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走访肿瘤患者心得体会实用 宁夏走访肿瘤患者心得体会实用视频(八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新宁夏走访肿瘤患者心得体会实用一
特色菜肴:
月牙湖手抓羊肉:黄沙古渡农家乐的特色月牙湖手抓羊肉以大羊肉为主,其原料均取自月牙湖农家,这里空气无污染,生态环境极佳,也就造就了独具特色的月牙湖羊肉,肥而不腻清爽可口,四季佳品。肉极软烂,味酸、辣、鲜、香。手抓羊肉的鲜美其实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是因为"用手抓",而是因为当地的羊、当地的水还有当地的烹饪方法。手抓羊肉一种是大羊肉,一种为羊羔肉。把羊肉一起下锅煮,煮熟后每人手持一份,蘸着调料,就着蒜片吃。宁夏有些地方吃手抓肉时,只用蒜片就着吃,不用其他调料。吃完羊肉后不宜马上喝茶,也不宜边吃羊肉边喝茶。
红烧黄河鲶鱼:肉滑鲜嫩,滋补养阴。
红烧黄河鲤鱼:吃红烧黄河鲤鱼小孩吃了聪明,男人吃了健壮,女人吃了养颜。色泽红润,鲜嫩味醇。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黄河渔家先得鱼",您能够在黄沙古渡旅游景区亲眼目睹鲜活的黄河鲶鱼、黄河鲤鱼,餐厅使用时,即用即宰,新鲜味美,再经过厨师独到的烹饪技艺,变成一道道味美难挡的佳肴。
住在古渡人家:黄沙古渡农家乐的古渡人家最大亮点是乡土气息浓郁,院中种满了枣树、梨树、杏树等果树,农家里有纯木自然的家具、现代化的冰箱、消毒柜等,里屋有卡拉ok,棋牌麻将等设施;清末时期的八仙桌,墙上有精美的手工剪纸,土炕上摆放着老式条案,坐在炕头上,更会让您觉得暖意融融,住上农家土炕,夏有空调,冬有暖气,休闲度假,远离城市的喧闹,享受一份舒适和惬意,能够体验农家淳朴清新的生活。
客房共有11间,其中大房5间(2间可容纳20人;3间分别可容纳15人),小房6间,一间可容纳5人,带卫生间收费500元,不带卫生间收费300元。
娱在沙漠欢乐谷:联系电话:0951-6119999
黄沙古渡旅游景区开展丰富、好玩的运动娱乐项目如六轮沙漠冲浪、沙漠越野冲浪自驾、沙地摩托、沙漠悍马自驾、黄河快艇冲浪、羊皮筏子漂流、沙滩足球、沙滩排球、沙滩龙舟、滑沙、骑骆驼、骑马、射箭等娱乐项目,在这里您可以忘掉烦恼,放飞心情,在浩瀚的沙漠中尽情撒野。黄河上有快艇冲浪、羊皮筏子漂流、漂流艇等极富有刺激的娱乐项目。还有欢乐谷,让您身临其境,勾起孩提时美好的回忆!
最新宁夏走访肿瘤患者心得体会实用二
各位游客:
欢迎大家来到宁夏。提起宁夏,人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沙坡头。来到沙坡头,你就会沉醉于它浓郁的壮美风韵,留恋于它的迷人景色。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沙坡头,共同去感受一下它的神奇魅力吧!
游客们,沙坡头旅游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县城西20公里,距首府银川市189公里。景区内集大漠、黄河、高山、绿洲为一体,既具江南景色,又有北国风光,景观奇特,驰名中外,是国家4a级旅游区和国家级沙漠生态自然保护区。
游客们,来到沙坡头,仿佛翻阅了一幅厚重的历史画卷。沙坡头,古时称沙陀,元朝名沙山。清乾隆三年(1738年)地震后在黄河北岸形成一个长约20_米,高100余米,坡长200余米的大沙堤,沙坡头因此而得名。沙坡头北面,是烟波浩渺的腾格里大沙漠,脚下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黄河南岸的香山山峦叠嶂,险峻挺拔,万里长城蜿蜒山间,若隐若现,构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奇特景观。
游客们,沙坡头是中国四大响沙之一。人坐沙顶,倾侧下滑,沙坡内就会发出“嗡—嗡”的轰鸣声,犹如金钟长鸣,四野共震,故得“沙坡鸣钟”之胜景。从沙坡头下仰望,人乘沙流“飞流直下三千尺”,如从天降。无染尘之忧,有钟鸣之乐,物我两望,其乐无穷。沙坡下有一泉,曰泪泉,泉水清澈,常年不枯,自成小溪,流入黄河。泪泉不远处有鸣钟亭,亭内悬一巨钟,上有“沙坡鸣钟”字样,用杵击之,声闻数里,这悠扬的钟声,也是告诫世人“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警钟。沙坡下东南有一园,曲径幽幽,古朴自然,古称蕃王园,今名童家园。园内林木繁茂,果林相间,绿草如茵,迭翠流红,溪流淙淙,鸟语花香。
被誉为“沙海明珠”,“世外桃源”。临河而观,古老的河湾水车,河流车转,轮动水泻,浇田灌园,造福一方,既是蔚为壮观的古老风情,也是华夏儿女聪明才智的真实写照。沙坡向上,有索道缆车,乘缆车上山,省却了许多力气,于空中观望周围景色,另是一番感受。在缆车索道之西,便是横跨黄河的“天下黄河第一索”,乘此滑车,如乳燕凌空,须臾便达彼岸,让你切身体验柯受良飞越黄河惊险、刺激的感觉。出黄河南岸索道站,林木扶疏,有建筑掩映其间,左是青少年活动营地,右为民俗村,由此蜿蜒而上,至望狮亭西望,500米开外处,临河有两座山头,似一对雄狮赫然入目,雌雄相依,默然厮守,雄视黄河,岿然而踞。奔腾的黄河穿峡越谷,经黑山峡入宁夏中卫境内,由黑山峡至沙坡头50余公里的水域,两岸山崖陡峭,谷中滩险流急,礁岩出没,河道时曲时直,水流时缓时急是黄河漂流的最佳水段,被誉为黄河“小三峡”。
羊皮筏子是黄河上独有的漂流工具,随波逐流,独领风骚。羊皮筏由有经验的筏工驾驶,轻车熟路,虽险象环生,却也有惊无险。黄河沿岸有许多绮丽多姿的自然景观和美妙的民间传说,过了“洋人招手”,顷刻进入险滩,水中礁石如“老两口”,“三兄弟”,水道湍急,恶浪翻滚,惊心动魄。顺流而下,依次可见“七姊妹”、“一窝猪”、“古长城”、“双狮山”、“成吉思汗古渡”等景观。真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漂流至沙坡头,黄河在此转便掉头向东。这里水面宽阔,水流平缓,水面皮筏漂流,快艇冲浪,河中一堤将河水分出南北两岸,创造出了自然灌溉的奇迹!这一古老的引水工程,为中卫古八景之一的“白马拉缰”,被称为宁夏的“都江堰”。傍晚,在此可观望“长河落日圆”的壮丽景色。这里是“天下黄河富宁夏”的开端,也是宁夏平原的起源。沙坡头是古丝绸之路北道,现欧亚大陆桥必经的咽喉之地。在迎水桥镇至甘塘镇55公里的铁路线两旁由科技人员、铁路工人和当地群众奋战半个世纪营造的防沙,治沙绿化工程,如同绿色的长城,有效地遏制住了肆虐的沙魔。保证了西北交通大动脉——包兰铁路畅通无阻。治沙成果让世界为之震惊,称之为“人类治沙史上的奇迹”,被联合国授于“全球环保500佳”单位。
游客们,进入腾格里大沙漠景区大门,登上右侧观景台,可观看中卫八景之一的“铁龙穿沙”。绿色巨龙拱卫中的千里铁道线,自东向西蜿蜒而去。一列列火车,呼啸而过,宛如铁龙在金灿灿的沙海中击风搏浪,勇往直前。壮观的场景,使游人莫不为“黄龙缚青龙腾铁龙呼啸穿大漠,桂城没碧城兴海市翩然化宏图”的美景而自豪。左侧的观景台和了望亭是观看“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和了望古长城,烽火台的最佳位置。4.3万平方公里的腾格里沙漠,沙海莽莽,金涛翻滚,汹涌而来,至此却戛然而止,伏首在黄河之滨的香山脚下。昔日边塞长城的残垣越过黄河、草原、荒漠、蜿蜒直抵黄河北岸,汇成一组大自然瑰丽的画卷。走进大漠有车道、步行道,还有驼道、游客可自由选择。在此处,景区备有大漠驼队,骑骆驼沙漠探险是游人的最佳选择。骑着“沙漠之舟”,沿着古丝绸之路驼道、盐道和商道慢行,耳听阵阵驼铃,纵观海潮沙景,悠然自得,惬意无比,回味无穿。
游客们,沙漠草原,羊肥马壮;少数民族,风情万千。沙漠湖泊,清明如镜,鱼儿畅游水底,飞鸟掠过水面,岸边风吹草动,沙丘环抱,充满诗情画意。偶遇海市蜃楼,更让人觉得大漠真的神秘莫测,真假难分显悲壮与荒凉。
游客们,沙坡头的概况就向大家介绍到这里,但愿沙坡头这块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能给您的旅行增加更多的乐趣。
最新宁夏走访肿瘤患者心得体会实用三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很高兴在这样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见到大家,首先我代表我们公司——美好时光旅行社为大家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欢迎!欢迎大家来到美丽富饶的塞上江南——宁夏。托大家的宏福,很幸运地成为了各位的导游,我叫刘静,大家叫我小刘就可以了,千万不要叫刘导,那就太见外了!我身边的这位,是我们这次旅途中最为劳苦功高的一位,我们的司机王师傅,王师傅已有十几年的驾车经验,由他开车大家可以放心。虽然我们的车厢不大,但却能容纳五湖四海,既然我们能从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相聚到这个小小的车厢里,这就是我们之间的缘分,因为缘分我们坐到了一起,因为缘分我们成为了朋友,既然是朋友,如果我有什么做得不合适的地方大家要及时提出来,我会立即改正。大家有什么问题和要求请尽量提出来,我会尽力为大家解决。在这小刘也给大家提几个小建议:首先,我们的车已经行驶在公路上了,朋友们在座位上坐好就不要乱动了,以免车速过快发生危险。其次呢,大家都起来得很早,还没有来得及吃早餐,那么希望大家把吃剩下的瓜果梨皮装进一个方便袋子里,下车的时候师傅会为大家清扫,这部车将陪伴我们3天的时间,希望大家能保持一个好的环境。最后一点就是坐在窗边的朋友千万不要把手或头伸出窗外,以免其它车辆刮伤。朋友们注意下我们的车是蓝白相间的金龙车,车牌号是3018,希望大家上下车时注意识别。现在我们所在地就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了,宁夏位于祖国的西北内陆地区,黄河中上游,全区土地面积6.64万平方公里,现辖银川、石嘴山两个地级市,银南、固原两个地区,吴忠、青铜峡、灵武3个县级市和6个辖区,15各县。全区人口536万。宁夏是我国唯一一个回族自治区,回族人口约占全区总人口的1/3。回民信仰伊斯兰教,全自治区有大、小清真寺3000多座,因此宁夏又被称为中国的“穆斯林之乡”。
宁夏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黄河岸边的灵武市“水洞沟遗址”发掘表明,在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秦代时属北地郡,秦军在
此屯垦戍边,抗击匈奴。汉代时又分为朔方和西凉刺史两部。唐代时属关内道,农牧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11世纪初,党项族以宁夏为中心,建立了西夏政权,并创造了灿烂的西夏文化。元灭西夏后,设宁夏行省,取“平定西夏永远安宁”之意,于是便开始有了宁夏的名称。明改制宁夏卫,清属甘肃省。1928年建宁夏省。1654年又撤销省建制,分归内蒙古、甘肃省管辖。1958年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地处中原文化与草原文化的过渡地带,又是河套文化与丝绸之路的交融区,古老深远的黄河文化、特色鲜明的伊斯兰文化、独一无二的西夏文化、颇具特色的移民文化和浓郁粗旷的边塞文化工具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从而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遗迹和探寻不尽的奥秘。
宁夏地处高纬度,昼夜温差大,白天太阳直射温度相对较高,晚间气流扫射余热温度明显降低,在旅游期间,大家要注意气候变化,保持身体的健康。在夏天昼夜温差在15度左右。雨季集中在夏季,但降水量不大。宁夏的天是明朗的天,“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是宁夏天气和风情的真切写照。
旅客朋友们,来到宁夏一定要了解的就是回族的特色风情,我们还是从回族的信仰、节目、习俗、紧急、服饰来谈起吧。回族多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礼拜寺叫做“清真寺”,穆斯林制作的食品称作“清真食品”,穆斯林开设的饭店和食品店习惯用“情真”二字作为标记。宁夏现有清真寺3000多座,遍布山川城乡。回族穆斯林按《古兰经》的要求要遵守五项功课,即念(祈祷)、礼(礼拜)、斋(斋戒)、课(捐赠)、朝(朝觐)五功。伊斯兰教的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也是回族穆斯林的三大节日。开斋节,顾名思义,即斋月期满后的第一天。古尔邦节在开斋后70天,阿拉伯语“古尔邦”是宰牲的意思,故又称宰牲节。圣纪节,每年教历三月十二日,为纪念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生而举行。回族在出生命名、婚嫁、丧葬等方面,也深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回族的小孩出生后,要阿訇命名,谓之“经名”。回族青年的婚姻,在履行法定手续后,由阿訇主持仪式,诵读《古兰经》,为其证婚。三天后,新郎新娘回娘家,
叫做“回门”。回族丧葬为土葬,主张素葬,不用棺木,遗体净洗后以白布包裹,埋于土穴中。亲人先逢七、后逢年祭之。回族有良好的卫生习惯,礼拜前要进行沐浴,“小净”用汤瓶洗头、手、脚等处,“大净”用吊罐洗浴全身。回族庭院整齐干净,井然有序。挑水用的桶倒扣在石板上,从井里提水用的桶挂在墙上,不能落地。回族忌偶像崇拜。禁食自死物、血,猪、马、驴、骡、狗等不反刍的动物。回族以习武健身为美德,故多高寿者。在服饰上,回族男子多戴无沿小白帽或黑帽,称为礼拜帽。女的一般戴无沿撮口白帽或盖头,将头发遮掩起来。盖头,少女一般带绿色,已婚妇女则戴黑色,老年人戴白色。回族妇女喜欢佩戴耳环、戒指、手镯和头饰。
世人称道的宁夏特产当推枸杞、甘草、贺兰石、滩羊皮、发菜,因其颜色分别为红、黄、蓝、白、黑而被称为五宝。枸杞及时中药精品,优势益肾健体的食品。甘草被赞为“中药之王”。用贺兰石制作的砚台,不仅是文房四宝的实用品,而且是珍贵的工艺收藏品。宁夏滩羊是我国优良裘用绵羊之一,通常制球用一个月左右的滩羊羔皮“二毛皮”,其优良的品质和独特的风格驰名海内外。发菜是“八珍”之一,既有食用功能,又有药用价值,但采挖发菜会严重破坏环境,导致土地沙化,因此发菜已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管理的野生固沙植物,禁止采集和销售。宁夏的地方风味因兼有中国传统风味而独树一帜。其清真风味小吃不仅为广大穆斯林所珍爱,各族人民也无不愿一尝为快,有外焦里嫩的油香、焦酥香脆的馓子,还有最具特色的饮料盖碗茶。清真厨师们还创造出碗蒸羊、涮羊肉、水晶羊头、煨牛筋、红烧羊肉、锅烧填鸭、鸽蛋蒸菜、糖醋黄河鲤鱼等一系列清真菜,其中以烩为主的回民筵席“八大碗”则是回民喜庆宴请的主菜。宁夏小吃还有牛羊杂碎、团馍、酿皮子、回族油菜、牛干巴等,名目繁多,各具特色。银川市中心地段设有小吃一条街,游客们不妨走街串巷,前去品尝,一饱口福。
游客朋友们,现在我们就在宁夏的首府——银川。 “银川”一词是明末将此段黄河及其沿岸平原灌区形容为“银色河川”
而得名的。美丽富饶的银川,是黄河河套地区最早开发的一片绿洲,汉代时就在此推行建渠屯田措施,唐代已具有“塞上江南”的美称,明清以来“天下黄河富宁夏”的民谚已经传遍九州。古老的党项族在这里创造出璀璨夺目的西夏文化;勤劳的回族人民自强不息,展现出绚丽多姿的民俗风情。银川是我国西北边陲的一座重要城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悠久灿烂人文底蕴博大精深。“凤凰城”是银川的美称。相传很久以前,长江以南住着凤凰七姐妹,给人们带来幸福。其中最小的七妹来到地薄人穷的宁夏,开渠引水,带来了江南风光。后来为了阻止异族部落的入侵,凤凰七妹就变成了一座城,保护宁夏百姓,这就是后来的银川。银川地势平坦开阔。地形走势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倾斜。“贺兰为屏,黄河绕境,沃野千里,湖泊镶嵌”,是银川地貌格局的特征。银川地处鄂尔多斯西缘凹陷带的的北部,矿产资源丰富。在银川境内贺兰山段贮藏的矿产品主要有煤、赤铁、石灰石、白云石、磷灰石、石英砂岩、辉绿岩、陶瓷粘土等,这位银川市发展冶金、化工、建材等工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尤其是磷矿贮藏量较高。银川城区分为兴庆区、金凤区和西夏区三部分,兴庆区即老城前身为清代的宁夏府城,东距黄河约15公里,自治区政府和市人民
政府都设在这里,又为商业区。如今,银川市古颜新貌相得益彰,围绕着那些古老的建筑,一幢幢现代化的建筑鳞次栉比。入夜,灯火通明,霓虹闪烁,宽阔的街道流光溢彩。走进银川,你可以该受到一种宁夏所特有的传统与现在交相辉映的美丽,这座荣古都风貌、回族风情和现代韵味于一体的边塞古城正以一种崭新的姿态迎接着五湖四海嘉宾的光临。好了,关于宁夏及银川的介绍就到这里了,通过接下来的几天游览,各位旅客朋友们一定可以亲身体验到宁夏和银川的独特魅力。现在说说我们今天的行程,我们先到具有“东方金字塔”之称的西夏王陵游览,再去看贺兰山岩画,然后回到银川市内吃午饭,感受回族的特色餐饮。之后参观南关清真寺,体验回族穆斯林风情,去穆斯林特色商品店,可以购买一些你们感兴趣的商品,之后回酒店吃晚饭,晚上为自由活动时间,大家逛银川夜市,观银川夜景。
最新宁夏走访肿瘤患者心得体会实用四
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位于祖国西北部的黄河中上游地区,地处北纬35°14’~39°23’、东经104°17’~107°39’之间。东邻陕西省,西部与北部接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与甘肃省相连,总面积6.64万平方公里。地形南北狭长,地势南高北低,自北向南为贺兰山地、宁夏平原、六盘山地。宁夏南北相距456公里,东西相距约250公里。宁夏地处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从地貌类型看,南部以流水侵蚀的黄土地貌为主,中部和北部以干旱剥蚀、风蚀地貌为主。境内有较为高峻的山地和广泛分布的丘陵,也有由于地层断陷又经黄河冲积而成的冲积平原,还有台地和沙丘。地表形态复杂多样。据20xx年初统计资料显示,宁夏地形中丘陵占38%,平原占26.8%,山地占15.8%,台地占17.6%,沙漠占1.8%。平均海拔为1090-20xx米。贺兰山是宁夏平原的天然屏障,主峰敖包圪垯海拔3556米。黄河从中北部穿越12个市县,境内流程397公里。
宁夏地处内陆,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跨东部季风区和西北干旱区,西南靠近青藏高寒区,大致处在我国三大自然区的交汇、过渡地带。年平均气温为5℃~9℃,昼夜温差大。年降水量一般为200~600毫米。全年日照达3000小时,无霜期170天左右,是中国日照和太阳辐射最充足的地区之一。
宁夏是中华远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宁夏灵武水洞沟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活动遗址和出土文物表明,早在3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
春秋战国时期,境内就开始修筑闻名世界的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派兵在宁夏屯垦,开始了引黄河水灌溉的历史,到汉代(前206~220),这里农耕经济已相当繁荣。唐代天宝十四载(755)爆发了“安史之乱”,太子李亨进入宁夏,在灵武登基称帝,史称唐肃宗。当时,宁夏已成为中国东西交通贸易的重要通道之一。北宋宝元元年(1038),党项族首领李元昊以宁夏为中心建立了大夏国,史称西夏,定都兴庆府(今银川市)。蒙古灭西夏后,于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设宁夏府路,始有“宁夏”地名。明设宁夏卫。清设宁夏府。民国初年,宁夏府改为朔方道,1920xx年成立宁夏省。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4年撤销宁夏省。1958年10月25日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矿产资源丰富,农业、能源和旅游优势突出。全区有耕地128.8万公顷。其中水浇地33.3万多公顷。有待开发的宜农荒地66万余公顷,其中可开发水产养殖的荒滩13.3万公顷、荒水面积5.6万公顷,有草场300万公顷。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50多种,人均自然资源潜在价值为全国平均价值的163.5%,居全国第五位。尤其是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炭、石膏、石油、天然气等。石膏蕴藏量居全国第一。全区近三分之一的土地下蕴藏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探明储量300多亿吨,居全国第五位。仅灵武煤田探明储量就达270多亿吨,相当于中国东北地区探明储量的总和。全国十大煤种,宁夏就有9种。世界著名的优质无烟煤太西煤,年出口量达100万吨。地跨宁夏的陕甘宁盆地天然气田,已探明储量20xx多亿立方米,是世界特级大气田。
自治区下辖银川、石嘴山、吴忠、固原、中卫5个地级市,兴庆、金凤、西夏、大武口、惠农、原州6个市辖区,灵武、青铜峡2个县级市,永宁、贺兰、平罗、同心、盐池、中宁、海原、泾源、西吉、隆德、彭阳11个县和红寺堡开发区(县级移民开发区),首府银川市。
宁夏有回、汉等35个民族,20xx年末总人口603.73万人,其中汉族377.42万人、回族206.49万人。宁夏是我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回族群众信仰伊斯兰教。
中国回族形成于元代。关于回族的来源可以上溯到公元七世纪中叶,那时就有阿拉伯和波斯商人到中国经商和留居。元代大批中亚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来到中国,由于通婚和社会经济关系,与汉、维吾尔、蒙古等族在长期相处的过程中形成回回民族。早在宋代,就有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在宁夏经商定居。元代大批中亚阿拉伯的穆斯林与蒙古人一起,迁今宁夏屯垦戍边。元末明初回族逐渐形成,宁夏回族进入一个相对稳定发展的时期。
回族人居宁夏,最早可追溯到唐末。到北宋、西夏时期,东来的穆斯林多从玉门、酒泉经西夏属地至中原。到元代,大批阿拉伯人、波斯人、中亚人被征调或迁徙,以半军事、半屯牧的形式生存。明初,大批回回人以“归附土达”身份被安插到灵州(今灵武市一带)及固原各州县,加之不断迁徙来宁夏开发、屯垦的回回人,形成了许多回族聚居点。到了清乾隆年间,“宁夏至平凉千里,尽系回庄”,宁夏回族人口剧增。至同治年间(1862-1874年),西北回民反清起义遭到残酷镇压,义军及眷属被迁赶到偏僻地区,其中部分回民移居灵州、化平(今宁夏泾源县)、隆德、海原等县。
作为宁夏主体民族的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在宁夏回族聚居地区,建有不同建筑形式和不同规模的清真寺3000多座,有阿訇约4000名。回族穆斯林群众一般信奉五项“功课”即:念、礼、斋、课、朝。回族的传统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又称宰牲节)和圣纪节三大节日。自治区和各市、县建有各级宗教社会团体即伊斯兰教协会,管理自己的宗教生活。自治区在银川市开办了宁夏伊斯兰经学院,在同心县开办了同心阿拉伯语专修学校,帮助穆斯林群众培养了大批有宗教学识的人才。除伊斯兰教外,宁夏还有群众信仰、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自治区人民政府对各种宗教一视同仁,群众正常的宗教活动受到保护,各种宗教人士在宁夏长期和睦相处。
宁夏回族在衣着、饮食、起居卫生、婚嫁、丧葬等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回族男性都喜欢戴白色的小圆帽,穿黑色的马甲。回族妇女还喜欢戴盖头,戴金银耳环、戒指、手镯等。回族特别讲究卫生,室内外清洁整齐,灶具洁净。平时洗手、洗脸多用汤瓶,沐浴用吊罐。
回族喜欢吃牛、羊、骆驼等反刍类的偶蹄目食草动物肉,也吃鸡、鸭、鹅、鱼肉,禁食猪肉,不食动物血液和自死的禽畜。虔诚的教徒食用的禽畜,必须由阿訇代宰。回族一般不吸烟,不喝酒,男女老少都爱喝泡有冰糖、茶叶、枸杞、核桃仁、芝麻、桂圆、红枣、果脯等营养佐料的“八宝”盖碗茶。喜庆节日,回族多制作油香、馓子、油果等油炸食品。有尊贵客人时,会以丰盛的“全羊席”和各种回族小吃热情接待。婚姻方面,实行一夫一妻制。回族婚礼很隆重,且有许多宗教和民族的特点。如举行婚礼时,要请阿訇念“尼卡哈”,即用阿拉伯经文进行证婚和祝贺。回族丧葬简易,实行土葬、薄葬。葬礼包括清洁埋体、白布裹尸、阿訇主持举行宗教祈祷仪式、入葬四道程序。
清真寺,又称礼拜寺。阿拉伯语为“麦斯吉德”,意即叩头的地方。既是伊斯兰教信徒聚众礼拜的场所,某些地方又兼有文化教育中心、社会活动中心的功用。宁夏清真寺的创建从元代开始,经明、清两代,清真寺的数量和规模得到了相当的发展。拱北,是伊斯兰教某地域杰出人物的陵园。道堂,是伊斯兰教某分支宗教领导人礼拜、诵经、讲学和居住的地方。宁夏伊斯兰建筑集中反映了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并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和民族个性。
最新宁夏走访肿瘤患者心得体会实用五
今年暑假,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我来到了向往已久的“塞上明珠”宁夏。
刚一下火车,我便被宁夏的美丽景色、清新的空气、浓厚的民族风情深深地吸引住了,让我不禁忘却了旅途中的疲惫与辛苦。
在宁夏,我先后游览了美不胜收的沙湖、神秘的西夏王陵、古老的水洞沟、记载着人类文明起源的贺兰山岩画……在这些景点中,最令我难忘的当数中卫的沙坡头了。
沙坡头的美名我早有耳闻,果不其然,刚一来到这里,眼前的景色便深深地震撼了我——大自然用他的鬼斧神工将四种毫不相干的地貌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一眼望不到边际的腾格里沙漠、湍急的黄河水、成片的绿洲和连绵起伏的贺兰山交相辉映,相生相依,如同一幅壮美的画卷徐徐地展现在我眼前,这画卷既具西北风光之雄奇,又有江南景色之秀美,不禁让人流连忘返。
玩沙坡头骑骆驼是不可错过的。当我骑上骆驼,徜徉在连绵的沙海之中时,悠扬的驼铃声伴着狂野、夕阳、长河、孤烟,一种豪情四溢的感觉便迅速在胸中蔓延开来,难怪唐代大诗人王维在游览了沙坡头后留下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千古佳句。
下了骆驼我们又换乘游艇穿越黄河,来到了沙坡头的腹地。在这儿,我惊奇地发现这里的沙子竟然非常的细,颗粒大约只有海沙的十分之一,随手抓起一把,不用刻意去扬,张开手来,顷刻间便会随风飞扬的无影无踪了。微风中你若能静下心来,便会听到一种奇怪的嗡嗡声,细究下来,原来这就是沙坡头的一绝——金沙鸣钟。怪不得宁夏当地流传着“宁夏归来不看沙”的谚语呢。
在沙漠中,最让我感动刺激的要数“沙漠冲凉”了,乘坐着沙漠越野车,在一望无际的大沙漠中肆意的奔驰着,不停的飞跃着,不时还会划过一个个极陡沙坡,所到之处,总会一起一阵阵惊叫声,让人感觉仿佛是在沙漠中乘坐过山车一般刺激。
在那之后,我们又乘兴品味了沙坡头另一绝——羊皮筏子。十六张从满气体的浸过桐油的完整的羊皮被分成四组前后排扎在一起,上面安装上木架,游客们直接坐在木架上面,延黄河水流漂浮,欣赏沿岸美景,那回归自然原生态的感觉令人回味无穷。
宁夏景点导游词4
游客们,贺兰山岩画记录了贺兰山一带远古游牧民族的生活,在北至石嘴山,南至中卫的250多公里的十多个山口,分布着1000多幅岩画,单个图案超过2万个。贺兰山口就是有着众多岩画的山口之一。
从苏峪口往北走约5000米,就到了贺兰口。大家看,在沟谷两岸绵延600多米的山岩石壁上分布着贺兰山岩画300多幅,岩画题材广泛,大至表现日月宇宙,小至描画动物足蹄,并有狩猎、放牧、舞蹈的场面,岩画艺术造型粗犷奔放,构图朴实,具有独特的意境和艺术价值。其中数量最多的是各种各样的人面形。许多人面形画面简单,多数有眉毛、鼻子和嘴,而偏偏缺少一对眼睛,这可能与作画民族的习俗和信仰有关。还有一个耐人寻味的有趣现象,即人面形中有似一个站立人的轮廓,双臂弯曲,两脚叉开,腰佩长刀,表现了一化身图腾的巫觋为中心的造型形象,这种独特的崇拜和敬仰,是其它岩画所少有的。
人面形岩画中有的人首长着犄角,有的插着羽毛,这些可能是表现狩猎时的伪装;有的还带着尖型和圆顶帽。表现女性的岩画,有的戴着头饰,有地挽着发髻,风姿秀逸,楚楚动人,再现了几千年前古代妇女对美的追求。还有一些表现生活的欢乐和情趣,或大耳高鼻满脸长毛,或嘴里衔着骨头,可能是表现人民在欢庆狩猎丰收时跳舞的情景。另外,还有多种多样的动物岩画,有奔跑的鹿,有双较突出的岩羊,有风驰扬鬃的骏马,还有摇尾巴的狗以及飞禽走兽,各个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据考证,贺兰山岩画不是一个时期一个民族的作品,其前后延续时间可能达20_年之久,在贺兰山生活的诸多古代民族前后相继,共同完成了这一艺术画库。岩画是他们表达情感、愿望、信仰的“艺术心态录”。岩画的创作,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一是先秦至汉时,匈奴游牧部落所作;二是五代至西夏建国之初,党项族游牧民族所作。他们在狩猎与劳作之余,用这种方式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和生活习俗,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和无穷的创造力。如今,这些石头的史书已成为宝贵的艺术文化遗产。
各位游客,贺兰口岩画的镌刻,有些是先凿后磨,线条光滑;有些是先勾轮廓,在加深线条。艺术表现手法古朴稚拙,向儿童笔下的形象。即刻画其所见,有直抒其所想,流露出自然与粗犷的神秘魅力。百闻不如一见,今日之行,想必大家一定受益匪浅。
最新宁夏走访肿瘤患者心得体会实用六
各位游客:
在银川市的西北部,有一座雄伟峻峭的山脉,它峰峦起伏,装入一批奔腾的骏马,由东 北向西南驰骋于银川平原和阿拉善高原之间,这就是著名的贺兰山. "贺兰"一词来自于蒙古语,是骏马的意思.贺兰山又称阿拉善山,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 和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之间,是宁夏和内蒙古的分界线.山脉呈南北走向绵延 250 余公 里,东西宽 20—40 公里,最宽处 60 公里,在浩瀚沙漠中拔地而起,北接乌兰布和沙漠, 南连卫宁北山,西傍腾格里沙漠,东临银川平原,俨然是银川平原的一道天然屏障. 整座贺兰山又大小山峰 46 个, 较大的山口 38 个.
贺兰山平均海拔在 20xx 米以上, "贺 兰之山五百里,极目长空高插天",就是赞美最高峰敖包疙瘩的,其海拔 3556 米,比我国 著名的五岳都要高得多. 敖包疙瘩, 是蒙古族人在贺兰山巅的最高处, 用石头堆起的一个"敖 包",是他们祭神的地方.他是贺兰山顶峰的标志.贺兰山主峰也就以此为名. 贺兰山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 对银川平原发展成为"塞北江南"有着显赫功 劳.它不但是我国河流外流域内流区的分水岭,也是季风气候和非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山势 的阻挡,既削弱了西北高寒气流的东袭,阻止了潮湿的东南季风西进,又遏制了腾格里沙漠 的东移,东西两侧的气候差异颇大.贺兰山还是我国草原与荒漠的分界线,东部为半农半牧 区,西部为纯牧区. 贺兰山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历来满布刀光剑影.
它地处我国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 交接地带,民族迁移十分频繁,在历史上是游牧民族通往中原地带的重要屏障,被誉为"朔 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众多的谷口平时是贸易交通要道,战时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唐代 诗人王维有诗写道:"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榭交驰日夕闻."以"阵如云","羽榭交驰"形象描 绘了激烈的战争场面.岳飞《满江红》"架长车,踏破贺兰山阙"的名句,也曾激励过众多热 血男儿奔赴沙场,报效国家! 贺兰山的动植物和地下矿藏资源十分丰富.植物种类约有 670 种,其中不少为贺兰山 特有的种类,如贺兰山西花紫堇,贺兰山翠雀花,贺兰山丁香,贺兰山棘豆和贺兰山麦瓶草 等.此外还有云杉,油松以及山杏,山桃等果木和灌木,是宁夏三大林区之一.
贺兰山的野生动物有 170 余种,其中蓝马鸡,马鹿,麝,盘羊,猞猁,斑羚,灰鹤等 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蓝马鸡为我国特有鸟类,在宁夏仅分布于贺兰山,1983 年被 定为宁夏区鸟.山下有丰富的煤炭,锰,铁等矿产资源,山中还盛产贺兰石,是制作势头工 艺品的名贵原材料. 贺兰山历史悠久,钟灵毓秀,其境内有许多引人入胜的风景游览点,如避暑胜地小滚钟 口风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贺兰山岩画,以及具有很高文物价值的西夏古塔——拜寺 口双塔等等.游客们可以从中尽情领略这座古老山脉自然,历史和人文的风韵之美,一定会 回味无穷.
下面请大家随我从苏峪口北侧进山, 前往参观具有"游牧民族艺术画廊"之称的贺兰山岩 画. 游客们,贺兰山岩画记录了贺兰山一带远古游牧民族的生活,在北至石嘴山,南至中卫 的 250 多公里的十多个山口,分布着 1000 多幅岩画,单个图案超过 2 万个.贺兰山口就是 有着众多岩画的山口之一.
从苏峪口往北走约 5000 米,就到了贺兰口.大家看,在沟谷两岸绵延 600 多米的山岩 石壁上分布着贺兰山岩画 300 多幅,岩画题材广泛,大至表现日月宇宙,小至描画动物足 蹄,并有狩猎,放牧,舞蹈的场面,岩画艺术造型粗犷奔放,构图朴实,具有独特的意境和 艺术价值.其中数量最多的是各种各样的人面形.许多人面形画面简单,多数有眉毛,鼻子 和嘴,而偏偏缺少一对眼睛,这可能与作画民族的习俗和信仰有关.还有一个耐人寻味的有 趣现象,即人面形中有似一个站立人的轮廓,双臂弯曲,两脚叉开,腰佩长刀,表现了一化 身图腾的巫觋为中心的造型形象,这种独特的崇拜和敬仰,是其它岩画所少有的.
人面形岩画中有的人首长着犄角,有的插着羽毛,这些可能是表现狩猎时的伪装;有的 还带着尖型和圆顶帽.表现女性的岩画,有的戴着头饰,有地挽着发髻,风姿秀逸,楚楚动 人,再现了几千年前古代妇女对美的追求.还有一些表现生活的欢乐和情趣,或大耳高鼻满 脸长毛,或嘴里衔着骨头,可能是表现人民在欢庆狩猎丰收时跳舞的情景.另外,还有多种 多样的动物岩画,有奔跑的鹿,有双较突出的岩羊,有风驰扬鬃的骏马,还有摇尾巴的狗以 及飞禽走兽,各个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据考证,贺兰山岩画不是一个时期一个民族的作品,其前后延续时间可能达 20xx 年之 久,在贺兰山生活的诸多古代民族前后相继,共同完成了这一艺术画库.岩画是他们表达情 感,愿望,信仰的"艺术心态录".岩画的创作,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一是先秦至汉时,匈 奴游牧部落所作; 二是五代至西夏建国之初, 党项族游牧民族所作. 他们在狩猎与劳作之余, 用这种方式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和生活习俗,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和无穷的创造力.如今, 这些石头的史书已成为宝贵的艺术文化遗产.
各位游客,贺兰口岩画的镌刻,有些是先凿后磨,线条光滑;有些是先勾轮廓,在加深 线条.艺术表现手法古朴稚拙,向儿童笔下的形象.即刻画其所见,有直抒其所想,流露出 自然与粗犷的神秘魅力.百闻不如一见,今日之行,想必大家一定受益匪浅.
最新宁夏走访肿瘤患者心得体会实用七
各位游客:
欢迎大家到宁夏来观光旅游。首先请允许我向各位介绍一下宁夏概况。
宁夏位于祖国的西北内陆地区,黄河中上游,全区土地面积6.64万平方公里,现辖银川、石嘴山两个地级市,银南、固原两个地区,吴忠、青铜峡、灵武3个县级市和6各辖区,15各县。全区人口536万。
宁夏是我国唯一一个回族自治区,回族人口约占全区总人口的1/3。回民信仰伊斯兰教,全自治区有大、小清真寺3000多座,因此宁夏又被称为中国的“穆斯林之乡”。
(历史文化)
宁夏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黄河岸边的灵武市“水洞沟遗址”发掘表明,在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秦代时属北地郡,秦军在此屯垦戍边,抗击匈奴。汉代时又分为朔方和西凉刺史两部。唐代时属关内道,农牧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11世纪初,党项族以宁夏为中心,建立了西夏政权,并创造了灿烂的西夏文化。元灭西夏后,设宁夏行省,取“平定西夏永远安宁”之意,于是便开始有了宁夏的名称。明改制宁夏卫,清属甘肃省。1920xx年建宁夏省。1654年又撤销省建制,分归内蒙古、甘肃省管辖。1958年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地处中原文化与草原文化的过渡地带,又是河套文化与丝绸之路的交融区,古老深远的黄河文化、特色鲜明的伊斯兰文化、独一无二的西夏文化、颇具特色的移民文化和浓郁粗旷的边塞文化工具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从而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遗迹和探寻不尽的奥秘。
(地形和气候)
游客们,宁夏地势南高北低,山地、高原约占全区的3/4,剩下的就是平原地区,其中沙漠占宁夏面积的8%。从地形分布来看,自北向南为贺兰山地、宁夏平原、鄂尔多斯草原、黄土高原、六盘山地等,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北面的贺兰山脉绵亘250公里成了宁夏平原的天然屏障,南边则为郁郁葱葱的六盘山脉。古老的黄河穿越宁夏中北部地区向北流淌,在宁夏境内总流程达397公里,流经12个县市。黄河宁夏段水面宽阔,灌溉垦殖,他们的辛勤劳动使宁夏成了沟渠纵横、稻香鱼肥、瓜果飘香、风光秀美的“塞上江南”。这从唐代诗人“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的诗句中就可得到印证。
南高北低的地形决定了宁夏南寒北暖的气候,此外,宁夏地处高纬度,昼夜温差大,白天太阳直射温度相对较高,晚间气流扫射余热温度明显降低,夏日昼夜温差在15度左右。雨季集中在夏季,但降水量不大。宁夏的天是明朗的天,“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是宁夏天气和风情的真切写照。
(旅游景观)
类型多样的自然景观,兼收并蓄的多元文化特色,带给了宁夏丰富的旅游资源。作为“中国旅游最后的处女地”,近几年来,宁夏备受海内外游客的青睐。来宁夏旅游,可从不同角度去欣赏其“六大特色”——古老的黄河文化、雄浑的大漠风光、神秘的西夏王朝、浓郁的回乡风情、迷人的六盘盛景、美丽的塞上江南。这里有被誉为“东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有中国最大的喇嘛式建筑群“一百零八塔”,有人类原始造型艺术“贺兰山岩画”,有沙海明珠“沙坡头”,以及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35个王牌旅游景点之一的沙湖等。现已开发坐羊皮筏子常有黄河,骑骆驼穿越腾格里沙漠以及西夏仿古、回族风情、沙湖观鸟、徒步长城、生态农业观光等特殊旅游项目。宁夏之旅,点多、面广、线长,如歌、如诗、如画,给人以独特的享受。
(回族风情)
游客们,来到宁夏,特别要向大家接受的是回族风情,因为宁夏是中国回族聚居最多的地区(回族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人数仅次于壮族,位居第二)。我们还是从回族的信仰、节目、习俗、紧急、服饰来谈起吧。
回族多信仰伊斯兰教,因此,与伊斯兰教的关系十分密切。明清时期,中国伊斯兰教学者介绍伊斯兰教义,会用“清净污染”、“真乃独一”、“至情至真”和“真主原有独尊,谓之清真”等语,古伊斯兰教又称“清真教”。伊斯兰教礼拜寺叫做“清真寺”,穆斯林制作的食品称作“清真食品”,穆斯林开设的饭店和食品店习惯用“情真”二字作为标记。宁夏现有清真寺3000多座,遍布山川城乡。回族穆斯林按《古x经》的要求要遵守五项功课,即念(祈祷)、礼(礼拜)、斋(斋戒)、课(捐赠)、朝(朝觐)五功。
伊斯兰教的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也是回族穆斯林的三大节日。开斋节,顾名思义,即斋月期满后的第一天。古尔邦节在开斋后70天,阿拉伯语“古尔邦”是宰牲的意思,故又称宰牲节。圣纪节,每年教历三月十二日,为纪念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诞生而举行。
回族在出生命名、婚嫁、丧葬等方面,也深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回族的小孩出生后,要阿訇命名,谓之“经名”。回族青年的婚姻,在履行法定手续后,由阿訇主持仪式,诵读《古x经》,为其证婚。三天后,新郎新娘回娘家,叫做“回门”。回族丧葬为土葬,主张素葬,不用棺木,遗体净洗后以白布包裹,埋于土穴中。亲人先逢七、后逢年祭之。回族有良好的卫生习惯,礼拜前要进行沐浴,“小净”用汤瓶洗头、手、脚等处,“大净”用吊罐洗浴全身。回族庭院整齐干净,井然有序。挑水用的桶倒扣在石板上,从井里提水用的桶挂在墙上,不能落地。
回族忌偶像崇拜。禁食自死物、血,猪、马、驴、骡、狗等不反刍的动物。回族以习武健身为美德,故多高寿者。
在服饰上,回族男子多戴无沿小白帽或黑帽,称为礼拜帽。女的一般戴无沿撮口白帽或盖头,将头发遮掩起来。盖头,少女一般带绿色,已婚妇女则戴黑色,老年人戴白色。回族妇女喜欢佩戴耳环、戒指、手镯和头饰。
(特产和风味)
游客们,宁夏的特产和风味可用两句话来概括:“吴宝耀花游人眼,长思长想不思归。”
想为世人称道的宁夏特产当推枸杞、甘草、贺兰石、滩羊皮、发菜,因其颜色分别为红、黄、蓝、白、黑而被称为五宝。枸杞及时中药精品,优势益肾健体的食品。甘草被赞为“中药之王”。用贺兰石制作的砚台,不仅是文房四宝的实用品,而且是珍贵的工艺收藏品。宁夏滩羊是我国优良裘用绵羊之一,通常制球用一个月左右的滩羊羔皮“二毛皮”,其优良的品质和独特的风格驰名海内外。发菜是“八珍”之一,既有食用功能,又有药用价值,但采挖发菜会严重破坏环境,导致土地沙化,因此发菜已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管理的野生固沙植物,禁止采集和销售。
宁夏的地方风味因兼有中国传统风味而独树一帜。其清真风味小吃不仅为广大穆斯林所珍爱,各族人民也无不愿一尝为快,有外焦里嫩的油香、焦酥香脆的馓子,还有最具特色的饮料盖碗茶。清真厨师们还创造出碗蒸羊、涮羊肉、水晶羊头、煨牛筋、红烧羊肉、锅烧填鸭、鸽蛋蒸菜、糖醋黄河鲤鱼等一系列清真菜,其中以烩为主的回民筵席“八大碗”则是回民喜庆宴请的主菜。宁夏小吃还有牛羊杂碎、团馍、酿皮子、回族油菜、牛干巴等,名目繁多,各具特色。银川市中心地段设有小吃一条街,游客们不妨走街串巷,前去品尝,一饱口福。
各位游客,宁夏概况就介绍到此。也许带游罢宁夏,对他从陌生到了解后,您会发出和我同样的感叹:游遍千山万水,还是宁夏最美!
最新宁夏走访肿瘤患者心得体会实用八
各位贵宾、大家好、
大家不远千里来到我们美丽的塞上江南、不知道大家对我们宁夏真正的了解多少呢?不了解没关系、这里就有我为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黄河中上游、简称‘宁’、东临陕西、北接内蒙、南于甘肃相连、土地面积万平方公里、是我国唯一的省级回族自治区、成立于1958年10月25日、被称为是‘穆斯林之乡’、人口600多万、回族人口占全区人口的1/3、多民族在这里团结友爱、安居乐业、这里早在3万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古老的黄河文明、神秘的西夏历史、美丽的塞上明珠、雄浑的大漠风光、在西部大开发后慢慢的被世人所了解、走向世界、
‘天下黄河富宁夏’黄河全长5464公里、流经宁夏397公里、黄河从甘肃黑山峡进入宁夏境内、水流平缓、水面宽广、为宁夏创造了富饶的黄河河套灌区、宁夏引黄灌溉的历史已有20__多年、历代皇帝都比较关心水利工程、秦、汉就有秦渠、汉渠、唐徕渠、汉延渠等渠道、由于黄水中带有大量的泥沙和微量元素、加上宁夏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宁夏的农副产品也是独占鳌头、更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我国的山脉基本都是东西走向的、而在我们宁夏就有两座南北走向的山脉、这就是有名的贺兰山和六盘山、贺兰山位于宁夏和内蒙的交界处、东西长50250公里、南北长456公里、贺兰在蒙语里是‘骏马’的意思、宁夏的气候早晚温差大就要归功于贺兰山、因为贺兰山阻挡了西伯利亚寒流的侵袭、也阻挡了腾格里沙漠的东移、成为了银川平原的天然屏障、更是宁夏的大氧吧、贺兰山内有绿色植被万公顷、稀有动物和国家保护动物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宁夏五宝之一的贺兰石就是产自贺兰山上、在宁夏的南部的另一座名山就是红军长征最后翻越的一座山脉、六盘山、因盘山古道要经六盘才能到达山顶、故名六盘山、伟大的领袖毛爷爷在这里还留下了千古的词篇、《清平乐、六盘山》被称为是南部的‘油盆’现为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六盘山现在正在开发建设当中、但其秀美的景色还是让人着迷、这两座宝山就像俩个英勇的战士、为宁夏看守者南北的大门、
‘穆斯林之乡’宁夏、由于回族人口密集、居住习惯、‘大分散、小聚居’回族人口占宁夏全区人口的1/3、占全国人口的2/5、灿烂的回族文化和风俗人情就是最吸引人的招牌、大大小小的清真寺出现在宁夏的每个角落、身穿回族服饰的穆斯林人情招待远道而来的客人、金灿可口的油香捧到眼前、让人为之心动、而独特的生活习俗定会让你流连忘返、位于贺兰山脚下的西夏王陵却又在诉说着曾经的兴衰荣辱、早在1038到1227年、党项族的可汗李元昊就在现在的银川建立了大夏政权、由于位于黄河以西、又在我国的西北、被称为西夏、西夏在历史的舞台上存在了189年之久、然而很多人都不知道西夏历史、就算有的史书中有记载、也是几笔带过而已、《24史》中又唯独缺少西夏史、而西夏文字又被史学家称为‘绝学’、全世界认识西夏文字的人没有几个、这个曾经在历史上辉煌一时的西夏、因为发生了什么变动、就这样悄然退出了世人们的视线、就让我们去到西夏王陵、共同解密、谜一样的国家、
由于宁夏地处西北、被三个沙漠所包围、所以宁夏的风沙也是珍贵的旅游资源、位于石嘴山市的首批5a级生态旅游景区沙湖却有别样的塞上风光、沙湖、顾名思义、有沙有湖、金沙怀抱翠湖、翠湖围绕金沙、俩种风格迥异的景色相互融合、加上江书记的题字、沙湖名声大震、吸引着中外游客到此观光游览、并为宁夏创造可观经济效益、沙山、翠湖、飞鸟、游鱼、芦苇、每个景色看去都是自成一景、却又逃脱不了游人每每的赞叹、而以治沙成果令世人折服的5a级全球五百家环保单位沙坡头也在这片热土上撒下她的妖娆和柔情、沙坡头位于腾格里沙漠边缘、‘麦草方格沙障’阻挡了万平方公里腾格里沙漠的脚步、使中国第一条沙漠铁路在这里穿过、随着沙坡头的开发建设、这里又被誉为‘全国十大最好玩的地方’、去看那一望无际的沙海、骑着沙漠之舟、听着驼铃叮当、展望黄河那性感的曲线、此时的心情、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会、一片沙有湖相伴、一片沙与河相依、也许、这样的塞上江南、就是梦中追寻过多次的地方!
各位游客:
欢迎大家到宁夏来观光旅游。首先请允许我向各位介绍一下宁夏概况。
宁夏位于祖国的西北内陆地区,黄河中上游,全区土地面积万平方公里,现辖银川、石嘴山两个地级市,银南、固原两个地区,吴忠、青铜峡、灵武3个县级市和6各辖区,15各县。全区人口536万。
宁夏是我国唯一一个回族自治区,回族人口约占全区总人口的1/3。回民信仰伊斯兰教,全自治区有大、小清真寺3000多座,因此宁夏又被称为中国的“穆斯林之乡”。
(历史文化)
宁夏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黄河岸边的灵武市“水洞沟遗址”发掘表明,在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秦代时属北地郡,秦军在此屯垦戍边,抗击匈奴。汉代时又分为朔方和西凉刺史两部。唐代时属关内道,农牧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11世纪初,党项族以宁夏为中心,建立了西夏政权,并创造了灿烂的西夏文化。元灭西夏后,设宁夏行省,取“平定西夏永远安宁”之意,于是便开始有了宁夏的名称。明改制宁夏卫,清属甘肃省。1928年建宁夏省。1654年又撤销省建制,分归内蒙古、甘肃省管辖。1958年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地处中原文化与草原文化的过渡地带,又是河套文化与丝绸之路的交融区,古老深远的黄河文化、特色鲜明的伊斯兰文化、独一无二的西夏文化、颇具特色的移民文化和浓郁粗旷的边塞文化工具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从而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遗迹和探寻不尽的奥秘。
(地形和气候)
游客们,宁夏地势南高北低,山地、高原约占全区的3/4,剩下的就是平原地区,其中沙漠占宁夏面积的8%。从地形分布来看,自北向南为贺兰山地、宁夏平原、鄂尔多斯草原、黄土高原、六盘山地等,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北面的贺兰山脉绵亘250公里成了宁夏平原的天然屏障,南边则为郁郁葱葱的六盘山脉。古老的黄河穿越宁夏中北部地区向北流淌,在宁夏境内总流程达397公里,流经12个县市。黄河宁夏段水面宽阔,灌溉垦殖,他们的辛勤劳动使宁夏成了沟渠纵横、稻香鱼肥、瓜果飘香、风光秀美的“塞上江南”。这从唐代诗人“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的诗句中就可得到印证。
南高北低的地形决定了宁夏南寒北暖的气候,此外,宁夏地处高纬度,昼夜温差大,白天太阳直射温度相对较高,晚间气流扫射余热温度明显降低,夏日昼夜温差在15度左右。雨季集中在夏季,但降水量不大。宁夏的天是明朗的天,“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是宁夏天气和风情的真切写照。
(旅游景观)
类型多样的自然景观,兼收并蓄的多元文化特色,带给了宁夏丰富的旅游资源。作为“中国旅游最后的处女地”,近几年来,宁夏备受海内外游客的青睐。来宁夏旅游,可从不同角度去欣赏其“六大特色”——古老的黄河文化、雄浑的大漠风光、神秘的西夏王朝、浓郁的回乡风情、迷人的六盘盛景、美丽的塞上江南。这里有被誉为“东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有中国最大的喇嘛式建筑群“一百零八塔”,有人类原始造型艺术“贺兰山岩画”,有沙海明珠“沙坡头”,以及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35个王牌旅游景点之一的沙湖等。现已开发坐羊皮筏子常有黄河,骑骆驼穿越腾格里沙漠以及西夏仿古、回族风情、沙湖观鸟、徒步长城、生态农业观光等特殊旅游项目。宁夏之旅,点多、面广、线长,如歌、如诗、如画,给人以独特的享受。
(回族风情)
游客们,来到宁夏,特别要向大家接受的是回族风情,因为宁夏是中国回族聚居最多的地区(回族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人数仅次于壮族,位居第二)。我们还是从回族的信仰、节目、习俗、紧急、服饰来谈起吧。
回族多信仰伊斯兰教,因此,与伊斯兰教的关系十分密切。明清时期,中国伊斯兰教学者介绍伊斯兰教义,会用“清净污染”、“真乃独一”、“至情至真”和“真主原有独尊,谓之清真”等语,古伊斯兰教又称“清真教”。伊斯兰教礼拜寺叫做“清真寺”,穆斯林制作的食品称作“清真食品”,穆斯林开设的饭店和食品店习惯用“情真”二字作为标记。宁夏现有清真寺3000多座,遍布山川城乡。回族穆斯林按《古x经》的要求要遵守五项功课,即念(祈祷)、礼(礼拜)、斋(斋戒)、课(捐赠)、朝(朝觐)五功。
伊斯兰教的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也是回族穆斯林的三大节日。开斋节,顾名思义,即斋月期满后的第一天。古尔邦节在开斋后70天,阿拉伯语“古尔邦”是宰牲的意思,故又称宰牲节。圣纪节,每年教历三月十二日,为纪念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_的诞生而举行。
回族在出生命名、婚嫁、丧葬等方面,也深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回族的小孩出生后,要阿訇命名,谓之“经名”。回族青年的婚姻,在履行法定手续后,由阿訇主持仪式,诵读《古x经》,为其证婚。三天后,新郎新娘回娘家,叫做“回门”。回族丧葬为土葬,主张素葬,不用棺木,遗体净洗后以白布包裹,埋于土穴中。亲人先逢七、后逢年祭之。回族有良好的卫生习惯,礼拜前要进行沐浴,“小净”用汤瓶洗头、手、脚等处,“大净”用吊罐洗浴全身。回族庭院整齐干净,井然有序。挑水用的桶倒扣在石板上,从井里提水用的桶挂在墙上,不能落地。
回族忌偶像崇拜。禁食自死物、血,猪、马、驴、骡、狗等不反刍的动物。回族以习武健身为美德,故多高寿者。
在服饰上,回族男子多戴无沿小白帽或黑帽,称为礼拜帽。女的一般戴无沿撮口白帽或盖头,将头发遮掩起来。盖头,少女一般带绿色,已婚妇女则戴黑色,老年人戴白色。回族妇女喜欢佩戴耳环、戒指、手镯和头饰。
(特产和风味)
游客们,宁夏的特产和风味可用两句话来概括:“吴宝耀花游人眼,长思长想不思归。”
想为世人称道的宁夏特产当推枸杞、甘草、贺兰石、滩羊皮、发菜,因其颜色分别为红、黄、蓝、白、黑而被称为五宝。枸杞及时中药精品,优势益肾健体的食品。甘草被赞为“中药之王”。用贺兰石制作的砚台,不仅是文房四宝的实用品,而且是珍贵的工艺收藏品。宁夏滩羊是我国优良裘用绵羊之一,通常制球用一个月左右的滩羊羔皮“二毛皮”,其优良的品质和独特的风格驰名海内外。发菜是“八珍”之一,既有食用功能,又有药用价值,但采挖发菜会严重破坏环境,导致土地沙化,因此发菜已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管理的野生固沙植物,禁止采集和销售。
宁夏的地方风味因兼有中国传统风味而独树一帜。其清真风味小吃不仅为广大穆斯林所珍爱,各族人民也无不愿一尝为快,有外焦里嫩的油香、焦酥香脆的馓子,还有最具特色的饮料盖碗茶。清真厨师们还创造出碗蒸羊、涮羊肉、水晶羊头、煨牛筋、红烧羊肉、锅烧填鸭、鸽蛋蒸菜、糖醋黄河鲤鱼等一系列清真菜,其中以烩为主的回民筵席“八大碗”则是回民喜庆宴请的主菜。宁夏小吃还有牛羊杂碎、团馍、酿皮子、回族油菜、牛干巴等,名目繁多,各具特色。银川市中心地段设有小吃一条街,游客们不妨走街串巷,前去品尝,一饱口福。
各位游客,宁夏概况就介绍到此。也许带游罢宁夏,对他从陌生到了解后,您会发出和我同样的感叹:游遍千山万水,还是宁夏最美!
宁夏走访肿瘤患者心得体会实用 宁夏走访肿瘤患者心得体会实用视频(八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