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的答题技巧如何写 文言文的答题技巧和方法(7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文言文的答题技巧如何写一
《鸿门宴》:“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战河南”即“战(于)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促织》:“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应理解为“用手掌覆盖(蟋蟀)”。
另外,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可以不负戴于道路也《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举所佩玉抉以示之者三。 《鸿门宴》《史记》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虽董之以严刑,振(震)之以威怒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孰与君少长?——与君孰少长? 《鸿门宴》《史记》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荀子》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荀子》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韩愈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涉世家》《史记》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邶风?静女》《诗经》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赤壁赋》苏轼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赤壁赋》苏轼
柱以白壁,砌以青玉,床以珊瑚,帘以水晶。 《柳毅传》李朝威
命坐于灵虚之下。 《柳毅传》李朝威
文言文的答题技巧如何写二
一。 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
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者,也)
2、 此帝王之资也。(也)
3、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者,)
4、 刘备天下枭雄。(,)
(这四种是由者、也表判断的类型)
5、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者也)
6、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乃)
7、 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为)
8、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则)
9、 即今之缧然在墓者也。(即)
10、巨是凡人。(是)(是在先秦以前只做代词用,不表判断)
二。被动句
1、而君幸于赵王。(于)
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见于)
4、受制于人。(受于)
5、为天下笑,何也?(为)
6、羸兵为人马所蹈藉。(为所)(典型的被动句)
7、若属皆为所虏。(为所)
8、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
9、洎牧以谗诛。(无标志。靠动词本身在意念上的一种表现。)
三。疑问句(非特殊句式)
借疑问词或否定词而能发出疑问的句子叫疑问句。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安、焉)和疑问语气词(乎、诸、、与或欤、邪或耶)等。二者有时全用,有时不全用。
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廉颇蔺相如列传》)(借否定词不)
2、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崤之战》)(借疑问词谁)
四。否定句(非特殊句式)
文言的否定句,必须用否定词(不、毋、弗、勿、未、否、非、无、莫等)
五。词序(倒装句)
1、宾语前置(动宾倒装句)
在一般情况下,动词在前,宾语在后,这是汉语的语法规律。可是,有时候动词和宾语也可以倒装,让宾语处在到动词前面。在文言文当中,动宾倒装句是很有规律的,大约有四种情况。
①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例:
a.莫我肯顾 b.古之人不余欺也
②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有两种类型:(1)动宾结构(2)介宾结构。包括:代词 介词;宾语 介词;方位名词 介词;是以结构(固定结构)。
例:
a、豫州今欲何至?(动宾)
b、沛**在?(动宾)
c、国胡以相恤?(介宾:代 介) d、子何侍而往?(介宾:代 介)
e、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介宾:宾 介)
f、一言以蔽之。(介宾:宾 介)
g、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介宾:方位名词 介词)
h、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固定结构)
③用之是作提宾的标志
例:
a.何功之有哉? b.唯马首是瞻。
④不规则类(为了表达上的需要,把宾语前置了)
例:
a、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b、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c、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再看下面几个句子(也是属于不规则的):
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不合否定句中的情况)
b.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不属于疑问句中的情况)
c.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不属于否定句中的情况)
2、定语后置(定中倒装句)(定语是用来修饰中心词的)
在一般情况下,定语应该放在中心词前面,如彼童子之师,师是中心词,定语彼童子处在中心词前面。但是,定语也可以处在中心词后面,形成中心词在前,定语在后的句式,这就是定中倒装句。
有四种情况:
①中心词 之 后置定语
例如:
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高高的庙堂) (偏远的江湖)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②中心词 之 后置定语 者
例如:
a、赋税之繁重者。
b、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③中心词 后置定语 者
例如:
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b、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④中心词 数量词
例如:
a、尝贻余核舟一。
b、沛公兵十万军霸上。
3、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
介词短语后置句的特点是,应该在动词前面的介词短语,却放在了动词后面。试以猪鬣撩拨虫须,仍不动。(《促织》)介词短语以猪鬣放在动词撩拨的前面,这是正常的次序。如果介词短语放在动词的前面,说成试撩拨虫须以猪鬣,就成了介词短语倒装句。
例如: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王尝语暴以好乐。
4、谓语前置(主谓倒装)
这种句式常见于古汉语的感叹句和疑问句中
例如:
a、甚矣,汝之不惠!
b、悲哉,世也!(这个社会多可悲啊!)
五、倒装句
1、宾语前置
(1)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2) 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涉江》)
(3) 自比于管佟⒗忠悖 比四 硪病#ā堵卸浴罚?
(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
(5)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6)沛**在?(《鸿门宴》)
(7)客何为者?(《鸿门宴》)
(8)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
(9) 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10)宋何罪之有?(《公输》)
(11)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
(12)何陋之有?(《陋室铭》)
(13)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
(14) 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15) 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16)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
(17)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屈原列传》)
2、定语后置
(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2)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促织》)
(3)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赤壁之战》)
(4)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
3、介词短语倒装句
(1)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
(2)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
(3) 皆不可限以时月。缘土气有早晚,天时有愆伏。(《采草药》)
(4) 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崤之战》)
4、主谓倒装
(5)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六 、省略句
1、 主语的省略
(1)儿俱,啼告母。母闻之,面色灰死。(《促织》)
(2)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赤壁之战》)
(3)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
(4)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扁鹊见蔡桓公》)
(5)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6)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
2、 谓语的省略
(1)乱
文言文的答题技巧如何写 文言文的答题技巧和方法(7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