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文化大院心得体会精选 文化建设的心得体会(3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205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对于文化大院心得体会精选一

今天我们的行程安排是————。

现在,小x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天津的概况,以便大家对这座城市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天津市是中央四大直辖市之一、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是华北地区乃至整个三北地区的主要出海口,它位于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是中国北方的经济中心,也是中国的大学、铁路、航空、邮政等的发祥地之一。天津拥有中国56个民族中的52个,是个多民族融合的城市。20xx年国务院将天津定位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它地处华北平原东北部,环渤海湾的中心,东临渤海,北依燕山,距首都北京120公里,全市总面积11919.7平方公里,共辖16个区县(不讲:和平、河西、河东、河北、南开、红桥、西青、津南、东丽、北辰、宝坻、武清、宁河、蓟县、静海、滨海新区)。截至20xx年底,全市总人口约达1228万人,gdp7500.8亿元,人均gdp约合9136美元。

天津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3℃上下。7月气温最高,平均在26℃以上,1月气温最低,平均在-4℃一下,天津春秋季时间较短,有非冬即夏的说法,春、秋两季节气候温和,是游天津的最佳季节。

天津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连接华北、东北、西北地区的交通枢纽。近些年,天津交通事业的发展很快,现在已基本形成以港口为中心的海陆空为一体的交通网络,天津港吞吐量位居世界第五位,对外与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四通八达的交通让天津与世界各地都能够快捷通达,津京城际铁路的开通,使北京至天津只有30分钟的路程。

天津得名是明朝的事情,600多年的建城史,孕育出独特的人文风貌和多彩的城市景观。曾经的风云际会和沧桑巨变,给这座城市留下了太多的思考和回味。五大道、意式风情区、解放北路等原九国租界遗留下的千幢小洋楼,异域风情纷呈,使天津被冠以“万国建筑博览会”的称号;鼓楼商业街、古文化街、食品街等古建筑群,溢散着津门古韵;津门、津塔、津湾广场、海河外滩等现代建筑雄伟壮观,仪态万千,代表天津现代的发展速度和风格;最具天津代表性的海河观光线,更是给游人留下深刻印象。

天津是一座老工业城市,近年来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形成以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能源新材料、国防科技等八大优势支柱产业。借此,推出一批工业游、农业游项目。

天津自然风光旖旎,山河湖海给这座伟大的城市增添了几分灵秀,燕山山脉雄伟秀丽,沿海资源丰富多样,海河蜿蜒穿城而过,自然风景与文化古迹交相辉映,让人流连忘返。

天津还有许多好看、好玩、好吃的,天津民间工艺美术作品种类繁多,受宫廷美术、文人美术及世俗欣赏需求影响,地域特色浓郁。泥人张彩塑、风筝魏风筝、刻砖刘刻砖、杨柳青年画、面塑、木雕、石雕、根雕、塘沽版画、剪纸、彩灯、地毯等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均称为中国民间艺术之绝品,名扬海内外。京剧、评剧、河北梆子、相声、时调、大鼓、快板等大众化曲艺形式在天津十分兴盛,这些曲艺虽大都起源于他乡,但最终都是在天津逐渐形成正式的艺术流派,并在天津发展并“走红”,因而天津成为了中国主要戏曲艺术发展的摇篮。天津风味小吃数不胜数。且不论被誉为“津门三绝”的狗不理包子、桂发祥麻花、耳朵眼炸糕,仅民间小吃就不下上千系种,津菜也极具地方特色,如:糕干、茶汤、糖炒栗子、煎饼果子、锅巴菜、四大扒、八大碗、冬令四珍、烹对虾、贴饽饽熬小鱼等,让您吃了这次想下次。有一句俗话叫做:“当当吃海货,不算不会过。”讲的就是天津人爱吃、会吃,讲究时令,民间流传着:“京油子,卫嘴子”指的是天津人既会说,又会吃。

近年来,天津紧紧抓住中央对天津城市定位、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等重大机遇,及时把城市建设新成果转化为旅游新产品,以大气洋气、清新靓丽、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生态宜居的国际化城市形象迎接五洲四海的宾朋友!

对于文化大院心得体会精选二

王家大院地处山西腹部,在灵石县城区12公里处的静升镇,与著名的绵山、资寿寺、“灵石”、韩信领、石膏山、灵空山等景点,呈v型旅游线路。

灵石县历史上“四大家族”之一的静升王家,为太原王氏后裔。留于当今的王家大院先后建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总面积15万平方米,其中列入省级文物保护的4.5万平方米。1997年8月18日以“中国民居艺术馆”正式开放的高家崖建筑群,建于嘉庆元年(1796年)至嘉庆十六年(1820xx年)。有院落26座,房屋218间,面积11728平方米。1998年8月18日以“王氏博物馆”正式开放的红门堡建筑群,建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至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有院落28座,呈“王”字型布局,房屋540间,面积达19800平方米。高家崖、红门堡两组建筑群东西对峙,一桥相连,皆为黄土高坡上的城堡式建筑。其特点是: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层楼叠院,鳞次栉比,气势宏伟,功能齐备。高家崖群继承了我国西周时即已形成的前堂后室的庭院风格;红门堡建筑群顺应地理条件,一部分应变为前园后屋的总体设计。再加匠心独具的砖雕、木雕、石雕,装饰典雅,内涵丰富,实用而又美观,兼融南北情调,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

1996年以后,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经灵石县人民政府投巨资修复,王家大院才得以同游人见面。五家大院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建筑文化遗产、民居艺术珍品,已广泛地受到国内外建筑学、历史学、社会学、伦理学和工杨美术、影视、摄影等方面的专家及新闻媒体的关注,并成为一些高等院校的实习基地。目前,海内外游客络绎不绝。

资寿寺 资寿寺位于山西灵石县城东7公里处的苏溪村,与华夏民居第一宅王家大院相距2公里。资寿寺初建于唐,宋元明重修,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总面积15000平方米,共有15座殿堂,并有藏经楼、禅堂院、方丈院、钟鼓楼等建筑。“资寿”之名,原意为“祝帝首以遐昌,资群生于寿域”,期凡人皆寿,故自古香火旺盛,佛事甚多。资寿寺主要以大型元代壁画和以十八罗汉为代表的彩塑艺术而著世,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载入了《中国名胜词典》。1985年至1993年,省文物局和灵石县人民政府先后对资寿寺投巨资进行修复并对外开放,但就在开放不久后的1993年12月25日晚,十八罗汉之首级全部被盗。案发后,经公安部门通力侦破,虽罪犯被捕,十八尊头像却不知所向。二年后,热爱收集古物者、中国台湾陈永泰先生,先后从日本、中国台湾等地购得此彩塑头像,并据有关资料查明为资寿寺所失时,因痛惜中华文化瑰宝,不忍其身异处,身为震旦集团董事长,遂向其投资所在地上海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负责人表明原委,并填写《捐献意愿书》,声言“身为炎黄子孙,看到中华文化之宝贵文物被如此破坏并流落海外,实倍感痛心”,“为使宝贵文物完璧归赵”,“本人自愿通过上海市台办,捐赠该十八尊佛头,使之物归原主”。据此,上海市台办又委派专人会同山西省文物局有关人员于1996年11月6日到资寿寺现场核实并录像后,我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即海协会)曾致函中国台湾海基会,请其协调中国台湾有关方面,以助力于陈永泰先生早日了此善愿,同时,陈永泰先生本人亦致函海基会,委请代其处理此事。多方同心协力,终致善举如愿,1999年3月下旬,十八尊彩塑罗汉头像,在遭劫掠5年之后,方才重归故里,重附金身。在广大群众盛赞陈永泰先生尚义疏财、乐善仁慈之际,灵石县人民政府于资寿寺内特地为陈永泰先生修建功德亭,树立功德牌,并为十八罗汉之身首重合、“死后复生”,举行隆重的重新开光仪式。由此,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资寿寺十八罗汉,因牵系到了海峡两岸的关系而更为天下关注,在国内多家媒体和香港、中国台湾报纸以及“美国之音”相继报道之后,资寿寺更加闻名四海。游客接踪而至,争相一睹为快。

周槐 周槐生长在灵石县石膏山脚下的西许村中,树高约18米,围径7米有余。据清乾隆39年(公元1774)碑文记载,此槐为村民公产,相传植自周初,迄今已有3020xx年的历史。古槐躯干中空,树洞可容数人,但依旧生机勃勃,枝繁叶茂,苍劲挺拔,颇具风采。该树比介休“秦柏”的树龄要长得多,而可与晋祠的“周柏”比高下。

石膏山 石膏山位于灵石县城东南五十公里,北距太原一百八十五公里,雄居太岳山北段,处晋中、晋南和晋东南三地交界处,与介休绵山、沁源灵空山鼎足而立,为山西境内一座风光旖丽的名山。石膏山自然环境优美,森林和水力资源丰富。六十平方公里的风景区之内,青山环绕,绿水长流,林木葱笼,鸟语花香。它不仅有雄伟秀丽的山光水色,有姿态万千的石钟乳溶洞,有古朴别致的佛寺梵刹,而且有比较完整典型的森林植被,有丰富多彩的树木花卉鸟兽资源。明末清初著名的爱国学者傅山游览此山后曾题留“山林野趣”四字,道出了石膏山风光的特色。

天石 天石(亦称为“灵石”或“天星”),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宾馆西侧的陈列馆八角亭内,是全国著名的第二大陨石。天石,满身孔洞,状若靠椅,而又不规则,“似铁非铁、似石非石,其色苍苍,其声铮铮”,露出地面的部分高达1.6米,底部直径1.5米,体积2.4立方米;埋于地面以下部分的体积究竟有多大,迄今仍然是个谜。传说,日本侵华时期,一个叫山口大荣的日本军官,企图把灵石运往日本,但号令士兵连挖数日不见根底,于是只好作罢,而后便再无一人刨根问底了。灵石为天外之物,何时降落人间,史无记述,据《灵石县志》载,此石为隋文帝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北巡太原傍汾开道时所获。相传石上有“大道永吉”四字(今已不存)。其时,文帝以为灵瑞,遂赐其名为“灵石”,并榜旨割介休西南地与霍州之北地建设县治,以石命县,取名为“灵石县”,至今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灵石”因隋文帝赐名而名传千古,因其不同寻常而富有神奇色彩。相传灵石县城的原状是一艘大船,“灵石”则在桅杆处,按其地形,滔滔汾水北来,大船必覆,但因灵石能“镇水灾,捍城垣”,“显灵秀之气”,水即蜿蜒南下。旧时,由于种种说法,灵石被当地百姓尊为“神石”,每逢过年过节,附近乡民便纷纷前来顶膜礼拜,祈求好运。随着科学的发展,“神石”之说已成为传奇。天石,经科学化验结论,实为一块铁陨石。其硬度为5.5-6.0,有磁性,主要成份为铁,含量达96.17%,其余还有镍、钛、锰等,含量均不达1%,外部体积之大,仅次于乌鲁木齐博物馆陈列的铁陨石。“天石

文化大院心得体会精选 文化建设的心得体会(3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心得体会该...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