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唐诗宋词鉴赏如何写 语文唐诗宋词鉴赏如何写的(九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关于语文唐诗宋词鉴赏如何写一
2017年全国2卷语文试题整套试卷显得很充实,正如考纲所说明的,三道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各一大题,名篇名句默写压缩至5分,语言文字运用五小题,再加大作文。试卷阅读量:论述文阅读约880字,散文阅读约1200字,新闻阅读约1100字(表格约100字),古诗文阅读约800字,整套试卷文字约8000字。对于考生而言,这套试题确实是十分“充实”的,需要仔细阅读并处理的文字信息量到达历史之最!
但很明显,试题的难度有大幅度的降低。
从试题选材来看,现代文阅读文本较以往浅近不少。论述文有关“青花瓷”的崛起选文段,分段少(仅三段),条理清晰,没什么生僻的概念、晦涩的语句;林徽因的《窗子以外》是一个“意外的惊喜”,对于喜欢读杂志,尤其是喜欢散文小品的学生来说,难度也不大;实用类关于“垃圾分类”的材料十分贴近生活,两则材料叙述角度明确,语言也是流畅通俗。古诗文也同样,材料阅读难度在近几年中相对较低!
从试题形式上看,选择题增多,主观题减少。选择题由每年的9道单选变为今年的11道单选,双选也增加为2道。整体上看,选择题的分值从原先的32分增加到43分,主观题分数则由原先的58分减少到47分。整套试题主客观试题趋近于平衡。主观题的减少能为考生节省部分时间。
我认为,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命题的最大提高之一就是大多试题不再“拐弯抹角”。如第五题: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义。散文阅读当然以“神”为内核,该问法直指要害,简洁明了。第九题、第十五题都是如此,指向明确,言简意赅。
其次,二卷表达题的考查,以往常常有试题在语境上增加信息量、复杂的句意关系,致使考生落入“陷阱”。今年的试题则相对“和善”很多,如小阅读选项大都控制在35字以内;如成语题,你只需勾勒几个重要信息即可作出确定(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大自然巧夺天工的美景……对电器不再望尘莫及……学习上坚持博学审问……对群众意见充耳不闻……这个温文尔雅的节目等。这种“简约”直逼问题本质,能考出学生真实的语文本事!
说它厚重,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一,命题密切联系生活表现充分的人文性。无论是青花瓷崛起,还是垃圾分类,或者文言文中赵熹的大义,都能引人思考,给人深刻的教益。其二,部分试题表现出对“文学性”的回归,散文《窗子以外》考查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字感受力;苏轼的《送子由使契丹》更可读出一颗温热的灵魂。其三,作文的命题大胆矫正“任务驱动”作文“遗经忘典”之弊,让写作向文学和文化的方向双重回归。当然,这也许正是高考命题“老奸巨猾”之所在吧?
我总感觉,高考在和教师、学生们玩“猫和老鼠”的游戏。教师们想做猫,成为“名师”,学生们想做猫,好“功成名就”,然而高考这“硕鼠”可聪明着呢!且看它“温和”之外的另一面。
难度一,一些客观题坚持与文本“若即若离”,考生也许会在犹豫不决中与正确答案失之交臂。论述文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有陌生感;推断题b和d有明显的信息干扰;新闻阅读的双选和诗鉴双选也都不白给,要求考生对文本的把握必须全面、准确。
难度二,很多试题出现“反押题”,对套路、规律的规避可谓“不遗余力”。在大多数一线教师很多训练小说和人物传记之时,高考出了散文和新闻;在大多数学生熟知主观题答题技巧规律之时,发现高考答题根本用不上;在“任务驱动”高考模式大行其道、书店“热销”之时,高考作文来了个“大变脸”。简言之,就是各门各路“南拳北腿”的功力发挥不出来,很多考生的脸上露出了尴尬的苦笑!
难度三,有些试题看似简单,但想答到点子上却并非易事。如第五题,“窗子”的含义当然是由浅入深、从表层答到其隐喻意义,这要求学生研究5分题的分数切分,并且仔细阅读、思考,才有可能得到梦想的分数。第十五题、二十题都是如此,想得满分是有难度的。
综上,应对如此“灵活”的高考语文,想必也仅有那些语文素养好、语文本事强的考生能够“上九天揽月”;而偷奸耍滑者、考前突击者、急功近利者、盲目押题者则会受到“冲动的惩罚”啦!
说高考试题“人文”,多半是因为上述其浅近、厚重之特点。今年的高考试题既让学生有熟悉的感觉,又能考查学生真实的语文水平。今年的高考作文试题便是一绝!该题给出六句诗句、名言,要求学生选两三句来立意,并合理引用来写文章。那么,今年高考作文就不能以“某种立意”的高下来决定考生文章的“等级”,该作文的立意的种类是否能够多达几百种?那么,也就是说,只要有“才”的学生就能够尽情挥洒了!我历来以为,学生才情的埋没是语文教师最大的悲哀。今年的高考作文确实让人激动!
关于语文唐诗宋词鉴赏如何写二
复习提要
1、 语言积累和运用。
2、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3、现代文阅读。
4、 作文复习。
5、 专题训练及总测试。
重点
1、 注意辨别字形、正字音、释词义,理解语句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 整体感知叙事作品、散文,理解文章内容和写作特色,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理解说明文常识,运用正确的方法、技巧阅读说明文。
3、 学习文言文,生在朗读、背诵。掌握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大意,学
会翻译文言文。
4、 学会审题,并结合学习生活实际,选取典型的材料进行作文,学会运用学过
的词语及写作技巧。
难点:
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和写作特色,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说明
文常识,运用正确的方法、技巧阅读说明文。
2、综合性学习。
课时划分:
(一)基础 积累与运用(8课时)
1、字音、字形。 (2课时)
2、成语积累。 (2课时)
3、文学常识检测。 (1课时)
4、 名著导读检测。 (1课时)
5、仿写句子检测。 (1课时)
6、综合性学习检测。(1课时)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7课时)
1、古诗文默写检测。(1课时)
2、文言文阅读理解:《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三峡》、《答
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6课时)
(三)课内现代文阅读:《芦花荡》、《阿长与山海经》、《背影》、《老王》、 《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大自然的语言》(6课时)
(四)作文。(略)
第一至四课时
复习内容
1、 复习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学过的生字生词,掌握音、形、义。
2、 熟练运用学过的成语。
复习过程
一、复习本册学过的生字生词,掌握音、形、义。
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关键词语,让学生读、抄一遍,掌握正确的读音和拼写规则,特别注意平常容易读错的字音和多音多义字的读音。
二、进行逐单元进行听写训练。(一般分开在课前进行)
三、完成试卷练习。(课后巩固为主)
第五课时
复习内容
文学常识检测
复习过程
专题检测
第六课时
复习内容:
名著导读。复习《骆驼祥子》、《朝花夕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相关常识及检测。
第七、八课时
复习内容:
1、仿写句子检测。
2、综合性学习检测。
复习过程:
(一)理解仿写的意义及方法。
1、仿句是按照题目已经给出的语句的形式,再另外写出与之相仿的新句,仿句只是句式仿用,文字内容不能完全一样。只要被模仿的是句子的形式,不管是单句或复句,都列入仿句。
2、仿句考查的知识点:
(1)、考查同学们对语法、修辞等知识的综合运用,要求同学们根据不同的语境和要求,写出与例句内容和形式相同或相近、意义上有密切关联的句子。
例如:生活就是一块五彩斑斓的调色板。希望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道题目从句式上看是陈述句。在修辞上运用了比喻,同学们要注意比喻运用的得体,比喻的艺术贵在创新,要寻找新鲜、活泼的喻体,保持上下文的协调性。如:希望就是一颗永不陨落的恒星。希望就是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
(2)、考查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联想、想象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什么样的年龄最理想?什么样的心灵最明亮?什么样的人生最美好?什么样的青春最辉煌?鲜花说,我开放的年龄多妩媚;月亮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海燕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太阳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该题是问答式的仿写,在回答上运用拟人的修辞,要求天下们针对性进行回答,有一定的开放度,但是在解题时,要注意结合回答对象的特点。如:我纯洁的心灵多明亮;我奋斗的人生极美好;我燃烧的青春极辉煌。
(3)、是对同学们思想认识水平的检测,包括道德素质,审美意识、审美情趣,乃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
(二)积累一至六单元综合性学习相关常识。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让世界充满爱》、《说不尽的桥》、《走上辩论台》、《莲文化的魅力》、《怎样搜集资料》
第九课时
复习内容
1、 复习古诗、名句的默写。
2、 学会初步赏析古诗名句。
复习过程
一、学生复习要求背诵古诗和名篇。
1、 学生诵读本册要求背诵的古诗。
2、 教师指导学生熟记一些名句,会默写。
3、 掌握重点,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默写练习。(主要针对后进生,以激励为主)
三、课后试卷练习巩固。
第十至十六课时
复习内容:
1、文学常识。
2、文言字词句的翻译。
3、重点点复习。
二、复习过程:
1、学生自由复习;
2、抽查复习情况;
3、专题检测。
第十七至二十三课时
复习内容
1、 本册书中的课内讲读课文。
2、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3、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 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5、 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6、巩固说明文阅读技巧。
复习过程
1、学生自由复习;
2、抽查复习情况;
3、专题检测。
关于语文唐诗宋词鉴赏如何写三
1、随文识字,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阳光》教学设计与反思。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发挥想象,在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
4、让学生感受到阳光的美好与宝贵,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到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在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句子的拓展练习。
一、导入
在上课之前,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一会来告诉大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教师播放乐曲)抒情描述:清晨,一轮金色的太阳从东方慢慢地升起来,阳光立刻洒遍了大地。听,鸟儿唱起了欢快的歌!看,禾苗、小树、小河在向阳光招手!我想和阳光握手,阳光用它那温热的大手抚摸我的小手心!同学们,请睁开你的眼睛,说说你看到
语文唐诗宋词鉴赏如何写 语文唐诗宋词鉴赏如何写的(九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