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分组心得体会总结 分组教学心得体会(9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对于课堂分组心得体会总结一
教学设计是老师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按照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从这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我能感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吃透”教材,还充分地了解学生。她们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设计教学。找准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教学的生长点,处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学生的发展观。
从每一位授课教师的教学过程来看,都是经过了精心准备的,从导入新课到布置作业课后小结,每一句话都很精炼、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恰到好处、板书也充分体现了知识的结构体系。每一位老师都在板书的设计上下了工夫,有的老师书写工整,排列有序;并且老师们出手一笔清秀的字跃然而上,为课堂增色添彩等。总之,“板书”又重新回到了自己的位置,发挥了它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每位老师的板书列出了本节知识点,并且将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用线画出,使本节知识清楚明了。
不管是哪节课,老师都能做到面向全体,尊重差异;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体验成功。付祥雨老师的四年级数学《合理安排时间》一课,整堂课轻松、自然。她那富有亲和力的声音,那亲切而温柔的姿态,就连每个听课的老师都觉得心情舒畅。新课程要求教师改变以往那种以师为尊的角色,首要的一点是让课堂成为平等的课堂,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要放权给孩子,同时给孩子热情的鼓励。让我觉得孩子们能在这种宽松,平等的环境中学习,应该是种享受,这一点很值得我学习。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并逐渐进入课堂得到广泛的使用,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的表现力,大大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它不仅优化了课堂教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能使教师更好的把握反馈信息,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本次活动中,上课的老师都用到了多媒体课件。无论是导入新课,新知识的学习,还是巩固练习等都采用多媒体课件形式贯穿于整个课堂,环环相扣,真真实实地辅助了整节课的教学。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调整学习的方向,是关键时刻予以适当的点拔的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在课堂学习中,学习的材料来源不再是单一的教材,更多的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编材。与生活贴近的知识,学生听起来亲近,求知欲就强,要突破的愿望就强,做起题来积极性高,也体现出教学面向学生,面向生活,反映现实生活,而这些正是这群听课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使学生感到数学问题新颖亲近变得摸得着,看得见,易于接受,从而激发了学生内在的认知要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更好的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较高的培养,也实现了“生活经验数学化。”
这次听课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我也反思到我的教学中存在很多的不足。我会珍惜每一次听课的机会,向优秀教师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另外,我对自己也提出了许多思考的问题:怎样让自己的语言更优美?怎样让我们的教学回归本真?怎样培养孩子的能力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教师所要考虑的。
对于课堂分组心得体会总结二
扣问课堂是一本好书,它为我照亮教育中前进的道路,解开我心中困惑的结,让我们找到属于自己的心灵方向。这本书从不同的角度深刻剖析课堂之病症,让我陷入沉思,并获得心灵的顿悟。
书中阐述的一些观点让我耳目一新,并有了新的认知。
观点一:跳出课堂看课堂。课堂对于教师而言,犹如人的脸面。如果就课堂论课堂,抛开课堂背后的本质,就会背离教育,渐行渐远。这如同仅从美化脸面上做文章,涂脂抹粉,而不顾及人的内在品质。我们应该跳出课堂看课堂,离课堂远一点,才能把课堂看得更清楚更明白,就会消除对课堂已充溢的感性,培育更多的理性,即从自身专业素养、外部条件等课堂外的宏观认识上去理性思考,这样也许会对课堂教学问题认识得更深刻、更持久。像这样跳出课堂看课堂,让我们老师换个角度看自己的课堂,作为一个旁观者理智的分析自己的课堂,换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自己。为我们的反思成长提供了一个新的渠道。
书中帮助我们分析了课堂效率低下的原因:(1)教师教学思维不够清晰与接受的逻辑训练有关。这是教师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的疏忽而导致的。书中告诉我们,哲学课程与教育学课程都以培养教师的教学逻辑思维能力为主,为我们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指明了方向。(2)课堂教学中重点知识与非重点知识的混淆,在于教师对学科知识与教学大纲的理解不够。很显然作为一个专业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效率,首先要在专业上过硬。
观点二: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对教师的爱”的“教师对学生的爱”才可能提高课堂效率。是的,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搞不好会“因爱致恨”,如果把“关心学生”转换成“关心学习”,在学生看来是功利的表现,对于考的差的学生他们或许不需要教师讨论成绩好坏,而是需要教师理解他本人的辛酸。同时作者还告诉我们,教师给学生心理上的安全感,给学生以尊重和关爱,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学生会爱上教师。决定师生关系的并不是教师是否应该爱学生,而是教师对学生付出的爱,能够换回学生对教师的爱的比率,要想提高这个比率需要的是教育智慧,而不是简单的增多感情投入。因为感情投入越大,感情的使用率越低,学生的反感就越厉害。为了让学生喜欢老师、喜欢学习,我们应该采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的方法。
从书中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实质上,学生无心于课堂的责任还在于教师。我们的课堂就好比一个剧场,不管上演的是多么精彩的剧情,旁观者注定是要离场的。学生如果当不上导演,甚至连群众演员也当不上,也就注定了他们离场的必然。因此,在课堂上我们要尽量让每一个孩子参与课堂,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事可做,让每一个孩子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只要能让孩子有所收获,参与课堂,学生就是学习的主人,课堂就是属于孩子自己的,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
如今考试成绩不仅仅是学生的命根,她还是教师的命根、学校的命根、家长的命根。问题在于,一旦学生的考试成绩成了他人的命根时,学生也就成了追求考试成绩的工具与手段。所以,把考试成绩作为他人,而非学生的命根,这才是应试教育的病根。正是考试分数主体多元化、考试分数功利化与教育教学眼前化等现象,异化了当前的教育教学。我们教师无力改变大环境,可我们有责任把自己的课上好,并潜移默化地调整学生的态度和思想。当教师是一份良心活,我们既为人师,就要用心搞真教育,走真正的育人之路。
社会上每个人都应有各自的位置,而我们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作为教师,我们在上好自己课的同时,还要时刻懂得如何关心差生、尊重差生和热爱差生。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必将使差生在学习过程有良好的心境、愉悦的情绪来激发积极认识和意志活动。教师要像爱护自己子女那样无微不至地关心他们,和他们交朋友、鼓励他们大胆发问,不厌其烦地给予解答、从内心深处注意发现他们的难处和可爱之处,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及时地发现他们的进步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找回自尊、树立信心。
这本书,耐人寻味,无论从思想上还是行动上给我带来深刻的震撼和洗礼。
对于课堂分组心得体会总结三
为了推进本学期的新课程改革,努力构建我校“一三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学校计划,我校于20__年3月份举行了“立标、达标”的高效课堂观摩课活动,立标课”老师淋漓尽致的表演让我学到了很多。每个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真正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他们都能熟练驾驭、掌控课堂每一个环节,使他们的课堂展现出了各自不同的闪光点。
高效课堂应该做到平实、真实、丰实、扎实,这“四实”是衡量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的重要指标。我对此的理解是:高效课堂就是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发展。那么要使课堂能够高效,教学时,教师就必须协调好老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情境等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师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进行才能使之和谐。和谐才能高效,这既是一种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又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优化过程。结合教学实际,我认为,上好一堂好课应该注意:
一、课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学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甚至提前走进教室,与学生交流一会,也应考虑在其中。
二、课
课堂分组心得体会总结 分组教学心得体会(9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