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家属心得体会及感悟 家访心得感受(八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描写家访家属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3人
xx月xx日
不愿和教师作深层次的交流,只是一言不发,并且只要一批评他,就会掉眼泪。所以为了找出问题的症结,避免他的成绩下降,构成不良的学习习惯,我决定进行家访。
1、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作用,鉴于孩子目前的情景,我觉得和孩子的家长很有必要见面交谈一下。所以,我就决定晚上到孩子家。
2、我检查了学生的.暑假作业。
3、我和孩子的母亲交流,明白了家的大概情景:家里的经济条件差。
4、该生在校情景:尊敬师长,遵守纪律,团结同学,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各项活动,节俭朴素,乐于助人。
5、了解该生家庭状况:家中住房面积很小,经济拮据。
6、说明学校帮困助学金的申请方法
在这次家访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要进取的指导家长,同时多进行交流,家长和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结成一个家庭学校的教育同盟。那么我们的教育会获得更大的成功。
描写家访家属心得体会及感悟二
暑期幼儿园家访工作安排
一、家访前:计划
1、提前沟通
家访前,与家长定好时间,不可勉强家长。注意提前查看路线,根据约定的时间,做好出行安排,确认到家的时间和预计会待的时间,尽量避开幼儿休息、吃饭的时间;
2、材料准备
准备鞋套,坚持家庭环境整洁;
备好笔和本子,进行家访记录;
可备相机或手机,抓拍幼儿在家的照片,用于教室环境创设(尤其新生幼儿);
家庭情景登记表,了解幼儿基本情景,方便家园之间及时联系和活动;
纸和水彩笔、字母链范例鼓励新生幼儿制作字母链;
幼儿轶事记录、幼儿作品以及学前儿童观察记录量表与家长分析讨论幼儿(老生)在园所的表现情景;
家访反馈表,请家长填写对本次家访的意见,有效的促进家园共育工作的开展
小贴士:在科技如此发达的当代社会,我们除了能够手机、电脑等方式与家长进行提前沟通外,我们不妨换种方式:寄给家长一封有关家访的家长信(尤其适用于新生家访),以真诚的态度开启第一次的家访活动。以下信件来源《学前教育中心》:
亲爱的家长:
对于您的孩子第一次来到我们的学校,我们十分兴奋。我们期望确保您的孩子到学校的过渡能够顺利。我们愿意在_______进行一次家访。这次家访是非正式的,我们期望在安全、舒适的家中,这将为您的孩子供给时间来了解他(她)的新教师,这也会是一个很好的的机会,让我们去了解您对这个项目可能存在的任何问题。
孩子们会以不一样的方式对这次访问作出反应:有些会十分兴奋,有些会十分害羞和安静,有些甚至会跑开藏起来!对我们来说,发生什么都没问题。只要看到我们在您家,就将传递出我们对您孩子的兴趣,也许会帮忙您的孩子在学校感到更舒适。
在这次家访中,我们也许会尝试与您的孩子讨论对于一种“符号”或异常图片的选择,这将是他(她)愿意在学校作为身份标志来使用的。这些符号常是孩子喜欢的物品或活动的图片。这些标志会被教师画在作品上或者个人物品存储的地方,紧挨着他(她)的名字。对符号的“图片阅读”支持了儿童在阅读上的成长,并且也将帮忙其他儿童了解您孩子的资料。
我们期待不久后见到您!
真诚地:
________________教师们
二、家访中:工作
(一)新生家访
自我介绍
首先,与家长和幼儿进行诚恳的自我介绍(结合字母链),让幼儿提前熟知即将面临的新环境中的成人伙伴,并向家长说明本次来访的大致目的,与幼儿以及家长之间建立良好的信任和互动关系。
与家长沟通必做
观察幼儿的家庭环境,了解并记录幼儿的基本信息(年龄、月份、爱好等)、生活习惯和自理本事;
请家长填写家庭情景登记表:包括家长联系方式,家庭成员构成,家庭住址,父母年龄学历工作等基本信息,为以后优化整合、合理利用社区资源和家长资源,开展各项活动打下基础;
提醒家长基本的入园须知:如班级情景;来园、离园时间;接送人员要固定;给孩子穿舒服便于运动的衣服和鞋子;准备备用衣物;提前告知教师幼儿的特异体质或特定疾病;不要让孩子带不安全物品入园等;
帮忙家长初步了解并认知幼儿的分离焦虑
与幼儿沟通必做
与幼儿游戏互动,观察记录幼儿的行为习惯、性格特点,大致了解幼儿属于何种气质类型(要注意的是幼儿在家庭中的行为表现会和在园所的表现不一致,这有赖于教师后续的长期观察);
拍摄幼儿游戏过程中的照片,用于新教室的环境创设,这有助于缓解新生幼儿的分离焦虑,增强对新环境中的归属感。
描写家访家属心得体会及感悟三
为了全面推进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构建教育与社会、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学生和谐共进的良好教育局面,深化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课题研究;为了传递对学生的关心与爱护,加深家庭与学校的互相理解,形成家庭、学校的教育合力,为孩子们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结合我校“一个不能少”、“爱生如子”的教育理念和我校教育教学实际,开展“家校连心桥”之电话家访活动,现制定方案如下:
一、活动目的:
1、通过与家长的电话家访沟通,使教师明白个人的工作不足和薄弱环节,明白学生、家长、社会对学校及教师的新要求,积极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关注并支理解、支持教育的和谐社会氛围。
2、通过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教师在实践中成长、成熟,达到互惠双赢。
3、通过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转变家教观念,学习家教知识,改善家教方法,提高家教能力。
4、通过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使学生学会感恩,学会自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人人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
二、活动内容及措施:
1、组织“家校连心桥”电话家访活动,充分利用学校统一配置的年段电话,进行电话家访;或建立班级家长qq群、微信群等家校联系的其他形式。
2、电话家访内容:以介绍学生在校情况、了解学生在校外和家庭的情况,共同制定培养学生发展计划。同时向家长宣传我校的教育法规、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特色德育、优质服务及其他有关教育教学等方面的内容,征求家长对学校发展的建议和意见,赢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构建家长满意工程。
3、通过“家校连心桥”电话家访活动,对特殊生进行教育调研工作,重点做好对学困生、问题生、单亲家庭、特异体质、心理障碍等学生的调研工作,通过电话家访了解相关情况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育帮扶计划,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树立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是他们能得到健康、快乐成长。
4、建立健全的电话家访档案。教
家访家属心得体会及感悟 家访心得感受(八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