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的划分等级范本 学术论文的划分等级范本是什么(3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推荐学术论文的划分等级范本一
由于中国高校缺乏学术规范、学术道德方面的教育,学生在学习、研究过程中发生不端行为,经常是由于对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缺乏了解,认识不足造成的。因此,对学生--特别是研究生--进行学术规范、学术道德教育,防患于未然,是遏制学术腐败、保证中国学术研究能够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
为了解当前“学术不端行为”现状,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教育频道联合清研咨询专门做了问卷调查。
一、调查时间:20xx年11月18日--20xx年11月28日
二、调查内容:学术不端行为现状、产生的原因、对策
三、调查对象:关注教育的网友
四、调查工具:网络问卷(清研通网络调查平台)
五、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调查对象基本信息
此次,共回收1041份有效问卷;其中男性681名,女性360名。
中国教育网关于“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身份分布均匀,大学生较多,占到近50%;另外,教师占调查对象的18%;科研人员占14%。
中国教育网关于“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报告
在专业领域分布上,理工类较多,比例超过50%;其次是文史类,比例为26.8%;最少的为艺术类,仅为3.9%。专业领域分布较符合我国高校实际。
中国教育网关于“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中,中青年(70后、80后、90后)较多,占总样本的90%多。这符合网络使用使用特征,说明此次网络调查结果比较能反映中青年对学术腐败的看法。
综上,调查对象整体来说男性多于女性,多为大学生,专业领域以理工类居多,年龄层次上80后最多。调查对象分布较符合实际,不能从调查对象男性多于女性很多就说男性更关注学术不端事件,理工科专业男生本来就比女生多;而且从高校实际情况来看,科研人员中女性也较男性少。不过,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中青年对学术不端事件比较关注。
(二)论文抄袭和伪造等学术不端行为比较普遍
问卷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考量当前学术不端现状:1、是否有过学术不端行为;2、有过哪些学术不端行为;3、论文抄袭内容的来源。
中国教育网关于“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报告
如图所示,55%的调查者认为论文抄袭和伪造等学术不端行为很普遍;另有31%的调查者认为身边存在学术不端行为,但是很少;仅仅5%的调查者表示,自己和周围的人不存在学术不端行为。
中国教育网关于“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报告
统计调查数据得知,50.3%的调查者曾经用网络下载的方式完成作业或论文;接近40%的调查者曾把别人的论文拼凑成自己的论文;25%左右的调查者有过将间接引用改为直接引用文献的经历;20%的调查者曾经在自己没有参与撰写或研究的论文、研究成果中署名,
仅仅有25%左右的调查者表示自己没有上述任何行为,这和上面的多数人认为学术不端行为很普遍是相互印证的。
中国教育网关于“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报告
关于论文抄袭内容的来源,绝大多数(84.5%)的调查者表示是互联网,有接近60%的调查者认为论文抄袭多是他人论文。另外,分别有49.4%和36.9%的人表示专业书籍、报刊杂志也是论文抄袭的来源之一。
学术不端行为现状分析:
超过半数(55%)的调查者认为学术不端现象很普遍。这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重新打量我们的学术生态环境,以求发现问题、找到源头和解决的途径,净化我们的学术天空!
具体来说,学术不端现象主要是剽窃抄袭、间接文献改为直接文献、论文著作署名中“搭顺风车”等。将间接文献改为直接文献,可能由于调查者对学术规范不太了解,以至于犯错;也有可能是了解学术规范,但是高校学位论文对参考文献的数量、包括外文文献的数量是有明确量化的要求的,很多学生文献查阅量达不到要求,尤其是阅读外语文献有一定的障碍,不得不采用这样违反学术规范的做法。在论文、著作发表时搭“顺风车”署上自己的名字,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同一个师门或者关系比较亲近的人之间,如师兄发文章时,顺便署上师弟的名字。这多是因为所在学校(或单位)对学生毕业(或职称评定、职位晋升等)有发表论文的要求且有数量限制,但是自身条件又不足以达到发表多篇文章的水平,只能在别人发的论文署名里“搭便车”,充当论文的第二作者。
论文抄袭的来源主要是互联网、他人论文、专业书籍、报刊杂志等。选项支持率最高的两项是互联网、他人论文。可以看出,在当前蓬勃发展的互联网大背景下,信息获得的便捷性给论文抄袭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以至于出现了“剪切 粘贴”就可以搞定论文的情况;很多的论文数据库,如中国知网,本应该是大家相互学习借鉴的资源,从中可以了解前人或他人的已有研究成果,以避免做重复的研究工作。但是现在,这些数据库却成了写论文的原始资料库,一个相关主题,下载很多同类文章,然后复制粘贴成自己的文章。
(三)学术不端行为缺乏有效监督机制
如果发现自己的文章被剽窃抄袭,你会采取措施吗?采取何种措施?如果单位发现工作人员有论文抄袭等学术不端现象,会如何处理?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可以从侧面窥知社会大环境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态度。当一个社会对学术不端行为听之任之,那无疑更会恶化现在的学术生态环境。
发现自己的文章被他人剽窃抄袭,会不会采取相应的措施?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会和不会两种做法基本持平。有46.7%的调查者表示不会采取措施。
从上文我们得知,只有53%的调查者表示在发现自己的文章被他人剽窃或抄袭时会采取行动。其中,有65%左右的人会向论文发表的期刊、杂志或其他相关机构申诉;57%左右的人表示会联系对方,要求道歉;47%左右的人表示会采取法律途径。
分析上图,我们遗憾的发现,超过40%的人表示对单位的处理方式不清楚;35%左右的调查者表示会处罚,但是处罚力度很轻;有接近20%的人表示单位不会处罚。“给予重罚、如开除等”的选择率仅仅为12.5%。
学术不端行为监督处理情况分析:
发现自己的文章被剽窃抄袭,有46.7%之多的调查者表示不会采取措施。这表明很大一部分人没有知识产权意识,没有维护自己权益的意识。另一种可能就是自己的文章也或多或少抄袭了别人,有一种'天下文章一大抄'的想法,所以对别人剽窃抄袭自己的文章就听之任之了。不管是那种情况,这种“听之任之”不采取任何措施的态度,反映了大家对学术腐败的态度,这其实是对学术不端行为的
学术论文的划分等级范本 学术论文的划分等级范本是什么(3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