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考试心得体会和方法 坐地铁心得(八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描写地铁考试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通过一年的地铁专业知识学习,我们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需要去地铁站实习,以此来检验我们所学的是否是家。这次地铁实习不仅可以巩固我们所学的知识,还可以让我们的学生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或者老师课堂上讲不到的专业知识。通过这次地铁实习,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有利于以后外出工作的适应。本次实习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实习,秉承广州地铁公司的服务宗旨,以真诚的服务态度为乘客服务。我希望通过这次地铁实习,我们的学生能够获得宝贵的实习经验,为我们以后从事地铁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广州地铁站。1997年6月28日开业。
一是将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与周边城市的交通网络连接起来,推动都市圈一体化发展。
二、实施“转移”战略,加密中心城市网络,提高网络服务水平。
三、结合城市建设规划和旧城改造规划,改善城市空间结构。
四、结合土地综合利用,推进功能区建设,提升城市整体现代化水平。
五、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和新型城市经济增长极发展。
六、注重效益,以客流分流线路为主,以利于地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七、兼顾需求和可能性,既要考虑城市发展和交通引导的需要,又要根据城市两级财力,量力而行。
根据这一原则,经过反复研究和全面考虑,计划将以下新线路纳入xx-xx年实施:
(1)3号线东延,番禺广场至滨水区,途经广州亚运城,主要服务亚运城。
(2)4号线南延段从4号线金州站经信息科技园延伸至南沙客运港,全长11公里。其主要功能是支持南沙港口经济区的发展。
(3)7号线二期,大学城以南至黄埔以东大沙,全长11公里。主要功能是与一期一起提升广州南站客流集散能力,优化珠江水路城市功能布局,支持大学城、长洲岛、黄埔区发展。
(4)八号线北延:从在建的文化公园站向北延伸至白云湖,全长15公里。其主要功能是缓解同德围地区的交通,支持白云湖地区的发展。
(5)11号线(环路)经过琶洲、新角路、一景路、芳村大道、火车站、广元路、东站、元村二横路,靠近琶洲。全长42公里。主要功能是串联城市内主要交通分布点,改善网络结构,提高服务水平。
(6)13号线(东西快线)一期,玉柱至新塘,全长28公里。主要功能是加强司祭盎关神城际线上东部地区与中心城市的联系。
(7)13号线(东西快线)二期,从玉柱到黄冈,全长31公里。主要功能是与一期共建东西向快线,加强东西向地区与中心城市的联系。
(8)14号线(从化线、知识城线)一期及支线:主线嘉禾-街口段、支线新河-知识城段(知识城线)。主线51公里,知识城线13公里。其主要功能是实施“北方卓越”发展战略,支持从化和知识城发展。
(9)16号线(鲤城线),从新塘镇出发,沿立信高速公路经清水塘至鲤城,全长31公里。主要功能是实施城市“东进”发展战略,优化我市东部交通体系,支持增城发展。
10.21号线,从增城广场到黄村,主要用来连接增城和市区。
15天地铁实习结束,伴随着经验总结!在实习中,我尽最大努力完成学习任务。真诚为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乘客服务,尽力协助地铁工作人员处理各种情况,了解地铁站各部门的分工与协调,了解直接面对乘客的车站乘务员的基本任务。并了解地铁环境。
描写地铁考试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苹果园总站:车门一开,座位分分钟搞定,一秒钟前还空着呢,眨眼你就发现除了自己,别人都有座儿了。不想等下趟车、着急走的,赶紧在门边、车厢中间儿占好位置,就跟挖战壕备战塞的。紧急集合我不是没练过,可在这站,您光有素质还不成,还不能要颜面,不然您就塌实当门神。其实咱们一个大老爷们,不老不少的,坐不坐的能有啥啊?别介,您要这么想就错了,咱虽然不怕挤,但咱也不喜欢挤啊~~关门发车,车站上一片等座儿的人目送您去参战。
古城站:继续备战。把剩下的有利地形牢牢控制住。虽然座位早已经没有了,但抢个不被挤死的地方仍然很重要。
八交游乐园站:车门一开,谁都不急上,彼此都“谦让”的让别人先上。先别为祖国的精神文明建设感到惊喜,等下站您就明白了。
八宝山站:车一停,门开了,可开的另外一侧的门。上一站最后上的,这时候就成为最里面的人了,任门口风起云涌,他已经岿然不动了。
玉泉路站:黑云压城!奇迹开始出现:看上去明明已经塞满了的车厢,10几秒的功夫就把门外的上班族们塞到了肚子里。整个车厢的空气明显污浊,温度开始上升,血压高的、没练过缩骨功的,建议从这里下车。
五棵松站:这个站台的保安,是最对得起工资的。除了跟喊牲口一样让你抓紧、往里挤外,还不时的用手往里推。要说这人啊,真是可塑性极强的,一平方米站不够8个人,你都不好意思跟人家说“没地儿了,别挤了”。我曾经在这站把包里的一支钢笔挤弯了。
万寿路站:真正的奇迹是在这里诞生的。门一开,还没上人呢,先掉下几个来。然后连同外面的保安,一起喊着号子往里边挤!这时候,但凡谁敢滋扭一声“哎哟~~往哪踩呢?”,当时就有回音:“挤过车么你?嫌挤上去打车介!叫唤什么呀?”吃撑的感觉都有过吧?在你肚子已经歪了的时候,又端给你两大碗面条,嘴上说着不行了,眨眼就塞肚子里了。这站上来的,绝对属于英雄!这么多年了,我一直想象不出来,如果我从这站上车会是什么样儿......公主坟站:不多说了!没见过天外飞仙的,可来此免费欣赏。
军事博物馆站:黎明前的黑暗!秉住呼吸!
木樨地站:曙光在前面!在这站想下车的,和生孩子有一拼。
南礼士路站:时间凝固了。没人在这里上车,没人在这里下车,没人在这里说话,没人在这里大口喘气......
复兴门站:胜利大逃亡!在这里听到最多的庆祝语言是:“下不下啊?不下别堵门儿嘿~”
这里的收获是,可以重新呼吸了。但也仅仅如此而已,大口呼吸还是会晕的。
座位?从来没想过。
现在总算天冷了,地铁里的闷已经可以忍受。回想起整个夏天,实在是难耐的经历,不堪回首啊。周围全部是汗浸浸、湿哒哒的陌生人,紧紧贴着你,还不能有怨言。空气似乎完全没有流动,闷罐车听说过吧?谁说和平时期不能锻炼人的意志?
下午下班从复兴门上车时,车门打开,呼的一下,那一股子气味,伴着涌出的人群,怎么形容呢?就是“人味儿”吧,直冲脑门。每次在车上我都恨不得把玻璃打碎,让车外的新鲜空气进来一点。
坐得久了,也有一些经验,就是在最后一节车厢上车,守在门口,等到下一站车门打开,甬洞里会有一阵风吹入,让人有勇气坐到下一站。还有很多人,每一站会下车深呼吸一下,然后继续下面的旅程。
这样上班好辛苦:城铁纪实--回龙观人民力量大
今天早上在霍营上车后,看到中间有空隙,就赶忙把自己往里塞了一下,结果不小心轻轻碰倒一位面色苍白秀发飘逸略有姿色的女士,她回过头来用哀怨加不满还有几分不屑的目光狠狠地瞪了我一眼,好像我给了她多大委屈。我很郁闷,难道小姐您是第一天坐城铁吗?对待这么老实厚道和蔼可亲的霍营人民竟然如此不友好,等下一站身手了得的回龙观人民上来了你就知道咋回事了。
每次城铁到达回龙观的之前,我都在心里暗暗算一卦,看看能挤到什么程度。最严重的时候是被挤到不能呼吸,两只脚站在人家的鞋缝里,感觉身体在渐渐被压扁。在上下班高峰的城铁13号线列车里,无论男女老少黑白美丑,一捆捆互不相识的人都必须被迫保持着零距离的亲密接触,你的胳膊别着我的肘子,我的熊腰贴着你的虎背,你的马尾辫扫着我的酒糟鼻,一个人拿着报纸,有三四个脑袋围着看,他们不得不看,因为就在眼前。
今天也不例外,回龙观人民就是力量大。车门一开,人潮就黑压压地涌了进来,被压迫的人们难免喊出几声“哎哟”“哇噻”,还有一个东北口音的大嗓门在车门处向大家呼吁:“再往里挤挤嗷,大家都挺着急上班地,来,一二!”然后车门“咯吱”一声终于关上了。人肉罐头车继续前行,下一站是龙泽,人也是巨多无比,其实要论实力,龙泽人民的力量应该比回龙观人民还要大,因为他们在这样已经挤得满满的车厢里还能再挤上若干人等,那是多么的不容易啊!尤其是那些付出了力量但是自己没挤上去而是把别人挤上去的xx,真是可敬。据一个住在回龙观的同事说,他挤城铁从来就没在第一茬挤上去过,等到下一茬,也是被别人挤上去的。
有一次特别挤的时候,我脑海里突然闪现出电视剧《战争与回忆》里通往奥斯威辛集中营的运囚车,感觉颇有几分相似——拥挤的让人窒息。回龙观人民的力量曾经把我逼急过,我气若游丝地向他们大声喊“别上了,等下一辆吧”这样无关痛痒的话,现在就不是了,有时候挤着挤着居然把我挤笑了,想一想这一车都是什么人啊?80%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剩下的不是大专就是自考,都是上地、中关村、西直门一带的工作的初中级白领,一个个都是一幅衣冠楚楚张冠李戴的样子,抓一把散放着,绝对淑女的像淑女,绅士的像绅士,可是一挤在着
黑压压的城铁里,一个个就全都斯文扫地狼狈不堪蓬头垢面了。
当挤车肉体的痛苦上升为精神上的痛苦,就会产生买车的冲动。一位已经准备买车的朋友问我:你还在庸俗地挤公车吗?我说:是啊。在北京这座交通残废的城市里,就算你买了车又能斯文到哪去呢?只不过是从人挤人变成车挤车,好不到哪儿去,不过是一种痛苦演变成另一种痛苦而已。
北京最牛公交top10
第十名801路
我每天早上从大北窑坐801,大北窑那个车站去过的人都知道,跟劳务市场似的,放眼望去人头攒动,任何一辆车的到来都能带动一片人的跟跑。但是,任何一辆车都不能跟801到来之后的声势相比。801的司机一般都特较劲,非得开到老远才停,只要远远望见801三个红色的数字,等车的人群就开始迅速的奔跑,大家都根据自己的经验果断地判断出司机要停的位置。因为站位的准确与否,直接决定了你是否能上的去车。售票员一般只喊一句话,先下来再上。但是基本上等于白喊。上车的人排山倒海地把下车的人压倒,下车的人都是上半身先出来,下半身再拽出来,最后把书包什么的再扯出来。
我有一次一只脚已经登上台阶了,不知道后边哪位急红了眼了,一把抓住我头发把我又给镐下来了。
我的经验:周末去中关村的时候我会坐这辆车,从安贞桥上的,好像已经不那么挤了。而且我坐801快,到中关村很快,站一站也没那么痛苦,而且一般都有坐呵呵。
第九名,848及其支线
事实上848原本是不挤的,但自从公交降价之后就开始挤了,并且一发不可收拾,每天还没上车就觉得自己已经站在车里面了,每个人都跃跃欲试仿佛到了地铁四惠站。后来增加了一些车,但随之带来的是更多的人,因此看不出什么变化。848的售票员最喜欢说的话就是:上不来等等吧,后面还跟着空车呢。但没有人相信。
第八名,345快
因为市内房价太高,很多人选择在昌平买房或者租房,因此使得每天下班高峰期积水潭成了积人潭,无数人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赶着回昌平。345快开得很快,而且便宜,并且月票有效,因此虽然发车的密度很高,但丝毫不影响车的拥挤程度。有人说345快可以把人挤成照片,这话虽然夸张,但基本反映了事实。
ps:345支状况亦是子凭父贵,从凌晨5点就有一大群人在昌平始发站瞪红了眼睛,车上你得闭嘴,否则内脏可能会出来。中途站战况就是更加惨烈,简直就是司机与广大试图上车的人民群众斗志斗勇的战斗,你看一辆345支从远处施施然开来,只要能看到,距离大约会
有300米吧,你就一定要开始助跑了,因为我们早就知道司机根本不可能在站牌出停!好几百人开始跑啊,那个场面,首先你一定要年轻,因为司机到群众面前就开始把车加速了,你一定要跟上第一团队,大家疯了似的跑啊,这时大家的想法必然是:我是刘翔就好了,司机看人群只要第一团队还有20左右了(其他的早就跑的摊死在地上,休息好准备下次的冲刺了),司机会把车速降慢。这20人就是精英了,因为你们离上车希望更大了,但是你别高兴的太早,因为在沙河顶多能上10人,所以你已经要学回跳跃,这样你就可以一下字抓住车门子了,随汽车滑行,每个车门子都扒了好几个人,司机估计一下数量,会把车停下,要是多了,他会在跑甩下几个扒不住的!
你只要坚持到底,你就胜利了,你终于能赢的上车的机会了!
神奇,我没坐过这个车,但是经常看3-5辆345一起跑,人都不少的,至少70%客座率。
第七名,44路
44路,单看这个让人心惊肉跳的数字就足可以想象其kb程度,基本上上去了就下不来,不到万不得已谁也不敢到了目的地再下车,一般都要提前几站,这样比较保险。据说没有换新车前44路车门经常被挤爆,激烈程度可见一斑。公交降价后,原本是空调车的800路为44路分流了一些乘客,但效果同样不明显。44路经常夹伤人或者踩伤人,这一点谁也阻止不了,谁让你爱冒险呢。
第六名,321路
321路是上过电视的,不是因为快而是因为挤。第七日曾经以《321-公交心中永远的痛》为标题做过一期节目,栏目组派了一个最瘦小的xx去拍摄,结果被挤得双脚离地长达一分多钟,这种感觉不是谁都有机会经历的。除了张纪中的电视剧,谁还能让一个普通人这样腾空而起呢,321路可以给你一个满意的答案。
第五名,26路
这趟车要路过一些很经典的地方,比如中关村等等,在这些地方上下班的人每天都可以感受到祖国的繁荣与发展,并且深深为之叹服。26路一旦上了就很难思考要不要下车的问题,因为不会有人下,所以你也下不去,当然如果你不幸刚好站在车门口,这个问题就变得很容易了,根本不用考虑,直接就可以被挤下去,很方便。
第四名,302路
月票有效的车总是特别火爆,这一点在公交降价后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但是在中关村海龙大厦前很难感受到这种缓解,可能只有售票员因为一卡通的普及减轻了一点点负担。每天在人群中都可以看见一辆302缓缓开来,然后售票员喊着:中门上车,前后门下。相对于其它车,302的乘客还是比较有秩序的,但无论你是学生还是上班族,只要你的生活跟302有关,最好还是先练一练身体。
第三名,616路
616路走的是京石高速,从西车站到北潞园,要回良乡的上班族每天都要挤的一趟车。和所有走高速的车一样,进入高速前的那一站简直就是“那一战”,没有一次力与智的较量你是无法达到目的和目的地的。公交降价后917依旧维持原价,所以已经很挤的616还起到了分流的作用,虽然加了车,但效果甚微。
第二名,运通105
运通105是很了不起的一趟车,从南到北贯穿了无数个经典地段,可以串成一副对联,上联是:动物园圆明园上地清华中关村,下联是:正白旗西三旗新都人大西直门。重点院校的学生们对它应该是有感情的,从二环三环到四环都有它的倩影,对于这种车,其实不需要多说什么,路线决定一切。
第一名,300路
300,多kb的三个数字,挤车没挤过300,挤得变形也枉然。北京300的知名度和北京现代一样高
地铁考试心得体会和方法 坐地铁心得(八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