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寒假教师教育心得体会精选 教师寒假集中教育心得(9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11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荐寒假教师教育心得体会精选一

妈妈说,学习一定要有目标,不然就是白学了,所以我给自己定下了三个目标:

1.把最差__课补上来;

2.提前预习下学期要学的知识;

3.看完三本课外书。

二、学习计划

第一阶段:

1.认真的把老师布置的寒假作业写完;

2.读完一本课外书并写读后感,给妈妈检查;

3.每天写一篇日积月累,把看到的好词好句都记下来。

第二阶段:

1.听写语文书后面所有的生字词,每天大声朗读课文并且背诵老师要求背的课文,古诗的字词解释也要背,请妈妈帮我抽查;

2.听写这个学期学的所有英语单词,每天大声朗读课文并背诵书上要求背的句子;

3.让妈妈去书城买语文、数学、英语的试卷各一套,用考试的形式,每天每个科目做一张试卷,不懂的题目问妈妈或者打电话问老师,一定要弄懂了为止;

4.读完第二本课外书并写读后感,给妈妈检查;

5.继续写日积月累。

第三阶段:

1.找认识的姐姐借下学期的书,每天预习一课,不懂的地方用本子写下来,等到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老师讲;有看不懂的英语单词,就自己查字典,然后把单词和意思一起写到英语本上;

2.看完第三本课外书并写读后感,给妈妈检查;

3.继续写日积月累。

我保证,一定按时完成每天的任务,如果没有完成,就让妈妈罚我不许出去玩!

推荐寒假教师教育心得体会精选二

各二级学院、部门:

经研究,现将x年寒假放假安排及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学生寒假安排

1、学生放假时间:x月21日(星期四)至x月26日(星期五)。学生在考试及实训、实习、综合实验任务完成之后方可离校。

2、学生开学安排:x月27日(星期六)学生干部、学生党员报到;x月28日(星期日)全体学生报到,各学院要组织好新学期班会、开学集中教育和新学期注册等工作。x月29日(星期一)起全体学生正式上课。

3、开学第一周各年级补考,补考信息请在教务处网站“考试信息”栏目查询。

(二)教职工寒假安排

1、假前安排:x月16日(星期六)、x月17日(星期日)全校教职工正常上班;x月20日前开展全校教学检查和安全卫生大检查;x月21日至22日召开中层干部(扩大)务虚会。

放假前,教师必须认真完成期末试卷批阅、登分、考核资料归档工作;认真完成实践成绩处理、资料汇总、工作量上报等工作。各学院应在放假前完成考核资料、实践资料的归档与自查工作,自查工作完成后经教务处、督导办检查合格的学院方可安排放假。

2、放假时间:教职工在完成本职工作,确保常规工作正常运转的前提下,从x月27日(星期三)起开始放假或轮休,x月23日(星期二)结束。

寒假期间,教职工应完成校、院(部门)安排的有关值班工作;教师应当认真备课,积极为下学期教学工作做好准备。

3、新学期上班时间:x月24日(星期三)起全体行政人员正常上班,班车恢复正常;x月25日(星期四)全体专职教职工上班。

4、全校教职工大会:x月25日(星期四)13:00,大礼堂。

5、全校第一次教研活动:x月26日(星期五),各学院分别组织。

(三)后勤服务及教学保障人员等在保证假期各项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下由各相关部门自行安排人员轮休事宜。

(四)寒假期间教职工班车停运,值班人员自行到校。

1、为方便广大师生办事,寒假期间学校安排于x月4日(周四)、x月18日(周四),由校办公室(后勤保卫、档案),教务处等部门联合值班,处理相关办事事项,地点主要在学生事务中心。

2、医务室假期每日安排医生值班(除夕至初二除外),紧急和非值班期间的有关事务可通过电话联系办理(联系人:张医生;联系电话:x)。师生在寒假期间,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尽量不去人群聚集区和通风条件不好的公共场所,避免熬夜。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诊,如出现发热、咳嗽数日应前往医院治疗。如有疑似传染病,开学后应如实向辅导员或上级报告。

3、各二级学院、部门要高度重视假期安全工作,在放假前必须对物资、设备、办公楼、办公室、教室、库房、实验实训场所、宿舍等进行一次地毯式安全隐患自查,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整改,对可能造成安全隐患的问题要及时报告或联系有关部门解决,杜绝各种隐患。要落实责任到人,全面做好防火、防盗、防破坏和防事故工作,贵重物品不要放置在办公室内。

4、寒假期间,特别是春节,校园内各区域(包括宿舍、教工生活区、商铺及后勤辅助用房)严禁燃放烟花爆竹等易燃物品。

5、寒假期间各学院、部门如有组团出行、集体离沪外出的活动(含学生),须及时将活动人数、带队领导、行程及应急预案报校办公室(后勤保卫)备案。

6、全体中层干部、学生工作人员、后勤保卫人员,寒假期间要保持手机畅通,以确保相关应急处置。

7、为加强留校住宿学生的管理,保障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寒假期间的宿舍由宿舍管理中心统一安排。

8、寒假期间校内食堂营业时间另行通知。

9、安保队要安排人员24小时巡逻校园,严把校门、食堂门和宿舍门,加强对外来人员、车辆的管理和登记工作,严防入校偷盗破坏行为,维护校园的安全宁静。寒假期间除北校门外,其余校门关闭。

10、寒假期间,校部值班由学校统一安排(具体安排附后),校部值班人员主要负责做好总机电话(电话号码:x)的接听、咨询解答、来访处理、校园巡视和突发事件报告、协助处置等工作。各学院的值班工作由各学院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安排。

x学院办公室

x年x月13日

推荐寒假教师教育心得体会精选三

1制定寒假生活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中学生只有早做计划、合理安排,才能度过一段快乐而又充实的寒假生活。马老师说,同学们在寒假第一天,可以尝试写一份学期总结,回忆一下在刚结束的这一学期中都学到了些什么,有哪些收获,有哪些不足,又有哪些应该在假期中反思改进的地方。第二天,可以写一份寒假计划书,安排好每天的作息时间,当然时间安排要有科学性,过紧过松都会影响寒假的生活质量。有了一份适合自己的计划,同学们就会成为时间的主人。在寒假最后两天,大家再写一份假期总结,问问自己在假期中有哪些新的收获,那时,也许你会对自己说:“这个寒假,我过得很有规律、很充实。”

2精心安排假期学习

在寒假,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制定的寒假生活计划,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王老师说,首先,同学们应该把老师布置的寒假作业做完,在做作业时,应该讲求方法,并把问题都弄明白,不能应付差事,不懂装懂。其次,同学们应该建立一个错题本,把自己上学期做错的题都收集到这个笔记本当中。这样方便对症下药,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第三,同学们还可以进行适当预习,了解一下下学期都会学些什么内容,让自己心里有个准备,为下学期做好计划。第四,同学们可以在寒假尝试查漏补缺,补补自己的弱科,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在自愿的前提条件下参加辅导班。对于基础相对较好的同学来说,主要让名师点拨一下;而基础弱的同学,主要就是补基础,哪弱补哪儿。对于初三、高三学子来讲,马上就将面临中高考,因此更应该把握机会好好总结复习。

3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利用假期,同学们可以积极参加一些社会实践,体验一下生活,这也是同学们接触社会、锻炼自己的好时机。同学们可以在假期中搞一项社会调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内容。比如,环境污染情况调查、社会卫生状况调查等等,要写成调查报告,便于提高认识水平和写作能力;可以组成一些假日小队,打扫社区卫生,让大家干净过春节;可以到社区做一些服务性的活动;也可以到敬老院、孤儿院去帮帮忙。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到农村、工厂学习课外知识。

假期中,很多社区或相关单位往往举行多项比赛,如乒乓球、演讲、朗诵、绘画、书法等,有兴趣的同学应该积极参加,参与各种形式的集体合作。富有竞争性的活动,可以培养自己的竞争意识,培养自尊心、上进心,发挥自己最大的潜力。同时,大家也可以通过这种直接的方式来体验失败的痛苦与成功的欢乐,更好的磨练自己的意志。

4假期生活注意安全

在寒假,同学们除了学习外,肯定会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和好朋友一起逛街、玩耍,陪父母走亲访友;和家人一道快乐出游;体验滑雪、骑马等时髦运动;学着做做家务活儿……然而,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把安全放在首位,离开了安全,再精彩的寒假也会大打折扣。

马老师说,寒假期间,同学们外出,一定要注意遵守交通规则。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学会避让机动车辆,不与机动车辆争道抢行;穿越马路,要走人行横道;在有过街天桥和过街地道的路段,应自觉走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不要翻越道路中央的安全护栏和隔离墩。如骑自行车外出,一定要注意经常检修自行车,保持车况完好。

在寒假,中学生有足够多的时间去上网,网上聊天、交友也成为可能。但近年来,中学生见网友被骗的事件时有发生。因此,中学生千万不要轻易见网友。如确实要见,必须先向家长说明,见面最好选择在白天人多的公共场所。

5礼仪教育不可忽视

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在寒假期间,同学们可以在父母的帮助下,收集了解过年的礼仪和风俗,并

寒假教师教育心得体会精选 教师寒假集中教育心得(9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心得体会对于...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