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教案及教学反思范文 教案的反思(5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192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案及教学反思范文(推荐)一

1. 出示落叶飘落的两棵树,让幼儿观察落叶的情景,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 教师提问:叶子宝宝会飘到哪里去呢?

它们离开了妈妈会去干什么呢?(幼儿交流、表述)

二、 情景创设二:教师出示许多用树叶粘贴好的画,让幼儿仔细观察

1. 师幼讨论:怎样和树叶宝宝打招呼呢?

2. 教师提问:叶子宝宝变成了什么?

你们会不会用树叶贴画呢?

三、 情景创设三:认识常见的树叶宝宝

1. 相互交流分享叶子宝宝的名称。

2. 想象描述叶子宝宝的外形特征。

四、 情景创设四:送叶子宝宝回家

1. 幼儿进行树叶贴画,教师巡回指导。

2. 把粘贴好的画挂到树上。

五、 老师和小朋友们围着大树歌舞。

小班美术教案:漂亮的毛衣

活动目标:

1、 会用深浅间隔的方法粘贴。

2、 手工活动时能细心耐心地进行操作。

活动准备:

1、 纸剪成的毛衣。

2、 彩纸条。

3、 环境布置中有编结好的“毛衣”。

过程建议:

1、 师生共同布置毛衣角并组织欣赏与讨论:毛衣上的花纹漂亮吗?是怎么编织的呢?

2、 设问:怎样让毛衣上花纹的颜色好看?是不是颜色越多越好?幼儿操作。

3、 幼儿交流、切磋:看看谁的毛衣好看,说说是怎么配色的。

4、 幼儿再操作。互相协作,完成作品。

5、 教师有意识地展示几个幼儿的作品,集体观察讨论。

设问1:这里的毛衣都能进商店吗?为什么?

设问2:你的顾客喜欢哪件毛衣?为什么?(颜色搭配好)请幼儿把已经完成、正确的毛衣陈列在“橱窗”里。

教案及教学反思范文(推荐)二

我班幼儿挑食的问题比较严重,每天午餐时,遇到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就很高兴,遇到不喜欢吃的食物就愁眉苦脸。因此,我试图通过学习活动让幼儿理解各种食物的营养。另外,刚升入大班的幼儿,遇到问题还是喜欢找教师帮忙,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弱。综合以上两点,我设计了“十元午餐”的数学活动。

《一元午餐》原来是一本绘本,其中包含很多数学元素,反映了一个小学生的生活。因此我决定适当改编故事,开展一次数活动。我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的调整:第一,结合上海的实际情况(一元钱可选购的东西太少),把故事改为《十元午餐》,将餐厅价目表上的价格全部换成以元为单位的。第二,原来菜单上只有奶酪、比萨饼、冰激凌等食品,考虑到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我将菜单调整为有各种荤菜、素菜和水果等(鼓励幼儿科学合理地选择有营养的食物,做到荤素搭配,引导幼儿不挑食、不偏食)。第三,改编故事,使之更加精炼(改编后故事围绕吉米口袋里的十元钱展开,吉米通过观察菜谱,精心计算,合理运用十元钱),故事中包含了认识钱币和计算等内容。

1、引导幼儿在游戏情境中,为吉米安排一份合理的午餐。

2、鼓励幼儿能与同伴合作记录并交流分享。

图片1、2(具体见教案),统计表,钱币(1元、5元、10元),幼儿菜谱,黑板。

一、情景导入

1、出示图1

今天我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吉米,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观察图片)

小结:午餐时间到了,吉米肚子饿了,今天爸爸妈妈不在家,吉米需要自己去餐厅买午餐。

2、出示图2

(1) 看一看,吉米一共有多少钱?(1o元)

(2)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又快又准确地数出这里一共有多少钱?(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

小结:把相同面值的钱币放在一起,就能很快地数出一共有多少钱了。

二、取钱

(1)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不同面值的钱币,请你们用自己的办法取出10元钱。

(2)你们是怎么取钱的?(各取了几张什么面值的)把取钱的方法记录在统计表中。(教师统计)

小结:可以拿各种面值的钱币,(合起来是10元)这样买东西会很方便,不用一直找零。

三、设计菜单

1、两两合作设计菜单

(1)吉米拿着钱来到了餐厅,他该买些什么呢?

(2)(幼儿观察菜谱)两两合作为吉米设计一份10元以内的菜单。(将幼儿设计的菜单展示在黑板上,交流分享)

小结:挑选食物时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口味,还要想想食物是否有营养,不能偏食、挑食,当然还要算好价钱,不能超支。

2、小组合作设计菜单

(1)(幼儿观察菜谱)四人合作为吉米设计一份10元以内的菜单,要既营养又实惠。

(2)互相交流设计的菜单,分享经验。

通过这次活动,我得到了以下几点启示:

一、实践生活化的情境教学,迁移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过程中,我们以模拟的方式再现生活情境,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让幼儿在假想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使得幼儿学习起来更感轻松、自然和真实。由于活动内容来自生活,活动情节丰富有趣,激起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满足了幼儿自我探索的愿望,体现了个性化的魅力,实现了幼儿快乐学习的理想。

“数学来自生活,最终必回归生活。”这句话充分强调了数学教育的最终归宿——用幼儿能理解的数学观点和方法去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幼儿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经验以后,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了必然。活动中可激发幼儿学习的内在动机,引导他们用相关的经验来理解和解决问题。

“十元午餐”的设计来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平时幼儿都有和爸爸妈妈一起买东西、算价钱的生活经验,只是会不会算、怎么算、有没有方法的问题。这种建构于幼儿经验之上的活动,更贴近幼儿,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活动中幼儿也始终能够围绕着内容思考,从而达到预设的目标。但仅仅来源于生活是不

教案及教学反思范文 教案的反思(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