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教学反思汇总 草原的教学反思改进措施(6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如何写草原教学反思汇总一
巴音布鲁克天鹅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尤尔都斯山间盆地,开都河上游,巴州和静县西部。平均海拔2400米,面积1000多平方公里,地势平坦,水草丰盛,湖沼星罗棋布。“巴音布鲁克”蒙语意为“丰富的山泉”。天鹅湖由众多互通的小湖组成的湖沼地。
每年4月前后,大天鹅、小天鹅、疣鼻天鹅、雁鸥等珍禽鸟类,70多种、1万多只,群飞于此,繁衍生息。区内建有天鹅了望塔,供游人登高观赏。天鹅湖水潆回如带,清澈见底;湖中水生植物丛生,四周群山环抱,绿草如茵,高山雪岭倒映湖中;天鹅、雁鸥成群结队,时而欢腾湖中,时而击水而起,腾飞高空。阳光下天鹅、湖水、山峰、云影融成一片,极为壮观。
风景区内还有阿尔夏和巩乃斯沟景区,阿尔夏为蒙语,意为“治病的泉”。温泉区位于阿尔夏河北岸,12个泉眼犹如颗颗珍珠,镶嵌在400米长的谷地上,有垫泉、冷泉、眼睛泉等。区内设有旅游招待所和温泉浴室。有“雪山动物园”之誉的沟景区,密林中雪鸡、雪豹、马鹿、鹅喉羚等20多种珍稀动物珍藏,区内云杉葱密,依山起伏;沟谷两旁,牧草丰富,百花争妍。
每年3~4月,以大天鹅、小天鹅和疣鼻天鹅为主的一万多只珍禽飞来此地繁衍生息,至10-11月再迁离,居留期长达半年以上。
天鹅湖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爱鸟如子的当地居民的保护。天鹅一带,清泉密布,河网交错,水草繁茂,气候凉爽,环境幽静,饵料丰富,这里便成了中外闻名的天鹅以及灰鹤、白鹭、斑头雁、金雕、雁鸥、棕尾鸟、各种野鸭等众多水禽的乐园。巴音布鲁克草原人烟稀少,当地蒙古族牧民视天鹅为天使和幸福鸟,自古以来一直加以精心地保护。有些天鹅得到牧民的精心照顾和喂养,它们早出晚归,犹如家禽,但一到深秋就随大群南迁。次年春天,又回到主人家中。
天鹅保护区建于1980年,是全国鸟类环志点(即给鸟类戴上环形科学仪器进行科学考察的中心点)之一,具有重要科研价值,在国际上也具有一定的影响。1986年被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据统计,保护区内的鸟类至少有128种,其中候鸟占74%,留鸟占26%;兽类20余种,两栖类 3种,鱼类5种。由于寒冷和冻土作用,保护区内缺乏高大树木,植被以草本为主,约50个科160属260 多种。
如何写草原教学反思汇总二
1、绿遍山野
2、绿野仙踪
3、极目远眺
4、黄沙万里
5、心旷神怡
6、芳草绿野
7、草原茫茫
8、羊如白云
9、横无际涯
10、原野寥廓
11、明媚绚丽
12、墨线勾勒
13、绿色渲染
14、逶迤连绵
15、水鲜草美
16、草木群落
17、莽莽苍苍
18、宽阔无边
19、荒原漠漠
20、海市蜃楼
21、原野辽阔
22、绵延千里
23、无边无际
24、低地草甸
25、择水草居
26、碧波荡漾
27、阔叶高草
28、蒙古毡包
29、无边无限
30、草长莺飞
31、坎坷不平
32、起伏和缓
33、一马平川
34、辽阔无涯
35、高大草木
36、千沟万壑
37、洁净明亮
38、平川广野
39、赏心悦目
40、莽莽苍苍
41、牧草丰盛
42、河汉纵横
43、宽阔无边
44、密如蛛网
45、平畴千里
46、沃野千里
47、信马由缰
48、羊肥牛壮
49、水草鲜美
50、花团锦簇
51、草原茫茫
52、胸怀宽广
53、高低起伏
如何写草原教学反思汇总三
1、通过对文本的学习,领略散文优美的文字魅力,积累对散文这一文体的审美体验。
2、体会作者文字下的草原之美,感受作者对草原的深切情感。
3、鼓励同学亲近大自然,体悟自然景物的美感,丰富情感体验,净化心灵世界。
1、对没有真正体会过草原的同学,仅从字面上感受草原之美是困难的。
2、对初二学生而言,散文是记叙文中比较新的文体,鉴赏比较有难度。
1、理解文中蕴含深义的语句,理解作者对草原的深情,掌握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审美能力,从中获取美好的情感体验。
图片展示法--师生交流互动法--提问法--课文分析法--讲授法
1、通过,掌握生字词的读音、意义。
2、通读课文,在各段落之前标上序号,并背诵第十一自然段。
3、有条件的情况下,课前通过查找一些图片图像,从而对草原这一自然景观有更直观的印象。
1、以上节课学过的《刺勒歌》导入,全班齐声背诵。
2、导入课文后,抽查预习情况,请同学到讲台上为生字词注音,解释文中的生词意义。
3、进入课文讲解环节,提问同学对文章的阅读体验,鼓励同学自主发言。
4、同学发言完毕后,老师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师生相互交流对课文及作者情感的初步理解。
5、分析课文,选取重点句段讲解。
a.从辽远、苍茫困惑这几个词语归纳出看不到这个特点,第七段归纳出看不尽这个特点。
b.看不到看不尽--单一,但是单一中的丰富体现在哪里呢?在与海的对比中,看出包容性(接触,抚摸,打滚儿,过夜等)。
c.重点段,第11自然段,结合第12自然段,一起分析。自由感和不自由感是否矛盾?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因为壮阔,感到很自由,不受拘束;但是完全没有拘束,也就没有指引,人突然感到局促,无措--引导学生体会这种感觉。另外,人被突然放置在大自然面前,显得那样渺小,由此感受大自然的博大。
d.为什么作者要说愿意像母牛和烈马一样,温柔和刚烈的对比--作者陶醉在草原的怀抱中。草原可以给人感受到宽容温柔的一面,也可以体会残酷坚硬的一面--丰富人的性情。
e.最后两段,作者冥想。由草原到人,由外在景物升华至内心情感。
f.总结,作者对草原怀有什么样情感呢?深沉厚重的热爱,像儿女对母亲的那种热爱和仰慕。
找出文中运用对比手法的地方。--都市景色和草原的不同的欣赏感觉;牧人和城里人看草原的不同感觉;草原和大海的对比;自由感和不自由感的对比;母牛和烈马的对比;草原与人的对比。
6、理解完课文,请同学分组分段把整篇课文朗读一遍。之后,检查同学背诵情况,请两位同学背诵第11自然段。
7.结束课文,布置课后作业和下节课预习任务。
静默草原
草原的特点:
辽远、苍茫、困惑--看不到
草一直延伸到天际--看不尽
单一(单纯)--丰富(包容性)
相关对比:
壮阔无边 --无拘束、自由
局促、无措--不自由
母牛--烈马
草原与人
如何写草原教学反思汇总四
尊敬的各位游客:
大家好!今天是个好日子,草原上晴空万里,阳光明媚。正是观赏呼伦贝尔大草原风光的好天气。
各位请看,车窗外是一碧千里的草原。蔚蓝的天空,飘浮的白云,五颜六色的野花构成了一幅让人一眼望不到边的绚丽画卷。这里就是美丽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大草原的辽阔,也使我们的心情变得舒畅起来。城市里的噪音,生活中的烦心事,都随着飞快转动的车轮,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看啊!这边牛羊遍野,那边骏马成群。天边散落着白色的蒙古包和随风招展的五色彩旗,让我们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一首人人爱唱的蒙古族民歌:“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边马儿跑……”
现在是中午十一点。前边就要到内蒙古第一大湖,全国第五大淡水湖――
草原教学反思汇总 草原的教学反思改进措施(6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