计 社区移风易俗工作计划篇二
为扎实推动移风易俗活动深入开展,根据街道党委、办事处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农民素质为根本,按照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的要求,扎实开展创建移风易俗示范村活动,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二、目标任务
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统筹建设,立足实际、分类指导,以点带面、典型引路的原则,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创建活动。
三、创建标准
居规民约完善,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赌协会等群众组织健全。家庭和谐、邻里和睦、孝老爱亲、男女平等、诚实守信、计划生育政策落实较好,各种创建活动广泛开展,文明新风大力弘扬。婚丧事不大操大办,封建迷信、黄赌毒之风基本杜绝。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益事业稳步推进,农家书屋及文体活动场所齐全,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四、考核细则
(一)班子建设。组织建设完备,制度建设健全完善,领导班子坚强有力,干群关系和谐融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二)领导体制。成立移风易俗活动领导组织,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各相关成员具体抓,各司其职;成立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赌协会等群众组织,并正常开展工作;建立科普组织,有计划组织村民学习科普知识,开展科普活动。
(三)工作机制。有办公场所,机构制度上墙,明确专人负责;每月召开一次专题会议,查找问题、分解任务;通过广播会、党员干部会、议事代表会等形式,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动员全体村民积极参与创建活动;有移风易俗创建活动实施方案、计划、总结,有会议、宣传、检查、考核、评比等文字、图片、影音资料。
(四)道德建设。普遍开展“文明信用户”、“孝老爱亲户”、“平安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农户参与比例占总户数的90%以上,农户创评意识强,当选户数不低于总户数的20%,且质量较高;有公益宣传标语牌和宣传栏,且宣传内容经常更新;群众知晓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内容,无道德失范言行。
(五)社会风尚。制定村规民约,下发到户,并在醒目位置张贴或悬挂;村民家中卫生干净整洁,物品摆放有序;无婚丧大操大办和盲目攀比现象;无封建迷信、非法传教和邪教活动;无聚众赌博、打架斗殴和宗族派别势力;倡导婚育新风,无性别歧视和计划外生育现象。
(六)公益事业。文化、卫生、体育、教育等公益事业稳步发展,有农家书屋或图书阅览室,有农村文化墙,有广播室,有卫生室,有计划生育服务室,有文体活动场所;群众性文化体育和娱乐活动开展经常,丰富多彩,有计划、有方案、有记录;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100%,留守儿童得到帮扶。
五、几点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移风易俗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环节。广大干部群众要充分认识开展移风易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引导广大群众自觉摒弃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大力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反对铺张浪费,破除封建迷信,革除陈规陋习,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建立起平等、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营造文明、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促进党风和社会风气的好转。
(二)大力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作用,认真做好移风易俗的宣传工作,引导干部群众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移风易俗,倡树新风。要及时宣传报道各示范村创建活动开展情况,广泛宣传先进典型、先进经验。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创建积极性、创造性,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配合的良好氛围。通过宣传栏、宣传牌、文化墙、悬挂条幅、张贴标语和宣传材料等形式,大力宣传有关婚丧改革的法律法规,宣传移风易俗的积极意义,使文明新风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三)加强领导,务求实效。移风易俗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移风易俗工作纳入到目标管理范围,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合作,齐抓共管。要把组织、指导群众性移风易俗活动的开展,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真正把移风易俗活动落到实处。制定完善移风易俗工作的规章制度,使移风易俗工作有章可循。要不断增强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积极引导群众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要切实抓好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赌协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建民间组织在移风易俗工作中的作用。要严厉打击占卜、算命测字、看风水、看手相等各种封建迷信活动,打击邪教活动以及“黄赌毒”等丑恶现象。
社区移风易俗活动方案设计 社区移风易俗工作计划篇三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政法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平安槚山建设,切实维护全乡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经乡党委、政府研究决定,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为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坚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平安建设成效的根本标准,推进各村(居)、相关部门单位和广大党员干部改进作风、认真履职、服务群众,不断提升服务群众、管理社会、维护稳定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民调成绩再创佳绩,综治考核再创先进。
二、工作任务
(一)实施红白理事会管理制度
1、红白理事会组织设置与管理
(1)人员组成。红白理事会成员由现任村居(社区)党支部成员、村委会成员和本村居(社区)德高望重、甘于奉献、组织协调能力强、有威望、有影响力、热心服务工作的党员、群众组成。
红白理事会可根据本村居(社区)人数和实际情况设会长1名,副会长1人,秘书长1人,理事3至5名。原则上,会长由现任村党支部书记担任,秘书长由村级民政助理员担任。以上人选在村党支部及村委会的指导下,采取提名通过的方式确定。在红白理事会中,女性成员要占有一定比例。
(2)成立登记和备案。红白理事会实行全县集中公开组建和申请备案,各村居(社区)要在镇民政办的指导下,集中登记备案、集中公开公示。红白理事会申请基层社会组织备案登记的,由发起人或举办者通过镇民政办向县民政局提出登记申请,并提供下列材料:城乡基层社会组织登记申请表;负责人登记表和证明材料;章程草案及章程核准表;人员名册。
(3)组织管理。红白理事会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是群众性的基层社会服务组织,是本村红白两种事宜移风易俗工作的具体实施者,不具备法人资格。
主要职责:积极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认真贯彻执行上级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引导群众移风易俗,耐心做好群众的思想疏导工作,主动热情地为婚丧事主做好服务。
办事程序:红白理事会实行会长负责制,对红白事的承办需经理事会讨论决定,并征求事主意见。理事会每月召开一次会议,研究工作,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服务质量,并经常给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汇报工作。红白理事会要进一步规范理事会成员行为,倡导村民破旧俗、树新风,厚养薄葬,减轻村民负担,促进社会稳定、家庭和睦。
办事原则:红白理事会对婚丧事宜要坚持一切从简、文明办事的原则,坚决禁止大操大办借机敛财行为,反对铺张浪费和各种形式的封建迷信活动。
业务范围:各红白理事会仅限在本村居(社区)范围内开展活动,不得跨区域、超范围开展业务;不得开展以营利为目的的服务项目。
(4)丧事简办具体办法
村、社区成立红白事理事会,下设治丧委员会,凡居民办丧事,一律以村(社区)治丧委员会名义举办追思会;去掉过去繁琐且时间拖沓的磕头、作揖、摆祭等祭奠仪式,改为三鞠躬;除至亲属外,其他旁氏亲属一律戴白花或者黑纱,不披麻戴孝;对来宾热情接待,取消花圈回礼,不大办宴席,尽可能缩小宴席规模和档次;不搞泼汤路祭,提倡放哀乐,取消吹鼓手;逝者火化后,埋葬时一律取消各类形式的棺材,只埋葬骨灰盒;节日提倡文明祭祀,取消扎纸人、纸马等封建迷信活动,提倡通过家庭追思会、网络祭祀、鲜花等替代焚纸烧香;党员干部带头简办丧事,引领节俭风尚;村、社区依据实际对丧事简办情况提出奖惩办法,鼓励引导村民自觉执行。
2、工作措施
(1)规范理事制度。要积极推行红白事理事制度,引导群众抵制婚丧事大操大办、封建迷信活动。抓好红白事理事制度的落实,对不按制度办事、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行为,由理事会进行批评教育和纠正。
(2)加大监管力度。镇文化站要加大对红白喜事演出组织和活动的市场监管;工商所要加强对婚庆公司、婚丧用品市场的经营监管,做好对制造、销售封建迷信殡葬用品的查处没收工作,食药监所要加大对红白喜事中食品安全的监管,依法查处不符合食品卫生管理规定的从业人员和团体;行政执法中队要坚决制止占用街道、巷道、广场、社区院落等公共场所乱搭宴棚、灵棚,办事扰民等行为;交警中队要加大对婚丧用车遮挡号牌、社会车辆、无证无牌报废车辆从事遗体运输行为的查处。
(3)推进殡葬改革。积极倡导节俭、文明的殡葬习俗,反对将骨灰装入大棺木进行二次安葬,提倡建立公祭祠堂。各村、社区要加大投入和建设力度,积极发展城乡公益性墓地、公祭祠堂等骨灰存放设施,将农村公益性墓地建设纳入当地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节约土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减轻群众丧葬负担。同时,对毁林造坟、毁田造坟以及违规建造豪华墓地的坚决依法处理。
(二)整治祭车祭路等封建迷信活动
1、整治重点。禁止集体和个人在交通要道、公共场所占道停车、祭车祭路、摆案烧香、烧纸、燃放烟花爆竹等方式的祭祀迷信活动,以各主要路口作为重点整治区域,加强经常性管理,建立和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2、专项整治。公安、交通、城管、环保、公路、交警等有关职能部门组成联合执法组,对全镇各路段进行巡查,在“春节”、“五一”、“十一”等重要节点开展集中整治,对当事群众进行说服教育,及时制止祭车祭路行为,对不服从劝导和管理的,依法进行处罚。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负责辖区内的整治工作。
3、组织保障及职责分工
由仲村镇移风易俗推进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活动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协调各有关部门单位按照方案要求,落实职责分工,深入推进整治工作。
(1)镇纪委:凡机关、单位、公职人员及党员操办或参与封建迷信活动并造成恶劣影响的,由纪检监察部门依法依纪追究责任。
(2)执法中队:对因祭车烧纸等影响城镇容貌环境卫生和损坏市政公共设施的行为,依据《山东省城镇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相关规定进行制止和处罚。
(3)交警二中队:查处违法占道祭车行为,对故意遮挡号牌进行祭车的行为严管重罚;对因祭车祭路、摆案烧香等造成道路堵塞,影响交通安全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4)交管所:强化货运、客运等车辆从业人员的安全、思想教育,加强路政管理工作,确保道路畅通,交通安全。
(5)派出所:整治活动中,对拒绝、阻碍国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6)环卫所:对因祭车祭路等造成烟尘污染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进行查处。
(7)各村、各单位、各企业:按照“属地管理、权责统一”的原则,全面开展整治所辖区域内道路、广场等公共场所的非法占道祭车祭路等封建迷信活动。
三、方法步骤
(一)宣传发动。各村层层召开会议,全面进行组织发动,通过设置宣传栏、宣传标语、发放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利用村级广播、宣传车等,对移风易俗进行广泛宣传,把移风易俗作为“四德”典型人物、“文明信用户”评选的重要条件,促进移风易俗活动深入开展,在全镇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二)建章立制。完善《村居(社区)红白理事会章程》,出台操办红白喜事指导标准。各镇街要指导村居(社区)立足实际,成立红白理事会,制定红白事理事制度,有效监督和规范村民行为。
(三)督导考评。由镇考核办成立督导组,对各村、社区、镇直各单位移风易俗落实情况进行日常督导。
四、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市今年把移风易俗工作纳入群众满意度电话调查。各村、社区、镇直各单位要把移风易俗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进行专题研究,重点部署,积极推进,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研究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全面抓好落实。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要求,带头移风易俗,拒绝一切形式上的浪费和思想上的迷信活动。
(二)形成工作合力。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组织(人事)、纪检监察部门要注意掌握党员干部移风易俗情况,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宣传中心等部门要做好移风易俗宣传引导工作;民政办要牵头建立完善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加强管理,发挥作用,引导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工会、妇联、团委等部门要积极动员广大职工、妇女、青年等各界群众向陈规陋习作斗争。
(三)建立长效机制。移风易俗具有复杂、艰巨而又长期的特性,不会一蹴而就。要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使移风易俗制度化、常态化。各村居(社区)要把移风易俗情况列入《村规民约》,纳入日常村级事务管理,镇将把开展移风易俗情况列入村级千分制考核内容,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社区移风易俗活动方案设计 社区移风易俗工作计划篇四
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省级文明县、山东省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县和全省四德工程建设示范县创建成果,延伸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乡村治理创新的手臂,引导全县乡村破除红白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比阔斗富等陈风陋俗,倡树喜事新办、厚养薄葬、节俭养德、文明理事的社会新风尚,经研究,决定在全县深入开展“破陈规陋俗、树文明新风”活动。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为目标,坚持以破为主、以立为本,边破边立、破立并举,把移风易俗作为全县乡村文明行动新一轮五年规划中的重要一环予以分层梯次推进,促进移风易俗工作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同频共振,涵养社会清风、文明乡风、和谐民风,为实现全县经济逆势上扬、城乡变化加快、群众满意幸福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群众基础。
二、工作目标
(一)婚俗节俭。避免喜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抵制婚车成串影响交通、鞭炮齐鸣污染环境、滥发请柬增加负担、大办筵席铺张浪费等不良现象,倡导健康、节俭、和谐的婚嫁新风尚。
(二)文明治丧。倡树厚养薄葬,提升清明传统节日的现代意义,树立文明祭祀新风。贯彻落实《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实施意见》(微办发〔2014〕15号),全面推行殡葬惠民政策,积极开展殡葬改革宣传工作,深化殡葬改革。
(三)文化繁荣。科普活动蓬勃开展,无封建迷信,无黄赌毒活动,无非法宗教和邪教活动;村(社区)文化市场管理有序,无黑网吧、违法违规经营录像厅、游戏厅,无庸俗低级的文艺演出;群众文化生活活跃,村文化大院、社区文化中心、文体小广场、农家书屋、公共电子阅览室等村(社区)级必备文化设施实现达标建设,并常年免费向群众开放;拥有一批文化能人和文艺活动骨干,形成地域特色文化,乡村记忆留住特色乡愁、传承历史文化命脉。
(四)崇德尚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融入村(居)民生产生活,成为村(居)民的精神追求和自觉行动;善行义举四德榜、道德讲堂、“四德一条街”等载体健全、效用明显,好人褒奖制度完善,村(社区)治理与道德提升同频共振;乡村特色传统文化、乡贤文化的道德教化功能彰显。
(五)乡村和谐。村(居)民言行文明礼貌、诚信友善,村(社区)内无虐待老人现象、无家庭暴力、无群体性斗殴事件、无坑蒙拐骗等欺诈行为;和谐文化建设形成特色,红白理事会、村(居)民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健全,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对村(居)民产生积极影响。
(六)机制健全。2016年6月底前,全县村(居)委会普遍建立红白理事会,实现有人管事、有章程理事,机制健全、服务规范。红白理事会在符合当地风土人情、尊重社情民意、遵守婚姻和殡葬等相关法律规章的基础上,制定理事会活动章程,确定办事程序、服务规范、参加人数、车辆使用等具体规定,写入村规民约并公示上墙,确保依法依规办事。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发挥先锋模范和示范带头作用,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抓党风带政风促民风。对违反规定的党员干部,按有关规定处理。同时,要加强农村道德评议会建设,进一步提升乡风文明。2016年底前,全县80%以上的村都要建立道德评议会。农村道德评议会是进行村民道德评议的群众组织,是强化道德教育、促进农民道德水平提高和村风民风好转、引导广大群众积极投身思想道德建设实践、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途径和载体。道德评议会成员的产生,要按照“德高望重、热心服务、办事公道、公平公正、善于说理”的标准,由村民自愿报名或推荐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村民等组成。要本着“整合利用、方便群众”的原则,立足农村实际,可在村显著位置建立固定的“道德点评台”,或者依托村务公开栏、宣传栏、村里的大喇叭等载体设立“道德点评台”,“道德点评台”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立文明新风、合理点评、陋习曝光、事件反馈等板块和内容。道德评议的内容应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相关要求的具体化。
三、主要任务
(一)倡导文明节俭婚俗。(1)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倡导节俭办婚宴,不大操大办,不攀比,不铺张浪费。提倡宴请亲友范围为直系亲属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其中近婚亲关系为配偶的兄弟姐妹及其配偶、子女的配偶及子女配偶的父母、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的配偶,不得随意扩大范围;婚礼前商议婚礼事宜,提倡茶话会,不摆宴席;席桌数量不超过纪委规定,席桌标准在家自请厨师操办的,每桌不得超过500元(含烟酒);在酒店操办的,农村每桌不得超过800元(含烟酒),城镇不得超过1000元
社区移风易俗活动方案设计 社区移风易俗工作计划(8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