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助学贷款申请书 研究生助学贷款材料(七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如何写考研助学贷款申请书(精)一
我用过的复习资料有:
1、《复习指南》 李永乐。
我个人比较推荐数学基础比较好的人使用,条理清晰注重数学方法和思想。李永乐的我个人感觉编排上有点不科学甚至混乱,但似乎也是比较适合数学基础不太好的同学,或者注重基础的。
线代的话,我直接看的李永乐的讲义,复习指南上的都没看了。
还有我建议二战的同学应该换下口味,因为之前用过的书,碰到的很多题你太熟悉,反而达不到效果。
总之,无论是哪本,都有用了考140 的人。所以关键在于人而不是书。
2、李永乐《真题解析》。
真题还是绝对性的推荐李的,因为编排上就包括了分章节解析和套题,所以适合多轮的复习真题。陈的只包括十年的真题,而且都是套题,后面的答案也有好几处错误。
3、李永乐《全真模拟400题》。
题目有一定难度,很有可能做不完,我考前模拟就有四五套没在三个小时内完成。但是还是推荐的。更多的作用是查漏补缺。
4 其它模拟题
武忠祥的《最后冲刺五套卷》感觉很赞,题目有一定难度,建议想考120 以上的考前一个月模拟一下。
其次我还做了蔡子华的模拟题,属于比较简单的,适合考前找找感觉和自信。
二、复习计划
原本计划六月份下旬开始复习,结果因为很多事情搞到七月份中旬才安顿下来,所以我的复习计划是从七月开始的。
(我整个暑假都只看数学和英语单词,没看其它的)
因为我原本基础还可以,又是二战,所以我是边看书边看复习指南。
1、七月中旬—九月上旬:搞定高数教材和指南的高数部分
第一天看一个章节的教材,并亲手证明书上定理,动手算例题,在稿纸上多比划比划。选取课后习题中较难的部分做一做。
第二天开始看前一天看过教材所对应的复习指南上的内容,一般一章要看三天左右。这里要说说的是,书上的定理和结论以及方法,要多想想为什么这样。然后例题一定要自己亲手做。对于不能完全独立做出来的,一定要标记起来,下次肯定还得看。习题也不能太依赖答案,先自己思考,对于自己毫无思绪的,参考答案之后,要标记下来,下回肯定还得看看。
2、九月上旬—十一前:线代和概率,教材搞定,线代讲义搞定,复习指南上的概率搞定。
由于线代的基础较好,所以我看线代比较快,基本上是当天上午看教材并证明教材上的结论和推论,下午就做讲义上的例题和习题。一天一章。
如果基础并不太好的,可以把时间加长些。方法上就是一定要自己把书上的定理和推论理解和证明了,习题一定要亲手做。
概率复习方法类似。这里不得不说下的是,我自己看书时,就注意不留死角,像二维正态分布,分布函数的连续性和可导性这些,我都在看书的时候注意了。而且自己也亲手计算了一下二维正态分布的相关命题。所以在考试时才能沉着应对那道变态的概率题。当然,我认为只有想冲刺高分的才有必要这样,否则的话,反而效率不高。
3、十月六号-11月上旬:真题套题模拟。
由于第一轮已经较好的复习了全书和线代讲义,所以这一阶段我决定把复习方法调整为:
第一天做一套真题,按三小时考试完成。然后再第二天总结出一些方法并把一些掌握不太牢的东西记录下来,。第三天把第二天记下的需要加强的东西再看复习指南。
大概三天一套。
(这里其实相当于把指南中不太熟悉的部分又看了一次。)
4、十一月上旬-十二月上旬:全真模拟400题阶段 真题第二轮
也是按三个小时一套做,但常常做不完,。但为了构造考试的氛围,还是坚持在打击中做。和我一位考清华的同学pk,互相阅卷,一天一套。每次他都胜我一筹,所以总倍感压力。
(我们一般是上午七点左右开始,做到十点,然后再花两个时间总结)。
每次做完后,我们第二天就会总结,查复习指南,并找相关真题对照总结方法。
(这里相当于把真题和400题按题型总结了一轮,所以算是第二次看真题)
5、十二月上旬到十二月底左右:模拟 回归阶段。
这一阶段,也是以三天为一周期。第一天一套模拟题仅找找感觉做完把错题稍看看,第二天按章节看复习指南之前标记的需要重复看的部分和真题,第三天按章节看400题(就是一套一套地把其中某个部分的看看)。
(这里相当于把真题,全真模拟400题,复习指南没完全掌握部分,又看了一次)
6、十二月底-考前1月5号左右
做武忠祥的模拟题,五套,主要是找考场的紧张气氛。然后就是把以前的错题看看了。
7、5号以后就天天在看政治了。
三、其它
1、真题真的很重要,但重要的是亲手做和理解而不是做了多少次。虽然很多人说今年题目非主流,所以真题没用,但是我依然估执地认为,真题是起码要做两轮的。
2、动手做题,独立思考。一定要自己亲手做和想,包括书上的定理,也要多想为什么。
3、别人的东西只可以参考而不能照搬。不要老想着和别人pk进度。某些人老在网上说自己怎么怎么了,真题秒杀之类的。不要被别人影响了,全心全意复习就行了。我考前做真题也是100 -140 之间飘忽。我考前做四百题,有90多的,也有130多的,但一般也集中在110左右。所以不要被别人影响了。
4、如果时间允许,能早点复习就早点复习吧。我是复习得太晚了。后期感觉时间很紧,压力也非常大。
但也不要太早,11年考的最多也就是这会开始复习吧,那些大二就复习考研的,我个人是很不推荐的。
5、交流。和别人的交流也是非常有用的,记得我考前一直有和数学版的新任版主shn521交流各种概念的理解和证明,他深厚的功底也让我倍感压力并转化为动力。很感谢他。
如何写考研助学贷款申请书(精)二
网上有大量的高分经验贴。很多准备2018考研的同学们,因为对于有关备考的一切都还很茫然,盲目相信学长学姐的高分经验,但是这却犯了备考中的大忌。
经验是借鉴的不是模仿的
很多同学们会频繁地穿梭在校园里,像赶场一样奔赴一个又一个高分分享大会,为的就是一睹高分学长的风采,同时听听人家的备考经验。
还有的同学在向学长学姐请教时,所问问题事无巨细,寄希望于了解别人学习生活的各个细节,自己也按照每个步骤重复一遍,就可以考研成功。
其实学习经验这件事情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同学们学习了高分经验不等于完全照搬,有的同学一昧地复制和模仿学长学姐的学习方法甚至作息时间,殊不知,经验应该是根据自己的自身特点来有选择的学习借鉴的,一昧地效仿的结果只能是"画虎不成反类犬",得不偿失就划不来了。
毕竟每个人的头脑、背景、学习效率和学习习惯都不相同,而这些因素对于我们的复习都有很大影响,并不能说高分经验就是不好的,只是使用的人不一样,使用的效果当然也不会相同了。备考的方法有很多,不应该盲目地跟随别人的脚步,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高分经验怎么用
在这很多同学就要问了,那学长学姐的高分经验到底要不要去听呢?听完了到底有没有帮助呢?回答当然是肯定的。因为学长学姐的高分经验还是会帮助来年考研的同学们在备考的道路上少走一点弯路。
问题就是我们到底应该怎么用。所以同学们在借鉴前辈们留下的经验的时候,最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这些经验到底适不适合自己,也就是说有没有能够提高我的学习效率的部分。其实同学们在这么多年的学生生涯中早已经形成了自己固有的学习习惯,一昧地模仿别人的学习方法势必会改变自己所熟悉的方法,这样的变化我们并不提倡。
同学们要做的,就是从别人的经验中,找到可取的部分,然后把这部分吸收到自己的学习方法中,所以说高分经验和学习方法是要拿来为自己所用的,目的是要提高自己的复习效率。而盲目学习别人的经验而舍弃自己的套路则一定会拉低我们的复习效率。
吸取他人经验为自己所用的过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大家在复习过程中逐渐体会,发现自己的学习方法中有不适当的方面,就要立刻调整纠正,想一想别人的成功经验中是如何处理的。而学习了他人的方法之后,也可以做出适当的调整,使之与自己的学习节奏相契合。
同学们在复习中不能忽略学习方法的重要
考研助学贷款申请书 研究生助学贷款材料(七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