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家风心得体会范本 家风的心得(八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对于兴家风心得体会范本一
清晨,天刚睁开朦胧的双眼,公鸡还没来得及伸懒腰打鸣,家里的门锁就响了——是爷爷踩自行车出门卖牛肉丸了。
“哟,牛肉丸咧。”叫卖声和着自行车的叮当叮当,划破清晨的薄雾,穿过潺潺的溪流,云雾环抱的山谷,跨过一条条街道,传入每一个胡同。
这是爷爷四十年一直做的事。
据说,祖上不只爷爷一辈是做牛肉丸的。在我们的家乡,牛肉丸算是当地一大特色,而真正做得好的却没几家。乡里的内行人都懂得哪家正宗,而爷爷的牛肉丸最是令他们津津乐道。
爷爷的牛肉丸不以店铺形式卖,而是一家一家送,除了几个订好的老主顾先送,其余的牛肉丸就是大家得拼时间争的。爷爷在坊间骑一圈,叫卖声一起,想买的人自然把门打开招呼爷爷。一天总共就一筐牛肉丸,卖完就没有了,所以有些人干脆就在坊口等着爷爷了。
坚守,是爷爷牛肉丸热卖的秘诀。
四十年来,爷爷从来都是卖最新鲜的牛肉,挑最好的肉料。然而,更重要的是爷爷纯手打的肉丸。不管怎样,爷爷的擀棒总在手边,我曾看爷爷一连着敲了几个小时,汗水浸透了衣襟,手臂麻木地举起,重复着机械的动作,不间断的敲,为的就是那一份极致口感。
在家乡生活过一段日子,我曾心血来潮,提出和爷爷一起送牛肉丸。爷爷笑着看我,不语。第二天清早,爷爷拉起睡眼朦胧的我。我赖在床上,说:“爷爷,爷爷,我不去了,让我再睡会。”爷爷没有笑容,而是一巴掌扇醒我:“男子汉,说到就要做到,做事要坚持到底!”拉着我在后座,一路吆喝着送牛肉丸。到了坊口,我惊呆了,一排人就站在那里,也没有说话,像是几十年来爷爷同他们无言坚守的约定。
从那时起,我养成了坚持做事到底的习惯,也学会了为自己的话负责。每当我早晨早起背书时,也总能看见父亲准备晨跑了。
那一刻,我总在想,故乡的门锁是不是也动了,坊间是不是也响起了叮当叮当呢?
勤劳家风中考作文2家风,历经岁月的锤炼与总结,世世代代的相传,从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风气。而优良的家风也是构成名门望族的必需品。
“勤”可谓是我家家风的核心,世代相传,代代勤勉。这要说嘛,也得从我爷爷说起。
我的爷爷,一介普普通通的农民。虽不是那么高大上,但在看似憨厚朴实的外表下,实则拥有着一颗勤劳、不怕苦不怕累、甘于无私奉献的内心与一身光明磊落的品质。
爷爷做过许多工作,例如盖房子、修自行车、耕地等等。他一直在做这些工作,从未放弃。
在为顾客提供一些小服务时,热心肠的他一贯不收钱。有时工作上遇到难题,他也会连夜研究,勤奋刻苦地将难题攻破。邻里乡亲从来都是以佩服与放心的眼光看待我爷爷。因为他们知道,我爷爷的服务质量从不打折扣,他还总是将“都是朋友,客气什么?”这样亲切的话语挂嘴边。在家中,爷爷也经常这样教育我的爸爸,希望爸爸传承这样的家风。
不过,我爷爷的成就远远不止这些。在众多工作中,唯独种瓜是爷爷最引以为豪的,也是乡亲们最称赞的一个职业。
“松松泥土,把瓜籽撒下去,再在瓜籽上覆盖一层养料并浇上‘生命之源’,然后啊,小子,接下来就是要等待咯。”爷爷抚摸着我的头,笑眯眯地说道。在他的脸上,我看到了自豪,骄傲……还有,一点沧桑。
想当年,爷爷的瓜地还在深山里,一个人、一锄头,就耕耘出了属于西瓜的天地。可在那深山老林之中,别说种瓜多么辛苦了,单是卖瓜,若不出山至集市,恐怕春去秋来、夏离冬至,待到西瓜烂掉也无人问津。如果这样,那之前那些付出就白搭了。
于是,在每日黎明之前,爷爷就选出优质的西瓜,双肩挑上沉甸甸的担子,带上奶奶精心做的早餐与午餐,连忙往集市赶。
翻过一座又一座的山丘,淌过一条又一条的河流,穿过一片又一片的稻田……中途累了就放下担子,狼狈地倒在石头旁休息;饿了就只能打开早餐的便当不舍地吃起来,如果实在吃不饱,只能把中午的饭菜也一起吃了才好赶路,等到中午也就只好饿肚子了。有时下雨,汗水、雨水,夹杂着一丝丝稍苦的液体,一起从爷爷的脸上流下来。爷爷开始打起颤,想找人帮忙,身边却空无一人,只好继续独自一人出发,独自一人卖力地扛下去。
在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时代,在那个交通不发达的时代,在那个人烟稀少的时代,是什么支撑着爷爷继续走下去的?是想为他人献出一份甘甜的爱心,是为了自己的工作而萌生的信心,是为了挣钱为了儿女的责任心,是为复兴家族的信念,更是为完美诠释何为勤劳、勤奋。
这么多年,爷爷没有在谁面前说过一声苦,一直都是他一个人扛着,是他带着我家的家风一起扛着的。他当年种瓜得到的,与其说是他的成就,倒不如说是他的勋章,是他那满布尘土的勋章。
三月来了,阳春再次莅临人间,把碧色的生机播撒至世界每个角落。“松泥土,然后撒籽,然后再施肥浇水。”我默默念着爷爷交给我的种瓜秘诀……
过了几天,一个似黑色帽子的东西拱出土层,渐渐地,黑色帽子渐渐退去,露出两片绿色嫩芽。
又过了几天,西瓜长出了他的第一片叶子。
爷爷渐渐老了,他已一丝不苟地完成了他的使命。现在,正由父亲接过他的传承,而父亲也正在传授给我。
接下来,我更应该一丝不苟地将我们家族的优良家风传承下去,让它发扬,让它壮大,直到永远!
勤劳家风中考作文3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刻在每个中国人心中。良好的家训、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也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
“勤俭节约、尊重劳动”是奶奶从小告诉我的:掉在干净桌子上的饭菜要吃掉;不许挑食、不许浪费;吃完饭,碗一定不能有剩饭。
记得这应该是很小时候的事了,我也记得不大清。还有更残酷的'现实。“起床了。”奶奶温柔的在我耳边说。可我当时就是不领情,喃了喃,翻了个身,便又睡了回去。奶奶说了好久,我却依然无动于衷。“勤,是一个女孩子从小就该培养的习惯,可是你这么懒,怎么才能……”我像孙悟空被师傅戴着紧箍咒,终于,我不得不起来了。可马上,那些话,又从左耳进右耳出了。
到了吃午饭时间,我的速度也是挺快的,一下就吃完了。“你看看!这桌子上是什么?是一个女孩子家该做的吗?”奶奶指着桌子说我。
呀!桌子上是“一片狼藉”。碗中剩了不少饭,连桌子上也都满是饭菜。“快,回来吃干净!”奶奶招手示意我走过去。可是我怎么了,非但不领情,反而变本加厉。“吃什么吃嘛!又不是买不起。”“你……你……”奶奶没有再说话,而是去厨房拿出了柴。“伸手!”我胆怯的伸出了稚嫩的小手,“叫你不珍惜粮食,叫你浪费……”我哭了,心里也怨恨了很久。
随着年龄渐长,自己似乎明白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不知道一丝一毫,一分一厘的来之不易。我们生活在富足的年代,可是,我们却不知道很多地方的人还挨着饥饿呢!我们自己也不知道今后的生活,究竟会怎样呢?我们不该学会节约,不该居安思危么?
随着年龄逐渐长大,我才明白奶奶的良苦用心,真对儿时的自己感到羞愧。勤劳,节俭,这是我们的家风,要永远保持下去!
勤劳家风中考作文4告诉你一个不是秘密的秘密:我们家又一次被评为村里的勤劳之家啦!那可是当之无愧,我们家四代祖传,代代勤勉!
先从奶奶说起吧,我奶奶七十多岁了,就这把年纪,她也还是忙个不停。每天我们上学上班时,她就在家里左洗右刷,从没闲着。早晨,奶奶是起得最早的,她帮我们准备好早餐,就开始干其他活儿。她拖地时小心翼翼,声音十分轻,生怕打扰了我的睡眠似的。我知道,奶奶的身体不是特别的硬朗。她为我们,累垮了身体。瞧,奶奶的动作缓慢,但她拖地拖得很干净,如果一些地方她还认为脏的,要重复着拖来拖去,不拖干净决不罢休。如果实在不行,她会皱紧眉头,摇摇头,拿来洗洁精拖而再,再而拖。奶奶,为我们付出这么多,我们都心疼你,感激你!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奶奶的影响下,妈妈更是一位勤勉的人。她白天在单位工作认认真真,勤勤恳恳,正因为这种敬业精神,年年都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每天下班后,我总能听到她匆匆的脚步声和气喘吁吁声。妈妈一手提着包,一手提着为我们准备晚餐的菜。她表现得没有特别的夸张,为了避免引起人家的注意,只是小声喘气。晚饭后,妈妈放弃了娱乐,也没有倒头休息,而是帮着家里做家务活。白天奶奶干,晚上妈妈抢着干,让奶奶休息。一次深夜,我不知怎的,惊醒了。模模糊糊中,我看见书房里还闪着微弱的灯光,披衣下床,原来是妈妈在收拾书架!左一擦,右一理,一丝不苟。豆大的汗珠顺着妈妈脸颊旁流下,一滴一滴……。我的睡意全无,书房里的灯依旧亮着。妈妈,你白天在单位工作,晚上还要不辞辛劳在家整理家务。妈妈,你辛苦了!
在奶奶、妈妈的耳濡目染下,我丝毫不敢懒散,在学校,我不仅劳动响当当,学习也不例外。一次,林老师布置作业,很少。但要求我们认真完成。是的,只有两项,一项是常规作业,另一项是。那次我写了两个小时!写了四面,完成的很认真。也许是平时课外书看得多,拿起笔来,我的灵感就会突发,越写越有劲。那次,我被当众表扬,那是勤劳的结果呀!
勤劳之风,常驻我家,潜移默化影响着全家人,代代相传。好家风就是一种正能量,愿那勤劳之风,飘扬在中华民族的上空,更飘进千家万户之中!
对于兴家风心得体会范本二
同志们:
下面我主要围绕“什么是领导干部应有的家规家风,坚决反对搞关照庇护、纵容溺爱”这一主题作个发言。发言题目是:领导干部要“严家规、正家风、重家教”。
习主席指出,“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家’和‘冢’一点之别,对家属子女要求高一点才能成为幸福之家,低一点就可能葬送一个好家庭。”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通报的各类案件中,都凸显了“全家腐”的特征,妻子“坑夫”、二代“坑爹”、家长“坑子”,这些教训沉痛而深刻,再一次敲响了家规不严、家风不正、家教不好祸及子孙、贻害社会的警钟,再一次告示我们家规连着国法、家风影响党风、家教关乎长远,不能看小了,看偏了,看轻了,尤其是对领导干部来说,新形势下要全面彻底肃清流毒影响、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就是要注重家庭建设,在严家规、正家风、重家教上用心用力,用健康纯正的家风引领新时代好风尚。
一、针对“家规不严”的问题,必须刚严在前,以“法”治家
周永康、令计划等人不以法规约束家人,而以亲情代替纪律,以宽容代替关爱,对子女亲属百般溺爱,毫无原则,搞“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结果既害了自己、也毁了家人。从十八大以来查处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和问题看,超过六成涉及亲属。有的对亲属失察失管,让“枕边风”成为贪腐的导火索,没有经受住亲情的考验;
有的纵容包庇妻子儿女,对他们的违纪违法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利用手中权力“捞人”“救火”,阻扰干预执法;
有的对家人平时不注重思想引导和提醒,使其防范意识和警惕性不高,结果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走“夫人路线”,攻破了“后院”,教训发人深省。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吸取前车之鉴,克服“法外人”“特殊人”思想,做到严肃家规、严爱相济、动遵法度。一是立家规。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周恩来为家人制定“十条家规”反对特权;
习仲勋教育子女们“勤俭持家、低调做人”。老一辈革命家在这方面身体力行,为我们作出了表率。作为领导干部,要带头定好家规,让家规家训与党纪国法接上轨、对上表。破家规,就是犯国法,畏法度,就是遵家规;
带头遵守家规,不义之“利”不沾,不道之“财”不取,不法之“手”不伸;
带头践行家规,让遵从者受益、违规者遭谴,形成家规家训的刚严铁力。二是融真爱。讲人性、重家庭、讲感情、爱家人,是人之常情,但领导干部决不能以此为借口,违反党性原则,破坏党纪国法,对家人亲属搞溺爱、偏爱、错爱。“为亲则计之长远”。“畏法度,守规矩”就是对家庭的大爱、对亲人的真爱。要爱在紧要之处,对家人的违规想法,要讲清纪律、讲清后果,帮助打消念头、扑灭苗头;
要爱在
兴家风心得体会范本 家风的心得(八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