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之星心得体会 双语法官的心得体会(3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2双语之星心得体会一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指出“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教材编写建议中又指出:“教材要注重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壮族文化也是中华文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在壮族地区实行壮汉双语教学,既要强调汉语文本体的民族性,也要强调壮语文的民族性,才能真正实现“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总目标,使壮汉双语文教学焕发出时代的光彩。目前,壮汉双语教学所用的教本都是不同版本的汉文教本和由汉语教本翻译过来的同步壮文教本,文本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不是很贴近壮族生活,不能充分体现壮民族文化特色,不能有效发挥语文教学该承载的民族文化教育。作为一线的壮汉双语教师,在壮汉双语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该怎样渗透民族文化教育,实现语文课程标准的这个目标呢?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大自然、大社会就是活教材”,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壮汉双语教学点大都在壮乡农村,乡土资源丰富多彩,双语教师要践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在壮汉双语教学实践中,巧用乡土资源,渗透民族文化教育,充实双语课堂教学,实现语文课程标准目标。
民族文化的渊源流长、博大精深,以母语形式呈现出来更是缤纷多彩。壮语作为壮民族文化的主要载体,理所当然就是很重要的壮族乡土资源。
壮族学生大多生活在农村地区,他们从呀呀学语开始就说壮语,并一直在壮语环境中成长。壮语是他们的母语,是他们相互交流和进行思维的最便利工具,甚至是唯一工具。198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的以母语为教育工具的专家会议指出:母语是入门教育和取得成绩的关键。壮语是壮族学生的母语,在壮族聚居区开展壮汉双语教学,发挥母语的优势,可以使学生思维通畅,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加速学习文化知识的进程。
目前,各地壮汉双语教学所用的教本都是不同版本的汉文教本和由汉语教本翻译过来的同步壮文教本。壮语和汉语是不同的两种语言,在同步教本中,两个语种对译,词义不可能全部一一对应,教师可以通过对它们进行对比分析,多举例子,帮助学生认识壮汉词语之间的异同和联系,拓宽学生认知面。
如,在进行字词教学时,我们要根据壮汉语的词义对应关系,加以对比,多举些例子,不但要让学生认识这些词语在这里用两种语言分别怎么说,还要让他们具体了解它们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具体指什么事物,从而让学生真正理解它们的含义。例如:汉语词语“草”可以分别对应壮语词语rum、nywj、haz、nyangj,“花草”是va rum,“牛草”是nywj vaiz,“柴草”是haz,“草鞋”是haiznyangj;汉语“山”可以分别对应ndoi、bya,“土山”是ndoi,“石山”是bya;而壮语词语bya可以分别对应汉语词语“鱼”、“山”。就这样,通过壮汉对比,多举几个壮语例子,运用壮族学生熟悉的壮语去认识掌握汉语,无形中就拓宽学生的认知面,增加了识字量。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壮汉对比分析,多举例子,充分发挥壮语的母语优势,可以拓宽学生的认知面,充实课堂教学,落实“以壮促汉”的教学原则。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认为,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壮汉双语教学点大都在相对偏僻的农村,青山绿水,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随时随地可见,自然环境资源丰富多彩,充满魅力,这就是我们的活教材。双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本地这些自然资源的教育价值,带领学生走入大自然,这是孩子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它不但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解放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还能让学生无拘无束的在大自然中释放情怀、寻求大自然的奥秘。因此,要充分抓住农村的自然优势,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出家门,去亲近大自然。可以让学生每个周末和父母一起去田野里劳作,让学生在分享体力劳动的同时,可以尽情地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尽情享受温暖的阳光。还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周围得天独厚的社会资源优势,组织其参观实践、交流表达、动手尝试,让每一个学生用心灵与大自然对话:春暖花开时,了解植物的种子和生长过程,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变化;秋收时节,一起在广阔田野掰玉米、割稻子。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农田劳动体验,学生体验生活中的苦与乐,感悟生活真谛。这样做,真正让大自然、大社会成为学生的活教材。
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孩子们兴趣盎然、放飞遐想、陶冶情操,获得了美的感受。兴趣能导致学生有意义的学习,提供学生学习机会,促进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因此在投入大自然怀抱的同时,要及时抓住学生的兴趣特点,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如:学生回到学校,还沉浸在这种愉悦的情绪中,要让这种情感延续到学习中,让学生用文字记录自己对劳动的感受。又如:春天到了,组织学生春游后,要组织学生进行以春游为话题的口语交际课,从而激发学生对周围植物的关注,激起他们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情感,学会观察、思考,学会了自我选择。
因此,引领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学生们的生活才会绚丽多彩,才能发现、观察到家乡的美丽与富饶,更有效地促进知识和
双语之星心得体会 双语法官的心得体会(3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