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成就心得体会 建国成就感悟2000字(6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关于建国成就心得体会一
大家好!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坚强不屈的民族,她的炎黄子孙以爱国著称。每当五星红旗在蓝天飘扬,国歌声在晴空回荡,民族自尊的血液就会在千千万万炎黄子孙的血管中沸腾。
回望历史的长河,无数先辈名垂青史,他们用自己的赤胆忠诚誓死捍卫自己不屈的民族。让我们一起翻开历史的篇章,去感受那一串串光辉的名字:从以死拒降,扬名百世的苏武,威震敌胆的民族英雄岳飞,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每个名字都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是啊,正是这样一个向来不屈不挠的民族,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又是这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唤醒沉睡于心底的自豪。
我们国家从建国到现在一直在不断进步,不断上升,升到了一个万人瞩目的高度,虽然没有惊涛骇浪,但有一种排山倒海的气势在起伏,有一种雷霆万钧的力量在激荡!
国徽,是齿轮中生长的麦穗,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是不屈民族的标志!赞美有时不需要歌唱,而应该用心聆听。
国旗,是我昼夜难眠的情感,他使每个生命都庄严起来、神圣起来,沿着国旗下的路向前进。
国歌,是容纳了神州大地百分之百的乐感,她的每一个音节都凝聚着东方民族的骨气,她的每一个音符都能够滋生咆哮的力量!
我是中国人,更是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那光辉的名字使每一个炎黄子孙为之鼓舞!那不屈的精神使每一个中国人为之自豪!那雄浑的声音使每颗灼热的中国心为之振奋!我们应努力奋斗,接受更猛烈的挑战!
这就是我献给祖国生日的礼物。我的演讲完了,谢谢!
关于建国成就心得体会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xx中学的xx,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自强不息圆梦中华》。
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泱泱中华踽踽独行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注定了她的经历不平凡,注定了她的胸怀宽广博大。她孕育了壮美山河,孕育了传奇历史,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
连绵不断的万里长城,巍峨峻拔的五岳雄山,奔腾不息的母亲河,她们亲历了秦皇汉武的铁马金戈,大唐盛世的霓裳羽衣,屈辱岁月的血雨腥风。
一九三一年,日寇来犯,城乡焦土,遍地狼烟。忘不了,一九三七,南京失守,烧杀奸淫,生灵涂炭,罪恶滔天!忘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共赴国难,浴血沙场!十四年间,有多少丈夫,永远没有回到家乡,有多少孩儿永远没有回到母亲身旁。忘不了,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三千五百万以上!十四年浴血奋战,我们终于打赢了这场战争。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经此一战,让我们彻底觉醒了,落后就要挨打。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经过建国后70年的奋发图强,我们在居安思危中一步步实现着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70年来,我们体验了收复港澳的快慰,西部开发的激情,飞船升天的壮举,北京奥运的精彩绝伦,一带一路的伟大构想……70年,对于历史长河就那么短短一瞬。然而,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从贫穷落后一步步走向富裕和谐的国家来说,却是一个值得铭记于心的过程。“铭记历史,砥砺前行。”只有记住历史、珍惜当下,我们才能更有力量开创新的未来。
穿过历史的隧道,一位位鲜活的历史人物向我们走来。精忠报国的岳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但悲不见九州同的陆游;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霍去病;以身殉国,视死如归的黄继光和邱少云。历史不曾忘记,当代少年更不会忘记,他们是我成长的榜样、是我一生的敬仰,让我立志也要做一名自强不息的爱国少年!
何谓爱国?简简单单地喊喊口号,盲目的抵制外国货,这些就是爱国吗?恐怕不是吧!爱国是一种责任,我们应化悲愤为力量,用知识武装头脑,用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的进步。只有祖国强大了,我们才更有底气,我们的民族才会屹立于世界之巅!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要把这份责任践行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之中。课堂上我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这是对自己负责;在家里我尊敬父母,主动少年强则国强,未来国之竞争,必在少年之争。分担家务,这是对家庭负责;班级里,我担当起学习委员职责,帮助同学共同进步。学校里我倾其所能,积极参加各类活动,这些是对集体负责;未来我会立足于自己的工作岗位,忠于事业、恪尽职守,这是对整个社会负责,对我们的国家负责!
同学们,历史与未来要靠我们焊接,时代的接力棒要由我们传承。不论何时何地,祖国的命运都将紧紧与我们相连。少年强则国强,未来国之竞争,必在少年之争。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历史节点,我少年当做一个善良的人,一个喜欢阅读的人,一个崇尚体育的人,一个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人,一个拼搏进取、无愧于时代的人……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我中华少年,必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共圆辉煌中国梦!
谢谢大家!
关于建国成就心得体会三
作为建国60周年广电总局最重要的献礼作品之一,由编剧王兴东、陈宝光创作的电影剧本《建国大业》围绕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前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在1948年发布“五一口号”创作——“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与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为了成立新的政府,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必须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整个剧本结构集中在毛泽东与宋庆龄、李济深、张澜这三位后来当选为国家副主席的非中共人士的关系上,情节起伏,情感浓重,生动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与中国民主党派在漫长的革命岁月里结下的深厚情谊。据内部人士透露,《建国大业》在角度和题材上有出新,而在领袖的塑造上,将更加人性化、生活化,充分展示出领袖的内心世界,把领袖还原成一个个普通人。
1945年8月抗战胜利,中共毛泽东主席应国民党蒋介石之邀毅然飞赴重庆,与国民党蒋介石举行和平谈判。毛主席在重庆与民盟主席张澜等民主党派领导人密切协商配合,共同努力推动谈判进程,使国共双方终于签订了以避免内战、在政治协商的基础上组建多党派联合政府为主要内容《双十协定》。
但是,国民党蒋介石无法放弃一党专制的独裁迷思,一方面发动了对共产党的内战,一方面炮制召开首届国民大会的独角戏,并对民主党派大肆迫害镇压,实际撕毁了《双十协定》。
中国共产党制定了针锋相对、以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的方针,开始坚决的武装反击。众多民主党派领导人纷纷采取了与中共站在一起的立场,坚决反对和抵制蒋介石独裁行径,以实际行动与国民党决裂了。
在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共同斗争中,身处延安、西柏坡战争前线的毛泽东、毛泽东,与身在蒋管区和香港等地的宋庆龄、张澜、李济深等著名民主党派领袖虽然分隔远方,但心气相通,肝胆相照。他们在为人民解放战争的不断胜利而共同欢欣鼓舞的同时,也开始为如何建立一个民主的新中国而未雨绸缪思考谋划。
1948年五月,中国共产党发表《五一宣言》,发出了打倒国民党反动派、迅速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这个号召得到各民主党派的热烈响应。此后,在战场上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同时,一个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民主统一战线也不断发展壮大,大批民主人士在共产党的诚恳邀请和精心安排下,历经艰险,从蒋管区,从香港、从国外纷纷奔赴解放区……
1949年9月21日,群英荟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隆重召
建国成就心得体会 建国成就感悟2000字(6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