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寓言故事范本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模板(五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精选古代寓言故事范本一
把整个历史来看,古代相当于人类的小孩子时期。先前是幼稚的,经过几千百年的长进,慢慢地到了现代。时代愈古,愈在前,它的历史愈短;时代愈在后,他积的阅历愈深,年龄愈多。所以我们反是我们祖父的老辈,上古三代反不如现代的悠久古老。这样,我们的信而好古的态度,便发生了新意义。我们思慕古代不一定是尊敬祖先,也许只是喜欢小孩子,并非为敬老,也许是卖老。没有老头子肯承认自己是衰朽顽固的,所以我们也相信现代一切,在价值上、品格上都比了古代进步。
这些感想是偶尔翻看《伊索寓言》引起的。是的,《伊索寓言》大可看得。它至少给予我们三种安慰。第一,这是一本古代的书,读了可以增进我们对于现代文明的骄傲。第二,它是一本小孩子读物,看了愈觉得我们是成人了,已超出那些幼稚的见解。第三呢,这部书差不多都是讲禽兽的,从禽兽变到人,你看这中间需要多少进化历程!我们看到这许多蝙蝠、狐狸等的举动言论,大有发迹后访穷朋友、衣锦还故乡的感觉。但是穷朋友要我们帮助,小孩子该我们教导,所以我们看了《伊索寓言》,也觉得有好多浅薄的见解,非加以纠正不可。
例如蝙蝠的故事:蝙蝠碰见鸟就充作鸟,碰见兽就充作兽。人比蝙蝠就聪明多了。他会把蝙蝠的方法反过来施用:在鸟类里偏要充兽,表示脚踏实地;在兽类里偏要充鸟,表示高超出世。向武人卖弄风雅,向文人装作英雄;在上流社会里他是又穷又硬的平民,到了平民中间,他又是屈尊下顾的文化份子:这当然不是蝙蝠,这只是——人。
蚂蚁和促织的故事:一到冬天,蚂蚁把在冬天的米粒出晒;促织饿得半死,向蚂蚁借粮,蚂蚁说:“在夏天唱歌作乐的是你,到现在挨饿,活该!”这故事应该还有下文。据柏拉图《对话篇·菲德洛斯》(phaedrus)说,促织进化,变成诗人。照此推论,坐看着诗人穷饿、不肯借钱的人,前身无疑是蚂蚁了。促织饿死了,本身就做蚂蚁的粮食;同样,生前养不活自己的大作家,到了死后偏有一大批人靠他生活,譬如,写回忆怀念文字的亲戚和朋友,写研究论文的批评家和学者。
狗和他自己影子的故事:狗衔肉过桥,看见水里的影子,以为是另一只狗也衔着肉;因而放弃了嘴里的肉,跟影子打架,要抢影子衔的肉,结果把嘴里的肉都丢了。这篇寓言的本意是戒贪得,但是我们现在可以应用到旁的方面。据说每个人需要一面镜子,可以常常自照,知道自己是个什麽东西。不过,能自知的人根本不用照镜子,不自知的东西,照了镜子也没有用--譬如这只衔肉的狗,照镜以后,反害他大叫大闹,空把自己的影子,当作攻击狂吠的对象。可见有些东西最好不要对镜自照。
天文家的故事:天文家仰面看星象,失足掉在井里,大叫“救命”;他的邻居听见了,叹气说:“谁叫他只望着高处,不管地下呢!”只向高处看,不顾脚下的结果,有时是下井,有时是下野或下台。不过,下去以后,决不说是不小心掉下去的,只说有意去做下属的调查和工作。譬如这位天文家就有很好的藉口:坐井观天。真的,我们就是下去以后,眼睛还是向上看的。
乌鸦的故事:上帝要捡最美丽的鸟作禽类的王,乌鸦把孔雀的长毛披在身上,插在尾巴上,到上帝前面去应选,果然为上帝挑中,其它鸟类大怒,把它插上的毛羽都扯下来,依然现出乌鸦的本相。这就是说:披着长头发的,未必就真是艺术家;反过来说,秃顶无发的人,当然未必是学者或思想家,寸草也不生的头脑,你想还会产生什麽旁的东西?这个寓言也不就此结束,这只乌鸦借来的羽毛全给人家拔去,现了原形,老羞成怒,提议索性大家把自己天生的毛羽也拔个干净,到那时候,大家光着身子,看真正的孔雀、天鹅等跟乌鸦有何分别。这个遮羞的方法至少人类是常用的。
牛跟蛙的故事:母蛙鼓足了气,问小蛙道:“牛有我这样大么?”小蛙答说:“请你不要涨了,当心肚子爆裂!”这母蛙真是笨坯!她不该跟牛比伟大的,她应该跟牛比娇小。所以我们每一种缺陷都有补偿,吝啬说是经济,愚蠢说是诚实,卑鄙说是灵活,无才便说是德。因此世界上没有自认为一无可爱的女人,没有自认为百不如人的男子。这样,彼此各得其所,当然不会相安无事。
老婆子和母鸡的故事:老婆子养只母鸡,每天下一个蛋。老婆子贪心不足,希望它一天下两个蛋,加倍喂她。从此鸡愈吃愈肥,不下蛋了--所以戒之在贪。伊索错了!他该说,大胖子往往是小心眼。
狐狸和葡萄的故事:狐狸看见藤上一颗颗已熟的葡萄,用尽方法,弄不到嘴只好放弃,安慰自己说:“这葡萄也许还是酸的,不吃也罢!”就是吃到了,他还要说:“这葡萄果然是酸的。”假如他是一只不易满足的狐狸,这句话他对自己说,因为现实终“不够理想”。假如他是一只很感满意的狐狸,这句话他对旁人说,因为诉苦经可以免得旁人来分甜头。
驴子跟狼的故事:驴子见狼,假装腿上受伤,对狼说:“脚上有刺,请你拔去了,免得你吃我时舌头被刺。”狼信以为真,专心寻刺,被驴子踢伤逃去,因此叹气说:“天派我做送命的屠夫的,何苦做治病的医生呢!”这当然幼稚得可笑,他不知到医生也是屠夫的一种。
这几个例可以证明《伊索寓言》是不宜做现代儿童读物的。卢梭在《爱弥儿》(emile)卷二里反对小孩子读寓言,认为有坏心术,举狐狸骗乌鸦嘴里的肉一则为例,说小孩子看了,不会跟被骗的乌鸦同情,反会羡慕善骗的狐狸。要是真这样,不就证明小孩子的居心本来欠好吗?小孩子该不该读寓言,全看我们成年人在造成什么一个世界、什么一个社会,给小孩子长大了来过活。卢梭认为寓言会把纯朴的小孩子教得复杂了,失去了天真,所以要不得。我认为寓言要不得,因为它把纯朴的小孩子教得愈简单了,愈幼稚了,以为人事里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也象在禽兽中间一样的公平清楚,长大了就处处碰壁上当。缘故是,卢梭是原始主义者(primitivist),主张复古,而我呢,是相信进步的人--虽然并不象寓言里所说的苍蝇,坐在车轮的轴心上,嗡嗡地叫到:“车子的前进,都是我的力量。
精选古代寓言故事范本二
知识目标
1、理解表达技巧的作用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鉴赏古代诗歌技巧的能力。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古代诗歌的情感和审美情操。
理解表达技巧
cai课件
讲练结合
考试大纲对古代诗文的“鉴赏评价(能力层级e)”的具体要求:
(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主要是针对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要求从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这三个方面进行鉴赏。
(二)、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主要是从作品形象入手,对其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进行整体把握和评价。
概念: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表现手法,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现手法:1.在抒情方式上:直抒胸臆、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2.在表现手法上:比兴、对比衬托、象征、虚实结合、动静相映等
3、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衬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4、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描写(直接描写、间接描写)
鉴赏示例:直接抒情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分析:诗句开门见山,直叙登上高台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怆凉意境,这意境引发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独怆然而涕下”。)
鉴赏示例:间接抒情(寓情与景或物)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分析: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
鉴赏示例:间接抒情(借景或借物抒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分析:作者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发出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的感叹。)
鉴赏示例:间接抒情(乐景写哀情)
蜀相
杜甫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分析:以异乡春色的美好,反衬自己思归的伤感。)
鉴赏示例:间接抒情(托物言志)
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分析:通过集中描写梅花在风雨侵袭之中,仍能卓尔不群的风骨,表达了词人不同流合污,虽粉身碎骨仍矢志不渝的可贵精神。)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分析:以梅自喻,托梅言志,表现了诗人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竹石
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石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分析:此诗描写翠竹破石而出,经受恶劣艰险而始终坚强不屈的形象,这正是作为“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不苟流俗性格的生动写照。)
写作技巧:虚实结合;比喻、象征、夸张;烘托;用典;联想和想象。
鉴赏示例表达技巧之虚实结合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前两句实写,后两句虚写)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分析:未及离别却先虚写,别后重逢的温馨情景,难舍难分之情,便溢于言表。)
又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想象别后梦醒他乡的凄凉之境。使人更觉离别的不忍和无奈。
鉴赏示例表达技巧之比喻、象征、夸张等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分析:早春新叶萌发,诗人在一阵惊喜中忽发奇想,是春姑娘用她那双灵巧的手,摆弄那富有灵性的剪刀,裁出那片片细叶的吧!比喻使描写化实为虚,形象更生动了,情感更浓郁了。如果通篇贯穿着这种比兴的意象,则是象征。)又如: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分析:本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借物喻人,咏物言志。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写人、写自己。将物性与人格巧妙地融为一体,形象地表达了自己以石灰为榜样的高尚情操。)
鉴赏示例表达技巧之比喻、象征、夸张等
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又如“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李白《侠客行》)
以五岳为轻来夸张侠客然诺之重;
“轻言托朋友,面对九凝峰。”(李白《箜篌谣》)
用山峰来夸张朋友之间的隔膜与猜疑。
鉴赏示例表达技巧之烘托
如《陌上桑》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再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的心情。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鉴赏示例表达技巧之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怀古诗。作者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简洁而有意味,颇显豪气。)
一)、分析下列名句的主要艺术手法。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答:
(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答:
(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四首》)
答:
(二)、阅读李白的《独坐
古代寓言故事范本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模板(五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