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小数乘法和除法教学设计 小数的乘法和除法教学设计(六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193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有关小数乘法和除法教学设计(推荐)一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课本(试用)数学第八册(155-157页)

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对整数加减意义、法则已经熟练掌握,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刚刚学完,为解决本课整数减小数做了有力的铺垫。本课内容为学习小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及分数的加减等打下基础。小数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是生活的浓缩和提炼,具有现实的意义,可以迅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有利于学生体会处处有数学,融生活课堂于一体。数学的价值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1)从整数的意义引出小数的意义,使学生了解二者意义相同。

(2)学生自主探索、与同学合作交流等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3)养成仔细看题、认真验算的习惯。

(4)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1)本节教学内容从整数加减法引入,先教学加法再教减法,在与整数法则的对比中理

(2)小数的计算法则。一步计算后学习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简便计算。这种编排步步深入,环环相扣,形成了统一的知识链。

(3)教学切入点:整数加减法

(4)教学重点:小数加减计算方法

(5)教学难点:位数不同的加减计算方法(尤其是位数少的减位数多)

(6)教法和学法设计:

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教师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基于此认识,本课教学注重活化教材、强化体验、深化应用。采用“课前参与——课中探索——课后延伸”三段式教学模式。实质上就是整体建构的自学指导、检查点拨、探究规律、回归系统。课前自学收集数据编写小数加减算式,增强收集信息的能力,课中探索发现新知,构建新知,在学习中体验竞争、合作的快乐;课后延伸体现知识的价值,激励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二、

直奔主题。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知识?

生: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师:它是我们知识树的哪颗果实呢?请大家来看看。(课件出示知识树)

师:小数加减法属于数与代数的代数部分中代数的知识。它分为意义、法则、顺序和性质四个部分。本节课我们研究意义和法则。

(导入部分明确本部分内容在小学段的地位,使学生纵览全局。

(1)了解小数加减意义;

(2)理解掌握小数加减计算方法;

(3)灵活运用法则计算;

(4)养成仔细读题,认真验算的良好习惯。

设计意图:学习目标与教学目标不同,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应达到的要求,适宜教师思考、理解。学习目标的理解对象是学生。学习目标的制定要站在小学生的立场上,适应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制目标也是可行的,学生自己定制的目标适于大多数学生接受。不过学生定制的目标有局限性,高度、深度达不到要求。本节课的目标是教师结合学生实际制定的,说明教师的调控课堂能力不强,放不开手。

(1)、回忆。

师:整数加减的法则是什么?

指名汇报。(复旧迎新,做好铺垫。找准本课学习的切入点。)

(2)、推测。

师:你收集了哪些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题,展示给大家看。

生举例,教师使用暗示语言引导学生举出不同类型题目。如:

生:0.3 0.4

师:1位小数加1位小数。

生:0.23 0.12……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验加减法计算的不同类型,突出难点:整数减小数,为点拨规律做好伏笔。3、尝试。

师:任选你喜欢的2题尝试解答。

生板演。

生1:20—0.98=20.98

生2:生1错了,我来改正。20—0.98=19.02

生3:不对,我来改。20.00—0.98=19.02

讨论:谁的方法好?

小结:生2简单,生3严谨。开始学习时提倡生3做法,熟练后提倡生2做法。

设计意图:把握动态生成资源,调动学生自主探索积极性,互助合作解决问题。体现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

师:观察这些算式的解答方法,尝试总结解答方法。

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课件出示小数加减计算方法)

用小数计算方法检验刚才计算的题目是否正确。(养成验算习惯)

师:今天学习的小数加减是以整数加减做铺垫的,那小数加减是为学习什么做铺垫的呢?

生:分数加减法。(突现知识间的纵向联系)

师:小数加减法也为加减混合运算、简便运算、整数、小数加减混合、四则运算等做了铺垫。我们不仅学习中要用到,生活中也要用到。(点明知识的作用,明确了学习目的。)

师:你学习到了什么?想一想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和同桌谈谈

师:看看你摘到了智慧的果实没有?(出示知识树)

课堂作业:作业本73页

推荐作业:假期中调查在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了小数加减法,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有关小数乘法和除法教学设计(推荐)二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方法,会正确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并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填数、猜数等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抽象概括能力。

3、渗透比较的相对性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方法。

比较位数不同的小数的大小。

一、创设情境,以旧引新

师:4月30日我们学校要举行运动会,最近同学们正在积极报名,邹××和赵××参加了立定跳远的初赛。电脑出示:

邹××的最好成绩是1.54米,赵××的最好成绩是1.78米,你认为他们两人中谁更有可能进入决赛?

生:赵×x。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赵××比邹××跳得远。

师:你怎么知道赵××跳得远一些?

生:因为1.54米小于1.78米。

师:刚才,同学们比较出两个具体数量的大小,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在学习小数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小数的大小比较。(板书课题:小数的大小比较)

[点评:课堂引入,教师创设了为参加校运动会选派立定跳远运动员出谋划策的活动,借此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在问题解决中自然引出新的学习内容──比较小数的大小。学生从依靠“米、分米、厘米”这些具体的数量比较小数的大小,到主动参与到从位置值的角度比较数的大小的高一层次的学习中去。熟中孕新,定位准确,富于实效。]

二、开展活动,探究方法

1、比较整数部分相同的小数的大小。

(1)比较位数相同的小数的大小。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

【游戏一】

师:全班同学分成两个组:一组和二组。每组选一个代表来抽签,把抽到的数字贴在数位顺序表中,这次游戏规定,哪组抽到的数字组成的小数大,哪组就赢。那么,怎么摆放抽出来的数字呢?

电脑出示:

我们设定,这个数整数部分是“0”。那么,第一次抽到的数字放在千分位上;第二次抽到的数字放在百分位上;第三次抽到的数字放在十分位上。

①抽千分位上的数。

一组抽到数字6,二组抽到数字4。(一组学生很高兴)

师:一组同学为什么高兴?

生:我们组抽的数比他们组的大。

师:是不是说明一组就赢了,二组就输了?

二组学生:那不一定。如果我们十分位上的数比他们组的大,我们还赢了呢!

师:你们是说这两个数字还不能决定输赢,那怎么办?

生:要继续抽。

②抽百分位上的数。

一组抽到数字8,二组抽到数字1。

生:还得抽。

③抽十分位上的数。

此时,有的学生攥起拳头,有的学生瞪大眼睛,有的学生喊“一定要抽9!”……

师:我发现刚开始抽的时候,你们都不着急,这会儿,有的同学攥起拳头、瞪大眼睛,你们为什么这么激动啊?

生:十分位上的数太关键了,胜负就看这一张了。

师:既然这一张对于你们两个组这么重要,请他们两人先后抽好不好?

生:好!

一组先抽到数字2。

师:二组同学,你们希望抽到几?

生:比2大就行。

二组抽到数字5。(二组学生欢呼)

师:祝贺二组同学获胜!我们把这组数据记录下来好不好?(板书:0.286<0.514)

【游戏二】

师:刚才,我们抽了三次分出胜负。如果只抽一次,能不能分出胜负呢?

生1:能,把抽出的数字放在十分位上就行。

生2:不一定,如果十分位上的数一样,就不能分出胜负,还得继续抽。

师:是不是像同学们分析的那样呢?我们就来抽一抽、试一试,好吗?

生:好!

①抽十分位上的数。

一组、二组均抽到数字5。

师:这下怎么办?

生:还得继续抽。

②抽百分位上的数。

一组抽到数字1,二组抽到数字2。(二组学生欢呼)

二组学生:不用再抽了,我们赢了!

师:一组同学,你们认输吗?

一组学生:认输了。

师:如果再给你们组一次机会,允许你们再抽一张,有没有可能赢他们?

一组生1:能,再抽一个9就行。

一组生2:不行,他们组百分位上的数已经比咱们的大了,再抽也没用。

二组生1:我们组抽的数有2个百分之一,你们组抽的数只有1个百分之一,10个千分之一才是1个百分之一,你们千分位上有9个千分之一,怎么也到不了2个百分之一。

师:这说明什么?

生:十分位上的数相同,就得看百分位,百分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不用再往下比了。

师:咱们把这组数也记录下来。(板书:0.51<0.52)

③师:刚才,还有的同学说抽一次就能分出胜负,能给大家说一说吗?

生:十分位上的数不同,十分位大的那个数就大。

【小结】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大家对“怎样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有没有新的认识?

生1:先比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数相同,再比百分位上的数;百分位上的数相同,再比千分位上的数。(板书: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

生2:我认为他说的不完整,应该是先比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相同,再比百分位上的数,百分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依此类推。

师:刚才这个同学能够把比较的方法按顺序、清晰地表述出来,看来他思考问题有一定的顺序。

生3:我对他们说的有一点补充,应该是整数部分相同的时候,先比十分位上的数。

师:这个同学考虑问题更全面了,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提示。

[点评:此环节教师设计独具匠心,闪烁着较强的创造性。教师借助抽数游戏比赛,巧妙地将游戏过程转换为比较整数部分相同的小数的大小的研究过程。在游戏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得以充分展示,自始至终兴趣盎然,发言踊跃。在动态的过程中,既感悟到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体验了思维的有序性,还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2)比较位数不同的小数的大小。

①提出问题。

师:看来,同学们对比较小数的大小的方法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下面老师写一个小数(出示0.634),你能写出几个比它大的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吗?

学生板书:0.634 5

0.635

0.7

②全班交流、讨论。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同学们写的这些小数,谁来说一说你写这个数的想法?

生1:我写的是0.634 5,我想让十分位、百分位和千分位上的数和0.634一样,在它的后面随便添上一个非零的数字就行了。

生2:我写的是0.635,我想让千分位上的数比0.634大。

[1][2][3]下一页

生3:我写的是0.7,我想十分位上的数比6大就行了,后面就不用再写了。

师:你们认为这个同学的想法怎么样?

生4:这个方法既符合要求,又简单。

师:这个同学能够抓住数位的特点,很简捷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说明他看问题有一定的深度。

③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总结

师:同学们写的这些小数都比0.634大,观察这些小数,它们有什么不同?

生:这些小数的位数不同。

师:虽然这些数的位数不同,却都能比0.634大,这说明什么呢?

生1:小数的大小与位数的多少没有关系。

生2:只要高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师生共同小结:位数不同的小数也要从高位比起。

[点评:此环节教师充分放手,将研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得以充分展示,教师善于捕捉典型的课堂生成资源,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及时引导学生体会只要高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小数的大小与位数的多少没有关系,进一步沟通整数与小数比较大小的联系与区别,促进数学知识的系统化。]

2、比较整数部分不相同的小数的大小。

师:就像0.7,别看是一位小数,照样能比三位小数0.634大。除了0.7还可以是多少?

生:0.8,0.9……

师:0.6行吗?

生:不行,虽然它的十分位上的数也是6,但百分位上的数比3小。

师:有没有办法在不增加任何数字的情况下,使0.6变化后比0.634大?

生:把0和6交换位置,变成6.0。

师:这个数为什么比0.634大?

生:6.0的整数部分是6,0.634的整数部分是0,6比0大,所以6.0比0.634大。

(板书:整数部分)

师:刚才同样是用6和0这两个数字,为什么数能变大呢?

生:原来6在十分位上,现在6在个位上了。

师:看来,数字所在的数位不同,它的大小也就不同。咱们把这组数据也记录下来。

(板书:6.0>0.634)

小数乘法和除法教学设计 小数的乘法和除法教学设计(六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