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的心得体会如何写 朱自清的主要经历(九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有关朱自清的心得体会如何写一
朱自清的散文优美而不失淡雅。
《春》这篇散文描写了一幅十分美丽的春景图,文中的五个特写镜头让我留恋不舍:春草绿油油地,冒出了小脑袋;春花露出了笑脸,披上了轻纱;春风似母亲的手抚摸着大地;春雨似牛毛,像细丝连成一片雨帘;春天的人们恢复了生机,有了工夫,有了希望。“一年之际在于春”,说得多好呀!我们何不开始珍惜春天呢?春天代表绿色,寓意复苏,象征希望,只有在春天播种,秋天才会收获呀。我们现在的学习就好似播种,只有辛苦的付出汗水和努力,才会取得收获。为了将来的收获,难道现在不应该付出吗?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时;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读了这篇《匆匆》,我发现时间过得很快,一眨眼就无情地跑掉了。从前,我做作业不抓紧时间,拖拖拉拉,自从学习了这篇文章后,我懂得了时间的宝贵,学会与时间赛跑,而不去浪费时间。
《朱自清散文集》中令我记忆犹新的是《荷塘月色》。“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少女的裙。层层的叶子间,零星地点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打着朵儿的。”“哦,好美丽呀!”我读着那优美的文字,欣赏着优美的句段,心中涌出一种不知名的快乐,陶醉在其中,仿佛身临其境,身在月光如水的荷塘边,与朱自清爷爷共聊这奇丽的荷香月色。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笼着轻纱的梦。坐在荷花如海的荷塘边,望着轻柔的月光,轻轻的薄雾,这月下的荷塘真是恍如仙境了。”我不禁轻呼,从未见过如此美景的我好似尝到了一杯无法忘怀的美味。终于,梦醒了,我回到了现实,但我的脑海里深深络下了美丽的荷香月色呀!
读完这本书,我受益匪浅,已舍不得放下它,情不自禁地再次打开它,去细细品味人生……
有关朱自清的心得体会如何写二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尤其是读了《匆匆》这篇文章,更使我牢牢记在心中,《匆匆》主要讲的是: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侯,杨柳枯了,有再生的时候,但是,时间去了,为什么不复返呢?是啊!时间一但去了,就无法复返,时间只有三天“这天”、“明天”和“昨日”。无论你在干哪件事情,时间都会慢慢地流过,可见时间多么宝贵,想想自己,平时在学校里嬉戏的时候,在和同学玩闹的时候,时间不知不觉地就过去,最后我明白了,要做时间的小主人,利用好每一分钟,那么生活就变得更有好处了。同学们,好好利用时间吧!
还有《背影》这篇文章,它讲的是:父亲送儿子去车站,看见有买橘子的,就去买橘子,此时,儿子看到父亲的背影,儿子一下子感觉到父亲的伟大。
散文集还有许多感人的文章,如《春》、《威尼斯》……,从一件小事中,能够悟出一个大道理,这些都是靠平时积累的呀!
清茶是淡香的,咖啡是苦涩的,美酒是辛辣的,它们虽然味道不同,但都能给人们带来完美的享受,让人回味无穷。《朱自清散文集》中的文章,有的似清茶,有的像咖啡,有的是一杯淳淳的美酒。
《背影》这篇散文透过描述父亲送儿子远行的一幕,表现了父子之间的真挚情感;《匆匆》讲述了时间流逝之快,并且时间不能倒流。告诉我们:昨日是作废的支票,明天是未发行的债务,只有这天才是黄金。所以,我们必须要把握住这天;而《荷塘月色》这篇散文中,作者用月光衬托荷花,描述了夜晚中荷塘的美景。
而令我感触最深的还是《春》。在文中,朱自清先生把春比喻为一个刚刚睡醒的孩子,欣欣然张开了眼,遍地的野花仿佛是天上的星星眨着眼。风,不再像冬天那样寒冷,像母亲的手,轻轻地抚摸着万物。在温暖的春风中,孩子们高兴得放着风筝。在春天,春雨是寻常的,它滋润着世间的万物。在《春》这篇文章中,我认为最重要的一句话是:“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期望”。是呀,春天代表着绿色,寓意着复苏,象征着期望。我们只有在春天播下期望的种子,到秋天才会有累累硕果。
我们要想秋天收获,我们此刻难道不就应付出汗水和努力吗?
有关朱自清的心得体会如何写三
朱自清先生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他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散文大家,他的语言求真化俗、自然亲切,这种执着表现人生的态度和自觉的审美追求让人赞叹不已啊!
朱先生的一生显然有些传奇,他有过两位太太,三个子女,一生奔波,去过不少地方教书,也在不少地方旅行过,喜欢钻研学术,常常独自思考,但他却乐此不疲,常常待在书房内用笔记下脑中的一闪而过的灵感,由此出了出了不少书。
朱先生喜欢旅游,在温州时,他欣赏玲珑妩媚的海棠花,欣赏了那仙岩绿到不可思议的梅雨潭,欣赏了那如梦如画的白水漈,还欣赏了那波光粼粼的白马湖;在扬州的时候,他总喜欢邀上好友,带点花生米、五香牛肉、白酒去城外的文选楼,天保城等古迹那自在逍遥一番;或者挑一个茶馆,悠闲地喝茶,感受炎炎夏日中扬州那份微微的清凉;在北平时期,朱先生去的地方就更多了,他常常带着他的夫人去坛拓古寺感受历史的痕迹,它比北京的历史还要早上千年,还有松堂、戒坛寺等等景点。朱自清先生不论走到什么地方,都会用他那种独特的视角,欣赏的眼光,细腻的文采,生花的妙笔,向我们读者描述并展示我们美丽祖国的大好山河。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不论是清新感人,脍炙人口的抒情散文《背影》,还是宁静悠远,意境卓绝的写景散文《荷塘月色》都给人一种清新惊道,雅俗共赏的感觉。在那个年代白话文才刚刚开始代替文言文,而朱自清先生是极少数能熟练驾驭新文学语言的散文家,其散文精品甚至能够和古典散文名著比肩。
在朱自清的散文里,对于他国外生活的描述也很多,但他从不拿这些外国的经验与中国比较,因为他明白我们伟大的祖国是无可代替的。
尽管如此,世界各地也还是留下了他的足迹。像水城威尼斯、浪漫之都巴黎、风车之都荷兰、斗狮之国罗马、欧洲公园瑞士以及柏林、莱茵河……能够说朱自清是一个充满幻想,勇于充实自我,丰富自我阅历的一个人。他由外国的发展而联系到我们的祖国,为国家未来发展而担忧,这种精神是值得敬佩的。
阅读朱自清先生的文章,你会发现有一个特点,他异常喜欢写一些论文,涉及各个方面,能够到达遇神说神,见鬼谈鬼,没事找事的地步。比如说他写的《论青年读书风气》,《论白话》,《论说话的多少》,《论清华的精神》,《论百读不厌》,《论雅俗共赏》等等。我个人比较喜欢的一篇论文叫《论做作》,在这篇文章里他把什么叫“做作”,也就是“装”解释的清楚直白,也说了人为什么要做作,怎样才能做作的好。这种做作的学问,装蒜的学问也仅有朱自清先生能够冷静而又理性的站在局外的角度去思考的这么明白了。
还有两篇论文,《论自我》与《论别人》,朱先生也是将自我抽出肉体,在一旁十分冷静细腻的分析自我与别人的关系,自我与社会的关系,能够说我读来的感觉就像朱自清本人在开一个检讨会,他在重审自我,他在不断的反思,使他的灵魂不断的升华,道德品行的修养也在不断提高,这只能能让我这个拜倒在她的飞扬文采的读者赞叹道:“真不愧为大师啊!”
朱自清在清华园呆了不少的时间,他对清华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曾有过不满,因为他认为太强调这种精神的话,有时会使人只见树而不见林,而我觉得这种精神应当是我们每个人应当追求的。
朱自清的一生永远都是在励志,期望我们也能够像他一样,活得有意义,有价值,到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境界。
有关朱自清的心得体会如何写四
读了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人们总忘不了那秦淮河的灯影波光,梅雨潭醉人的绿,威尼斯的异国情调,扬州城的风流古朴……以及那生机勃勃的“春”,感人至深的“背影”,还有《生命的价格──七毛钱》、《上帝的骄子──白种人》等等。
这些作品通过叙述描写或寄托政治忧愤,或象征对光明未来的追求,或蕴含个人忧国忧民的思想。通过家庭的特定角度影射人生的苦难和黑暗,或用写实的手法触及到“改革社会人生”,揭开黑暗社会的帷幕。
下面,就从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艺术方面谈一谈我粗浅的见解。
朱自清先生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充分证明了白话不但能够创作“美文”,而且能够创作出胜过文言散文的白话散文,打破了“美文不能白话”的迷信。下面,就从他的散文的“美”来谈一下其创作艺术。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具有诗的素质,他善于通过叙事描写议论的有机交融,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创造出五彩缤纷的“贮满”了“诗意美”的境界。这种诗意,用杨朔的话来说,就是使人“动情的事”。朱自清先生把自己感到“动情的事”传递给人们。使我们受到感染产生共鸣,创作诗意的艺术是极为丰富的。
1、在抒情和叙事相融合的意境中,洋溢着一种真挚的人情美:
那些自诩的色彩很浓,偏重写儿女情长的散文──《背影》《给亡妇》《儿女》等作品,朱自清先生将自己内心真挚的感情熔铸在了所叙述的事件中,将叙事和抒情融为一体,流露出了一种真挚的美。《背影》记叙了多年前父亲在浦口车站送他乘火车北上念书的情景,朱先生通过在特定环境下的背影的描写,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慈爱和儿子对父亲深沉的感念。
作品在平淡的叙述和细微的言行中流露真情。从父亲“甚是仔细”的再三叮嘱茶房还不放心,从决定亲自送我并忙着照看行李,与车夫讲价钱或是上车替儿子捡定座位到最后又穿过铁路过栅栏攀月台买橘子方才离去。无不显出父亲对儿子的深挚的关爱之情。
父亲的一举手一投足,总易牵动作者感情的弦索,激起心灵的颤动,所以即使平常而琐碎的小事,亦充溢着一股强烈而深厚的感情,从而产生了非凡的感染力,父亲的衰老、疲惫的背影负载着人世的艰难与悲哀,而父亲忘我的爱终于使儿子感到自责,父亲的“背影”在父子分手后便“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也找不着了”。这代表一种失落和惆怅,作品最后还简述了父亲别后的眷恋之情。
《给亡妇》是朱自清先生30年代追忆他的第一个妻子的悼亡之作,几乎都是家庭琐事,集中叙述了亡妻无私的母爱和亲情。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深切的哀思和怀念,极见深情,催人泪下,与《背影》有异曲同工之妙。
2、在抒情和议论描写相结合创造的意境中,显示出一种“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诗情画意美:
朱自清先生曾说过:“作文便是以文字作画。”他的创作实践了这一点,用重彩笔描绘各种风景画、风俗画,做到了“融情入景”,“情景交融”。创作出了一个个诗意浓郁的意境,正如郁达夫在论及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时说:“朱自清虽是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着那样的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出冰心外,文章之美,就算他了。”(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现代散文
朱自清的心得体会如何写 朱自清的主要经历(九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