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西湖的诗句简短 西湖诗句大全优美(3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191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2023年西湖的诗句简短一

2、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纳兰性德《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3、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周朴《春日秦国怀古》

4、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赵嘏《喜张沨及第》

5、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6、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7、今年春浅腊侵年。冰雪破春妍。——苏轼《一丛花·今年春浅侵年》

8、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宋之问《苑中遇雪应制》

9、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李白《观放白鹰二首》

10、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李白《王昭君二首》

11、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欧阳修《戏答元珍》

12、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3、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关汉卿《大德歌·冬景》

14、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李白《独不见》

15、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王旭《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16、拨雪寻春,烧灯续昼。——毛滂《踏莎行·元夕》

17、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张孝祥《卜算子·雪月最相宜》

18、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9、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关汉卿《大德歌·冬》

20、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舒亶《虞美人·寄公度》

21、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崔涂《除夜巴山道中除夜书怀除夜有怀》

22、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白居易《卖炭翁》

23、梅花大庾岭头发,柳絮章台街里飞。——李商隐《对雪二首》

24、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5、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卢梅坡《雪梅·其一》

26、天仙碧玉琼瑶,点点扬花,片片鹅毛。——薛昂夫《蟾宫曲·雪》

27、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28、三日柴门拥不开,阶平庭满白皑皑。——韩愈《酬王舍人雪中见寄》

29、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卢梅坡《雪梅·其二》

30、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苏轼《少年游·润州作》

31、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范云《别诗》

32、五月天山雪,无花仅有寒。——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33、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向子諲《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

34、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35、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其一》

36、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杨万里《最爱东山晴后雪》

37、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陈羽《从军行》

38、城里夕阳城外雪,相将十里异阴晴。——王守仁《次韵陆佥宪元日春晴》

39、烟霏霏。雪霏霏。雪向梅花枝上堆。——吴淑姬《长相思令·烟霏霏》

40、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高启《咏梅九首》

41、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陆游《梅花绝句》

4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其一》

43、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李清照《清平乐·年年雪里》

44、冬宜密雪,有碎玉声。——王禹偁《黄冈竹楼记》

45、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二首》

46、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杜甫《阁夜》

47、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苏轼《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48、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李颀《古从军行》

49、林下春晴风渐和,高崖残雪已无多。——王守仁《春晴》

50、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51、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2、垂钓板桥东,雪压蓑衣冷。——释敬安《题寒江钓雪图》

53、溪深古雪在,石断寒泉流。——李白《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

54、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

55、江涵雁影梅花瘦,四无尘雪飞云起,夜窗如昼。——卢祖皋《贺新郎·挽住风前柳》

56、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杜甫《对雪》

57、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58、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陆游《除夜雪》

59、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60、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杜甫《野望》

61、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2、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6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64、林证明霁色,城中增暮寒。——祖咏《终南望余雪》

65、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66、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迈陂塘》

67、一声画角谯门,丰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白朴《天净沙·冬》

68、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吕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

69、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70、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黄景仁《别老母》

71、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洪升《雪望》

72、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马致远《寿阳曲·江天暮雪》

73、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杨炯《从军行》

74、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沁园春·雪》

7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76、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77、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佚名《采薇》

78、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纳兰性德《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

79、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陈毅《青松》

80、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81、雪似梅花,梅花似雪。——吕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

82、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

83、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袁枚《十二月十五夜》

84、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

85、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86、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87、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李白《北风行》

88、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张岱《湖心亭看雪》

89、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崔道融《梅花》

90、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91、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卢梅坡《雪梅·其二》

92、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郑燮《山中雪后》

93、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柳中庸《征人怨征怨》

94、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卢纶《李端公送李端》

95、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纳兰性德《于中好·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

96、水晶帘外娟娟月,梨花枝上层层雪。——杨基《菩萨蛮·水晶帘外娟娟月》

97、冬夜兮陶陶,雨雪兮冥冥。——王逸《九思》

98、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对雪》

99、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祖咏《终南望余雪》

100、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023年西湖的诗句简短二

各位游客,十分欢迎到瘦西湖参观游览。瘦西湖原名保障河,又名长春河。有文献可翔实稽考为《宋书》记载:“广陵旧有高楼,湛之更加修整起风亭、吹台、琴室、月观,果竹繁茂,’花药成行。”这是瘦西湖最早见于史书的记载。其规模最盛时期为清乾隆年间。由于康熙、乾隆两朝皇帝的屡次南巡,扬州盐商在沿河两岸争地构园,构成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胜境。湖上园林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最盛时期有二十四景著称于世。

此刻大家看到的这座桥为大虹桥,始建于明崇祯年间,是一座红栏木构桥梁,故名红桥。后在清代乾隆元年(1736年)改建为石桥,如卧虹于波,故改名为“虹桥”。康熙年间王渔洋任扬州司理,留下了许多著名诗篇,其中一首“虹桥飞跨水当中,一字栏杆九曲红;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最为出名。

“长堤垂柳最依依,才过虹桥便入迷。”此刻我们正在漫步的这段长堤叫做长堤春柳,是清二十四景之一,是瘦西湖的春景。堤长一里多,东西两侧,三步一桃,五步一柳,相间成行。每当烟花三月之时,桃花盛开艳丽缤纷,柳丝婀娜起舞,似青烟绿雾,雨丝烟雾之中,漫步其间,确是游人销魂之处。这段长堤在园林艺术手法上,合理地运用了空间艺术和时光艺术,在进入较大的景区前,以长堤作为过渡,渐渐拉开全园的“序幕”。

此刻我们走到长堤的尽头。首先看到的这座园叫做徐园。它是1920xx年于清桃花坞旧址改建的,为祠祀原驻扬州的第二军军长徐宝山而建。园门形如满月,门额上草书“徐园”二字是晚清著名书法家吉亮工题写的。园中听鹂馆过去是徐宝山的享堂,现为游人休息场所,取诗人杜甫:“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诗意。馆内楠木罩隔,精刻松竹梅图案,是扬州现存罩隔中的精品,体现了晚清扬州的木雕工艺。听鹂馆门口的两口铁镬,是扬州的出土文物,据《铁镬碑》记载是南北朝萧梁时代的镇水之物。每只铁镬重约3吨,由此可见当时扬州冶铁-业的发达。徐园虽名为祠堂,实质是一座十分精巧的湖上园林,其中“春草池塘吟榭”为客座,宜于客人小憩;“疏峰馆”为客厅,宜于宴请宾客;“冶春后社”为诗社,宜于吟咏诗句。绕过徐园,我们此刻站在小虹桥上,大家顿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前面各位看到的就是瘦西湖比较开阔的景区,回过头来再看徐园,就明白它是整个瘦西湖的屏障,这就像看戏一样由序幕而进入高潮。

此刻请大家转过来往东看,前面这一景叫做“四桥烟雨”,也是清二十四景之一。每当“山色空潆雨亦奇”之际,领略的景致是“四桥飞跨烟雾里”。站在这座楼上大家能够看到南面有春波桥、大虹桥,北面有长春桥,西面有莲花桥。可贵的是四座桥的形状和色彩各不相同。这座楼透过对景手法把咫尺之内的不一样桥景展此刻游客面前,同时又将湖上风光衔接起来,时放时收,有分有合,使每一个景区都呈现出不一样的风韵。那里得到乾隆皇帝个性赏识,咏诗作赋多篇,御笔亲赠“趣园”。

过了小虹桥,我们就到了小金山了。有人说:杭州有西湖,扬州有瘦西湖,镇江有金山,扬州有小金山。一个是“瘦”,一个是“小”,怎样扬州人这么谦虚,从等级上来说,似乎总是比别人差了一等呢?为此,我们扬州国画院的老院长李亚如撰写了这样一副对子:“借取西湖一角堪夸其瘦,移来金山半点何惜乎小。”那里需要指出的是“瘦为苗条,小得精巧。”扬州人的特点就是在摹仿他人的东西时能不落因袭,有自2独到之处。实际上“小金山”是湖心最大的岛屿,俗称小金山,实为二十四景之一的“梅岭春深”。此刻的小金山是瘦西湖上建筑最紧密的地方,瘦西湖最早见于史书记载的建

筑“风亭、吹台、琴室、月观”,此刻全部都集中在这个岛上。小金山顶上的建筑风亭是瘦西湖的至高点。它就是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所说的“瘦西湖看水最好,看月也颇得宜的地方。”风亭上方有一幅楹联“风月无边,到此胸怀何似;亭台依旧,羡他烟水全收”。风亭这个名字就是取自于上下联。第一个字而得名的。由此可见,站在小金山顶上所领略的景致是十分美的,“山不在高,贵在层次。水不在宽,曲折则妙。”这就是瘦西湖和小金山的妙处。

梅岭春深是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左右利用开挖莲花埂新河的土人工堆成的。据说当初推土成山时,犀堆屡塌,三年不成,督工也十分着急。一次睡梦中看见关帝带领士兵打梅花桩,即将木桩几个一组打入河心,然后堆土即可不塌。他猛然惊醒,立即按关帝所示去做,十天后果然堆成。为感谢关帝托梦,督工特在此建造了关帝庙。光绪年间重修时改关帝庙为湖心律寺。之后有人将湖心律寺的山门拆除,题名小金山。关于“小金山”这个名字,有这样一段传说。当年扬州和镇江的两个和尚闲聊时,镇江和尚赋诗说:“青水也厌扬州俗,多少峰峦但是江。”而扬州和尚不一样意这种说法,于是两人就下棋打赌,结果扬州和尚棋高一着,让扬州盐商将此景改名为“小金山”,并在庭院中挂了这样一幅对联:“弹指皆空,玉局可曾留带去;如拳不大,金山也肯过江来”。只用了一个“小”字,就把“金山”引渡过来,变“扬州俗”为“扬州雅”了。

此刻庭院中大家看到的这块石头是宋代花石纲的遗物。古代运输都是用船,编号计数十船为一纲,这是用船运送花和石头,所以称之为“花石纲”。北宋皇帝赵佶个性喜欢奇花异石,在他六十大寿之时,命人在京城开封建造万寿山,这块钟乳石是广西岩洞滴水构成的。在自南而北的运输过程中,由于方腊起义,被遗落扬州。

转到小金山的东面,我们来到的这一组庭院,它由“桂花厅”“棋室”“月观”三组建筑组成。这个庭院的名字叫静观。“静观”二字是清代金石名家邓石如所题。游览中国的园林很有讲究,不能是一般的走马观花。总的说来,赏园讲究大园动观,比如大家能够边走边看,也能够坐船游览;而小园宜静观,最好坐下来静静观赏。此刻各位来到的这个小园名字就叫做“静观”,我们一进门的地方是整个院子最大最开阔的地方,而前面的拐角处则最窄,它采用了时放时收的手法,似乎是无限深远。从名字上看园子不大,但是站在拐角的地方却还没看到它的尽头,这就令人产生悬念,转过去到底有多深多远呢?从而吸引游人想要走进去观赏。从造园艺术来说,这个小院造得最成功的当属是它的围墙。这座花墙随势弯环,很自然地被处理成一座折叠的屏风形状,像一把扇子一样渐渐拉开,使人产生无限深远的感觉。花墙上设置了不一样几何图案的花窗,透过花窗可借到窗外不一样的景致,给游人的感觉是园外有园,景外有景。同时小院还设置了四时不谢之花:春有牡丹、芍

西湖的诗句简短 西湖诗句大全优美(3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