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如何写 乘法的初步认识一教学反思(六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精选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如何写一
做算天天要用,估算日日存在。可当我们教学估算时却发现,有时学生根本不去估算,或者是先算一个准确结唱歌再写出近似数。出现这样问题的原因之一是教师交给学生的素材没有结合实际生活,学生面对这样的信息,情感上没有引起共鸣,没有估算的需求,干脆算个准确结果完事。而这节课的主要三组素材都来自于身边或社会生活实际。例如:
①估人数选择活动场地,参加活动人数没办法一个一个地数,活动场地的座位也没有一个一个地数的必要,那就根据经验估算。
②写作文时,通过规定的字数确定要写的面数,一般不会一格一格地去数和精确计算,而只需要根据每面行数和每行格数估算。
这样,估算在学生眼中成为生活中的一种需求,而不是遥不可及的数学知识,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了数学应用意识。同时,这样的素材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观察、猜测、探索和交流等数学活动。
我们要以看到,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虽然不是这节课的惟一目标,但仍然是一个重要目标,传统教学中常见有些教师给出封闭的,只有惟一答案的问题,让学生去解答,然后进行机械的记忆与重复地训练。而本节课,我给出了一些来自于生活实际的信息,主要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共同质疑、互相交流。在各自观点的交汇处,让我们看到了柳暗花明的成功喜悦,乘法估算的基本方法自然是水到渠成。尽管有的学生在交流中想法还不够成熟,但这一过程已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方法的总结也有自己的功劳,满足了学生自尊、交流、成功等方法的心理需求,从而使它们始终都积级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
数学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它学科学习中的有关问题,并建立良好的进一步学习的情感,我将在数学教学中努力实践这一理念。
精选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如何写二
1.使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2.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3.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
教学课件一套
一、比赛激趣,提出猜想
(1)、同学们,学习新课前,我们先来一个小小的数学热身赛。请大家准备好纸和笔。(请看大屏幕,左边的两组同学做第一小题,右边的两组做第二小题,看谁做的又对又快,开始)
7×28 7×72
7×(28 72)
(2)、评出胜负。(做完的同学请举手,汇报计算过程。可以看出右边的同学做得比较快,(问同学)你们有什么意见吗?这两道题有什么联系吗?)
这两道题运算顺序不同,但结果相同,可以用一个等式表示:
7×28 7×72=7×(28 72)
(3)命名猜想。
这位同学说的非常好,我们就先将他的这个发现命名为××猜想。(板书:猜想)
二、引导探究,发现规律。
1、我们下面就一起来验证一下这位同学的猜想在其它的题里是否也成立。
2、商场“五一”举行让利大折扣,王老师趁这机会去为参加校园歌手比赛的五位同学挑选服装,请看大屏幕:(出示情境图)
(1)看到这幅图画,你了解到了什么信息?你想提什么问题?
(2)你能用两种方法列出综合算式吗?
(3)学生独立列式,教师巡视
(4)交流反馈:你是怎么想的,怎样列式计算
板书:65×5 45×5(65 45)×5
(5)观察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3、举例验证,进一步感受
认真观察屏幕上的这个等式,你还能举出含有这样规律的例子吗?(板书:举例)
把自己举出的例子在练习本上写一写,谁来说一说自己举的例子,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等号左右两边是否相等。(可举三个例子)轻声读这些等式,你发现了什么?
4、归纳总结,概括规律。
(1)现在谁能说一说这些等式有什么共同特点?(板书:总结)(运算顺序不同但结果相同)
(2)刚才我们用举例的方法验证了××猜想,在举例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与结果不一样的例子?能不能举一个这样的反例。
(3)看来这个规律是普遍存在的,××同学,恭喜你!你的猜想是正确的。这个规律在数学上叫做乘法分配律。(板书)
(4)像这样的等式写得完吗?你能用自己的方式把这些等式中存在的规律表示出来吗?请同学们先在小组里说一说。
反馈时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学生可能用语言描述,可能用字母表示……)
用字母表示:〔a+b〕×c=a×c+b×c
用语言叙述:两个数的各乘第三个数,可以把这两个数分别和第三个数相乘,再求和。
(5)大屏幕出示关于乘法分配律的总结,学生齐读。
三、探索发展,应用规律
(1)、我们发现了乘法分配律,那么它对我们的计算有什么帮助呢?(板书:应用)(学生举例说)
(2)对,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请同桌合作研究下面这些题目怎样计算比较好?请看大屏幕:谁来读一下题。
(8 4)×2534×72 34×28
(完后让学生汇报计算方法,重点说这两题都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四、巩固内化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填写,指名报,全班共同校对。
明确:根据什么这样填写?第1题和第2题在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自己判断。然后请生说说判断的依据。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每位学生都用两种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指名板演。
明确:这两种算法有什么联系?符合什么规律?
小结:通过长方形周长两种计算方法的比较,也说明了乘法分配律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也使我们看到,乘法分配律我们早已不自觉地在运用了。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各自按运算顺序计算,指定两人板演,共同订正。
提问:每组两道算式有什么联系?哪一题的计算比较简便?
小结:有时是先乘再求和比较简便,有时是先求两数的和再乘比较简便,大家要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灵活对待。
五、总结回顾
精选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如何写三
1、初步体会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
2、能运用乘法运算定律使小数计算简便。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认真审题灵活运用运算定律简算的习惯和能力。
1、算一算
(1)5×2=(2)50×2=(3)500×2=(4)25×4=(5)250×4=
(6)25×40=(7)125×8=(8)125×80=(9)125×800=
2、乘法有哪些运算定律?怎样用字母式子表示?你能写下来吗?
乘法()律:()
乘法()律:()
乘法()律:()
3、用简便方法计算
125×25×825×15×462×38+38×38
25×(40+4)15×(20+3)95×71+95×29
1、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0.7×1.2=(0.8×0.5)×0.4=(2.4+3.6)×0.5=
1.2×0.7=0.8×(0.5×0.4)=2.4×0.5+3.6×0.5=
由此我们可以推想:小数四则运算的顺序跟()的顺序是一样的。
2、观察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关系?
0.7×1.2○1.2×0.7(0.8×0.5)×0.4○0.8×(0.5×0.4)
(2.4+3.6)×0.5○2.4×0.5+3.6×0.5
3、由此我们可以推想:
(1)整数乘法的()、()和(),对于()乘法也适用。
(2)应用乘法的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数乘法计算较()。
4、看一看、想一想、试一试,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0.25×4.78×40.65×202
比较刚才做的整数乘法的简便计算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请同学们想一想整数乘法的简便计算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可寻求家长和同学的帮助)
四、巩固测评
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25×(0.75×0.4)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如何写 乘法的初步认识一教学反思(六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