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信访体验心得体会 信访体会启示(8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192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主题信访体验心得体会

大家好!我叫,做为的信访干事,我深知发展是根本,稳定是前提。稳定工作和生产经营一样重要,没有稳定的大环境,生产经营工作的顺利进行就无从谈起。带着这种压力和责任,我服从领导安排来到信访办公室。刚开始干这项工作时,面对特殊群体每个人的脾气、性格都不了解,每次与他们沟通交流时,心里真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甚至心情都很紧张,总是试探着、小心翼翼的与他们交谈。由于缺乏工作经验,沟通起来总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心里总感觉不是个滋味,工作很被动。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我总结出:要想保持稳定,就必须拿出三颗心去干工作,即:耐心、真心、热心。耐心琢磨精神,真心对待群众,热心解决困难。下面我说一下我对这几年信访工作的体会,有不正确的地方,还希望各位领导能够给予指正。

一、 吃透精神,耐心工作,是做好信访工作的前提

做信访工作就是做思想工作,做思想工作政策界限不能突破,职工矛盾不能激化,所以我得以职工能接受的方式去讲政策。每次接到上级下达的文件,我就要求自己静下心来,一个字一个字的看,一句一句的分析,一段一段的理解,让自己彻底领会文件里面的精神,坚定工作目标,为下一步的信访工作做充足的思想准备。

思想准备要充足,工作步骤要细分。非在职人员管理工作千头万绪,越是繁琐,越要耐心细致。我矿非在职人员共人,里面有退休职工、协解人员、家属等等,其中还有不少单身带着无业子女的,家有重病患者的,情况非常复杂,必顺要建立分类电子版档案资料。由于1980年我在工作中因公负伤,造成右手手指截肢,键盘打字,运用鼠标对我来说是一件非常慢,极其难的事,可我硬是连续5天不分昼夜,用我最大的耐心一点点的把它建立了起来。看着这份我亲手建立的宝贵档案,那份成功后激动的心情,是能够用灵活手指在游戏中顺利闯关的人,无法可以理解到的。我根据这份资料,重点帮扶。家庭生活困难的帮助申请互助互济、帮助联系找工作、帮助子女上学、就业,切实为他们解决了实际困难。为此,他们也把我当成了自己的知心人和主心骨,遇有难事或思想上有解不开的疙瘩,主动找我谈心,寻求帮助和指导,这为以后信访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 重心下沉,真心送暖,是做好信访工作的保证

做信访工作这几年,我时刻提醒自己,对待职工不能采取官僚主义态度,要重心下沉,放低姿态,要以平等的地位和职工沟通,要以亲朋的心态和职工讲清道理。通过下面这二个例子让我切实体会到真诚可以赢得职工的信任,建立深厚的感情,能够让我牢牢掌握信访工作的主动权。11月份,根据一名联络员提供的消息,我们提前获取了住户因分房准备串联上访的信息。信息掌握后,我不顾身体的疲惫,亲自挨个楼上楼下的爬,分别进家入户做超前工作,对准备上访群众先仔细询问了上访原因,“无人伤心不落泪,人没难处不上访”有些住户情绪激动,言语激烈,但我始终耐着性子解释劝说,分析情况,并把问题及时上报采油厂。让他们从我这里感受到制度虽是硬的,人心却是暖的。通过努力,上访群众对我耐心细致的调解态度表示敬佩和感谢,最终使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这更使我坚信:只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就能使我的话在他们心中产生份量,思想工作就会有说服力,就能保证信访工作的效果。我矿一协解再就业人员,年近四十单身,因社会关系复杂,被人砍伤,得知情况后,我拿他像兄弟一样亲自带他到医院处理伤口,跑前跑后,又自己掏钱为他购买了回家的车票,临走时,我还嘱咐他回家要好好养伤,别再惹事,自己遭罪,家人担心。他非常感激的握着我的手说:“谢谢你刘哥,没你我这回可真就惨了!”事后我多次与其母亲及本人取得联系,耐心听取并分析该同志的思想动态,劝其清理了复杂关系,终于认真工作,过上了平静的生活。

三、 创新思路、热心帮扶,是做好信访工作的关键

信访工作是一项复杂的思维与工作过程,我本着“稳定工作无小事”的原则,积极拓展新形势下职工思想教育工作的新方法、新思路。 首先在非在职人员中,退休职工及老年家属占了57%,做好这部分同志的工作,就意味着稳定了非在职群体的一大半。为解除老年职工家属的后顾之忧,我开展了生活小区义务救助员活动,让每个基层队在不同生活小区设立一名救助员,做到24小时热情服务,随叫随到,以最大的热情处理每一件大事小事;在今年开展的“比学赶帮超”暨“精细管理年”活动中,我还将两名老职工请回矿上讲革命传统,讲油田发展史,既教育了在岗职工,又激发了老职工关心集体、热爱企业的热情。其次是深入基层。信访工作的基础在基层,稳定问题的源头在基层,基层单位是政策落实的终点也是矛盾暴露的起点。于是我在基层设立了信访接待室,配备信访联络员,上下联动,将工作关口前移,加强预警预测。另外我还提出了“ 三重、三心、三结合”的工作思路,即全年工作重预防;月季工作重排查;突发信访重源头。热心接待上访群众;耐心听取上访群众反映的问题;诚心为上访群众排忧解难。接待上访与主动下访相结合;思想教育疏导与提高群众法治观念相结合;依法果断处治上访闹事与积极处理上访案件相结合。

通过我耐心细致,真心诚意,热心投入的为职工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维护了大局的稳定。虽然近几年不稳定因素非常多,但我矿没有出现一起群访和参与群访的事件。我矿被管理局授予劳动关系和谐模范单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心系职工,坚持“三心”服务,强化工作责任,把信访工作做的扎实有效,为我矿的稳定工作再创和谐新局面。

主题信访体验心得体会

信访制度作为中国最基本的民意表达制度,是党和政府以及人民法院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但就实际情况而言,近几年来,这一民意渠道出现了一些不适应、不符合新形势下社会发展要求的问题。现行信访救济机制在大量社会矛盾面前表现出的软弱和力不从心,群体访、重复访和赴省进京访上升幅度大,法院虽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并且不断加强维稳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信访压力却未见明显下降,且矛盾化解成本日趋增加,陷入了“出力不讨好”的窘局。这种十分尴尬的局面,不仅严重影响法院的正常工作,也损害了法院和法官的形象。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如何让这种优良的表达民意制度在法院里再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完善信访制度,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按照“十八大”报告的要求,妥善解决人民群众的涉诉涉法信访问题,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我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总体上讲,近几年来我院信访总量呈下降趋势,信访秩序基本正常。但是在每次院领导接待日时,来访的重访率呈上升趋势,要求面见领导的来访人数不断增加。我们认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缺乏统一规范

   目前法律对涉诉信访的内涵、处理程序、处理原则、违法制裁等内容缺乏统一的规范,客观上给信访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了诸多困难。比如,对当事人滥用权利缺乏法律约束。当事人对生效裁判不服的可以按照相关规定和要求向法院申诉、申请再审,这是法律赋予当事人的权利。但是,部分当事人滥用这一权利,有的就同一问题到处申诉、上访、无理纠缠,甚至辱骂、威胁法院信访工作人员,重复访、越级访、闹访等问题比较突出,严重影响法院正常的信访秩序和工作秩序。还有的当事人暴力访或以上访为名干扰审判秩序,但法律对这些行为的处理缺乏规制,解决信访难题的办法不足,信访工作一定程度上出现被动,影响了信访工作的有效开展。再如,目前申诉人对同一案件、同一问题,多次上访申诉或控告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些上访人曾数次赴省进京上访,虽经多次协调,相关领导甚至多次与其对话,但效果并不明显。还有些案件的判决结果是正确的,但一些当事人抓住审判、执行中存在的瑕疵,如手续不规范、文字有误、承办人员言行有些欠妥等到处上访、控告。

   据统计,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上旬,我院共收到人民群众来信(仅指通过我院信访窗口)266人次、人民群众来访53人次;

共开展院领导接待日活动22次,总计接待各类上访人员595人次,其中初次到我院上访的仅仅95人次,占总数的15.97%,也就意味着高达84.03%的上访人员是“老上访户”或者“上访专业户”。有的案件已经进入再审程序,当事人依旧上访;

有的案件在二审程序中,当事人不听解释、不按照法律规定主张权利,只要是有院领导接待日就来上访,变相给相关业务庭(包案专班)和审判执行人员施加压力;

有的经过我院、省高院再审并作出了裁判,当事人总认为法院的裁判错误坚持上访要求“纠错”。信访案件操作处理的不规范、不统一、不得力、不协调,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目前信访案件数量多、问题突出、矛盾尖锐的现实情况,不利于真正做到让当事人服判、息诉、罢访。

   (二)忽视涉诉信访的诉讼性

   涉诉信访与行政机关及其他国家机关的信访不同,有其自身特点,根本区别在于涉诉信访工作具有诉讼性。法院涉诉信访绝大多数表现为当事人向法院提出告诉、申诉和申请再审,是当事人行使诉权的诉讼行为,其诉讼性主要表现为请求法院启动诉讼程序。法院涉诉信访工作就是按照法律规定,对告诉、申诉和申请再审进行审查,决定是否启动诉讼程序。对符合法定立案标准的,予以立案,反之,则驳回申请。然而,在现行信访制度中,当申诉人向国家机关申诉,国家机关认为申诉人有道理的,即以“有错必纠”为由要求法院复查进入再审,以息事宁人。有的新闻媒体仅听一面之辞便对法院裁判妄加评论,严重损害法院裁判的权威。

   (三)目前一些处理办法有误导倾向

   当前相关机关对待一些老大难信访问题的态度和处理结果,很容易让人产生“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错误印象。有的为求得一时的清静,做出无原则让步,使无理缠访缠诉的人得到一些好处,甚至赔钱了事,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无理缠访缠诉人的气焰,容易造成误导。此外,目前各级组织对进京上访很敏感,进京上访人数也已成为考评各级组织的一项指标。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部分上访人员坚持过高或无理要求,更动辄以越级赴省进京上访来要挟各级组织,给法院施加压力,或利用重大活动、传统节日、“两会”期间择机到市、赴省、进京上访,给维护社会稳定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仅从去年年底的市五次党代会到今年的全国“两会”、省十次党代会、“十八大”几次重要会议召开看,我院一方面要专门派人到北京、武汉值守进行接访,另一方面还得安排干警在xx火车站、长途车站巡视,一旦发现上访人员就必须劝阻,未发现但接到通知的也必须派人把这些上访人员接回。这种做法客观上助长了上访人员在重大节假日、重大会议期间上访或者威胁上访的不良风气,也根本无利于问题的解决。

   (四)对司法权威构成冲击

   虽然我们必须坚持“有错必纠”,但在我国现行再审制度下,法院裁判生效后处于随时可能被提起再审的状态,导致既判力的软化,损害了法院裁判的权威性和法律的严肃性。有些上访人员拿着生效裁判直接到高一级法院甚至北京上访,上访者只要拿到上级机关开具的一份催办函便以为拿到了“尚方宝剑”,要求法院解决问题,不解决就又上访,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司法权威。

   (五)信访责任人的确定和考核存在不合理之处

   有的部门将凡是与诉讼沾到一点边的信访都推向法院,既增加了法院的信访负担,又不利于问题的最终解决。此外,目前从上到下把申诉控告、进京上访的人次作为考核各级组织称职与否的一项指标,有的甚至采取“一票否决制”,这种考核办法不仅会变相地引导各级组织去限制公民的上访申诉,而且会使得部分申诉人动辄以越级上访、进京上访来要挟解决他们也许既不合法也不合理的“诉求”。

   (六)相关机构之间工作协调不够给力

   比如有的信访案件,当事人找到法院,我们审查发现不属于法院职责范围内解决的事情,在向有关部门发出司法建议后长时间没有回音,或者解决问题的态度消极、敷衍,进而导致当事人又反过来不停在我院、上级法院上访。有些最高法院、全国人大常委会、湖北省委等领导机关交办、督办的信访案件,我们在转交、督办后能够按照要求及时回复的寥寥无几。有的当事人在我院缠访,我们限期要求相关基层法院把上访人员接回,真正按照要求落实的也相当有限。

   

   (一)当事人方面的原因

   少数当事人欠缺相应法律知识,对一些基本法律问题存在一定误解,虽然经过多次的解释工作,但仍然不能正确认识,从而导致了不断重复上访局面的形成。例如遇到由于被执行人无能力履行法定义务的情况时,当事人仍将责任归结到法院,指责法院执行不力。特别是对于在经济交往过程中自身应当承担的风险责任,以及参与诉讼所需承担的风险,有些当事人缺乏清醒的认识。

   还有一些当事人受社会舆论影响,案件一进入诉讼阶段就先入为主地怀疑法官与对方当事人的关系,但经过调查证实,所反映的问题纯属无中生有。部分当事人坚持“权大于法”的人治观念,不相信法律和司法机关,把问题

信访体验心得体会 信访体会启示(8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那么心得...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