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朱自清歌声心得体会及感悟 朱自清歌声笔记(9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206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对于朱自清歌声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最近,我在教学生学习朱自清的散文——《春》,它又引起了我的共鸣,我再次翻开《朱自清散文集》看了起来,这篇《春》引起了我更深的理解。朱自清在文章中这样写道:“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读到这一段,心中充满欣喜之情,这五颜六色,鲜艳夺目的色彩多美!

这美之所以能打动人心,是因为人们希望生命的形态也像五颜六色,鲜艳夺目这样。有的人有大志,希望做大科学家;有的人安于平凡,希望安分守己,过家常日子;也有的人愿意东奔西跑,不断变换工作环境,虽无大的成就,但却充分体会品尝工作的乐趣。有的人外向,言语滔滔不绝;有的人内向,轻易不向人表露内心。但所有这些,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生命都像这些花儿一样鲜活,饱满,充满生命的芬芳。

你不能用一种生命形态去规范另一种生命形态,你也不希望这样,犹如你不能因为喜欢桃花红得像火,你就让杏花、梨花都改变了颜色。你也许会说,我在读这段文字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这些。是的,你在理性上不可能想到这些,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些景色描写却潜在地符合、迎合了你生命形态的趋向。

还有这几句:“‘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这是一种充满生命鲜活的温情,足以使你饱受创伤的心灵、情感得到抚慰。人在现实社会中生活,总难免要受到许多委屈、伤痛,因此,特别希望得到一种温情,这也是你读到这段文字感到特别舒意的原因所在。

再看这一段描写:“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罩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连续两三天的雨,本来是最让人心烦的,但当这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时,再配以充满生机的树叶儿的绿,小草儿的青时,就让人感到了生命的滋润。

而我们的生命总盼望着友谊、温情、情趣、理解等等来滋润我们的心灵,而这种滋润,“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式的“润物细无声”是再适合不过的了。而夜色,又在催旅人回家,光的黄晕造成的温柔,细雨给人的滋润,正是人们心灵所渴求的家园。最妙的,还有这样几句:“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稀稀疏疏”,让人感到了宇宙的大与人的小,但“静默着”,又让人感到了人因生命的滋润、家园的安宁而底气充沛、中气十足。

不同的景,蕴涵着对生命的不同的描述与理解,这正是作者选择、搭配不同景色的自觉或不自觉的内在的思路,也许作者自己也意识不到这一点呢,他只是按照自己的生命感觉,按照自己的艺术理解去写的。

总之,读着朱自清的《春》,给人以启迪,让人感到韵味无穷,百读不厌。你也许会说,是作者描写的春色生动,感染、打动了你,我却说这是《春》的意境魅力所在吧!

对于朱自清歌声心得体会及感悟二

1、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学会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征描写的方法。

3、学习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的作用。

4、学习在景物描写中抒发感情的方法。(朗读中揣摩)

(1)、重点:

①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征描绘。

②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难点:

在景物描写中抒发感情。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同学们,每年都要经过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呢?我认为每个季节都有它的好,但春天好像格外的惹人喜爱。那么请大家结合季节特点,说说春天里到底有哪些景物让你喜爱?

让我们带着你们的回答来学习朱自清的一篇抒情散文《春》,看看他是否也喜爱你们回答的呢?

二、 导读:

1、 朗读课文,(教师范读或听录音),朗读过程中请同学在每一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2、 检查生字、生词(投影)。

3、 本文可以分成:盼春、绘春、赞春三部分,请说说它们的起讫。

讨论并归纳:(1)、盼春:(1~2节)

(2)、绘春:(3~7节)

(3)、赞春:(8~10节)

4、 问:这三个部分按什么样的思路写的?

这三部分的顺序的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是一致的。春天尚未来临,热切的盼望她的到来,待到她降临人间之后,则尽情的欣赏这美好的大地回春的景象;最后以赞美作结,用三个比喻句颂扬春天,深化题旨。

5、 第一自然段写盼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讨论归纳:

(1)“盼望着,盼望着”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盼春心切的强烈感情。

(2)、“东风来了,……近了”。把物质当作人来写,叫拟人,宣告春天到来,表达喜春之情。

6、 第二自然段是怎么写春天的?

这一段是宏观勾勒春天,先写“一切”画出春天的轮廓,用“朗润”写春山光泽,用“涨”写春水涣涣;有“红”写春日暖人,这三个“起来了”照应“刚睡醒”“张开了眼”。

7、 这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运用拟人,勾勒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8、齐读第一部分,朗读中体会盼春的心情。

9、 绘春这一部分描绘了几幅画面?

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五幅春景图。

10、 教师朗读春草图这一段,请学生思考,春草图中,作者怎样描绘小草的?

归纳:

(1)、用“偷偷”“钻”写春草的情态;

(2)、用“嫩嫩的”写春草的质地;

(3)、用“绿绿的”写春草的色泽;

(4)、用“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写春草的长势。

11、 问:“偷偷地”“钻”用得好,说说好在哪儿?

“钻”既表现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又用“偷偷地”修饰,使其不知不觉出现,生动的表明春草的活力。

12、 问:写“春草”为何又写“坐着、躺着……捉几回迷藏”?

通过小孩在兴致勃勃的嬉戏,侧面衬托春草勃发给人的欢乐。

13、 问:“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写了什么?

写人在草上的感受,表达喜爱之情。

14、 朗读春花图,并思考:作者如何描绘春花图的?

归纳:

(1)、“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赶趟儿”写花朵多;

(2)、“红的像火,……像雪”写花色艳;

(3)、“花里带着甜味儿”写花味甜;

(4)、“闭了眼……杏儿、梨儿”由眼前的春花联想到秋实;

(5)、写蜂闹蝶舞侧面衬托春花的竞相开放,万紫千红,香味浓郁;

(6)、“野花遍地是”写野花多;“散在草丛里……眨呀眨的”不仅写出野花的多,而且描绘出闪闪发光、轻轻摆动的明丽色彩。

15、 朗读“春风图”。

16、 观察景物必须“五官开放”即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等感受景物的特征。问:“春风图”从哪些方面写出春风的特征?

归纳:

(1)句从触觉写出春风的柔和;

(2)句从嗅觉写出春风的芳香;

(3)(4)句从视觉、听觉写出春风的和悦。

从触觉、嗅觉、视觉、听觉等方面,把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的有声有味、有情有感。

17、 朗读“春雨图”。思考:“春雨图”抓住了春雨的什么特征描写?

(1)、“雨是最寻常的,……三两天”写出春雨的经常;

(2)、“像牛毛……密密地斜织着”写出春雨的细密

朱自清歌声心得体会及感悟 朱自清歌声笔记(9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